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

“拽尾巴?嶽海樓滑不溜湫的,真陽城外開挖外濠不說,城內還加築內城,也不知道他怎麼說服赤扈人同意他如此緩慢往楚山進逼過來,想拽他的尾巴太難!”

唐青皺着眉頭,眺望遠處被月色及白霜籠罩的原野,想不出穩如老龜、滑不溜湫的嶽海樓,有什麼弱點會被他們抓住,迫使其放棄進築連營的策略。

“答案就在那裡,而且我們早就有所準備,只是還沒有機會實施——你倘若還想不到,就罰你今夜站這城頭!”徐懷對唐青說道。

“水攻?”唐青腦海裡閃過一念,壓低聲問道。

淮水以北、桐柏山北嶺及大復山(青衣嶺)以東、東北,地勢低陷,而淮水、汝水上游以及發源於大復山(青衣嶺)的溪河,入夏之後常有暴雨,使得這些地區常年都受水患的侵擾。

真陽、確山中部、東部平川地區,基本上都是淮水、汝水從上游攜帶大量泥沙,經歷無數年沖積而成。

汝南、遂平等縣,地勢最低,水患也最爲嚴重。

因爲淮水上游入夏後降雨量要小一些,確山、真陽境內水患較輕,但也只是相對而言。

年初徐懷回到楚山,召集衆人商議防禦策略,當時還沒有想着要到周橋北岸築新城,主要考慮青衣嶺營城倘若被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敵軍團團圍困住,應如何解圍。

當時就考慮在吳寨河上游試圖造壩截河。

吳寨河又名青衣水,源出大復山東段青衣嶺而得名,出青衣嶺往北迂迴到確山縣城東南角折嚮往東,匯入汝水河。

倘若能在青衣嶺營城附近造壩蓄水,必要時往不同方向決口,能將大水導往確山縣城附近以及青衣山右岸,即確山東南部、真陽北部地區,以此確保敵軍不敢仗着兵力的優勢,長期圍困青衣嶺營城。

當然,這個設想是好的,實施起來卻絕非易事。

受當世營程技術及粘合材料的限制,攔截大壩不可能造得多高,目前桐柏山深處所造數以十計的石堰都是儘可能的低,或者以多道石堰,逐級蓄水、擡高水位,以灌溉兩岸的山田穀地,使險峻山嶺深處宜於居住耕種。

技術上只允許建低壩、低堰,不能在蓄水期間被沖垮、沖塌,還要蓄足短時間內就能淹沒數十里縱深的雨水,就決定在上游用低壩、低堰所圍的堰湖足夠大,工程量就有些驚人了。

同時還要保證決口後行洪方向受控制,對堰湖地形的選擇就極爲考究……

總之是一項極其複雜且耗費糜巨的工程。

也是虧得桐柏山這幾年來大規模造圍堰石壩攔水,積累了經驗及人才,又有喻承珍這樣的都水、營造大師加入,前後也是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將確山、真陽等地的地形勘測了一遍。

不過,最終因爲糜費太巨,超過楚山承受能力而作罷。

現在楚山在周橋北岸造城,敵軍以絕對優勢兵力,以進築連營的方式往楚山城進逼過來,意圖從外線切斷楚山城與石門嶺、青衣嶺的聯繫。

不過敵軍其營壘主要分佈於明溪河兩岸。

同樣的道理,楚山只要能在明溪河上游造壩攔水,使上游蓄積的雨水不走明溪河道入淮,而是往明溪河兩岸疏導以淹其地。

明溪河兩岸頗爲平坦,疏導衝泄而下的洪水很難直接沖毀營壘,但將營壘周邊的田地叢林淹沒,變成水澤平湖,就斷絕其彼之間以及與後方真陽城、確山城的聯絡。

從而使一座座營壘變成一座座陷於水澤之中的孤島,令虜騎難以馳騁其間,令其糧秣難以運輸,到時候嶽海樓想不退兵都難。

他不退兵能幹什麼,看着一座座營壘被楚山精銳攻破,他卻沒有辦法增援嗎?

當然了,明溪河兩岸地形雖然也早有勘測,技術上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嶽海樓也是瞎子。

這邊將數以千計的青壯民夫調往明溪河上游,嶽海樓怎麼可能洞悉不了這邊的意圖?

