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友情提示

由於劉黑闥意外被殺,山上亂匪失去了首領,而一萬隋軍騎兵也已殺到,在隋軍強大的威懾下,山上數千亂匪紛紛下山投降,蘇定方按照張鉉的命令,斬殺了範願、董康買、曹湛、高雅賢、王小胡等主要頭領,其餘匪衆全部解散。

劉黑闥的起兵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去除了張鉉一大心病,張鉉重賞這次行動的有功之臣,劉蘭成被破格連升兩級,從鷹擊郎將升爲虎牙郎將,賞金千兩。

剿滅了劉黑闥,張鉉隨即下令,大規模清除渤海會的殘餘勢力,並懸賞一千兩黃金捉拿高慧,生死不論。

各地隋軍紛紛開始行動,由房玄齡統一指揮,查沒莊園,關閉店鋪,很多被買通的官員也紛紛被捕,短短十天內,從河北到青州,從中原到徐州,從江淮到江都,十六座莊園被查沒,二百多家各種店鋪被封閉,三十多名官員被抓捕,五百多名成員落網,包括高慧手下的八大金剛,沒收黃金數萬兩,錢財三十餘萬貫。

這次行動,渤海會的殘餘勢力被徹底連根拔起,但高慧本人卻因爲在會稽郡和孟海公談判鎧甲而逃過了剿殺,她嚇得躲在江南不敢再露面。

時間漸漸到了二月初,隋軍的戰備開始進入高潮,這次江南之戰,隋軍以江都爲大後方,以丹陽郡爲後勤重地,動員戰船和各類船隻千餘艘,船伕三萬人,調集軍隊十萬人,糧食三十萬石,兵甲、弓弩、盾牌、戰鼓、軍器等等不計其數。

就在隋軍緊鑼密鼓進行戰備之時,張鉉派出的特使凌敬也抵達荊州。

在天下各大勢力中,蕭銑是南方勢力中最大的一支,當年他綽號北鏡先生,活躍在草原一帶,組建金山會,當隋末亂局呈現,他看到了機會,便帶領在草原培養的勢力返回了樑朝故地,並通過其姑母蕭皇后的關係,被封爲羅縣縣令,他一方面是朝廷命官,另一方面在羅縣招兵買馬,在部分樑朝舊權貴的秘密支持下,發展十分迅速。

大業十三年,楊廣在揚州被殺,蕭銑隨即正式起兵,自稱樑王,擁有軍隊已超過六萬人,他的勢力發展十分迅猛,短短數月,他的軍隊便擴展到四十萬人,樑國疆域南到交趾,北到荊州,西至三峽,東至九江,沃野數千裡,甚至超過了王世充的鄭國,成爲僅次於北隋和唐朝的第三大勢力。

就在去年,蕭銑正式稱帝,建國號爲樑,年號鳳鳴,置辦百官,建立朝廷,出入皆按天子制度。

但國力是否真的強盛,冷暖卻自知,蕭銑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他的軍隊號稱四十萬,但絕大部分都是臨時拼湊的烏合之衆,裝備簡陋,戰鬥力極其低下,真正能戰鬥的軍隊也只有五六萬人,也就是他最初建立的根基。

而疆域數千裡,那些太守縣令不過是表面上接受他的統治,各郡都是國中之國,被地方豪門士族把持,實際上他的政令只對江陵郡和岳陽郡有效。

蕭銑目前的敵人並不是佔領了襄陽郡的王世充,也不是勢力擴張迅猛的杜伏威,而是他隔壁的另一個軍閥林士弘,林士弘是****出身,水軍強大,僅次於北隋。

去年六月,蕭銑和林士弘在九江郡開戰,雙方各有勝負,但蕭銑的水軍卻敗得一塌糊塗,兩百多艘戰船全部被燒燬,水軍陣亡被俘六千餘人,無奈之下,蕭銑只得割讓九江郡求和。

但在去年秋天發生的一系列江淮戰事使得林士弘和蕭銑停止了敵對,他們不安地望着隋軍滅掉了杜伏威,統一江淮,又驚恐地得知隋軍在江南登陸,攻佔了丹陽郡。

脣亡齒寒,一直敵對的蕭林兩家開始談判結盟,準備聯合對付隋軍南征,而就在這時,張鉉的特使凌敬秘密抵達了樑國都城江陵城。

鳳鳴宮的御書房內,樑帝蕭銑憂心忡忡地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旁邊站着他的丞相岑文本。

“朕與張鉉認識多年,當初他還是一個小小侍衛時,朕就和他交過手,當時朕就預言,此人絕非池中之物,卻沒想到他會有今天的成就,早知如此,當年朕不顧一切殺掉他也就罷了。”說到這,蕭銑忍不住長長嘆息了一聲。

他又回頭問岑文本道:“相國覺得張鉉派使者來樑國是什麼用意?是不是想和我們聯手對付林士弘?”

岑文本躬身道:“正如陛下所言,張鉉此人深謀遠慮,行事難測,但他要發動江南戰役已是不爭事實,所以他肯定不願意長江以南的各路諸侯形成聯盟,以連橫破合縱應該是他此時最好的選擇。”

蕭銑沒有說話,他們江南各路諸侯根本就聯合不起來,如果江南會出面聯合,或許有可能達成盟約,但他和孟海公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而且他也不齒孟海公的殘暴不仁,至於他和林士弘仇恨太深,面和可以做到,但做到心意一致也不現實。

不過利用張鉉派人來談判的機會撈一點實際利益倒也不錯。

想到這,蕭銑道:“估計特使已經到了,煩請相國替我去接待他,探探他的口風,然後朕再接見他不遲。”

“微臣遵旨!”

