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老薑彌辣

張鉉最終在楊吉兒一事保持了沉默,不過張鉉也知道,楊吉兒不是因,而是果,相國們之所以熱衷於安排他娶楊吉兒,根本原因還是想推動他登基立國。

一旦他開國立號,便意味着一個帝國的誕生,他的江山社稷從此走向穩定,將對唐朝將產生強大的壓迫力,從而對天下人才形成巨大的虹吸優勢。

張鉉對登基開國已經沒有了心理上的障礙,但在制度上,他還有點拿不定主意。

中午時分,張鉉的馬車在數百侍衛的嚴密護衛下緩緩停在裴府門前,他事先沒有通知,直接來找已經在北隋官場上消失了近一年的太尉裴矩,裴矩最後一次露面是前年代表北隋去長安和唐朝談判,但回來不久便病倒了,一度癱瘓在牀榻上,張鉉上一次探望他後也已經過去快一年了。

馬車剛剛停下,卻迎面見裴弘從府中走了出來,裴弘曾任中都令,今年出任樑郡太守兼河南東道行臺尚書,他前兩天回京述職,便住祖父府中,裴弘一眼認出了張鉉的馬車,眼中露出驚訝之色,他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微臣參見殿下!”

張鉉從馬車裡出來,他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見裴弘,便笑道:“裴太守是什麼時候回京?”

“微臣昨天剛到,預定明天下午正式向紫微閣述職,三天後再向殿下述職。”

按照北隋的規定,各郡太守每年都需要回京述職,太守需要分別向攝政王和紫微閣述職,述職的內容不一樣,具體述職時間由秘書省發到每個郡,各郡的時間都不相同。

張鉉點點頭,他還沒有看到秘書監的日程安排,難怪他不知道。

“我今天是來看看你祖父,他在嗎?”

“祖父在,在後園釣魚。”

張鉉有些驚訝,裴矩居然在釣魚,他連忙問道:“你祖父身體恢復了?”

“回稟殿下,除了腿腳不便外,身體倒也硬朗,微臣帶殿下過去。”

“不用了,你去忙,我找你祖父隨便聊聊。”

裴弘是個十分精明的官員,他立刻明白張鉉和祖父的聊天不便自己在場,他便叫來管家帶路,自己告辭而去。

張鉉跟隨管家走進後花園,裴矩享受相國待遇,他府邸佔地約八十畝,後花園就有三十畝,其中有一潭近二十畝的池塘,四周種滿了垂柳,微風習習,令人格外心曠神怡。

管家指了指一處涼亭,張鉉也看見了,裴矩穿一件寬鬆的細麻長袍,頭戴斗笠,坐在一張寬大的軟榻上,正聚精會神地釣魚,旁邊站着一名服侍他的小丫鬟,後面則站着四名家丁。

張鉉笑了笑,不慌不忙走了上去,管家跟着後面,向四名家丁招招手,四名家丁連忙跟隨管家退下去了。

張鉉負手站在裴矩身後看了片刻,小丫鬟怯生生地低下頭,不敢吭聲,這時,水面上的蘆杆浮標動了一下,裴矩正要拉釣竿,張鉉笑道:“這是空鉤,裴公再等一等!”

裴矩一回頭,頓時嚇了一跳,連忙道:“原來是殿下到來,請恕老臣無禮!”

張鉉輕輕按住他瘦弱的身體,笑道:“裴公請安坐,不必多禮。”

說着,張鉉在旁邊一隻繡墩上坐下,裴矩連忙對丫鬟道:“快給殿下倒茶!”

小丫鬟連忙給張鉉也倒了一碗涼茶,雙手奉上,張鉉接過喝了口茶,笑道:“這麼熱的天,裴公很有雅興啊!”

裴矩苦笑一聲,“我二十年前就想在後園釣魚,想了二十年都沒有釣成,現在終於有機會了,天氣熱一點,倒也沒關係了。”

“什麼時候我也釣釣魚,修心養性。”

“殿下日理萬機,哪有時間釣魚,若殿下也開始釣魚,只能說是天下百姓的不幸了。”

張鉉呵呵一笑,“裴公太看得起我了。”

“我說的是實話,殿下收復洛陽,震動天下,以殿下的地位,天下民衆的福祉都繫於殿下一身,殿下可沒有享受閒情逸致的時間啊!”

“看裴公的身體還不錯。”張鉉又笑道。

“只剩下一把骨頭了,人能活七十尚且稀罕,我已經八十了,也心滿意足了,平平靜靜地走完最後這幾年吧!兒孫自有兒孫福,我也不管了。”

兩人閒聊了幾句,這時,張鉉看了一眼旁邊的下丫鬟,裴矩會意,對小丫鬟道:“你先退下吧!”

小丫鬟行一禮,便退下去了。

這時,裴矩淡淡笑道:“如果我沒有猜錯,殿下來我這裡是想和我聊一聊登基之事吧!”

“裴公怎麼猜到?”張鉉驚訝地問道。

裴矩微微笑道:“幾十萬人喊出了皇帝陛下萬歲,殿下覺得我會聽不到嗎?”

