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用人不疑

張鉉回到益都已是第三天了,這三天來他處理了大量積壓的公務,各種繁瑣的事情着實令他頭痛不已,其實張鉉不知道,容易處理的瑣事蘇威等人已經搶先處理了,留給他的當然都是一些棘手之事。?.?

上午,杜如晦從側帳拿進來十幾份奏卷,對張鉉道:“這些牒文都按殿下的意思批覆了,殿下請過目!”

杜如晦是張鉉的記室參軍,他不僅替張鉉整理文書,同時也直接參與了許多重大事務的決策,在很多事情上,張鉉也會聽聽他的意見。

這時,張鉉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陽穴,苦笑一聲道:“我就不用看了,直接轉發下去吧!”

“卑職遵命!”

杜如晦轉身剛要走,張鉉忽然想起一事,連忙叫住他,“那份北平郡的牒文再給我看一看。”

杜如晦取出其中一份牒文,遞給了張鉉,“請殿下過目!”

張鉉鋪開文卷仔細看了一遍,這是關於重新啓用幽州船場的建議,是北平郡太守趙耕寫的一份奏卷,重啓船場的提議張鉉已經同意,着令工部實施,但張鉉關心的卻是另一件事,那就是趙耕在報告提到北平郡盛產適合造船的紅稠木以及白蠟木,這讓張鉉有了很大的興趣。

現在無論騎兵用的戰槊還是步兵的長矛,都是用細柘杆浸泡油晾乾後,用魚泡膠黏合而成,雖然不是像製作馬槊那樣幾年製造一根槊杆,但工序也同樣十分繁瑣,需要耗用大量人工和物資,而且現在善於做兵器杆的工匠奇缺,他們現有的工匠每個月最多做兩千根兵器杆,根本不夠軍隊消耗。?`

他們現在只能耗用從前朝廷的兵器存貨。可一旦存貨用完,他們在長兵器上就會出現斷檔的困境。

所以張鉉一直在考慮怎麼取代現有的兵器杆,最好的天然兵器杆無疑是稠木杆,但紅稠木十分稀少,其次就是白蠟杆,白蠟杆堅而不硬、柔而不折。在宋朝以後開始大量使用。

可惜青州、河北地區無論紅稠木和白蠟木都很少,尤其紅稠木極爲稀少,偶然有也不成林,現在北平郡居然盛產紅稠木,這讓張鉉心中十分驚喜,他把奏卷還給杜如晦,又對他道:煩請參軍去找一下軍器監的羅少卿,讓他派人去北海郡調查紅稠木和白蠟木的分佈,看能不能替代我們現在的油浸槊杆。”

杜如晦點點頭。轉身快步走了,這時,一名親兵在一旁道:“大帥,王善求見!”

張鉉想起來了,他是要見一見這個太原王氏的重要人物,裴矩和盧倬先後推薦他當國子監祭酒,張鉉對此人倒有了幾分興趣,

“讓他進來!”

片刻。親兵將一名身材瘦小的老者帶進了大帳,老者跪下行禮。“微臣王善拜見齊王殿下!”

“王先生請起!”

張鉉請他起身,又仔細打量他一下,只見王善年約六十餘歲,塌鼻子,厚嘴脣,相貌十分醜陋。張鉉從來不喜歡以貌取人,那樣會錯失很多人才,他見這個王善雖然長得又瘦又小,但精神很足,一雙眼睛格外有神。看起來就是一個精明能幹之人。

“我找王先生來,其實是有一件事想問問先生。 .? `?”

王善心中很緊張,他以爲齊王找他是爲國子監祭酒一事,據說盧倬大力推薦自己,吏部已經將他提名上去了,蘇相國也表示同意,關鍵就在齊王張鉉這裡,他纔是一語定乾坤。

張鉉笑了笑道:“王家和虞世基是不是很熟悉?”

王善心中一怔,但他忽然明白過來了,一定是爲了虞世基存在王家的那筆財富,難道是虞世基是要把這筆財富給張鉉嗎?

他遲疑一下,緩緩道:“家兄和從前虞相國私交極好,年輕時曾是同窗摯友。”

“原來如此,難怪了。”

張鉉笑着點點頭,他取出一塊玉佩遞給王善,“先生認識這塊玉佩嗎”

王善接過玉佩,這顯然只是半個玉佩,他當然認識,因爲另外半個玉佩就在他兄長手中,他親眼見過。

“原來虞世基是把他的財富留給了殿下,我們還以爲他要留給......”

王善說不下去了,張鉉笑着替他補充道:“先生是想說以爲留給李淵嗎?”

王善有點尷尬地點了點頭,“不過我們沒有給李淵,他沒有拿出殿下手中的玉珮。”

“放在太原並不一定是給李淵,而是他相信你們,現在東西在太原嗎?”

