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大喜來臨

天剛亮,嘉善坊的家家戶戶都收一份特殊的禮物,十個雞蛋,三斤糕餅和兩貫錢,裝在一隻扎着紅綢的竹籃裡,與此同時,爆竹聲開始連續炸響,坊中所有人知道了,住在同坊的張鉉今天要迎親娶妻了。

這是一種很重要的風俗,迎親嫁娶都要告之左鄰右舍,送去禮儀,一方面是同喜共慶,另一方面也是含蓄地提醒左鄰右舍,不要選這一天做犯忌之事。

張鉉府上熱鬧異常,二十幾名親兵忙裡忙外,整個府邸都已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大堂院子裡搭起了青廬,擺下喜蠟,張燈結綵,據說將有三百餘名賓客前來慶賀,光坐榻就擺了一百五十餘張,除了後宅外,整個外宅和中庭都擺滿了。

前來幫忙的人也不少,張鉉的親兵負責招呼客人馬車,張鉉又從天籟樂坊請來三十名樂姬充當侍女,爲客人端茶送水,上菜斟酒等等。

另外,喜宴全部是外包,由天寺閣酒樓包下了所有的酒菜,爲此,天寺閣酒樓的東樓今天特地停業一天。

女眷由盧楚的妻子負責招呼,迎賓一時找不到人,便由盧慶元帶着好友李清明和崔元翰臨時充當迎賓郎。

而重要的客人,只好由盧倬和盧楚兩人來招呼,這一般是贅婿的禮儀,女方家爲尊,但張鉉沒有族人,也沒有辦法,總不能讓外人來招呼客人,那纔會讓人笑話。

按照禮制,在新房內搭建了百子氈,由女方的嬸孃或者叔母提前一天來鋪牀,這也是鮮卑留下來的風俗,新婚之間是在帳篷內度過。

迎親也是重要的禮節,一般是夜間進行。但也不絕對,像夏天天色黑得比較晚,黃昏時便可以出門迎親了。賓客們則在男方家中喝酒飲宴,談笑風聲。等待新娘上門。

頭戴紗帽,身穿紅色喜袍的張鉉在儐相蘇定方的陪同下騎馬前去盧府迎親了,前方是一隊鼓樂手,吹吹打打,鼓樂震天。

十幾名身穿絳紅服飾的親兵也跟隨前去,爲首兩名親兵挑着一隻喜雁,用紅繩綁好,雁口也紮好。這是很重要的祭品,迎親必不可少,窮人家也可以用鵝代替。

再後面是八名親兵挑着四隻大籮筐,裡面裝滿了上好銅錢,一路向兩邊人羣拋灑,引來一羣羣孩童歡笑爭搶,到處聽見有人鼓掌和賀喜。

和張鉉府邸一樣,盧府內也是張燈結綵,雖然盧倬、盧慶元都先去張府忙碌迎賓接客,但盧府中依舊有不少人在等候新郎到來。

房間裡。盧清已經戴上鳳冠,她上身穿淺綠色的新娘喜服,下穿大紅百褶裙。肌膚如雪如玉,眉目如畫如黛,秀美的容貌加上精心裝扮,更顯得她美貌絕倫。

天不亮就起來了,光化妝就用了半天時間,母親替她開了面,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就等新郎前來迎親。

盧清心中又是歡喜又是羞澀,儘管這一天她盼了很久。但想到新婚之夜將發生的事情,她還是忍不住一陣陣羞意上臉。

這時。小丫鬟梨香端着一碗桂花圓子粥走過來,“姑娘。夫人讓你吃一點東西。”

旁邊阿圓也勸道:“從早起來到現在一天都沒有吃東西,身體也頂不住,姑娘吃點吧!”

盧清搖搖頭,“我不想吃,阿圓,你吃掉吧!”

“要不,等它冷一冷,等會兒再吃吧!”