張鉉啞然失笑,“就憑這一點,裴公應該還猜不到我的來意吧!最近應該有某個相國來拜訪過裴公纔對。”

裴矩眯眼笑了起來,“殿下果然高明啊!蘇相國前天來拜訪過我,就是爲殿下登基之事來徵求我的意見,所以我才能猜到殿下的來意。”

“那裴公是什麼意見呢?”

“我沒有意見,我就告訴他,與其問這個,問那個,不如開誠佈公地和殿下談一談,有什麼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問我是沒有什麼意義。”

“裴公這句話也要對我說嗎?”張鉉笑問道。

裴矩搖搖頭,“殿下當然不一樣,若殿下問老臣,老臣一定會盡力協助。”

張鉉沉吟一下道:“我確實有一個疑問來請教裴公,若我登基,軍權該怎麼辦?”

“這是殿下最大的心病吧?”

張鉉點點頭,“這個問題若不解決,我就無法考慮登基建國。”

“其實我這兩年在家中閒得無事,也胡思亂想了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殿下所說的軍權問題,我仔細考慮過,王世充滅亡和他用人唯親有直接關係,唐朝其實也是同樣的問題,國與國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不光是文學才士,軍中大將也是一樣,若各軍主將都是宗室子弟,一般大將永無出頭之日,那誰還願意爲王朝效死命?這兩年唐朝基本上沒有什麼名將,好容易有個稍微善戰的李孝恭也被罷免了,反倒是殿下這邊可謂名將輩出,年輕大將們逐漸成熟,哪個不能獨當一方?鄭國的滅亡和唐朝的屢戰屢敗,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裴公覺得爲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這就是關鍵了。”

裴矩緩緩道:“唐、鄭兩國任用宗室掌握兵權只是一種表象,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唐鄭缺乏軍權平衡制度,其實我們也沒有,只是因爲殿下親自統軍打仗,所以彌補了制度上的缺陷,唐鄭就沒有這個機會了,可如果殿下登基以後,如果處置不好,也會重蹈唐鄭覆轍,關鍵就是要建立一個軍權平衡制度。”

裴矩的建議使張鉉有一種如夢方醒的感覺,這就是他遲遲無法登基的根本原因,他總是想不到問題出在哪裡,而裴矩的一席話揭開了實質,讓張鉉看到了根源,軍權平衡。

“裴公請繼續說下去。”

裴矩笑了笑又繼續道:“殿下登基後,我建議齊王府不要撤銷,可以換一個名字,而且還要加強它的權力,和紫微閣並列,紫微閣主政,向殿下負責,新軍府管軍,也向殿下負責,殿下就做好軍政雙抓了,至於各軍大將,殿下完全可以把作戰權下放,但同時要有監軍,而監軍就由新軍府派出,監軍權、情報權、獎懲權、後勤調配權、新兵訓練權,這些由新軍府負責,而新兵徵募、屯田、民團、郡兵、戰俘處置、傷亡撫卹、山川地圖、軍隊科舉等等,則繼續交給兵部管理,我想只要監軍到位,管控到位,軍權依舊會牢牢掌握在殿下手中。”

張鉉暗暗感嘆,姜不愧是老的辣,只有把問題看透了纔會有這樣的方向。

張鉉便淡淡笑道:“裴公的方案我再好好考慮一下,如果齊王府真要改名的話,我準備改名爲軍機臺,和御史臺並列,不過把軍務和政務完全割裂也不妥,將來會出現重大隱患,凡事不能走極端,我還是決定將監軍權力放在御史臺,紫微閣也有權過問。”

第679章 軍坊試刀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10章 少年皇族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688章 風起遼東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61章 新的夥計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716章 血戰壺關(下)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12章 當面挑戰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826章 戰幕拉開第528章 遼東柳城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872章 第七相國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45章 宇文太保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997章 程侯決戰(下)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120章 決戰前夕第29章 玉釵風波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964章 太原戰役(五)第983章 太原戰役(二十四)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1020章 被迫出兵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412章 江淮之狼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104章 恰逢其時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954章 緊急議事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398章 蘇府赴宴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37章 須陀送禮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645章 無功而返第28章 初見蕭後第887章 先禮後兵第39章 當堂對質第740章 施壓江都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193章 路上偶遇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9章 殊死決戰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175章 高密鄉老第11章 楊氏武館第1215章 廢儲之爭(三)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46章 最終決定
第679章 軍坊試刀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10章 少年皇族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688章 風起遼東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61章 新的夥計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716章 血戰壺關(下)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336章 壽光船場(上)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795章 備戰合肥(上)第12章 當面挑戰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826章 戰幕拉開第528章 遼東柳城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872章 第七相國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45章 宇文太保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997章 程侯決戰(下)第408章 河內張氏第120章 決戰前夕第29章 玉釵風波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964章 太原戰役(五)第983章 太原戰役(二十四)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1020章 被迫出兵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412章 江淮之狼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104章 恰逢其時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954章 緊急議事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398章 蘇府赴宴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161章 臨行前夕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37章 須陀送禮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645章 無功而返第28章 初見蕭後第887章 先禮後兵第39章 當堂對質第740章 施壓江都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193章 路上偶遇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59章 殊死決戰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175章 高密鄉老第11章 楊氏武館第1215章 廢儲之爭(三)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46章 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