江陵碼頭,凌敬的座船緩緩靠岸了,幾名侍衛保護着凌敬從大船上走了下來,岑文本連忙迎上前施禮道:“在下岑文本,特奉我家陛下之令特來迎接凌參軍。”

凌敬淡淡道:“感謝岑先生來迎接,不知粱公是否在江陵?”

岑文本臉色微微一變,他當然知道北隋並不承認蕭銑稱帝,也不承認樑朝,只承認皇泰帝封給蕭銑的爵位樑國公,至於自己這個相國,北隋更不會承認。

岑文本勉強一笑,只得回答道:“我家主公當然在江陵,請凌參軍先隨我去貴賓驛館休息。”

兩人上馬車進了城,凌敬見街上行人大多衣着粗陋,很少看見光鮮的絲綢,他當然知道這並不是蕭銑倡導簡樸,而是蕭銑要養活四十萬大軍,四十萬大軍比北隋的兵力還多,但南方的人口卻比不上北方,蕭銑只能與民爭利了。

凌敬暗暗忖道:‘傳聞樑國稅賦沉重,此言果然不虛。’

不多時,兩人來到了貴賓館,房舍已經安排好,岑文本急於和凌敬交談,便請凌敬在大堂坐下,歉然道:“本應讓凌參軍先休息,但我家主公還在等我的回覆,我想先請教參軍,這次參軍前來究竟是爲了何事?文本無禮之處,請凌參軍多多包涵。”

凌敬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這是我家齊王給樑公的親筆信,先請岑先生轉交給樑公。”

“我一定轉交!”岑文本接過信,但眼睛還望着凌敬。

凌敬微微一笑道:“這次我出使江陵其實是爲兩事而來,一是我家齊王殿下明確表態,這次南征不會涉及樑公之地,其次是齊王殿下要提醒樑公,樑公大禍即將來臨!”

岑文本大吃一驚,“此話怎講?”

御書房內,蕭銑驀地轉身,目光凌厲地注視着岑文本,“他說唐軍即將發動對我樑朝的戰爭嗎?”

“回稟陛下,凌敬是這樣說,還說情報可靠。”

蕭銑負手慢慢走到窗前,憂慮地望着西方,自從唐軍被迫從南陽撤軍後,他就很擔心唐軍會從巴蜀出兵,張鉉提醒正好說中了他的擔憂,難道唐軍真要對自己發動戰爭嗎?

岑文本低聲問道:“齊王在信中難道沒有說這件事嗎?”

“他在信中沒有提到此事。”

蕭銑回頭注視着岑文本,“相國覺得唐軍會出兵進攻我們嗎?”

岑文本猶豫一下道:“這件事微臣考慮過,唐軍東進有四條路,北線幷州非但沒有成功,還丟掉了上黨和長平二郡,而中線是洛陽,如果張鉉不支持王世充,那麼唐軍一定會攻打洛陽,但王世充已和張鉉結盟,兩家互相呼應,所以無論洛陽還是南陽,這兩條線唐軍都不會輕易出兵,剩下第四條線就是我們,眼看張鉉已奪取江淮,又即將發動江南戰役,唐軍再不動手,南方就沒有了,所以微臣也覺得唐軍出兵攻打我們可能很大。”

蕭銑長長嘆息一聲,“所以張鉉說不會進攻我們,就是希望我們和唐軍鏖戰,替他削弱唐軍,他就是這個意思,朕心裡清楚得很。”

“但張鉉並不承認我們樑國,凌敬只稱陛下爲樑公,我們是不是先讓他們承認樑國?”

蕭銑搖搖頭,“時間上恐怕來不及了,而且這種事是小節,不要太計較名義上的東西,朕只關心唐軍攻來時,他會不會支持我們。”

“請陛下放心,微臣認爲張鉉一定會在背後支持我們,這一點毋容置疑。”

“光說沒有,張鉉在等我們用實際行動表態。”

蕭銑低低嘆息一聲,他拾起桌上的信對岑文本道:“張鉉在信中給朕說了一件事,江夏郡五龍山有一座鐵礦是渤海會的產業,唐軍就是想從這座鐵礦獲取生鐵,張鉉希望朕毀了這座鐵礦,朕覺得這就是張鉉的試探,如果朕用霹靂手段滅了這座鐵礦,那麼雙方就能合作下去,否則,他就會認爲朕將聯手林士弘,對抗他的南征。”

“那陛下的態度呢?”

蕭銑毫不猶豫道:“朕明天就派兵徹底摧毀這座鐵礦!”

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413章 反客爲主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216章 身陷絕境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292章 英雄大會(八)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285章 英雄大會(一)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51章 莽漢初伏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832章 秘密地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395章 禍兮福兮第632章 殺雞駭猴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56章 危機到來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104章 恰逢其時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7章 武之誘惑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80章 山路偶遇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107章 進軍遼東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619章 大軍南下第772章 關中危機(上)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23章 真假之辨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862章 無奈罷戰
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413章 反客爲主第1022章 父過子償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216章 身陷絕境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563章 茂公歸降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556章 倉促應戰(下)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292章 英雄大會(八)第683章 夜襲回龍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285章 英雄大會(一)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51章 莽漢初伏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832章 秘密地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395章 禍兮福兮第632章 殺雞駭猴第253章 夜晚來客第56章 危機到來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104章 恰逢其時第424章 東海造反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7章 武之誘惑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80章 山路偶遇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107章 進軍遼東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619章 大軍南下第772章 關中危機(上)第229章 計中之計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23章 真假之辨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862章 無奈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