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楊氏武館

俗話說盛世文學亂世武,隋朝繼承了宇文泰建立的北周,以武立國,民間武風尤盛,府兵制更是建立在全民皆兵的基礎之上。

而自從山東長白山率先爆發亂民造反後,造反大潮風起雲涌,大隋不再安寧,生活在大隋各地的平民都多少嗅到了一點戰亂的烽煙,學武之風日盛。

有需求就會有供應,從大業六年開始,專門針對平民子弟的武館便如春筍般在各地誕生,僅在京城洛陽就有大大小小近百家武館。

在安業坊有一座楊氏武館,佔地約二十畝,館主叫做楊奇,是越國公楊素的族弟,自從楊玄感造反後,楊氏府宅被抄,女眷沒入教坊,男子則發配嶺南。

這個楊奇因爲種種原因沒有被牽連,他便成了楊氏家族在京城的唯一倖存者。

上午,張鉉穿一身淡青色的細布長衫,這是王伯當送給他最好的一件衣服。

張鉉剛走進安業坊,便在坊門不遠處看見了一面巨大的旗幡,黑底紅邊,上寫四個龍飛鳳舞的金色大字:楊氏武館。

“站住!”

張鉉被兩名站在門口的武館弟子攔住,“這裡是武館,閒人免進!”

張鉉指着牆上招收免費觀摩子弟的佈告笑道:“我也想試一試。”

所謂免費觀摩和後世的免費試用是一回事,先用免費的方式讓你感受一下學武的氣氛,然後再誘導你交錢學武,張鉉已身無分文,能免費當然最好,而且免費觀摩還有個好處,他不用拜師學藝。

不拜師,他的頭頂上不會平白多出一個師傅來,讓他屈膝下跪。

從這天開始,楊氏武館的角落裡就多了一個觀摩者,沒有人睬他,他默默地觀察着武館的一切,每一個武師的武藝,甚至見識到了館主楊奇的當衆獻技。

........

這天是正月初十,也是楊氏武館一月一次的選拔盛會,以武競技,選拔優秀,優勝者可被選入楊家班,由館主楊奇親自傳授武技。

因此每月的選拔比武極受武館上下重視,三百多名子弟皆穿上白色武士服,圍坐在演武主堂四周。

另一邊寬大的矮榻上坐着十幾名武師,他們竊竊交談,熱烈討論着各自的得意門生。

在演武堂正北面坐着二十名身着紅色武士服的年輕子弟,他們便是楊家班的成員,由楊奇親自傳授武技,也是每月選拔盛會中展露頭角的佼佼者,他們頗爲驕傲,對周圍的子弟不屑一顧。

館主楊奇就坐在他們身後,他是一名身材削瘦的老者,鬚髮皆白,年約六十歲左右,頭戴平巾,身穿亮藍色長袍,腰束革帶,佩一把鑲有七顆寶石的長劍。

楊奇是楊素的族弟,因爲他是庶出,又不住在楊府內,長年和楊府不來往,竟僥倖逃過了朝廷對楊府的清洗。

不過楊奇自己心知肚明,楊府冷落他只是一種策略,他實際上一直和楊玄感暗中往來。

楊氏武館就是楊玄感出錢建立,目的是培養傑出的武士,爲楊玄感起事時效力,只是楊玄感起事倉促,並沒有用到楊氏武館的弟子。

但楊奇心中着實忐忑不安,不知什麼時候他的武館就會遭到朝廷查封,不知道自己何時被抓捕,這幾天楊奇目光沉重,顯得有點憂心忡忡。

張鉉和十幾名觀摩子弟則坐在西北角,他們穿着黑色武士服,表示和正式弟子的區別。

張鉉在楊氏武館已經呆了七天,每天早來晚走,對楊氏武館的一切早已瞭然於胸,他對比武選拔賽的規則也很清楚,選入楊家班的弟子會得一塊銀牌,上刻‘楊奇之徒’四個字,並有編號,張鉉想要的就是這塊銀牌。

‘咚!咚!咚!’鼓聲敲響,演武堂內頓時安靜下來,比武臺上出現一名穿紅色武士服的楊家班弟子,他是楊家班的五師兄,名叫劉武,長安人。

按照選拔規則,選拔比武首先是攻擂,從楊家班中隨機抽一名弟子做擂主,挑戰者須先擊敗他,然後再通過兩名武師的考覈,才能稱爲選拔成功。

一名身材矮壯的禿頭武師擔任司儀,他向衆人行一禮,“各位弟子,按照規則,擂主將接受五個人的挑戰,所以機會也只有五次,望大家踊躍上臺!”

