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

東線的突厥軍隊在虎谷關束手無策,但西線卻戰事激烈,突厥大軍在攻陷了紫河長城後,便一路南下,第二天便殺到了善陽縣。

善陽縣是隋軍嚴密防守的並北第一重鎮,縣城內儲藏了大量的糧食兵甲等物資,並有三萬大軍駐防。

縣城修建在一座高坡之上,城池高大堅固,易守難攻。

善陽縣是隋軍的第二道防線,之所以叫做防線,是因爲善陽縣正好位於南北通道的必經之路上,突厥騎兵可以不理睬這座城池繼續南下,但他們的後勤補給線卻會被善陽縣的守軍截斷。

突厥大軍一路南下都沒有發現普通居民,處羅可汗便意識到,隋軍已經將所有民衆都遷徙走,這便意味着他們無法通過劫掠獲得糧食補給。

那麼攻下善陽縣,奪取城中糧食物資並保證補給線路的安全,便成爲突厥大軍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天色漸漸亮了,當陽光透過重雲,將萬丈金光投射在善陽城頭時,示警的鐘聲在善陽城頭當!當!的敲響了,三萬隋軍將士奔上城頭,手執弓箭和硬弩,嚴陣以待。

城外,鋪天蓋地的突厥、鐵勒聯軍已經浩浩蕩蕩開來了,他們分成四個大方陣,從四個方向向善陽城涌來,號角吹響,鼓聲如雷,步兵、騎兵、駱駝兵,二十餘萬大軍儼如波浪起伏,漸漸地停下了腳步,距離城池約有五里。

突厥士兵頭上戴着雙層皮盔,身着皮甲,腳上穿着一雙結實的長皮靴,他們的武器是戰刀和長矛,也有大量的弓箭。

儘管突厥人曾是柔然的鍛奴,善於打造各種兵器,但自從突厥奪取草原後,生鐵的嚴重缺乏,使他們不得不將各種廢舊的兵器熔化後重新打造,這反而影響了兵器的質量,使突厥人的武器大大不如從前。

所以這次大軍南下,奪取中原王朝的生鐵和兵器也是處羅可汗的戰爭目的之一。

突厥大軍顯然對攻城戰沒有太多準備,

二十餘萬大軍竟只有數百架攻城梯,沒有云梯,沒有投石機,沒有巢車,也沒有攻城槌,他們就彷彿是來自草原的蠻族,手中只有最原始的武器。

突厥軍顯然也意識到了急迫的攻城問題,數百架樓梯不足以攻下善陽城,處羅可汗立刻派出數百人去砍伐了一棵生長千年的大樹,他們需要這棵粗壯的樹幹來撞開善陽城的城門。

處羅可汗冷冷地望着遠處的城池,城頭上旌旗密佈,站滿了密密麻麻的隋軍士兵,在他們身後,是近百架巨大的投石機,高高地矗立在城牆之上,處羅可汗曾參與過攻打雁門城的戰役,深知投石機的威力。

當年正是十幾架投石機給突厥大軍帶來了重大損失,攻城一個月也沒有俘虜隋朝皇帝楊廣,一直打到大量楊廣的援軍出現,突厥大軍才最終被迫撤回了草原。

可惜他沒有料到隋軍會進行了近半年的戰爭準備,更沒有想到隋軍會把並北三郡的民衆全部遷走,打亂了他的計劃,使突厥軍隊不得不放棄優勢騎兵,進行自己薄弱的攻城戰。

而且從草原南下,他們無法攜帶大量攻城武器,更沒有怪獸般的攻城槌,諸多不利因素使處羅可汗心中充滿了憂慮。

“可汗,撞城木已經準備好了!”一名萬夫長飛奔來報道。

處羅可汗回頭望去,只見數百匹戰馬拖來了一根龐大的樹幹,長足有七丈,直徑六尺,需要數百人才能抱動這根巨型撞城木。

儘管處羅可汗心中尚對隋軍的投石機心存疑慮,但他也想看一看,隋軍的投石機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他更想知道隋軍的防禦有多強大。

“命第三軍發動進攻!”

第三軍也就是思結部落的軍隊,處羅可汗既想看投石機威力,但又不想讓自己的突厥直屬軍隊遭受慘重損失,這場打頭陣的任務鐵勒軍隊就義不容辭了。

“咚!咚!”進攻的鼓聲敲響了,位於北城外的思結軍隊發動了第一輪攻勢,一萬思結軍隊如潮水般地擁來,他們擡着上百架攻城梯,揮舞着戰刀和長矛,吶喊着向城門飛奔而至,箭如密雨,幾百步外便向城頭射擊了,卻沒有任何效果,倒是誤傷了不少自己人。

在潮水般的軍隊後面,一根碩大無比的撞城木,在千餘大漢的搬運下緩緩向城門運來。

對於隋軍而言,他們分不清突厥人和鐵勒人的區別,在他們眼中都是突厥軍,確實也是如此,雖然攻城者是鐵勒思結族人,但他們依舊打着突厥軍的旗號,本質上他們依舊是突厥軍。

城頭上,隋軍十架投石機開始吱吱嘎嘎地拉開了,由於是從上向下攻擊,隋軍工匠便調整的臂距,又設置了一根巧妙的借力槓桿,使這種巨投石機不再需要二百人挽動,只須五十人便可發動。

