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沿街刺客

就在北隋使臣抵達的長安的同樣,洛陽也及時得到了這個重要的情報。

皇宮內,段達正在向王世充彙報他剛剛得到的消息。

“微臣從幾名大商人那裡得到消息,隋軍正在大規模遷徙馬邑、雁門和婁煩三郡的民衆進河北,另外聽說紫河那邊的長城也重新修復了。”

“這意味着什麼呢?”王世充坐在鋪着白虎皮的龍榻上,冷冷地問道。

“陛下,微臣認爲,這意味着突厥大軍有可能會南侵,隋軍在積極進行備戰。”

“那麼這是不是張鉉派裴矩去長安的原因?想和唐軍攜手抵抗突厥人入侵。”

“應該就是這個原因,不過微臣認爲,張鉉是怕唐軍從背後襲擊他們,所以要先安撫住唐軍。”

王世充冷哼一聲,“應該是李淵怕纔對,突厥人殺來,張鉉軍隊撤回河北,太原就首當其衝了,朕搞不懂,爲什麼不是唐使去中都?”

段達暗暗嘆息一聲,張鉉獨立抗擊突厥是想撈取天下名聲,自己主公卻不能理解,這是雙方所站高度不同,段達不敢解釋,以免引來王世充的暴怒。

但王世充並不關心突厥入侵,突厥入侵離他太遠,他更關心隋唐兩國將達成的停戰協議,王世充有親身體會,上一次就是因爲隋軍攻打高句麗,隋唐兩國達成了停戰協議,唐軍沒有了後顧之憂,開始大規模進攻南襄道,險些把自己逼死。

如果這一次再達成停戰協議,而隋軍全力抵抗突厥,唐軍會不會趁機進攻自己?王世充越想越有這個可能。

他負手在大殿上來回疾走,忽然停住腳步問道:“段相國認爲隋唐之間會不會犧牲我們來達成妥協?”

段達一怔,“微臣不太明白陛下的意思?”

“就是唐軍攻打洛陽,張鉉裝聾作啞,會不會?”

“這個微臣覺得”

段達的心思轉得極快,在王世充臉上怒色出現之前,他終於想到了藉口,“用蕭銑做犧牲倒是有可能,但洛陽是不是讓步太大了一點。”

王世充極爲剛愎自用,他一旦認定的事情就很難聽別人的意見,他臉色十分難看,望着大殿外咬牙自言自語道:“以爲我王世充是砧板上的魚肉嗎?想宰就宰,恐怕先宰殺的是你們自己。”

他當即令道:“令王太立刻來見朕!”

段達臉色大變,王太是王世充的侄子,主管長安和中都情報,王世充召見王太,必然是要出手了,恐怕要出大事。

段達心中着急,卻不敢勸王世充,他知道王世充決心已下,誰也勸不了他

在長安西市內,有一家賣綵緞的店鋪,叫做左氏綵衣綢緞店,在長安頗有一點名氣,店鋪佔地約三畝,和其他西市的店鋪一樣,除了一間不大的門面外,其他都是以倉庫爲主,用後世的話來說,西市商鋪大多做批發生意,大宗貨物進大宗貨物出,只是爲了方便長安民衆,才闢出一塊門面進行零售,但對他們而言,倉庫纔是第一重要。

這家綢緞店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王世充在長安的情報點,王世充還沒有建立情報署這樣的專門機構,但並不代表他不關心情報,他收集長安和中都的情報也同樣不遺餘力。

情報點的首領就是這家綢緞店的掌櫃,叫左懷德,三十餘歲,十分精明能幹,他自稱和這家店的東主是親戚關係,但他真實身份是王世充帳下的一名親兵校尉,出任情報站首領已經有一年。

情報站成員連同左懷德在內一共有十四人,公開身份都是店夥計,平時利用各種渠道來收集長安和唐軍的情報。

不過從十天前開始,情報點增加了二十名武藝高強的武士,增加這些武士的目的並不是爲了對付北隋使者,那時北隋使者還沒有出現,增加這二十名武士的真正原因,是王世充受到獨孤懷恩刺殺案的啓發,想在長安組織一支能執行特殊任務的隊伍,包括刺殺、綁架、威脅等等,在關鍵時刻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就在隋唐談判進入第二天的下午,一名夥計匆匆走進綢緞店後院,給掌櫃左懷德送去了一份從洛陽剛剛送來的緊急鷹信。