他又舉起一錠黃澄澄的金子,高聲道:“這是五兩黃金,是這次攻擂的彩頭,可比去年優厚得多。”

下面一片議論紛紛,每次選拔比賽都會有彩頭,幾貫錢到十幾貫錢不等,大家也知道每年的第一次選拔彩頭最重,去年元月選拔的彩頭是三兩黃金,沒想到今年居然增加到五兩。

很多人眼睛裡都流露出了熾熱之色,不過這五兩黃金的獎賞可不是那麼容易得到。

儘管每個人都渴望能進入楊家班,接受館主的親自指導,但選拔賽可是用真刀真槍,刀劍無眼,每次都會有人受傷,尤其這個劉武心狠手辣,每次他當擂主都會有人受重傷,所以在重金誘惑下,衆人表現得也並不太積極。

張鉉打量這個劉武,只見此人年約二十出頭,穿一聲紅色武士服,身材強壯高大,雙臂尤其有力,他只比自己略矮一個頭頂,雙手交叉抱在胸前,神情傲慢。

張鉉的目光又落在他腰間,腰間佩有一把長刀,從長度和厚度分析,應該是一柄八斤重刀。

“俺趙大顯來試試!”

終於有人忍不住第一個舉起手,衆人一起向左邊望去,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高胖子弟,身高比張鉉要稍矮一點,但要肥胖得多,臉頰上掛着兩團肥肉,一雙小眼睛熱切地向楊家班瞟去,他也渴望能成爲楊家班一員。

“給俺一把刀,俺跟你比!”

劉武冷冷打量他一眼,向旁邊讓開一步,身後出現一排刀架,有兩三斤的柳葉細刀,有標準的五斤橫刀,也有七八斤的厚背重刀,甚至還有二十斤重的環首寬刀。

趙大顯挑選了一把七八斤重的厚背重刀,咧嘴一笑,“怎麼比,是俺向你進攻嗎?”

趙大顯大大咧咧,有些細節被他忽略了,但坐在場邊的張鉉卻看得很清楚,刀架上的刀雖然有刃,但只是略微開刃,和鈍刀沒什麼區別,也就是一根刀形鐵棒而已。

但劉武腰間長刀刀鞘華麗,刀鞘口有明顯的切割痕跡,這說明他腰間的刀不是鈍刀,而是一把鋒利的戰刀。

劉武很顯然是要用這把利刃來對付胖子的無鋒鈍刀,這就不是公平的問題,而是品術不正了,以有刃對無刃,試問有幾個人能不受傷?

但這樣一來,楊家班的名氣就出來了,彷彿是楊奇傳授有方,楊奇在弟子中就顯得如神一般的存在。

劉武陰陰地注視着趙大顯,橫握鞘身道:“師弟先請吧!”

趙大顯大吼一聲,揮刀向劉武劈去,劉武敏捷地一閃身,長刀出鞘,頓時寒光閃閃,直劈挑戰者的咽喉。

張鉉旁邊一名同伴低聲道:“這個胖子頭腦有點問題,容易受人慫恿,這次也不例外。”

張鉉也感覺到了,很多人都十分關注劉武的一舉一動,都想通過趙大顯這個試驗品來判斷自己獲勝的希望。

只激戰了三四個回合,趙大顯便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這時,他腳步沒站穩,一個踉蹌,被對方抓住了機會,長刀一閃,血光四濺,木臺上發出一聲痛苦的慘叫,趙大顯扔刀奔跑幾步,他想跑回座位,結果一頭栽倒在木板上。

下面一片譁然,衆人紛紛涌上前,只見趙大顯的後背被劈開一條兩寸長的口子,深可見骨,鮮血大量涌出,溼透了衣服。

趙大顯的幾名好友怒視劉武下手狠毒,劉武卻收刀回鞘,冷冷地望着天空,大家七手八腳擡着趙大顯向武館外奔去,不少人搖頭嘆息,四周一片議論聲。

但準備參加選拔比武的其他子弟卻躍躍欲試,羨慕強者,想成爲強者,這是人的本性,劉武的狠辣殘忍無疑更激起了他們對楊家班的嚮往。

“還有想誰上臺參加選拔?”