因此,嶽海樓倘若不想坐看楚山在明溪河上游築成大壩,同時又要對赤扈人有所交待,不可能無功就輕易退兵,就必然要出兵攻打明溪河上游或進攻楚山城。

這也就達成拽住其尾巴拎出來打的意圖。

“即便能將敵軍從營壘中逼出來野戰,也絕不輕鬆啊!”徐武磧示意左右親兵都退開一旁,低聲感慨道。

衆人皆神色嚴峻,他們說是步戰不畏任何一支強軍,更何況嶽海樓所部僞楚軍目前還達不到強軍的層次,但不可否認的是雙方兵力相差甚巨。

除開羅山、九里關以及青衣嶺三個要點需要精銳駐守外,一些據險隘之地所建的塢堡營寨也需要分兵駐守,防止小股虜兵往桐柏山深處穿插、滲透,真正能集結到楚山城及南側石門嶺東麓的兵力,包括天雄軍及州兵在內,僅有一萬三四千衆。

而嶽海樓目前在明溪河兩岸所能調動兵馬就已經超過三萬,還有近五千赤扈精銳騎兵窺視左右。

以摩黎忽爲統領的赤扈騎兵,就是專程爲盯楚山而來,甚至明目張膽的在明溪河左岸,與仲長卿部步卒演練步騎協同作戰。

“眼下時機還不夠成熟,僞楚營壘還沒有大規模推進到明溪河西岸來,他們就未必會咬鉤,而我們也需要一個月時間進行更周密的籌備,”徐懷看向唐青、韓奇、殷鵬三人,問道,“你們誰承擔此任?”

明溪河上游地形狹仄,即將引敵軍主力去攻打,也僅需要填入一廂精銳,後續根據傷亡,再往其中增補兵馬即可。

目前楚山精鐵產量大幅增漲,但一些戰械以及精良兵甲的打造猶是耗時耗力,接下來一個月只能先重點加強一部,而非搞平均主義。

“此策既然是我先猜出,那當然是我去守黃羊寨!”唐青搶先說道。

黃羊寨位於明溪河上游右岸,原先乃是青衣嶺都巡檢司下轄的巡檢軍寨,原先目的就是與石門嶺寨互爲犄角,峙守明溪河溪谷及青衣嶺與石門嶺之間的缺口,以防小股敵軍往桐柏山北嶺與大復山之間的山谷穿插滲透。

此役要點就是先遣一部精銳以及數千負責築壩的工輜兵入駐黃羊寨,將敵軍吸引到黃羊寨之前進行作戰。

肯定不能單純防守黃羊寨。

要不然,敵軍在黃羊寨附近也修造營壘,數千工輜兵根本就沒有辦法出黃羊寨修造截水大壩,壓根也就談不上有什麼威脅了。

不過,黃羊寨位於石門嶺與青衣嶺往東延伸的低崗帶南側,世人稱之爲鐵幕山,也是青衣水與明溪河的分界嶺,十數丈、三四十丈高的丘山,在青衣嶺東南往確山與真陽兩縣交界地帶連綿延伸十數裡,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

“我們早就想到,只是看你這腦瓜子能不能猜出!”殷鵬、韓奇說道。

“不用爭了,就唐青負責去守黃羊寨,”徐懷說道,“一旦嶽海樓被迫對黃羊寨用兵,要在明溪河上游搶出一塊立足之地,也必然會同時對這邊發動攻勢!這邊防守也不會輕鬆就是了!”

現在楚山剛剛建成外城牆,防禦還很簡單——過於倉促行事,嶽海樓未必就會強攻黃羊寨,很有可能會趁一部楚山精銳分守黃羊寨之際,集中兵力強攻防禦簡陋的楚山城。

所以接下來一個月,也得進一步完善楚山城的防禦。

次日一早,唐青先率其部數百精銳從內線繞道前往黃羊寨駐防;喻承珍也帶着十數弟子,前往黃羊寨,對明溪河上游造壩攔湖進行更精準的測算。

楚山城走石門嶺以東的外線,往黃羊寨約四十餘里,半天便能抵達,但走內線,要先渡河到周橋,再走桐柏山道到淮源,渡河進入桐柏山北嶺,從北嶺與大復山之間新辟穀道東進,抵達黃羊寨。

內線足足要走二百五十里地,其間很多新闢山道還很狹仄,短時間內難以進一步拓寬,行軍速度也快不了。

這也是石門嶺以東外線不會輕易叫敵軍以進築連營之策逼近、切斷的一個關鍵原因。

與此同時,楚山城進一步修造內外拒馬牆、開挖內濠,建造數以十計的兵坊,打造投石器械。

在兵力方面,楚山劣勢很大,但單純跟嶽海樓所部僞楚軍比,楚山在物資充足、運輸以及地利乃至天時方面,又佔據絕對優勢,現在就是要一點點的將這些優勢發揮出來……

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四章 望山津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十一章 刀第五章 惡緣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十章 舊吏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二百章 議事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
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四章 望山津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二十一章 刀第五章 惡緣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十章 舊吏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二百章 議事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