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

當天晚上,在隋軍的中軍大帳內,數十名將領濟濟一堂,由張鉉親自主持進行第一次作戰部署。

衆人站在一座巨大的沙盤前,這是幷州北部的沙盤,高山、河流、森林、城池、道路、橋樑,應有盡有,王君廓和謝映登就站在沙盤一角,神情複雜地注視着眼前的沙盤,他們早就知道隋軍使用一種更加直觀形象的地圖,正是這種地圖幫助他們在征服戰一路橫掃披靡,屢戰屢勝。

今天他們是第一次親眼看見了這種沙盤地圖,心中的震驚難以言述。

張鉉有意無意地看了他們一眼,又緩緩對衆人道:“根據剛剛得到的斥候情報,突厥軍主力位於許家鎮一帶,就是這一帶——”

張鉉用木杆一指大營北面插着的一枚小三角黑旗,“這裡就是許家鎮,距離我們大營約百里,目前突厥主力也處於駐營狀態,並沒有立刻南下和我們決戰,似乎在等待什麼?在作戰部署前,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先問。”

張鉉目光轉向王君廓和謝映登,這句話實際上是對他們而言,王君廓沉吟一下問道:“請問齊王殿下,突厥軍隊還有多少糧食?”

“目前我們尚不知突厥的糧草狀況,不過根據突厥人的作戰習慣,他們南下一般都會攜帶部分牛羊,比例大約是一兵十羊,我們推斷他們軍營內應該還有百萬只羊,所以他們南下後的行軍比較緩慢,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不過我們的斥候正在努力探查對方糧草的真實情報,相信會有收穫。”

“多謝殿下,卑職明白了。”

這時,張鉉見謝映登欲言又止,便笑道:“謝將軍有話請說。”

謝映登欠身道:“多謝殿下給我們這個機會了解突厥軍情,卑職確實有一個疑問,之前凌參軍曾說,突厥軍隊用羊皮筏子渡過了汾水,但婁煩郡的汾水河牀狹窄,而且水量很小,完全不能和黃河相比,卑職的意思是說,突厥大軍真有渡過黃河的實力嗎?”

張鉉點了點頭,“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之前裴將軍也有同樣的疑問,坦率的說,我們也不知道突厥大軍的羊皮筏子能不能渡過黃河,恐怕連他們可汗也不太清楚,但我們是從最壞的一面來考慮問題,我們就當突厥大軍有能力渡過黃河,我們一切部署都是按照突厥大軍能渡過黃河爲前提,如果突厥軍隊渡不了黃河,那就是給我們的驚喜了。”

謝映登恍然,“殿下解釋透徹,卑職完全理解了。”

停一下,張鉉又笑道:“我們還部署有後手,現在還談之過早,總之一句話,我們儘量考慮周全,慎重決策,寧可勞累費力一點,也絕不讓突厥軍隊北撤。”

說完,張鉉又笑問道:“兩位將軍還有別的問題嗎?”

王君廓和謝映登一起搖搖頭,表示他們沒有疑問了,張鉉又問其他大將,“大家有問題嗎?”

在場大將都沒有表態,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商議過幾輪,大家的疑問都一一解釋清楚了,今天不過是給唐軍將領一個解惑的機會。

張鉉見大家都沒有說話,便道:“既然都沒有疑問,那就進入軍事部署階段”

就在這時,帳外有士兵急聲稟報道:“啓稟殿下,外圍斥候發現大隊突厥騎兵!”

衆人都吃了一驚,張鉉卻沉住氣道:“進來稟報!”

一名當值校尉快步走進,單膝跪下道:“剛剛有斥候趕來報信,大約在西北方向的汾水沿岸發現了大隊突厥騎兵,大約一萬人左右,正向我們大營疾速殺來,現在距離我們估計只有十里了。”

王君廓頓時臉色大變,他們的大營就在西面,但還沒有築造完成,騎兵可以躍過矮牆殺進大營,他急道:“齊王殿下,卑職要立刻回去準備迎戰。”

這時,遠處傳來急促的警鐘聲,是從唐營方向傳來,看來唐營已經發現了敵情,張鉉點點頭道:“你們立刻回去,先拆掉大帳,不要迎戰,以弓弩射阻足矣,我們軍隊會立刻前來支援。”

王君廓和謝映登向張鉉行一禮,急忙出帳去了,張鉉又對虎賁郎將錢傑和邵翊明道:“你們二人可各率一萬騎兵分別部署在南北,以大營舉火爲號,南北夾擊敵軍。”

“遵令!”