阿圓把粥放在小桌上,她見梨香對自己使眼色,便跟她走了出去。

“定下來了嗎?”阿圓急問道。

按照世家嫁女的規矩,庶女出嫁帶一個陪嫁丫鬟,嫡女出嫁則至少帶兩個陪嫁丫鬟,陪嫁丫鬟非同一般,因爲夫妻之事不避,最後一般都會成爲小妾,除非是馬幼婆那種姿色太糟糕,纔會轉爲女管家。

盧清是嫡女,她至少要帶兩個陪嫁丫鬟,一個肯定是阿圓,但另一個卻遲遲未定。

盧清或許不關心,但阿圓卻很關心,她也不懂陪嫁丫鬟的含義,但她希望能是自己的好朋友梨香,平時也可以說說話。

梨香不好意思地點點頭,“夫人定下來了,還是讓我去。”

阿圓歡喜地抱住她,“我就是說嘛!你曾跟隨姑娘多年,除了你,別人也不合適。”

梨香生性膽小文靜,她曾給張鉉送過信,對張鉉的印象很好,能成爲他的丫鬟她心中也暗暗高興,至少以後不用再看夫人和馬幼婆的臉色了。

這時,忽然遠處隱隱傳來了鼓樂聲,兩人一驚,只見伴娘盧芸飛奔而來,在樓下喊道:“快點準備下樓,姑爺來迎親了。”

房間裡,盧清一下子站了起來,心中像打鼓一樣,異常緊張慌亂,他終於來了。

到女方家接親有很多風俗,比如詠詩,比如射箭開門,比如設障要錢等等,不過這些風俗只是圖個熱鬧吉利,可做可不做。

但有件事一定要做,那就是祭雁,代表着鴻信傳書,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意思。

祭完雁,女方就可以上車出門了,最後女方家會把一盆盆水潑出去,代表婚姻到這一步就已是覆水難收,當然,後來的意思就變成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張鉉沒有被太爲難,蘇定方塞出去三十幾個用紅紙包的一兩重的小金錠後,盧家人便歡天喜地地簇擁着張鉉來到中堂,因爲夜幕已經降臨,賓客還在男方家喝酒等候,他們沒有時間多呆,必須接了新娘便走。

中堂上已經佈置好祭雁儀式,正中拉一塊紅幔,裡面放着一隻纏滿了金線的馬鞍,阿圓和梨香扶着新娘小心翼翼的跨騎上馬鞍,盧芸在一旁嬌笑道:“姑爺,好了!”

另一邊,儐相蘇定方取過包紮好的雁,遞給張鉉,悄悄指了指紅布。透過紅布隱隱可以看見盧清的身影。

張鉉笑道:“我扔了!”

他輕輕將紅雁扔過了布幔,那一邊盧清已準備好,一下子便接住了拋來的紅雁。頓時一片歡呼聲響起,祭雁圓滿成功。這是一個好兆頭。

當然,這隻紅雁最後必須由張鉉掏錢贖回來放生,這才完成了祭雁儀式。

這時,盧清的長兄盧慶安大喊道:“吉時到,新娘上車!”

盧清的淚水忽然流了下來,她跪下向母親行一禮,“母親,女兒走了!”

盧夫人也有點傷感起來。扶起女兒勉強笑道:“去吧!別誤了時辰,爲娘馬上也會過去。”

盧清點點頭,被阿圓和梨香扶了一輛寬大的馬車,馬車緩緩出門,十幾名盧家女人追着馬車,將手中銅盆裡的水潑了出去。

盧夫人望着女兒馬車遠去,最小的女兒也出嫁了,她心中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不由輕輕嘆了口氣。

漢人成親自古要搭青廬,這是因爲貧寒人家房子不大。容不下太多賓客,所以一般會在路邊搭座棚子,便於宴請賓客。形成風俗後便叫做青廬,就算富貴人家也在院中搭建青廬,用於行婚禮之處。

由於迎親是在夜間進行,所以當新人到來後,距離關閉坊門的時間也不久了,賓客也在最後觀看一眼婚禮,然後便匆匆離去。

在連續不斷的爆竹聲中,馬車緩緩在張府門前停下,按照風俗。新娘的腳在行婚禮之前不能碰男方家的土地,所以富貴人家會用地毯。貧寒人家會用兩張氈子交換行進。

張鉉的府中鋪了借來的一條長地毯,從門口一直通向中院的青廬。地毯中間擺放着火盆和裝滿紅棗、梨等物品的盤子,地毯兩邊擠滿了賓客,但他們暫時看不到新娘,那時還沒有蓋頭,但七八支長柄團扇將新娘遮得嚴嚴實實,一直護送進青廬,進入青廬中的幔帳之後。

這時,盧倬匆匆走過來,低聲對司儀說道:“時辰不早,可以成婚了!”

