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長遠規劃

隋軍在圍剿契丹後便立刻動身向高句麗進軍,工部侍郎李春已經先一步在遼水上搭建了三座浮橋,三天後,八萬隋軍通過三座浮橋渡過了遼水,由於遼東城通往烏骨城的道路已被山體滑坡堵死,一時還沒有疏通,八萬隋軍便在遂城集結。

遂城位於遼水入海口東岸,也就是今天遼寧營口一帶,他們將從這裡橫穿遼東半島,抵達烏骨城,遂城也是距離烏骨城最短的道路,比起遼東城前往烏骨城要縮短一百五十餘里,只需急行軍三天便可抵達烏骨城。

只是遂城道是山路小道,道路太窄且崎嶇難行,無法通行輜重大車,所以距離烏骨城雖近卻不是主要進攻方向。

不過對於隋軍卻不是問題,所有的輜重物資搬運上大船走海路,繞過遼東半島前往鴨祿江口,而隋軍主力卻輕裝前行,每個士兵帶五天的乾糧沿着遂城道疾速向烏骨城方向行軍。

三天後,浩浩蕩蕩的數萬大軍抵達了烏骨城。

在烏骨內一座最大的石制建築內,張鉉站在簡易沙盤前專心地聽着房玄齡的彙報。

房玄齡留在烏骨城,他負責指揮隋軍攔截高句麗援軍北上,在此之前,杜如晦已經把遼東的情況簡單地告訴了他,但此時他還來不及表達對遼東戰役的看法,張鉉正等着他彙報高句麗援軍之事。

“高句麗軍隊約有五萬人,軍營設在薩水河畔。”

房玄齡用木杆指着鴨祿水中部的一條小河道:“大營就在這裡,距離鴨祿水不到三裡,他們似乎沒有什麼輜重後勤,所以我懷有這座大營早就設立,雖然叫做大營,但板牆十分結實,和一座城池沒有區別了。”

“他們有戰船嗎?”張鉉凝視着板牆大營問道。

“有!”

房玄齡很肯定地說道:“最初有一百餘艘,但他們沒有想到我們水軍的犀利,一戰便被摧毀了大半,還剩下大約十餘艘,都是五百石左右的中型船隻,目前躲在軍營之中。”

“等等——”

張鉉忽然察覺到了什麼,急

問道:“他們的軍營跨河嗎?”

房玄齡點點頭,他知道張鉉在想什麼,笑道:“我們也曾經考慮過從水下潛入軍營,但行不通,他們在河中安裝了兩道河柵,前後都有,水鬼潛不進去,而且岸上有哨兵嚴密監視,一露頭就會被發現,我們派出的三名水鬼差點回不來。”

張鉉沉思片刻,又道:“軍師請繼續說下去。”

房玄齡又道:“就在前段時間,軍營中的一部分軍隊準備返回平壤,但走了兩天後又回來了,我們抓住了一名探子,才得知這支軍隊有兩名主將,一個叫高延壽,是高句麗王族,一個叫淵慶宮,是淵太祚的兄弟,這支軍隊其實是高句麗的兩個派系組成。”

這時旁邊杜如晦問道:“既然是兩個派系軍隊,那我們是否可以將他們分而殲之?”

“這確實是個辦法,但有點不太現實。”

“爲什麼?”張鉉不解地問道。

“因爲軍糧是控制在高延壽手中,淵慶宮無法獨立出去,只能依附高延壽,所以兩支軍隊雖然分屬不同派系,但他們卻被軍糧綁在一起。”

“這樣說起來,前段時間準備返回平壤的軍隊應該是淵慶宮的軍隊,對吧!”杜如晦笑道。

“我也是這樣認爲,高延壽不會放棄糧食的控制權。”

張鉉負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他身經百戰,已經習慣於用謀略取勝,不喜歡硬拼硬戰,沉思良久,他問道:“敵軍士兵的營帳是石屋嗎?”

“是隋軍的大帳,當年丟在遼東。”

“是大帳的話,應該可以用火攻,你覺得可行嗎?”

房玄齡搖搖頭,“不少大將都提出這個方案,但高句麗防禦很嚴,四周留有緩衝帶,火箭不行,投石機的距離倒是夠了,但如果我們投石機出現,他們大帳一定會收起來,火攻就是無的放矢了,不過……”

“不過什麼?”張鉉聽出房玄齡話中有話。

房玄齡笑笑道:“雖然高句麗防禦嚴密,但他們大營在結構上卻有一個漏洞,我們可以利用起來,這個漏洞我一直在等殿下回來商議後再決定。”

房玄齡低聲對張鉉說了幾句,又說了他們需要準備的東西。張鉉頓時欣然道:“這個方向我看可行,可以一試,至於所需之物,我讓李春來製造這些東西,相信他不會讓我失望。”

兩人又說了幾句,張鉉想起一事,問道:“李將軍那邊情況如何?”

李將軍就是李靖,目前率五千軍隊駐守在國內城,而老將軍來護兒則率船隊在鴨祿水上航巡,張鉉就是在問國內城的情況。

“李將軍那邊情況還好,我們已經建立了飛鴿傳信,隨時可以聯繫。”

一句話倒提醒了張鉉,他連忙道:“說起飛鴿傳書我倒想起一事,烏骨城和遼東城之間的路被阻斷,現在情況如何了?”

