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英才玄齡

房玄齡連忙從書袋中取出自己履歷,遞給了韋雲起,“韋公請看!”

韋雲起看了一遍他的履歷,心中不由有些驚訝,居然是開皇十六年進士,還是羽騎尉,當過隰城縣尉,這個資歷不簡單啊!難怪將軍很重視他,讓自己務必收下此人。

“以公子的資歷來應募這個文職軍官,是不是太屈才了?”

房玄齡欠身道:“亂匪肆虐家鄉,玄齡只恨不能上陣殺敵,從軍只爲早日平息匪患,爲家鄉父老盡綿薄之力。”

“原來如此,那公子爲何不直接在齊郡從軍,卻要轉道北海郡?”

房玄齡猶豫了一下,其實他是想在齊郡從軍,但賈務本卻說服了他的父親,讓他來北海郡應募,房玄齡自己也沒有完全明白這其中的緣故。

“這個.....齊郡一時沒有機會吧!”

韋雲起笑了笑,便沒有再追問下去,他收起房玄齡的履歷笑道:“這次我們打算招募五名參軍,暫時還沒有朝廷的任命,只是屬於幕僚性質,好處是待遇優厚,而且可以隨時辭職離去,公子願意接受這樣的職務嗎?”

房玄齡默默點頭,這一點賈潤甫已經給他說過,他倒不是很在意官職,如果他在意,他就不會辭去隰城縣尉了。

“我只是爲了參與平匪,爲家鄉父老盡力,職務無所謂。”

韋雲起雖然是事先得了張鉉打招呼,但房玄齡的履歷卻比之前數百份士子履歷都要硬得多,這樣的人才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韋雲起起身笑道:“我這裡問題不大了,請公子隨我去見張將軍吧!”

房玄齡大喜,這就意味着他通過了韋雲起的面試。只是他心中還有點忐忑,這位張將軍又是怎樣一個粗魯的大將呢?

他們穿過正堂,來到另一邊一間臨時官房前,目前北海郡屬於軍政一體,王運謙只是名義上的太守,北海郡的實際軍政大權卻牢牢掌握在張鉉手中。張鉉也不避諱,直接在郡衙內增設一間臨時官房,但大部分時候他都在軍營,每隔兩三天才會來一次,聽取韋雲起和王運謙的彙報。

張鉉在官房內正等待着韋雲起的面試結果,他相信韋雲起很快就會帶房玄齡過來,這時,門口士兵稟報道:“韋長史求見!”

“請他進來!”

韋雲起快步走了進來,張鉉見只有他一人。便笑問道:“那位房公子呢?”

“在外面稍候,我先和將軍說兩句。”

“長史請說!”

韋雲起笑道:“這個房玄齡確實不錯,條件優越,又出身齊郡名門,只是我們五人都已招到,且安排了職務,將軍打算怎麼用他?”

張鉉早已想法,微微笑道:“我打算用他做記室參軍。長史覺得可以嗎?”

記室參軍也就是機要秘書,職位極其重要。一般軍府主官都會設置,大多是任用心腹,像張須陀的記室參軍蔣寧就是他的同鄉,韋雲起暗吃一驚,低聲道:“將軍還不瞭解他的情況就讓他做記室參軍,是否太倉促了一點?我建議可以先讓他做主簿。等時機成熟再提升他爲記室參軍,將軍以爲如何?”

張鉉當然不好對韋雲起說他知道房玄齡在歷史上的才能,不過韋雲起說得也有道理,一下子把房玄齡提得太高,對他沒有好處。而主簿這個職務不高不低,正好適合房玄齡,韋雲起不愧經驗豐富,捏拿得恰到好處。

張鉉便點點頭,“那就依長史的方案吧!我和他先談一談。”

韋雲起行一禮,退下去了,他走到門口對房玄齡笑道:“公子請進吧!張將軍在房內等候,我就不進去了。”

“多謝韋公!”

房玄齡抱拳行一禮,忐忑不安地走進了官房,走進房間,見一名身材高大挺拔的將領負手站在窗前,背對着自己,房玄齡覺得有點眼熟,他不及思索,連忙上前躬身施禮,“學生房喬參見張將軍!”

張鉉回頭笑了笑,“房公子不必這麼客氣!”

這個聲音更加耳熟,房玄齡一擡頭,頓時驚得目瞪口呆,“是你!”

原來這個張將軍就是自己路上遇到的那個年輕將領,原來他就是張鉉?

張鉉微微一笑,“公子很驚訝嗎?”

房玄齡啞然失笑,“我以爲北海郡主將是個四十餘歲的粗魯大漢,卻沒有想到會是如此年輕的將領。”

“公子請坐!”

張鉉請房玄齡坐下,又笑問道:“公子游歷天下,一路上沒有遭遇盜匪騷擾嗎?”

“還好!亂匪也只是這兩年才爆發,之前還算一路順風,不過這次在清河郡卻遭遇了張金稱圍城,險些喪命,最後混在亂民中逃出。”

“張金稱居然如此猖狂,那馮孝慈呢?他坐視不管嗎?”