司儀點點頭,他看了一眼天色,高聲喊道:“吉時已到,行婚禮!”

在青廬中間擺放着一張寬大的桌案,鋪上紅綢,正中紅幔上掛着斗大的‘囍’字,兩邊大紅蠟燭將青廬照得通明,正中間擺放着一個紅結,綢帶延伸入兩邊幔帳內。

在桌案上擺放着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一般而言只擺天地牌位,但特殊情況下也可以變通,比如一方父母已去世,家中已沒有長輩,這種情況下就用牌位來代替。

張鉉就是這種特殊情況,家中已沒有長輩,盧家都能理解,就按照特殊情況來處理,不過證婚人必須是家族輩分最老的人,男方女方都可以,所以盧倬才緊急把父親從涿郡請來。

這時,鼓樂聲響起,司儀大喊:“新人出場!”

紅幔被挽起,左邊是新郎張鉉,手執紅結一頭,右邊是新娘盧清,手執紅結另一頭,兩人慢慢走近,在蒲團上跪下,青廬外面擠滿了觀禮的賓客,笑語聲聲,很多人在暗暗讚歎新娘之美。

“行拜禮!”

兩人面對牌位跪下磕了三個頭。

“行巹禮!”

這也是婚禮中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環,一名男童上前,他手中盤子裡放着一支用葫蘆雕成的酒杯,旁邊放着一小葫酒,這就是著名的合巹酒了,喝了合巹酒,夫妻合爲一體,患難榮辱與共。

盧慎走到他們面前,舉起酒杯對衆人道:“今天是我孫女和張將軍的大喜之日,老夫祝他們白頭偕老,共度人生。”

盧慎又對兩人道:“希望你們二人互敬互讓,恩愛如賓,也祝你們夫唱婦隨,早生貴子,這杯酒喝了它。”

他將酒杯先遞給張鉉,張鉉喝了一半,遞給了盧清,盧清輕輕略帶羞澀地接過酒杯,抿嘴把另外半杯喝了。

青廬外頓時一片鼓掌聲。

司儀高喊:“夫妻已成,送入洞房!”

兩人在陪嫁丫鬟和喜娘的簇擁下,走進了洞房,先後鑽進了百子氈帳中,親友們繞氈帳走一圈,撒上花瓣祝福,退出了洞房。

這時,阿圓和梨香檢查完了房間,吹滅蠟燭退出房間,房間裡漆黑一片,但氈帳內卻春意盎然,別的一番天地。(。)

第704章 襲擊糧隊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733章 談判投降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208章 清河兵敗第176章 深夜來客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159章 讖案落幕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997章 程侯決戰(下)第3章 兩雄相遇第579章 張裴聯姻(下)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530章 白狼之戰(上)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309章 臨沂斥候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277章 多事之夜(上)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28章 初見蕭後第362章 圍城打援(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797章 激戰到來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412章 江淮之狼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260章 又見北鏡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523章 三管齊下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970章 太原戰役(十一)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1209章 雍縣遇襲第939章 激戰長城(下)第1137章 激戰河東第1013章 撕開天窗第14章 各懷心機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970章 太原戰役(十一)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972章 太原戰役(十三)第8章 接受條件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805章 危急時刻第61章 新的夥計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699章 老將不滿
第704章 襲擊糧隊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733章 談判投降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208章 清河兵敗第176章 深夜來客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159章 讖案落幕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997章 程侯決戰(下)第3章 兩雄相遇第579章 張裴聯姻(下)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530章 白狼之戰(上)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309章 臨沂斥候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277章 多事之夜(上)第442章 竇府訃告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1095章 奇襲淅陽第28章 初見蕭後第362章 圍城打援(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797章 激戰到來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412章 江淮之狼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260章 又見北鏡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523章 三管齊下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970章 太原戰役(十一)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568章 風雨俱到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1209章 雍縣遇襲第939章 激戰長城(下)第1137章 激戰河東第1013章 撕開天窗第14章 各懷心機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173章 血戰膠城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295章 英雄大會(十一)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970章 太原戰役(十一)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972章 太原戰役(十三)第8章 接受條件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805章 危急時刻第61章 新的夥計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699章 老將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