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戰善後

【國慶這些天,老高家中事情太多,暫時只能兩更,望各位見諒!】

張須陀也想不到,小小的膠西縣城內居然擁擠了二十餘萬人口,這些都是孟讓從高密郡各縣裹挾而來的,很多縣城都由此變成了空城。

孟讓畢竟是文人,渴望着建立一座人口衆多,氣勢宏大的都城,而他將成爲高密國的新皇,可惜他的夢想纔剛剛開始,就被隋軍擊得粉碎。

二十餘萬平民飽受賊兵欺凌,當隋軍解放了這座城池時,城內民衆開始沸騰了,十幾萬平民披髮赤足跑到大街迎接隋軍入城,他們衣衫襤褸,面有菜色,每個都欣喜萬分地留下了眼淚。

大街上歡聲如雷,但也哭聲震天,幾十名鄉老圍着張鉉哭訴他們這一年多遭受的苦難,令人不勝唏噓。

張鉉好言安慰這些鄉老,派人送他們回去,他立馬在城門邊注視着城內民衆的歡欣沸騰,在城外,數萬投降的亂匪被一隊隊押去對岸的高密縣,每個人都垂頭喪氣,惶恐不安。

河邊反綁着兩千多名亂匪,他們大多是在這幾天和城破時犯下了姦淫燒殺和掠奪民財等罪惡,或者被搜出贓物,或者被苦主揪出,等待他們的將是嚴懲。

剛剛從高密縣過來的韋雲起緩緩走上前,低聲對張鉉道:“聽說秦將軍從東萊郡傳來消息,左孝友有異動,估計大帥會連夜拔營北上,不如將軍主動要求留下善後,這對將軍贏得高密郡的民心是一個機會。”

張鉉看了一眼韋雲起,他有些驚訝,韋雲起爲什麼會突然這樣說?韋雲起意味深長地對他笑了笑。彷彿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這時,一名騎兵疾奔而來,高聲喊道:“張將軍,大帥請你過去一趟。”

“大帥在哪裡?”

“在倉庫內!”

張鉉立刻調轉馬頭便向城內倉庫奔去。

膠西縣的倉庫便位於孟讓的行宮背後,佔地約百畝,四周修建了高高圍牆。裡面儲存着大量錢糧和各種物資。

這也是張須陀選擇初冬作戰的一個主要原因,糧食已經收割,還沒有來得及消耗,一旦殲滅敵軍,隋軍往往能繳獲大量糧食,攻滅徐圓朗已經讓他嚐到了甜頭,這次剿滅孟讓也能使他如願以償。

此時,張須陀正在糧倉內清點糧食,糧食都裝在麻袋內。一袋重一石,層層疊疊,堆積如小山一般,主要以粟米和小麥爲主,孟讓還沒有來得及燒燬糧食,張鉉的騎兵便突殺而至,及時保住了倉庫。

張鉉快步從大門外走進來,躬身施禮道:“參見大帥!”

張須陀呵呵笑道:“這次收穫豐富。我才清點了不到一半,就已經突破兩萬石。我估計最後一定會突破四萬石。”

張鉉也笑道:“看來孟讓比徐圓朗斂財更狠!”

“我有事情和你談!”

張須陀把張鉉拉到一邊,低聲對他道:“我剛剛接到秦瓊將軍的快報,左孝友率領五萬軍隊下山,有進攻北海郡的企圖,我必須立刻率軍趕過去,這邊怎麼處理。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張鉉沉吟一下道:“當然是要先安撫民心,他們被孟讓壓迫了快兩年,民力虛弱,應該好好讓他們休養生息,然後考慮儘快恢復生產。冬小麥得下種了,爭取明年夏糧有個好收成。”

張須陀嘆了口氣,“我本來也是這樣考慮,但監軍蕭懷讓恐怕又會報告朝廷,說我收買民心,去年我已經有過一次教訓了。”

張鉉知道飛鷹軍上面還有一名御史臺派來的監軍,叫做蕭懷讓,兼任飛鷹軍長史,很少露面,至今張鉉只見過此人一面,是一個爲人比較刻薄的官員,很難打交道。

張鉉微微一笑,“大帥放心,此人交給卑職來應對,我知道怎麼應對這種人。”

張須陀最不擅長之事就是和人打交道,他知道張鉉在天寺閣一案中的表現,既然張鉉願意出面,他當然求之不得,張須陀便欣然笑道:“既然張將軍主動請纓,那這件事就交給你了,連同高密郡的善後一起,煩請你多費費心。”

“大帥什麼時候出發?”張鉉問道。

“東萊郡那邊情況緊急,我馬上就得走,等你把這邊的事情處理完後,再過來與我匯合。”

“卑職遵令!”

