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立功贖罪

船艙內,袁柘榮顯得有點坐立不安,他是在今天上午被隋軍水師截獲了座船,被隋軍士兵帶回到臨時駐營地,袁柘榮不知自己的命運如何,心中十分緊張,尤其他拋棄了江寧縣衆士族獨自逃生,更讓他此時感到一種莫名的懊悔。

早知道隋軍戰船會來接應,自己又何必逃走?

但袁柘榮更害怕張鉉追究自己的責任,正是他的堅持,才使得江南會最終拒絕了張鉉的要求,而現在他卻落在了張鉉的手中。

就在這時,船艙外響起了腳步聲,袁柘榮一回頭,只見張鉉快步走了進來,嚇得他連忙上前跪下行禮,“小民袁柘榮拜見齊王殿下!”

“袁公認識我?”張鉉笑問道。

袁柘榮聽齊王稱呼自己一聲‘袁公’,心中稍安,又生出一絲僥倖的念頭,難道張鉉並不知道是自己堅持反對他的條件嗎?

他不及多想,連忙道:“小民曾在江都見過殿下。”

“原來如此,袁公請坐吧!”

張鉉請袁柘榮坐下,又讓親兵上了茶,這才道:“我聽沈堅說,袁公是江南會的元老,在江南會地位最高,上次我提出的條件就是因爲袁公堅決反對,纔不了了之,是這樣嗎?”

袁柘榮心中大罵,沈堅竟然這樣出賣自己,把責任全部推到自己頭上,簡直豈有此理,他急忙解釋道:“殿下,事情不是這樣,江南會自有規則,重大事情由四大家族協商決定,必須有三家支持才能通過,殿下所說的事情是四家一致同意,包括沈堅,他也認爲不能接受殿下的條件,這怎麼能說是我堅決反對呢?”

“或許吧!所以我纔想確認一下,不願聽一面之詞。”

張鉉笑了笑,又問道:“那現在呢?袁公怎麼考慮。”

袁柘榮嘆口氣,“殿下已經出兵了,這個問題還有什麼可討論?”

“也不是這樣,現在我只是臨時出兵,爲了救江寧縣民衆,我之前說過了,如果江南會不解散我絕不會進軍江南,我張鉉雖不是什麼金口玉言,但至少也須言而有信,我準備下午就撤軍回江都。”

“請問殿下,那其他人的意思呢?”袁柘榮又低聲問道。

張鉉淡淡道:“我以爲袁公是聰明人,如果袁公不願單獨和我談,我也不勉強,會立刻送袁公去江都,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然後我和會沈家談,相信沈家會非常願意與我單獨協商此事,袁公再考慮一下吧!”

說完,張鉉起身要走,袁柘榮忽然喊道:“殿下,我完全接受殿下的一切條件。”

張鉉回頭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袁公想通了?”

袁柘榮大罵自己是蠢貨,竟然沒有明白齊王的意思,齊王是在尋找一個江南士族領袖,自己險些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放過了,他急道:“我完全支持殿下的一切決定。”

“無條件支持!”他又慌忙補充道。

張鉉又笑着坐了下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張鉉也漸漸瞭解南北士族的不同,南方士族要更加團結,很容易連枝成林和朝廷對抗,所以張鉉需要在南方士族羣中各安插一根攪屎棒。

江淮士族他用了黃家爲士族領袖,而對於朝廷影響力更小的江南士族,張鉉看中了這個袁柘榮,原因就在於他貪生怕死,自私自利,而且目前袁家在江南的勢力最大,袁柘榮無疑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我也是希望江南穩定,希望江南民衆能安居樂業,希望江南魚米豐饒,相信袁公也一樣的期待。”

“殿下說得對,沒有人喜歡戰爭。”

張鉉點點頭又道:“我在剿滅杜伏威後,又召集江淮所有郡望世家共同商議江淮的前途未來,我們達成了一致共識,既兼顧的中央朝廷的利益,同時也保護了世家的利益,江淮便迅速穩定下來,我希望江南也是一樣。”

“恐怕江南和江淮的利益訴求會有很大不同。”

“我不這樣認爲。”

張鉉緩緩道:“之前我在江都和很多江南士族都會談過,我感覺和江淮士族其實大同小異,都是訴求自己的利益,當然,利益有很多,比如商業利益,土地利益或者礦山利益,江淮士族更偏重於礦山,而江南士族則偏重於商業,但不管是什麼利益,關鍵要把握好官、民、士三者的平衡,袁公說是不是?”

“殿下看得很透徹,前朝就是失去了這個平衡,才導致江南造反不斷,其實官、民、士三者的平衡也不難實現,只要官守法度,民守規則,士爲官民之橋樑,自然就平衡了,而前朝始終做不好這一點的原因是關隴貴族對江南利益的侵蝕,我們並不排外,北方民衆逃來南方,我們積極的幫助他們安穩定居下來,江南也需要人口,但我們不歡迎外來入侵勢力,我不是指朝廷,而是指關隴貴族,殿下如果處理不好這一點,江南會後患無窮。”

“還有什麼建議?”張鉉又笑問道。

袁柘榮沉吟一下道:“還有就是科舉,聽說中都在明年一月就要宣佈科舉時間,這次科舉對江南融入北隋非常重要,希望殿下能把這件事安排好,比如安排船隻運送士子和京城食宿問題等等。”

張鉉和袁柘榮閒聊幾句,只是想穩住他的情緒,不讓他有屈辱之感,卻沒想到這個袁柘榮頗有見識,出乎張鉉的意料。

張鉉這才意識到,這個袁柘榮既然能成爲江南會的頭號決策人,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貪生怕死是一方面,但到了和平年代,又會成爲一個合格的太守。

張鉉便開始考慮在江南會解散後,任命這個袁柘榮爲丹陽郡太守。

張鉉笑了笑問道:“我軍中還缺一個倉曹參軍,袁公能否推薦一個年輕優秀的袁氏子弟?”

