第二百零七章 進城

一盞茶的工夫過後,敵騎就從坡谷間馳出,出現在古坡河北岸,奔趹的馬蹄在坡谷間的土路上捲起漫天的煙塵——要不是哨騎已經探得第一波追襲的敵騎僅有兩百餘衆,看這架勢還以爲有千軍萬馬殺來一般。

扈衛騎兵卻不驚慌,在指揮使及三名都將的率領下,分作三隊,往左右河岸逼近過去。

雖說赤扈騎兵洇渡溪河的手段跟經驗,但古坡河入汛後水流如此洶涌,河牀又深,洇渡絕非易事。

而騾馬隊的扈衛騎兵也絕非易予之輩。

一方面是行動於楚山與秦州之間的這支騾馬隊,承擔着往秦州運輸鹽茶精鐵以及往楚山運輸良馬的重任,維繫楚山與契丹殘族的聯絡,關係極爲重大。

一方面兩千餘里的行程,以崎嶇山道居多,所遇多深山密林。

如今兵荒馬亂,不知道多少盜匪以及流民勢力藏匿在巴山秦嶺之間,還不斷有新的饑民、流民以及附近中下層貧民迫於生計而落草爲寇,不會因爲騾馬隊一兩次擊退賊匪的劫掠、襲擾,從此就能變得太平。

事實上,騾馬隊從略陽往西,進入官府控制力薄弱的山地,幾乎每一次都會遇到盜匪的劫襲。

同時徐懷也極其注重選鋒軍超長距離的迂迴穿插作戰能力的培養,希望軍將擁有應對複雜地形的經驗及能力,希望將卒更堅韌耐勞。

因此這次騾馬隊往返秦州與楚山之間,徐懷是直接從選鋒軍輪調精銳護送,還基本上都有由指揮使以上的軍將負責統領。

現在哨騎確認第一批追擊過來的敵騎僅有兩百餘衆,不要說身前還有洶涌的古坡河遮擋了,即便是在一馬平川的曠野,也是完全無懼的。

更何況他們身後騾馬隊四百多輜兵集結列陣,還有徐憚、蘇蕈等五十多人規模的學員軍將隊——這批學員軍將可不是一般的嫩瓜子,都是在已經擔任一定級別將職,再次被舉薦到武士齋舍修習的武將,有一些人甚至都已經擔任指揮使一級的軍職,都已經是較爲成熟、皆有一身不凡武藝的武將了。

張雄山站在平崗之上,也是臉色沉毅的看着兩百餘敵騎馳至北岸勒住馬,以較爲鬆散的陣列,控制住渡口北側的緩坡。

這時候在興國山以東數裡有一炷狼煙騰空而起,彷彿一枝黑色長槍直指蒼穹,但理論上作爲秦州城西部屏障的大潭城,卻毫無動靜。

附近的牧民看到狼煙,這時候才警覺起來,紛紛上馬,一部分將放牧的牧羊趕回部落,一部分也往古坡河這邊集結過來。

張雄山困惑不解的盯着大潭城方向注目看去。

“大潭城完全沒有示警,是不是已經陷落了?”蘇蕈打馬回到張雄山身邊,疑惑不解的問道,“以大潭城的重要性,蕭郡王不應該不安排駐兵重點防守,而但凡有幾百千餘駐兵,即便遇到偷襲,也不至於連點燃狼煙的時間都沒有啊——難道說大潭城裡的駐兵早就被抽調一空,纔給偷襲過來的虜兵偷了空子?”

張雄山眉頭緊蹙,他身爲契丹舊將,對契丹的徵兵制非常瞭解。

目前西遷秦州的契丹殘部僅有兩萬多青壯男丁,爲了更好的休生養息,蕭林石不可能從徵調太多的兵力:

局勢緊張時,以五抽一、以三抽一,在秦州以附近地區保持五千到八千人規模的騎兵部隊纔是正常;而到局勢鬆緩時,徵兵規模甚至還下降到以十抽一,才能更好的促進休養生息。

赤扈大軍已經對興慶府實現合圍,党項其他地區也沒有抵擋之力,這時候契丹殘部不管是準備死守秦州,還是計劃從秦州西遷,另找棲息之地,都必然要進行全面的、徹底的動員,進行備戰。

也就是說秦州此時擁有調動一萬五千甚至更高的騎兵規模,張雄山都不會覺得意外。

秦州進行徹底的動員之後,至少在赤扈主力往秦州殺來之時,兵力是足夠用的。

看之前渡口附近牧民及駐軍的反應,很顯然赤扈主力還沒有奔秦州殺來,作爲秦州西屏障的大潭城,這麼輕易就陷落了,這意味着什麼?