磨盤大的石塊放進了投擲兜袋中,大將尉遲恭一聲令下,五十部投石機同時發射,五十塊巨石被高高拋起,在空中翻滾,劃出一條弧線,猛地向密集的人羣中砸去。

“轟!”地一聲巨響,慘叫聲四起,幾名突厥士兵避之不及,被一塊巨石砸成肉餅,巨大的慣性使石塊在人羣中翻滾,迅猛異常,一連滾出二十幾步,突厥士兵拼命向兩邊躲閃,但還是五六十人死在巨石的衝撞下,更有上百人受傷,骨斷筋折,哀嚎聲響成一片。

緊接着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投石機射出,伴隨着隋軍弓弩,城頭上箭如密雨,城下死傷慘重,每一塊巨石砸下,都會帶來上百人的死傷,它簡直就是一部屠殺人的機器,給思結軍隊帶來了滅頂之災。

張鉉將並北三郡劃分爲三個戰區,雁門戰區、馬邑戰區和婁煩戰區,分別由大將尉遲恭、李靖、裴行儼率領,由他本人總管協調。

善陽戰區原本是李靖負責,但考慮到李靖更擅長奇兵作戰,而尉遲恭擅長守城,張鉉考慮再三,最終在一個月前將他們二人負責的戰區互換,馬邑戰區便改由尉遲恭負責。

由於有了充分的戰備,隋軍在善陽縣城上安裝了天下最先進投石機,給進攻的突厥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殺傷,戰場上已是屍橫累累,到處是被砸扁的身軀,被砸碎的人頭,血流成河,將砸下的大石都染成了紅色。

這時,撞城木已經上了山坡,一步一步向城門而去。

由於韓千回等人及時點燃了烽火,使尉遲恭提前得到了紫河長城失守的消息,在防禦部署上掌握了先機。

在馬邑郡出產一種黑色石脂,也就是後世的石油,不過馬邑郡出產的石脂雜質太多,也太過於粘稠,不適合軍用,而是用作膏車,也就是車軸潤滑劑,同時也能用來製作火把。

但通過從各地蒐集的石脂對比,隋軍發現在延安郡膚施縣出產石脂雜質較少,油質清亮,燃燒性較強,當地叫做高奴油。

隋軍便用五百套兵甲從宋金剛手中換取了五千桶高奴油,儲藏在善陽縣中。

就在今天凌晨,尉遲恭派人在土坡上挖了十條淺溝,灌了五百桶高奴油,用一層薄土掩蓋。

這時,尉遲恭見敵軍的撞城木已經上了斜坡,當即令道:“準備火攻!”

隋軍隨即調來了五架中型投石機,安上了五個火布幹球,五名士兵用把火點燃了油浸布球,隨着投手一聲大喊,五團熊熊燃燒的大火球向二百步外的撞城木投去。

火團砸進了人羣中,點燃了地上的石脂,頓時形成一片火海,無數人被大火點燃,成爲火人,他們張開臂膀,哀嚎着四處奔逃,沒跑出幾步,一頭栽倒在地上,大火將他們燒得蜷縮了起來。

隋軍的火攻給撞城木造成了致命的打擊,隨着大火燃燒擴散,巨大的撞城木也被點燃了,大量擡運的士兵逃跑,撞城木轟然落地,被熊熊的大火吞沒了。

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308章 巡視高密第97章 校場較武第409章 大喜來臨第960章 太原戰役(一)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81章 匪首明月第1132章 將相不和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292章 英雄大會(八)第198章 一言擴思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20章 再回盧氏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13章 玄武火鳳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64章 河邊少女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39章 當堂對質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87章 牛刀初試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97章 校場較武第739章 兵出東海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598章 西線突破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34章 互不買帳第620章 虞氏大禮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680章 應對之策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987章 太原戰役(二十八)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24章 慧眼識珠第34章 互不買帳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42章 錦上添花第580章 青州使者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97章 校場較武第695章 血戰柳城(七)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901章 再次出擊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82章 言而無信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625章 江都兵變(中)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962章 太原戰役(三)第1154章 天下大戰(十二)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43章 青石之經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881章 相落誰家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874章 誹言四起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86章 都督郭絢
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308章 巡視高密第97章 校場較武第409章 大喜來臨第960章 太原戰役(一)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81章 匪首明月第1132章 將相不和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727章 長遠規劃第292章 英雄大會(八)第198章 一言擴思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20章 再回盧氏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698章 奚人表態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13章 玄武火鳳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64章 河邊少女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39章 當堂對質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87章 牛刀初試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97章 校場較武第739章 兵出東海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598章 西線突破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34章 互不買帳第620章 虞氏大禮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680章 應對之策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987章 太原戰役(二十八)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24章 慧眼識珠第34章 互不買帳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42章 錦上添花第580章 青州使者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97章 校場較武第695章 血戰柳城(七)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901章 再次出擊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82章 言而無信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625章 江都兵變(中)第437章 威脅逼問第962章 太原戰役(三)第1154章 天下大戰(十二)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43章 青石之經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881章 相落誰家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874章 誹言四起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86章 都督郭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