房玄齡搖了搖頭,“馮孝慈策略不當,過於貪圖戰功,一味想和張金稱主力決戰,但張金稱卻化整爲零,分兵在河北各郡掠奪徵兵,短短几個月時間,張金稱的軍隊已經壯大到八萬人,而馮孝慈這時卻不敢和張金稱主力決戰了,只能拒守清河縣,說實話,我不看好馮孝慈,此人先輕敵後畏戰,剛愎自用,不是張金稱的對手。”

張鉉點了點頭,房玄齡說得很對,現在黃河冰凍,馮孝慈完全可以邀請張須陀會戰清河郡,兩軍合戰張金稱,完全可以將他徹底擊敗。

但馮孝慈卻始終沒有消息,說到底,他是不願意張須陀的軍隊進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由此可見此人的眼光還是比較狹隘。

“公子認爲張金稱和孫宣雅,哪一個對青州的威脅更大?”張鉉又問道。

“那肯定是張金稱,從前馮孝慈未到清河郡之前,張金稱賊軍和飛鷹軍已交戰多次,彼此知己知彼,不過當時青州一帶賊軍太多,使飛鷹軍後方不穩,所以不能大舉北上,現在張金稱和馮孝慈軍隊正在對峙,飛鷹軍爲何不抓住這個時機先打孫宣雅,徹底解除後顧之憂呢?”

張鉉沉思片刻道:“孫宣雅有十幾餘萬軍隊,公子覺得應該怎麼打?”

房玄齡想了想道:“如果從地域文化上區分,琅琊郡和青州還是有所隔閡,它們更接近徐州一帶,這種地域差異會影響到孫宣雅的擴張策略,他們更容易向南擴張,所以徐州楊義臣的壓力會更大,但楊義臣又被東海李子通牽制,不能傾兵北上,如果飛鷹軍要打孫宣雅,我倒建議可以和楊義臣聯手,相信他會很願意與將軍合作。”

張鉉暗暗稱讚,他其實在出題考房玄齡,房玄齡雖然還是一介書生,但他聯合作戰的思路非常不錯,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張鉉便欣然笑道:“如果房公子不嫌棄,就暫爲我軍中主簿,我們齊心合力,共滅山東河北之匪!”

房玄齡大喜過望,起身行一禮,“玄齡願爲將軍效力!”

房玄齡跟隨韋雲起下去了,張鉉獨自坐在房間內,還在回味着剛纔房玄齡的建議,利用張金稱和馮孝慈對峙的機會,聯合徐州的楊義臣,滅掉盤踞在琅琊郡的孫宣雅。

這確實是個很不錯的策略,滅掉孫宣雅,不僅能得到大量糧食補充,也可以將青州和徐州連成一片,使楊義臣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力針對東海李子通。

張鉉沉思良久,覺得這件事還是應該和張須陀商量一下,看看張須陀是什麼態度?他鋪開一張紙,提筆給張須陀寫了一封快信。

但計劃卻不如變化,信還沒有送到張須陀手中,清河郡的情況就發生了劇烈變故,當天下午,一名送信騎兵帶着張須陀的快信趕到了北海郡。

......

第539章 弄巧成拙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4章 初入洛陽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86章 都督郭絢第370章 魯郡追擊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1169章 天下大戰(二十七)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97章 校場較武第6章 替身之謎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808章 無米之炊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332章 意外來客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19章 玄感之秘第30章 慶功酒宴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52章 可汗憂慮第143章 閶闔事件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612章 幽州易幟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83章 走投無路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143章 閶闔事件第160章 西市買店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664章 利益交換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29章 玉釵風波第985章 太原戰役(二十六)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349章 三方圍剿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1080章 襄陽阻擊(上)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157章 讖語事件(中)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1014章 談判破裂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8章 擒賊擒王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862章 無奈罷戰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220章 疑兵之計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1035章 家有難事第189章 北海駐軍第1127章 矛盾激化(下)第777章 草料風波第1223章 暗度陳倉
第539章 弄巧成拙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4章 初入洛陽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86章 都督郭絢第370章 魯郡追擊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829章 亡羊補牢第1169章 天下大戰(二十七)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97章 校場較武第6章 替身之謎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1164章 天下大戰(二十二)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808章 無米之炊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332章 意外來客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615章 交換人質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19章 玄感之秘第30章 慶功酒宴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52章 可汗憂慮第143章 閶闔事件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612章 幽州易幟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83章 走投無路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143章 閶闔事件第160章 西市買店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664章 利益交換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29章 玉釵風波第985章 太原戰役(二十六)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349章 三方圍剿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1080章 襄陽阻擊(上)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322章 全線被動第273章 意見不合第157章 讖語事件(中)第1120章 國號共決(上)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1199章 太子新職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1014章 談判破裂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8章 擒賊擒王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862章 無奈罷戰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220章 疑兵之計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1035章 家有難事第189章 北海駐軍第1127章 矛盾激化(下)第777章 草料風波第1223章 暗度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