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

雖說建繼帝一再強調省儉用度,但南下到襄陽兩年多時間,宮中還是積攢不少物什,特別是諸妃嫁入宮中,帶來大量的陪妝。

襄陽城裡目前僅有宮侍、宮女兩百多人,與汴梁的皇宮大內遠不能相提並論。

喬繼恩現在他不放心禁卒笨手笨腳的打碎東西,親自帶着百餘宮侍、宮女,將宮裡大大小小的物什打包裝箱,跑前跑後不一會兒就累得直喘氣。

“我說喬大官,你就歇在一旁看着這大冷天的,你跑前跑後出一身汗,叫冷風一吹,再染上風寒,陛下可要責怪我們不體恤喬大官!”榮樂縣主叉腰站在廊下,招呼喬繼恩坐下來歇息。

“這兩天零零碎碎的物什都要裝箱上船,哪裡敢省心啊?”喬繼恩從機靈的宮侍手裡接過一把摺疊小椅,在廊前坐下來歇力,說道,“陛下三令五申嚴禁到建鄴後再大肆添辦什麼,這邊的東西就都得打包帶走。要不然啊,等到建鄴後,宮裡缺了什麼轉不過來,還得是我頭疼。”

大越立朝以來,禁中都較節省,但天宣帝時期,汴梁皇宮裡也有上萬宮侍、宮女。

那時候內侍省不僅掌握着極大的事權,資歷較深的宦臣得到龐幸,也有機會參與朝政,乃至出仕地方及監掌軍鎮。

建繼帝在襄陽即位登基,喬繼恩看似在內侍省隻手遮天,但裡裡外外就二百多宮侍、宮女,上頭卻有建繼帝、纓雲公主、諸位貴妃要伺候,他誰都怠慢不得。

喬繼恩他這個內侍省監實在是比歷任前輩都要辛苦、沒滋味得多。

雖說建繼帝也經常找喬繼恩詢問軍政之事,但性情謹慎的喬繼恩輕易不敢在建繼帝搬弄是非。

周鶴、高純年等人卻是數次上書,想從南下流民裡挑選一批生計沒有着落、身世清白的良家子淨身入宮,但建繼帝一直不允。

喬繼恩不要說爲此流露不滿了,甚至都不敢跟周鶴、高純年等人走得太近,以免重蹈錢尚端的覆轍。

朝中考慮荊南制置使及襄陽留守人選時,兩次都有人舉薦錢尚端,建繼帝權衡再三,最終還是忍痛割愛,使許蔚、文橫嶽暫時離開身邊。

喬繼恩看得很清楚,錢尚端在汝潁大捷之後還繼續執掌制敕院,看似沒有因爲前期泉州烈反對御駕親征而受懲罰,但實際上建繼帝已不再信任錢尚端了,或許是覺得錢尚端還需磨礪。

不過,錢尚端到底還是士臣出身,建繼帝即便不再信任他,也不會將他一腳踢開;喬繼恩卻知道自己身爲宦臣,他的一切都建立在建繼帝的信任基礎之上,一旦失去建繼帝的信任,可能真的就什麼都沒有了。

因此,在許蔚離朝,文橫嶽即將離朝留守襄陽之際,雖說胡楷、朱沆二人在朝中將變得更加的勢單力薄,喬繼恩也只能選擇跟朱沆、胡楷二人保持一定程度的親近,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喬繼恩坐在廊下,想到遷都建鄴之後錯綜複雜,也禁不住愁上心頭。

“喬大官、榮樂縣主在這裡盯着收拾行裝呢,”一名宮裝美婦在幾名宮女的陪同下,走進這院子裡來,看到榮樂縣主與喬繼恩在廊下說話,扶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說道,“陛下昨日又一宿沒睡,喬大官怎麼都不好生勸勸陛下?陛下身子就弱,連着咳嗽大半個月都沒見緩解,再這麼熬下去,身子可怎麼吃得消?”

看見鄭貴妃走過來,喬繼恩忙站起來,與榮樂縣主一併向她行禮,說道:“陛下那性子,哪裡是我能勸得了的?鄭貴妃那裡可都收拾妥當了,還需要再添派人手?”

“也沒什麼好收拾的,有好些用不上的物什都扔在襄陽得了,哪裡還能勞煩喬大官啊,”鄭貴妃嬌聲怨道,“宮裡也實在是太缺人手了,平日子裡還不覺得,遇到這種大事,到處都手忙腳亂的,卻只有那幾個人能差遣,還不如在孃家裡寬裕……”