“在榆次縣的一座田莊裡,殿下可以隨時派人來取。”

“多謝了,我會派人去和令兄聯繫。”

說到這,張鉉取出了吏部的推薦書,推薦王善爲國子監祭酒,上面有韋雲起、裴矩和蘇威三人的簽名,也就是說吏部、內史省和門下省都通過了,只要自己簽字,任命就生效了。

張鉉當然知道這其實是裴矩的極力推薦,這個王裴兩家世代聯姻,一直是官場上的盟友,這是裴矩想爲幷州系拿下國子監祭酒之職,這對幷州士子十分有利,幷州士子不是王家門生就是裴家門生,說到底,裴矩還是在考慮自己的利益。

張鉉很瞭解裴矩爲人,當初他極力拉攏自己,也是爲了他自己的利益,幾時考慮過大隋的利益?

雖然這一點讓張鉉很不高興,但他確實需要拉攏並爭取太原王氏,爲自己將來爭奪幷州打下基礎。

張鉉沉吟一下道:“令兄在家中做什麼?”

“回稟殿下,我兄長身體不太好,這幾年都在家中靜養。”

張鉉點點頭,又把話題轉回來,“雖然吏部和蘇裴兩位相國都建議任命先生爲國子監祭酒,不過我想讓先生自己決定,現在有兩個職務,一個是國子監祭酒,一個是尚書左丞,先生可以任選一個。”

王善頓時怦然心動,國子監祭酒是從三品,官職雖然高,卻是個清閒之職,而尚書左丞雖然是四品官,但權力極大,尚書省六部的內部牒文都要先彙總到他這裡審查備案,然後再上報內史省。

王善着實有點爲難,他知道裴矩一心想讓自己出任國子監祭酒,去培養太學弟子並建立人脈,但王善在國子監已經做了十幾年,早就做得膩煩了。

現在終於有個機會讓他掌握權力,他怎麼能讓這個機會從自己手中溜走。

明明知道會得罪裴矩,但王善還是咬牙道:“微臣願爲尚書左丞!”

“很明智的選擇!”

張鉉微微點頭讚許道:“王使君知道這個選擇的深意嗎?”

王善一怔,他想了想,還是搖頭道:“微臣愚鈍,還是沒有想到,請殿下明示。”

“這樣說吧!尚書左丞是我對太原王氏的尊重,明白了嗎?”

王善頓時恍然大悟,國子監祭酒是看在裴矩的面子,但尚書左丞卻不是,而是張鉉對他們家族的敬重。

國子監祭酒其實是裴矩的官職,只是他王善替裴矩小心翼翼捧着,一言一行都要聽裴矩的安排,但尚書左丞卻是屬於他王善,屬於太原王氏,和裴矩無關,齊王殿下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就王家從裴家的陰影中拔了出來。

王善心中頓時充滿了感動和感激,他再行拜禮,“殿下之恩,王家銘記於心。”

張鉉笑了笑又問道:“王使君和溫大有熟悉嗎?”

“當然很熟悉,溫氏三兄弟的長兄,他原本在李淵帳下爲官,因身體不好辭職了,現在應該在太原。”

張鉉淡淡道:“他現在在安陽,民部尚書李綱向我推薦他爲國子監祭酒,如果先生放棄國子監祭酒之職,那我就決定任命他了。”

王善默默點頭,原來齊王真正看中之人是溫大有,他更加慶幸自己沒有選擇這個官職,雖然溫大有也是幷州人,但溫大有的父親溫君悠和裴家的關係很糟糕,尤其和裴矩是死對頭,齊王選擇溫大有,豈不是在給裴矩上眼藥?

王善心中忽然有所感悟,張鉉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對裴矩有所不滿了。

不過王善並沒有多言,他誠懇地對張鉉說道:“殿下,論學識我不如溫大有,殿下選擇他爲國子監祭酒,可謂名正實歸。”

張鉉點了點頭,這個王善是個聰明人,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是一個懂得進退之人。

.......(。)

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804章 江南蒙災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640章 談判無果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804章 江南蒙災第1037章 西市事件(上)第593章 烽煙四起第713章 聯合出兵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156章 天下大戰(十四)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1113章 情報新官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657章 誘敵深入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1173章 天下大戰(三十一)第351章 釜底抽薪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45章 宇文太保第886章 逆水行舟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744章 威壓江南第165章 飛鷹武將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97章 校場較武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244章 追蹤線索第30章 慶功酒宴第537章 談判之外第549章 馬糧交易(下)第1049章 戰略欺騙第288章 英雄大會(四)第593章 烽煙四起
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804章 江南蒙災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640章 談判無果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804章 江南蒙災第1037章 西市事件(上)第593章 烽煙四起第713章 聯合出兵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156章 天下大戰(十四)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1113章 情報新官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657章 誘敵深入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648章 太后之請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1173章 天下大戰(三十一)第351章 釜底抽薪第180章 外圍奇兵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436章 暗藏勢力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45章 宇文太保第886章 逆水行舟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744章 威壓江南第165章 飛鷹武將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97章 校場較武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965章 太原戰役(六)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244章 追蹤線索第30章 慶功酒宴第537章 談判之外第549章 馬糧交易(下)第1049章 戰略欺騙第288章 英雄大會(四)第593章 烽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