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旁觀者清

從齊王府出來,盧倬還是處於一種恍惚狀態,還是因爲他沒有心理準備,去一趟齊王府,他的禮部尚書就沒有了,讓他着實難以接受。

“老爺,回府嗎?”盧倬坐上馬車,前面的車伕小聲問道。

“回府吧!”

盧倬剛說完,忽然又改變了主意,連忙吩咐道:“去裴相國的府邸。”

此時天已經快黑了,烈日退去,空氣有了一點涼風,大街上變得熱鬧起來,到處是人來人往,遠處依稀還可以聽見慶祝勝利的鑼鼓聲。

盧倬的到來在裴矩的預料之中,書房內,一名侍女給他們上了茶,裴矩喝了口茶笑道:“賢侄似乎有心事?”

權力是一劑甜美的毒藥,令裴矩欲罷不能,儘管他已七十餘歲,但依舊無比癡迷了手中的權力,一刻不肯放鬆,爭取最多的盟友來維護自己的權力,便是裴矩一直在做之事。

盧倬和裴矩的私交一直很好,尤其在張鉉娶了裴致致後,兩人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親戚’關係,尤其裴矩連續推薦大臣失敗,正處於一段失落時期,這時候他更需要盟友的支持,但環顧四周,似乎只有范陽盧氏能給予他支持,所以裴矩對盧倬也格外籠絡。

盧倬嘆了口氣,“上次我族孫盧涵被我科舉榜上除名,原本以爲是件小事,但現在才發現我竟闖了大禍。”

“賢侄何出此言?”

“齊王指責我破壞科舉,他爲之震怒,真不知道是誰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盧倬恨聲說道。

裴矩並不關心是誰泄的密,他只關心盧倬是怎麼得到齊王的消息,他略一沉吟,頓時醒悟,笑道:“賢侄剛剛從王妃那裡過來吧!”

“正是!”

盧倬見裴矩猜到了消息來源,便嘆口氣道:“齊王顧及我的面子,願意私下解決此事,但我心中總不是滋味,而且很迷茫,所以請世叔替我指點一下迷津。”

“賢侄能不能先告訴我,齊王的解決方案是什麼?”裴矩注視着盧倬問道。

盧倬稍稍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說出來,“齊王有兩個方案,讓我任選其一,一個是讓我稱病辭官,其次是調去江淮爲官,是一種變相的貶黜。”

裴矩聽到第二個方案時,眉毛爲之一挑,他笑了笑道:“第一個方案我想賢侄不會考慮,實際上只有一個方案,如果我沒有猜錯,齊王準備讓賢侄出任江都太守。”

“可江都還在陳棱手中!”

“很快就不是了。”

盧倬欠身上前,很感興趣地問道:“這麼說,陳棱已經決定效忠中都了嗎?”

“很難說,不過長安那邊已經派特使前往江都了,據說是陳棱之弟,壓力之下,我們也不會再拖下去。”

說到這裡,裴矩笑道:“我再告訴賢侄一個消息,崔煥很可能也要調到北海郡爲太守,今天齊王給我們的來信中也提到了這一點,當然,作爲補償,將封崔煥爲清河縣公,那麼,賢侄也會封范陽縣公。”

盧倬愣住了,不是因爲封爵,而是崔煥也要調走,他頭腦一片混亂,半天沒有明白這是爲什麼?

“賢侄還不明白嗎?”

裴矩微微笑道:“不是什麼破壞科舉,那只是藉口,根本原因是河北士族集團,士族本身沒有問題,可一旦形成利益集團,任何一個上位者都不會容忍了。”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裴矩的一句話使盧倬如夢方醒,張鉉把自己和崔煥調走,就是要拆掉河北士族集團。

盧倬心事重重回到家中,剛進府門卻意外得知,他的次子盧慶元來中都了。

盧慶元從去年開始出任涿郡郡丞,原本出任郡丞的原壽光縣令蔣忠改任安樂郡太守,這也算是張鉉的一個私心,將這個重要的職務讓給了自己的妻兄。

盧慶元雖然不是一郡太守,但涿郡是河北人口最多的兩郡之一,作爲涿郡郡丞,其官場地位要遠遠超過一般的小郡太守。

盧倬回書房換了身衣服,這時,侍女在門口稟報,“老爺,二公子來了。”

“讓他進來!”

盧倬回到自己桌前坐下,片刻,盧慶元快步走進了房間,跪下行大禮,“孩兒拜見父親!”

盧倬今天心情着實不太好,兒子的到來使他心中稍微感到一絲快慰,不過他也有點奇怪,好好的,兒子來中都做什麼?應該還沒有到述職之時。

“坐下說話!”

盧慶元坐了下來,對父親道:“孩兒來中都是接到吏部牒文,好像孩兒要調進朝廷了。”

盧倬心中一跳,自己很快要調去江都,兒子卻要從地方調入朝廷,這兩者之間有關係嗎?