張雄山猜測了幾個可能,但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跟蘇蕈說道:

“秦州往西往北,皆坡谷幽壑,大股騎兵行動,很難做到悄無蹤跡,突襲殺到大潭縣境內的敵騎,可能只有數百或一兩千前鋒精銳——秦州城應該有足夠的兵馬應對,我們且在南岸觀戰便是!”

看到南岸有這麼多人馬集結,追擊到渡口北側的敵騎沒有倉促渡河,在控制渡口北面的山地之後,分出少量人馬逐殺分散的牧民,搶奪牛馬羊羣。

約一個時辰之後,一支騎兵於古坡河北岸,從東面往這邊奔襲殺而來,像一把利刃,直接往散於坡谷間的敵騎之中殺去。

敵騎潛入秦州腹心之一,顯然不是想要硬仗的,更應該是一次刺探秦州防禦虛實的軍事偵察行動。

在看到這支秦州騎兵來勢兇猛的殺過來之後,北岸兩百多敵騎即往四面散開,雙方以弓弩對射,尋找削弱、殲滅對方的機會,但從秦州殺出來的騎兵,騎射也顯然不弱,甚至專找對方身下的戰馬射擊。

糾纏片晌,敵騎見佔不到便宜,就從坡谷間分散|撤離拉開距離。

秦州騎兵並沒有追擊敵騎,而是駐守在北面的草坡之上,很快就有百餘騎兵,衣甲皆染血跡往這邊會合過來——

張雄山等人視野爲山嶺遮擋,看不到大潭城方向的戰事進展,但猜測局面應該已經在秦州兵馬的控制之下,當即與徐灌山、蘇蕈、徐憚等人坐渡船到北岸,與秦州將領見面。

等他們下了船,走上草坡,看到秦州武將把鎦金飛翅胄摘下,露出嬌豔無比的臉容,張雄山吃了一驚,忙上前見禮:“張雄山見過蕭郡主?”

“大潭方向疏於防備,竟然叫六七百敵騎從西邊渡過禹河摸了進來,你們沒有受驚擾吧?”蕭燕菡手按住腰間的佩刀,掃了張雄山、徐灌山等人一眼,問道。

“我們還好!一路過來,也遇不少山盜林寇,這兵荒馬亂的都習慣了!”張雄山說道。

“這次怎麼是你帶隊過來?”蕭燕菡有些驚訝的問道。

她知道陳子簫、張雄山等人在楚山很受重用,平時有極其忙碌的事務壓身,騾馬隊運送的貨物再重要,也不需要張雄山親自押運。

“徐侯此次挑選一批學員軍將走祁山道歷練,還有幾個刺頭,沒人壓住不行,再一個徐侯想更詳細的瞭解隴西、河西的局勢到底有多嚴重,就安排我過來走一趟!”張雄山答道。

“徐侯可還安好?”蕭燕菡往東面看了一眼,悠悠問道。

徐憚拿胳膊肘頂了頂蘇蕈,朝他擠眉弄眼,暗示這裡面肯定有鬼。

“徐侯諸事皆順,這趟還捎了好些禮物給郡主、蕭帥……”張雄山只當看不見徐憚跟蘇蕈的小動作,回答蕭燕菡的話後,又介紹蘇蕈、徐憚等人給蕭燕菡及蕭燕菡身側的大將烏散榮認識,“蘇蕈乃楚山左長史蘇老常之子,徐憚乃右司馬徐武磧之子,皆是楚山年輕一代的佼佼者,徐侯吩咐要他們多跟秦州軍將交往……”

“那先去秦州再說!”蕭燕菡打量蘇蕈、徐憚一眼,又看向南岸拋於草坡上的一捆捆貨物,說道,“那些貨物,秦州安排人馬幫你們運往城中,你們安排三五人看管即可,其他人馬遠道而來,人馬皆疲,都隨我回秦州休整吧……”

“多謝郡主顧念。”張雄山示意徐灌山與一些人手留下來,協助運輸貨物,其他人馬都先前往秦州城,也希望趕緊見到蕭林石商議機密。

張雄山帶着人馬先行跟隨蕭燕菡、鄔散榮所率數百秦州騎兵往東面秦州城而去,途中陸續有攔截狙擊襲敵的兵馬趕來會合,最終於黃昏之時趕到秦州城。

這時候基本上就能看出秦州城裡可能僅有兩三千騎兵留守,與之前預估的秦州城應當動員兵馬相比,差距極大,應該不可能都部署在禹河以北的雞川、通渭等寨。

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十七章 縣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三章 難民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十四章 調令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四章 望山津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三十七章 南陽
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十七章 縣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三章 難民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十四章 調令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四章 望山津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氣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三十七章 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