當天中午,張須陀便率軍匆匆北上了,高密郡只剩下張鉉的三千軍隊和看押戰俘的兩千士兵,在孟讓臨時行宮的房間內,張鉉和韋雲起商量着善後的具體事宜。

善後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諸如戰俘處置、難民返鄉、錢糧分配等等大量細小之事需要處理,這也是張須陀最不願意做的事情,他直接丟給了張鉉,但張鉉也同樣頭疼,他也只能規劃一些大方案,具體細碎之事他也扔給了韋雲起。

“大帥已經同意用大部分錢糧來安置難民和遣返戰俘,他唯一擔心就是朝廷那邊不好交代。”

韋雲起微微笑道:“朝廷那邊不過要利益罷了,糧食他們不要,但繳獲的錢財得留一部分給他們,那他們就無話可說了,張帥以前犯下的錯誤,就是將所有錢糧都分配掉了,沒有考慮朝廷的一份,所以他纔會屢遭彈劾。”

張鉉以前也是這樣認爲張須陀處置不當,但現在當他自己身處其境,他也就理解了張須陀的心情。

將士們浴血奮戰奪來的戰利品,自己將士分配都不夠,還要白白送一份給朝廷那羣蛀蟲,而且應該朝廷供給的軍糧也根本沒有落實,張鉉怎麼想心裡都不甘心,不由冷冷哼了一聲。

韋雲起明白張鉉的心情,又笑道:“將軍的心情我能理解,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除非大帥現在就擁兵自立,否則朝廷那關他就過不去,像將士的軍功升職等等,都得依仗朝廷,若不是以前沒打點好朝廷,羅士信現在也不會只是一個旅帥了,將軍說是不是?”

張鉉默默點頭,他知道韋雲起說得很對,比如尉遲恭在一個多月前才加入隋軍,因爲有竇慶的關照,現在兵部已經初步批准他升爲校尉了,而羅士信從軍三年,戰功卓著,至今還是一個旅帥,說到底就是張須陀的人情沒有做到位。

“好吧!”

張鉉無奈地嘆口氣,“先生認爲該怎麼分配?”

韋雲起不慌不忙道:“其實我已經有了一個方案,糧食有四萬八千石,其中一萬石用來遣散戰俘,兩萬石用作難民救濟,剩下的可以充作軍糧,還有二十萬貫錢,其中每個戰俘發一貫錢遣散費,每戶災民也需要給兩貫錢作爲救濟,這就去掉一半了,剩下十萬貫,五萬貫用來獎勵軍功,三萬貫作爲儲存,最後剩下兩萬貫一半留給地方官府,一半上繳朝廷。”

“地方官府?”張鉉愣了一下。

“將軍不會把地方官府忘了吧!”

韋雲起笑道:“其實高密郡的地方官府都還在,在諸城縣,我們不管他們之前是否投降了孟讓,但維持地方秩序,讓高密郡正常運轉,還得依靠他們,我來之前已經派人去通知他們了,估計明後兩天他們就會趕來這裡。”

張鉉忍不住嘆了口氣,“我就害怕把錢糧交給他們,最後連一半都到不了難民手中。”

“將軍,水至清則無魚,若將軍一味要求他們清廉,也是不現實之事,但將軍可以加強監督,使他們不敢過分,我想,他們最多在糧食損耗上做做文章,將軍也要學會妥協,畢竟我們得從長計議。”

張鉉已經聽出韋雲起的語氣中已隱隱有勸自己擁兵獨立的意思了,但現在張鉉不想考慮這麼多,也不想說破這件事,他便點點頭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另外蕭懷讓那邊似乎也要考慮一下。”

韋雲起笑了起來,“當年我也曾在御史臺呆過,說起來蕭懷讓還是我的下屬,此人是蕭皇后外侄,十分精明能幹,雖然爲人略有些刻薄,不過總體上人還不壞,所以他給聖上的報告中,對張須陀的評價還算公允,將軍可以把繳獲的金銀首飾給他送一點,相信他的下筆就會更加豐潤一點。”

“蕭懷讓那邊就煩請先生多多費心了。”

韋雲起呵呵一笑,“將軍放心吧!我會處理好此事。”

這時,門外有士兵稟報道:“將軍,鄉老們都帶來了。”

“請他們到會客堂稍坐,我馬上就來。”

張鉉對韋雲起笑道:“要不先生和我一起去和他們談談吧!”

韋雲起點點頭,張鉉能主動想到接見這幾個鄉老,是可喜的一面,他欣然笑道:“那就一起去吧!”

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82章 言而無信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1014章 談判破裂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2章 人心難測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561章 圍困新鄉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1156章 天下大戰(十四)第41章 皇后軟語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603章 無懈可趁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410章 初爲人婦第1029章 新年預議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821章 友情提示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1225章 緊急軍令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15章 弘農楊氏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690章 血戰柳城(二)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879章 含蓄之勸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41章 皇后軟語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299章 英雄大會(十五)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794章 呂氏兄弟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999章 戰俘之衆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225章 血戰武城(上)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38章 矛盾激化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1096章 後路被斷
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82章 言而無信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1014章 談判破裂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2章 人心難測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561章 圍困新鄉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1156章 天下大戰(十四)第41章 皇后軟語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603章 無懈可趁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410章 初爲人婦第1029章 新年預議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821章 友情提示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1225章 緊急軍令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15章 弘農楊氏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690章 血戰柳城(二)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879章 含蓄之勸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41章 皇后軟語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299章 英雄大會(十五)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794章 呂氏兄弟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999章 戰俘之衆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225章 血戰武城(上)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38章 矛盾激化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888章 絕密任務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1096章 後路被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