“要你出任什麼職務?”盧倬追問道。

盧慶元猶豫一下道:“孩兒今天去見了韋尚書,和他閒聊幾句,他問孩兒願不願來禮部任職,但父親是禮部尚書,兒子怎麼能再進禮部,所以孩兒覺得韋尚書只是在開個玩笑。”

盧倬一下子站起身,心中異常激動,就像忽然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他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這就對了,張鉉並非要打壓盧家,依舊會維護盧家的朝廷的利益,如果自己所料不錯,兒子盧慶元將出任禮部右侍郎一職,再過十年或許就能升爲禮部尚書了。

“父親,孩兒一點也不想來朝廷就職!”盧慶元平靜地說道。

“爲什麼?”盧倬不解地望着兒子。

“孩兒出任涿郡郡丞才半年,剛剛理順各種關係,正準備開始履行職責,卻又被調回中都,孩兒實在難以接受這個任命。”

盧倬也沉默了,他負手在房間裡緩緩地來回踱步,這時他已慢慢冷靜下來,兒子的想法其實也很有道理,兒子現在還年輕,才三十歲,先在地方上歷練十年,積累足夠的資歷,等四十歲時入朝爲官,當幾年侍郎便可直接升爲尚書了,五十歲之前便可榮升相國,這纔是穩妥的升遷之道。

現在張鉉只不過是爲了安撫盧氏家族才讓兒子入朝爲官,這樣的升官缺少資歷支撐,也長不了,稍微出錯還容易被貶,還是應該從地方官做起,盧倬又想起了李清明,已經升爲兵部侍郎,卻一再要求去地方爲官,其實是一個道理。

至於盧氏家族在朝廷中的利益,還有盧楚,一旦他來中都,倒也可以出任禮部侍郎之職。

想到這,盧倬對兒子道:“這件事我可以給齊王說一說,讓你繼續在涿郡爲官,明天我就和韋尚書談,讓你先回去,總之,你就安心在地方爲官,好好積累名望和經驗。”

“多謝父親,父親的教誨孩兒將銘記於心。”

盧慶元行一禮要走,盧倬又對他道:“還有一事你要牢牢記住,河北士族的任何聚會你都不要參加了。”

盧倬身爲河北士子領袖而被貶黜,他痛定思痛,絕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再被連累了,他知道,張鉉現在只是警告,如果河北士族集團再不解散,那就要殺人流血了。

......

四天後,第一批凱旋將士共計五萬隋軍乘坐大船抵達了中都,

在中都以北的洹水岸邊,中都民衆傾城而出,歡迎凱旋而歸的大唐將士,岸上和官道兩旁擠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十萬民衆,他們歡呼雀躍,載歌載舞,每個人都激動萬分,揮舞彩旗,整個洹水成了彩旗的海洋。

當隋軍士兵從大船上下來,無數的父老鄉親一擁而上,將一壺壺美酒和麪餅遞給隋軍將士,熱情洋溢的笑容將所有隋軍將士的內心都融化了,

當齊王張鉉從所乘坐的朱雀大船中走出時,數十萬中都民衆沸騰了,整個洹水南岸頓時爆發出了山崩海嘯般的歡呼聲,“齊王殿下萬歲!”

“萬歲!齊王萬歲!”

張鉉不斷向岸上的民衆揮舞致敬,熱烈的氣氛被推到了高潮,“萬歲!”歡呼聲響徹雲霄。

隨後便是三萬隋軍舉行入城儀式,這是鼓舞士氣,提高民衆認同度和向心力的最有效辦法,當一隊隊盔明甲亮隋軍士兵列隊向中都北門走去,兩邊的數十萬民衆夾道相迎,人人歡呼雀躍,激動的神情溢於言表,他們敲鑼打鼓,揮舞着用錦緞做成的旗幟,“隋軍萬歲!”

這種無上的榮耀讓每一個隋軍士兵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這是一種他們願意用生命去維護的榮耀。

但最激情瘋狂的還是數十萬民衆對張鉉的歡呼,他乘坐的馬車每走到一處,立刻掀起了海潮般的歡呼聲,“齊王萬歲,皇帝陛下萬歲!”

終於有人喊出了他們深處的渴望,他們由衷希望這個英明的齊王能夠再上一步,成爲他們的皇帝陛下,無論是否立國爲隋朝還是別的朝代,他們都不在乎。

數百名身着白衣的老者,虔誠地跪在張鉉的馬車前,白髮蒼蒼的頭顱在地上叩首,他們對齊王殿下寄予着最大期盼,每個人都渴望着盛世重現。

儘管張鉉坐在防衛嚴密的馬車內,看不清楚歡迎人羣的熱情,但他還是從偶然一閃而過的縫隙中看到了激動萬分的人羣,看到了那一張張淚流滿臉的臉龐,聽到山呼海嘯的歡呼聲,他心中也異常感動。

他深深感到了身上擔負着千斤的重擔,他知道中都人民已經不是在歡迎他的凱旋,而是在亂世中寄託了他們對自己的最大期望,萬里河山,幾千萬人的命運,一個帝國的強大復興,都將繫於他的一身。

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225章 血戰武城(上)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548章 馬糧交易(上)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217章 功虧一簣第1039章 西市事件(下)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78章 不打不識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8章 接受條件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695章 血戰柳城(七)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1104章 最後努力第862章 無奈罷戰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766章 翟讓抉擇(下)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939章 激戰長城(下)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431章 三歲鼠郎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642章 內亂初生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765章 翟讓抉擇(上)第183章 走投無路第107章 進軍遼東第854章 攔路之虎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887章 先禮後兵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251章 加官進爵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39章 當堂對質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
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225章 血戰武城(上)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548章 馬糧交易(上)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217章 功虧一簣第1039章 西市事件(下)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78章 不打不識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8章 接受條件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695章 血戰柳城(七)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1104章 最後努力第862章 無奈罷戰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766章 翟讓抉擇(下)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115章 戰和之爭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939章 激戰長城(下)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431章 三歲鼠郎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642章 內亂初生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765章 翟讓抉擇(上)第183章 走投無路第107章 進軍遼東第854章 攔路之虎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887章 先禮後兵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251章 加官進爵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39章 當堂對質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