兩人行一禮,也匆匆趕去了,這時張鉉又對站在一旁的虎牙郎將李平江道:“李將軍可率五千騎兵趕赴唐營,我估計唐營擋不住敵軍騎兵,你們可主動迎戰。”

李平江默默點頭,接令走了。

旁邊房玄齡道:“突厥也有可能是聲東擊西,把我們調去西面,結果他們從東面殺來。”

“軍師說得有道理,我們更要東面加強防禦。”

張鉉贊同房玄齡的擔憂,隨即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立刻拆帳。”

夜間進行防禦戰,最重要是防止敵軍用火攻大營,所以當外圍斥候發現敵情後,第一件事就是拆掉大帳,沒有大帳,大火就燒不起來。

衆將紛紛出帳去準備戰鬥,張鉉的臉色才漸漸黑了下來,剛纔當着衆人的面,尤其是王君廓和謝映登都在,他剋制住怒火沒有發作,但他心中早已燃起了怒火。

這是斥候軍嚴重失職,突厥駐營在許家鎮顯然是爲了迷惑他們,讓他們從容不迫的部署軍隊,但實際上,突厥大軍竟然早已出動,發動了不明情況的偷襲,讓張鉉怎麼能不萬分惱火。

房玄齡看出了主公的惱怒,他連忙勸道:“殿下請冷靜,未必是斥候的問題,我們斥候不可能連萬人出動都發現不了,這支騎兵一定在我們來之前就已部署完成了。”

張鉉漸漸冷靜下來,房玄齡的話很有道理,他的斥候確實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他便點點頭道:“先擊退敵軍的偷襲後再慢慢反省吧!”

說完,張鉉轉身快步向帳外走去,房玄齡慢慢走到沙盤前思考這次突厥偷襲的因果關係,突厥軍隊到底是什麼企圖?

黑夜中,一支八千人的突厥騎兵正疾速向唐營殺來,這支騎兵屬於處羅可汗的近衛軍,處羅可汗一共有五萬近衛軍,他們和其他由牧民臨時拼湊的軍隊不一樣,他們是職業軍人,是從草原各部抽調出的精銳士兵組成,裝備着優良的兵甲,他們同時也進行夜戰訓練,爲今天夜襲隋軍大營打下了基礎。

一支支火箭凌空閃亮,由遠而近,這是外圍的隋軍斥候不斷向大營發出警告,這時,大地開始顫抖,悶雷一般的馬蹄聲在大地滾動,首當其衝是唐軍大營。

唐軍大營內到處是人影奔跑,大營還沒有修建完成,剛剛夯造的營牆還只有七尺高,壕溝已經挖好,但鹿角還沒有埋設,尤其泥牆尚未乾透,給唐軍大營防禦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三萬唐軍士兵已經全部動員起來,王君廓和謝映登也趕回了大營,兩人分頭行動,謝映登率領五千騎兵已經從南面出營,準備從外圍攔截突厥騎兵,五千士兵則負責搶收帳篷,收拾糧草輜重,而王君廓則率領兩萬士兵在大營西面設下了三道弓弩陣,將用強大的箭陣射殺偷襲而來的突厥大軍。

但時間還是太急促,唐軍騎兵剛剛出了大營,兩萬弓弩手還沒有完成佈陣,突厥大軍便殺到了。

只見鋪天蓋地的騎兵大軍從西面疾速殺到,距離唐軍大營已不足一里,黑壓壓的突厥騎兵捲起漫天黃塵,凌厲的殺氣儼如儼如迎面撲來的暴風驟雨。

突厥騎兵已經無法停止下來,前面騎兵的停步就意味着死亡,只有義無反顧的衝擊,不顧一切衝殺過去,是死是活只能聽天由命。

王君廓見已經來不及部署箭陣了,立刻喝令道:“準備射擊!”