矮壯武師的語氣中充滿了興奮和得意,絲毫沒有半點愧疚之感,或許是看見了很多人眼中的不滿,他又補充道:“刀劍無眼,受傷者自負責任,沒有實力者就不要上來!”

這時,只聽一個低沉的聲音傳來,“我來!”

衆人弟子紛紛向西北角望去,只見一名身材高大年輕男子慢慢站了起來,正是張鉉,他在武館裡呆了七天,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四周衆武館弟子一片譁然,張鉉穿的是黑色武士服,這是觀摩子弟的服飾,雖然沒有禁止觀摩子弟上臺的規矩,但這種事情卻是第一次發生,衆人議論紛紛,連楊奇也被吸引了,好奇地打量這個年輕人。

劉武眼中閃爍着期待的目光,他早就看到了身材高人一頭的張鉉,沒想到他居然自己上臺了,劉武不由捏緊了刀鞘。

張鉉走上演武堂中央,拱手道:“在下河內張鉉,觀摩弟子,特來請教師兄武藝。”

矮壯武師神情略微凝重,他看出張鉉身材雖高,但下盤極穩,每走一步的氣勢彷彿大山一樣壓來,令他心中有些不安。

“武郎,不要大意!”他提醒劉武道。

劉武收斂了輕視,也抱拳回一禮,“在下長安劉武,請張兄指教。”

他看了一眼張鉉腰間的橫刀,又問道:“張兄是用自己的兵器嗎?”

張鉉搖搖頭,將腰間橫刀取下,反背在身後,他走上前從刀架上挑了一把十斤重刀,輕輕挽了一個刀花,心中慢慢涌出強大的信心。

用王伯當教給他的理論,這個弟子雖然也有築基,但並沒有突破易筋,包括旁邊那邊矮壯的武師,也同樣沒有突破易筋這一關,只是練武的時間和經驗比一般武者略強一些。

張鉉後退兩步,重刀一橫,“劉兄請!”

劉武感覺到了他的氣勢,慢慢拔出長刀,鋒利的刀刃閃爍着寒光,也是一柄上等軍用橫刀。

“得罪了!”

劉武大喝一聲,如旋風般撲上,手中戰刀又快又狠,一刀劈向張鉉的脖子,他不敢大意,想搶佔先機,四周子弟頓時發出一片喝彩聲,“好!”

每個人都覺得張鉉太狂妄了,觀摩弟子居然也敢參加選拔,挑戰楊家班武士,簡直太自不量力了,他們惡毒的期盼,最好能斬斷他一條胳膊或者腿。

張鉉卻不慌不忙,向後退了一步,刀勢斜引,使對方一刀劈空,他突然大吼一聲,手中重刀如開山裂石一般向對方迎頭砍去,儘管是鈍刀,但這一擊也同樣可以讓對方腦漿迸裂。

劉武被對方強大的氣勢震懾,慌忙舉刀格擋,只聽一聲刺耳巨響,‘當——’震得很多人都捂住了耳朵。

劉武大叫一聲,連退兩步,扔下刀便捂手向後臺跑去,他的手滴下了鮮血,張鉉這一刀竟震得他虎口撕裂,臂骨都幾乎被震斷了。

四周頓時鴉雀無聲,這個結果着實出人意外,不過再笨的人也看得出,這個觀摩弟子一刀擊敗了劉武,居然挑戰成功了。

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14章 各懷心機第216章 身陷絕境第562章 煽風點火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910章 第三勢力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350章 使者到來第753章 坑王咬金(上)第224章 兩線激戰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224章 兩線激戰第1122章 新周寶鼎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711章 雪中送炭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28章 初見蕭後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1188章 天下大戰(四十六)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854章 攔路之虎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481章 天下勤王(七)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1224章 巧奪散關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423章 長江試航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46章 最終決定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352章 將計就計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423章 長江試航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2章 人心難測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52章 可汗憂慮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1136章 圍城打援
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14章 各懷心機第216章 身陷絕境第562章 煽風點火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910章 第三勢力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350章 使者到來第753章 坑王咬金(上)第224章 兩線激戰第270章 文武雙會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224章 兩線激戰第1122章 新周寶鼎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711章 雪中送炭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28章 初見蕭後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1188章 天下大戰(四十六)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854章 攔路之虎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481章 天下勤王(七)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1224章 巧奪散關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423章 長江試航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46章 最終決定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352章 將計就計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423章 長江試航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2章 人心難測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52章 可汗憂慮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1136章 圍城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