袁柘榮大喜,他們袁家也有成爲第二個****的機會了,他想了想道:“我侄子袁天罡極爲精通算術,原在成都府任職,因反感李孝恭鎮壓巴蜀而去職,前來江南求發展。”

張鉉很驚訝,“袁天罡之名我也已久聞,不過他不是成都人嗎?”

袁柘榮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丹陽袁氏就是從蜀郡遷來,至今不過五十年,而我們這一房更是十年前才從蜀郡過來,袁天罡之父便是我的胞弟。”

“原來如此!”

張鉉欣然笑道:“他人在哪裡?我想見他一見。”

“回稟殿下,他現在人在何處我也不知,不過我會盡快找到他。”

隨後,張鉉又和謝、王兩大家族達成了解散江南會的共識,就在當天晚上,一艘大船運載着沈堅等江南會成員代表抵達了臨時宿營地,由袁柘榮牽頭,三十五名世家代表商議了近一個時辰,最後一致達成決議,決定正式解散江南會,江南各郡士族承認北隋任命的官府。

一更時分,親兵將剛剛睡下的張鉉叫醒了,“殿下,邴先生來了,他說結果出來了。”

張鉉儘管身體十分疲憊,但依然強打精神起身,“讓他在外艙等我片刻!”

張鉉簡單披了一件長袍,走到外艙,邴元真將厚厚一隻卷軸呈給張鉉,“殿下,這就是江南會三十五名成員的最終決定,請大帥過目。”

張鉉連忙接過協議,在桌上緩緩攤開,條款不多,一共只有六條,主要內容便是解散江南會,陳朝後裔不再謀求復國,江南各郡士族接受由中都朝廷任命的官府,完全承認江南六郡歸屬於北隋,同時各大世家願意出錢出物支持隋軍剿滅亂匪孟海公。

後面便是密密麻麻的三十五人的簽字畫押,應該說這份決議的條款張鉉之前已經和四大核心家族都談妥了,變化不大,不過也有一些決定並沒有體現在這份決議上,比如,江南會會主陳憲將在中都朝廷出任校檢工部尚書一職,並封爲光祿大夫、陳國公。

所謂校檢工部尚書,就是候補工部尚書的意思,只是擁有工部尚書的級別,而沒有實際權力,衆人對這個任命沒有異議,陳憲本人也接受了去中都出任官職的決定。

另外,還有一個沒有明示的決定就是由袁柘榮出任丹陽郡太守,雖然衆世家對袁柘榮臨陣脫逃有點耿耿於懷,但袁柘榮的威望很高,一直被江南士族視爲領袖,所以張鉉的這個任命還是贏得了衆人的一致擁護。

正是前期準備做得充足,所以纔有這麼一份完全讓張鉉滿意的決議。

“殿下,我們下一步做什麼?”邴元真問道。

張鉉指了指決議笑道:“既然對方這麼有誠意邀請我們,我們怎麼能讓他們失望,明天開始,隋軍進駐丹陽郡。”

“另外,江寧民衆再多住幾天,等丹陽郡徹底安全後再讓他們遷回去,就辛苦你了。”

“卑職會盡力把事情做好。”

張鉉點了點頭,又笑道:“還有一件事忘記了,我既已決定讓袁柘榮出任丹陽郡太守,那麼丹陽郡丞就由你來擔任。”

邴元真一怔,眼中隨即露出感激之色,他盡力剋制住內心的激動,躬身施禮道:“卑職絕不會讓殿下失望!”

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826章 戰幕拉開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982章 太原戰役(二十三)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262章 積極應對第86章 都督郭絢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762章 各奔東西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573章 怒殺監軍第1225章 緊急軍令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181章 天下大戰(三十九)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651章 火速救援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653章 兩面夾擊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25章 天下十猛第710章 北方盟友(下)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21章 三家獵楊第1237章 血戰長武(上)第46章 最終決定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3章 兩雄相遇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244章 追蹤線索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543章 新募之軍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145章 接受任務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455章 大戰之後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164章 山東首戰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964章 太原戰役(五)第766章 翟讓抉擇(下)第354章 樑郡一戰第1228章 宮內消息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788章 再開談判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332章 意外來客
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826章 戰幕拉開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982章 太原戰役(二十三)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262章 積極應對第86章 都督郭絢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762章 各奔東西第158章 讖語事件(下)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573章 怒殺監軍第1225章 緊急軍令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1181章 天下大戰(三十九)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651章 火速救援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653章 兩面夾擊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25章 天下十猛第710章 北方盟友(下)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21章 三家獵楊第1237章 血戰長武(上)第46章 最終決定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3章 兩雄相遇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244章 追蹤線索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543章 新募之軍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145章 接受任務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455章 大戰之後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164章 山東首戰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703章 試探進攻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1130章 勉爲其難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964章 太原戰役(五)第766章 翟讓抉擇(下)第354章 樑郡一戰第1228章 宮內消息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788章 再開談判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332章 意外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