皇宮大院裡就兩百多宮侍、宮女,平時還都主要圍着建繼帝轉,幾個貴妃平日身邊能使喚的人手,兩隻手都數得過來,確實還遠不如鄭貴妃在鄭家時寬綽,也不像有貴妃的體面。

不過,這個話茬不好接,喬繼恩打着哈哈岔開話茬閒扯了幾句,便跑去垂拱殿,看到周鶴與胡楷及武威郡主趙翼等人陪同建繼帝坐在殿中說話。

喬繼恩走進垂拱殿聽了片晌,卻是周鶴擔憂湖寇勢大,威脅江漢,拉胡楷、錢尚端等人一起過來,勸諫建繼帝放棄走水路去建鄴的計劃,改走陸路。

孫彥舟世代都是洞庭湖水寨頭目,但早初率一兩百寨衆以打漁、船運爲業,甚是安分。

洞庭湖裡這樣的水寨勢力還有不少,地方上也沒有視作心腹大忠進行誅除。

卻是胡虜南侵以來,荊湖南路諸州縣爲籌措軍資錢糧,對洞庭湖裡的漁民、船伕數次加徵魚課船稅,引發大模規的抵制、反抗,孫彥舟等水寨勢力趁勢而起,驟成頑疾。

等到孫彥舟聯合諸水寨勢力,於洞庭湖口劫走上百萬石錢糧,聲勢更是一時無兩。

許蔚於汝潁大捷之後就趕往荊湖南路監司所在的潭州赴任,但到潭州也才一個月的時間,剛剛在潭州着手籌辦、操練水軍,離徹底蕩平孫彥舟等湖寇勢力還早,周鶴當然不放心建繼帝走水路前往建鄴。

不過,走水路,從襄陽沿漢水而下,經漢陽而入長江,可能僅需要六七天就能抵達建鄴,而棄水路改走陸路,除了對隨郢沔黃等地方都有滋擾外,再緊趕慢趕,少說需要月餘時間才能抵達建鄴。

因此都到動身離開襄陽的前夕,是走水路還是陸路,朝中都還沒有定論。

建繼帝卻聖意堅決,看到喬繼恩走進來,拒絕周鶴、胡楷的勸諫,說道:

“汴梁淪陷以來,胡虜隨時都有可能大舉南侵,不知道多少軍民朝不保夕,哪裡有什麼確保無虞的路途可選。周相要是擔心賊寇惦記、聞風而動,可以安排一部車輦走陸路瞞天過海,我們還是要爭取早日趕到建鄴,也可以少些風餐露宿、車馬勞頓……”

周鶴見胡楷並無再勸之意,也就不再堅持,又問

及頂替許蔚及文橫嶽的人選,建繼帝定了沒有,敦促建繼帝在動身之前下詔,方便新的人選直接趕往建鄴赴任。

喬繼恩站在建繼帝身側,暗暗打量胡楷、錢尚端、武威郡王等人的神色。

汴梁淪陷,文武百官幾乎是全軍覆滅,建繼帝在襄陽即位登基,以胡楷、周鶴等人爲首,從江淮荊湖諸路緊急抽調士臣,重建樞密院、中書門下省及六部,並以御營使司替代三衙執掌禁軍,但是真正有資格、有能力的大臣還是太少。

近兩年來都是周鶴以門下侍郎兼管吏部,高純年、顧藩、吳文澈兼管兵部、刑部、工部,許蔚以參知政事兼管三司使(度支、鹽鐵、戶部),錢尚端以知制誥兼管禮部,另以資歷略淺的士臣,如晉莊成等人,出任諸部侍郎。

此外,周鶴還兼領御營使,胡楷以樞密使兼領御營副使,但周胡二人身兼御營使、御營副使,有權參與一切軍機大事的裁決奏議,但御營司所轄禁軍的具體統兵事務,則是文橫嶽以御營司提點公事負責。

汝潁大捷後,許蔚前往荊湖南路赴任,三司使暫由周鶴兼領;而此時文橫嶽又要留守襄陽,胡楷暫時以樞密使及御營副使的身份,統攝御營司的具體軍務。

不過,即便是周鶴,也無意以左相的身份同時執領吏部、三司,也主張立時另選賢能,接管御營司的實際統兵事務。

各方面都較爲符合條件的人選,周鶴與諸相也早就商議出一份備選名單,上奏到建繼帝的案頭,只是建繼帝遲遲沒有拿定主意。

現在馬上就要動身離開襄陽,周鶴再提這事,希望人選早日確定下來,以便新的參知政事、三司使及提點軍務,能直接到建鄴跟他們會合。

建繼帝沉吟片晌,從案頭拿起周鶴的奏章翻開來,提筆圈出兩個人名,着宮侍遞給周鶴,說道:“就此擬詔吧!”

喬繼恩年老眼未花,窺見建繼帝圈出兩個人名,一人是權知襄陽府事陳泰,一人是淮王府右司馬、楚州知州汪伯潛。

陳泰原爲荊湖北路轉運使,與顧藩一起迎建繼帝進襄陽即位登基,有從龍之功,後執掌襄陽府,這兩年來也可以說是將襄陽府打理得井井有條。

文橫嶽留守襄陽,也會兼知襄陽府事,陳泰要隨建繼帝前往新都建鄴,他頂替許蔚出任參知政事兼領三司使,一點不令人意外。

不過,調汪伯潛前往建鄴,出任御營司提點軍務,喬繼恩就很是驚訝了。

他朝周鶴、胡楷看去,見他們接過奏章時臉上也有疑色,但旋即都口呼“陛下聖明”,似乎也認定汪伯潛就是合適的人選。

喬繼恩很快想到汪伯潛既然出現在備選名單之中,周鶴、胡楷以及高純年等人之前應該就有過權衡,只是沒有想到建繼帝會這麼痛快的接受這一權衡而已。

喬繼恩又窺了建繼帝一眼,見他雖然圈定陳泰、汪伯潛二人,但眉眼卻沒有諸事已定的爽利,反而更添鬱郁之色,可見這麼快做出這樣的權衡,心裡並不舒坦……

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九十一章 意氣用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十一章 天命
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九十一章 意氣用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三章 遺訓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十一章 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