“道路確實被阻斷了,我還特地去現場看過,整座大山崩塌一半,我們二十幾輛牛車被埋在下面,崩塌山體面太大,足有十幾裡,填滿了整座山谷,把道路挖通已不太現實,現在只能考慮另避一條道。”

“確定方案了嗎?”張鉉追問道。

高句麗的地勢太複雜,要麼是陡峭山路,要麼就是森林密佈,交通十分不便,張鉉考慮將來移民以及經略遼東,交通問題一定要解決。

房玄齡派人去把工曹參軍從事李愷找來,目前由他負責此事,他剛剛纔回來,還沒有向房玄齡稟報新路之事。

片刻,參軍從事李愷快步走進大帳,躬身行禮,“工曹參軍從事李愷參見齊王殿下!”

張鉉見他年約二十餘歲,長得又黑又瘦,模樣像極了李春,而且他也姓李,便笑問道:“李參軍和工部李侍郎有關係嗎?”

“回稟殿下,工部李侍郎正是家父。”

張鉉大笑,自己沒看錯,當真是李春的兒子,居然也是負責工程,張鉉讚道:“果然是虎父無犬子,你父親也隨軍來了,等會兒你們父子可以團聚。”

“多謝殿下關心!”

張鉉點點頭,便問道:“說說烏骨城和遼東城之間的道路,房軍師說由你負責。”

“回稟殿下,滑坡處位於遼東城以南——”

張鉉擺擺手打斷他的話,“這個我已經知道了,房軍師說只能另闢道路,我想知道新道路的方案是否已經確定。”

“回稟殿下,初步方案基本上確定了。”

李愷走到沙盤前,用木杆指舊路以東道:“新路我考慮了兩個方案,甲方案位於老路東面約五十里,乙方案位於東面八十里,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甲方案距離遼東城三百五十里,和老路差不多,不過山路較多,比較難走,而乙方案是個弓背弧線,距離遼東城約五百二十里,但基本上都是山谷,打通後可以修一條平路。”

“那你傾向於哪個方案?”張鉉笑問道。

“卑職傾向於乙方案,雖然它距離遼東城和烏骨城都較遠,但它是平路,這點十分難得,行軍耗用的時間反而少,而且可以走大車,更重要是國內城也同樣可以利用這條道,它距離國內城只有百里,卑職考慮索性就把它修成直道,一直抵達鴨祿水,然後在鴨祿水畔修兩條分路,東面一條通往國內城,西面一條通往烏骨城,它的外形就像一具十字弩,然後......”

說到這裡,他忽然感覺自己說得太多,不由停住了話頭,有點尷尬地撓了撓後腦勺。

張鉉卻聽到全神貫注,見他嘎然停住,便催促道:“繼續說下去!”

旁邊房玄齡也有興趣了,他連忙找來幾根木條,按照李愷的敘述將木條鋪成一個‘丁’字形狀,這條直道外形果然像一支弩。

李愷用木杆指着弩尖道:“卑職考慮在這裡建一座堅城,同時修建碼頭,這樣軍事和民生都能兼顧。”

張鉉緩緩點頭,說到他心坎上去了,交通便利是控制高句麗的關鍵,“可以接受乙方案!”張鉉想了想又問道:“能否在對面也修建一座碼頭,再將直道一直延伸到平壤?”

“卑職明天就去考察,儘快做一個方案出來。”

“不用着急!”

張鉉笑道:“那個只是遠期計劃,當務之急是要修通烏骨城到遼東城的道路,你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李愷看了一眼房玄齡,房玄齡笑道:“如果方案能夠確定的話,那就只缺乏修路的民夫了。”

“民夫沒有問題,用降卒來幹活,鋪路、採礦,所有降卒就幹這兩件事。”

張鉉又對李愷笑道:“從現在開始,你出任遼東郡司馬一職,你要考慮好修路的長遠計劃,一年的計劃,三年的計劃,五年的計劃,十年的計劃,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怎麼和中原腹地連同?怎麼分步實施?不光陸路,還有水路,我的要求是,十年後假如平壤出現叛亂,駐紮遼東城的軍隊三天便可殺到平壤,幽州的援軍則在六天內趕到平壤,你明白了嗎?”

李愷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彷彿他眼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他看得了前所未見的景色,五年的計劃,十年的計劃,現在就開始做,然後分步實施,他心中激動萬分,“卑職明白了,一定能做到!”

張鉉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把這個遼東十年計劃完成了,我就任命你爲工部侍郎,繼承你父親的位子。”

“那我父親——”

“放心吧!你父親很快就不再擔任工部侍郎之職了。”張鉉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

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885章 風雷再起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954章 緊急議事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346章 局勢威迫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716章 血戰壺關(下)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252章 樹大招風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400章 京城買宅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921章 意外發現第897章 奇襲並北(六)第1228章 宮內消息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12章 當面挑戰第23章 真假之辨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759章 渙水截殺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1183章 天下大戰(四十一)第243章 酒棚盜馬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814章 匪影疑蹤第131章 紫陽鐵戟第842章 兵臨弋陽第308章 巡視高密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138章 反戈一擊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346章 局勢威迫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236章 奔襲險關第111章 烏骨之城
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885章 風雷再起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954章 緊急議事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346章 局勢威迫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716章 血戰壺關(下)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252章 樹大招風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400章 京城買宅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921章 意外發現第897章 奇襲並北(六)第1228章 宮內消息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12章 當面挑戰第23章 真假之辨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759章 渙水截殺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541章 城門瑣事第451章 殺入彭城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1183章 天下大戰(四十一)第243章 酒棚盜馬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100章 武勇郎將第1190章 關中危機(二)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544章 黃氏決策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814章 匪影疑蹤第131章 紫陽鐵戟第842章 兵臨弋陽第308章 巡視高密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138章 反戈一擊第696章 小國戰略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937章 陷陣士兵第346章 局勢威迫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1236章 奔襲險關第111章 烏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