左懷德在桌上打開鷹信,上面只有一句話,‘上諭:刺殺隋使’。

左懷德頓時呆住了,這竟然是天子王世充的命令,幾天前他們接到過類似的命令,當時的命令是監視隋使,但現在卻變成了刺殺隋使,這便給了左懷德極大的壓力。

左懷德在房間裡來回踱步,苦苦思慮着刺殺隋使的辦法。

隋唐間的談判已進入第二天,第二天的談判是在副使之間進行,但依然沒有任何進展,幾乎就是第一天下午的重複,雙方都不肯讓步,冷坐了一天,最後不歡而散。

這種冷場是談判中常見的狀態,實際上就是雙方意志力的一種考驗,就看誰先支撐不住,表現出讓步的跡象。

不過談判雖然不順,但唐朝的禮數卻表現得很好,又增派了五百軍隊參與貴賓館保護,而內院則是由隋使自己的護衛負責保護,唐軍士兵不準進內院一步。

使者的進出都有重兵護衛,而且裴矩下了嚴令,除了談判以外,使團成員誰也不準出貴賓館一步,當然溫彥博例外,一些必要的外交活動都是由他去做。

這天晚上,一名隋軍護衛提着一隻食盒來到溫彥博的院門前稟報道:“溫使君,這是廚房送來的細粥,說是使君着急要的。”

正在看書的溫彥博一怔,自己什麼時候要過細粥,但他一轉念便明白過來,笑道:“是我要的,拿給我。”

侍衛遲疑一下,“還沒有驗過,請容我們驗過後再給侍郎送來。”

“這次就不必了,給我吧!我們自己會檢驗。”

侍衛還有一點遲疑,這也是裴矩下的嚴令,所有的飯食飲水都要嚴格檢驗,否則出意外,但溫彥博已經吩咐手下把食盒接了過來,侍衛無奈,只得把檢驗的銀針交給手下,告辭而去了。

溫彥博打開食盒檢查了一番,細粥內不可能有異常,很容易會被侍衛查到,他仔細檢查食盒,最後在食盒底部找到了一張紙條。

高瑾告訴過他,情報署的人已經進入了廚房,所以溫彥博便猜到,一定是情報署有消息告訴自己了。

他打開紙條在燈下看了一遍,隨即將紙條燒掉了,紙條中告訴了他一個極爲重要的消息

次日一早,溫彥博穿戴整齊,坐上了馬車前往皇城進行第三天的談判,昨晚裴矩指示他,今天可以在長江水運上稍作讓步,也就是允許江夏出產的銅鐵走長江水道前往巴蜀,隋軍水師不再攔截。

這是隋方做出的善意,那麼作爲迴應,唐軍也必須要釋放相應的善意,這樣,談判才能繼續推動下去,最終雙方達成一致。

兩輛馬車緩緩在朱雀大街上北行,前面一輛馬車是溫彥博乘坐,馬車寬大,便於他在馬車內辦公,而後面一輛馬車是三名隨從乘坐,前後左右有五十名隋軍騎兵執盾護衛,戒備十分森嚴。

朱雀大街很寬,可以容五十輛馬車並排而行,兩旁樹林繁茂,樹木背後是高大的坊牆。

大街上行人不少,人來人往,格外熱鬧,五名唐軍騎兵在最前面並排而行,爲後面的馬車開道,人們見馬車到來,紛紛向兩邊閃開,站在兩旁註視着車隊,大家都知道馬車內是隋朝使者,人們都帶有幾分敬意。

在車隊經過一片臨時集市時,由於買菜賣菜的人太多,馬車放慢了速度,忽然,旁邊有人大哭,“冤枉啊!老爺給我們做主!”

三名喊冤者向爲首的馬車衝來,來得非常突然,護衛在馬車前的騎兵大驚,本能地拔刀向喊冤者衝去,“不準靠近!”

但就在執盾侍衛離開馬車的瞬間,從左邊人羣中同時射出了密集的弩箭,二十支弩箭閃爍着藍汪汪的光澤,強勁地洞穿車壁,射進了爲首的馬車之中。(。)

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1241章 突破關中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1183章 天下大戰(四十一)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1028章 奪取靈州第926章 抓到線索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50章 咬金失手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625章 江都兵變(中)第827章 首戰無錫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911章 不歡而散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59章 殊死決戰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810章 家有小郎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14章 各懷心機第548章 馬糧交易(上)第465章 盧清夜審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736章 王妃煩惱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84章 一路向東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1183章 天下大戰(四十一)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11章 楊氏武館第500章 三分餘地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636章 陰差陽錯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1074章 逐利而爲第34章 互不買帳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258章 拜會虞相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808章 無米之炊第536章 第一條件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1249章 半路攔截第316章 兩線出擊第36章 用之信之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88章 熱情邀請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1177章 天下大戰(三十五)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767章 抓住戰機
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1241章 突破關中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1183章 天下大戰(四十一)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1028章 奪取靈州第926章 抓到線索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50章 咬金失手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625章 江都兵變(中)第827章 首戰無錫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911章 不歡而散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1097章 配合默契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59章 殊死決戰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58章 禮讓黎陽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810章 家有小郎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14章 各懷心機第548章 馬糧交易(上)第465章 盧清夜審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736章 王妃煩惱第752章 西征東顧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84章 一路向東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1183章 天下大戰(四十一)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11章 楊氏武館第500章 三分餘地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636章 陰差陽錯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1074章 逐利而爲第34章 互不買帳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258章 拜會虞相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808章 無米之炊第536章 第一條件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1249章 半路攔截第316章 兩線出擊第36章 用之信之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88章 熱情邀請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1177章 天下大戰(三十五)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767章 抓住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