‘嗚——’數十支粗大的鹿角號同時吹響,低沉的號聲在唐軍士兵頭頂上回蕩。

兩萬唐軍士兵一起舉起弓弩,兩萬支箭矢瞄準了鋪天蓋地殺來的突厥騎兵,突厥騎兵越來越近,前鋒騎兵終於進入一百五十步。

“射!”隨着王君廓一聲令下,梆子聲驟然響起,兩萬支箭騰空而起,彷彿一片黑雲向奔馳的突厥騎兵射去,這其中也包括了近一半射程不到的弓箭,但王君廓已來不及佈陣,只能任憑弓箭和弩箭同時射出。

儘管如此,還是給高速奔跑中的突厥騎兵帶來了較大的傷亡,雖然突厥騎兵舉盾相迎,但在密集的箭矢下,騎兵們還是防不勝防,前面奔馳的數百名突厥騎兵紛紛墜地。

不僅是箭矢給騎兵帶來了傷亡,翻倒的戰馬也給奔跑中的突厥騎兵帶來很大的障礙,黑夜中,後面的戰馬紛紛被絆倒,騎兵也被掀翻在地,引起了一片混亂。

但唐軍的弓弩還是沒有阻擋住突厥大軍的狂奔,突厥騎兵已經衝進了百步內,這時,謝映登見形勢危急,用弓弩已經無法阻擋騎兵的衝擊,他揮刀大吼一聲,“殺啊!”

“殺啊——”

五千騎兵齊聲怒吼,從南面殺向奔跑中的突厥大軍,唐軍騎兵從側面衝進了突厥隊伍中,此時,五千唐軍步兵在圍牆內迅速結陣,手執長矛,等候突厥騎兵的第一輪衝擊。

五千唐軍只是從後面阻擋住了部分突厥大軍的衝擊,但前面數千突厥騎兵已經殺到大營前,數百匹戰馬轟然撞塌了圍牆,直接衝進了軍營,緊接着一片慘嘶,數百名騎兵和戰馬紛紛死在唐軍的長矛之下。

但突厥騎兵前仆後繼,繼續和唐軍激戰在一起

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394章 偏殿述職第57章 玄沙激戰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350章 使者到來第417章 試探之策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1133章 霍邑商隊第196章 折中之計第1212章 誰是刺客(下)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626章 江都兵變(下)第54章 強行北上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48章 太原留守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565章 裴氏抉擇第725章 契丹覆滅第1133章 霍邑商隊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969章 太原戰役(十)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1113章 情報新官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11章 楊氏武館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895章 奇襲並北(四)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347章 樑郡淪陷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9章 初窺門徑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821章 友情提示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1215章 廢儲之爭(三)第239章 再回京城第1171章 天下大戰(二十九)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1137章 激戰河東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921章 意外發現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573章 怒殺監軍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42章 錦上添花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747章 反戈一擊第716章 血戰壺關(下)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626章 江都兵變(下)第34章 互不買帳第885章 風雷再起
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394章 偏殿述職第57章 玄沙激戰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641章 條件苛刻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350章 使者到來第417章 試探之策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121章 平壤決戰(一)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1133章 霍邑商隊第196章 折中之計第1212章 誰是刺客(下)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626章 江都兵變(下)第54章 強行北上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418章 將計就計第48章 太原留守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167章 厲兵秣馬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565章 裴氏抉擇第725章 契丹覆滅第1133章 霍邑商隊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1048章 真真假假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969章 太原戰役(十)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817章 順藤摸瓜第1113章 情報新官第784章 誰毀協議第11章 楊氏武館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895章 奇襲並北(四)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347章 樑郡淪陷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9章 初窺門徑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821章 友情提示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1215章 廢儲之爭(三)第239章 再回京城第1171章 天下大戰(二十九)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1137章 激戰河東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921章 意外發現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573章 怒殺監軍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42章 錦上添花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1226章 機會乍現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747章 反戈一擊第716章 血戰壺關(下)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626章 江都兵變(下)第34章 互不買帳第885章 風雷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