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

長安京城,御書房內。

羅昭雲與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參知政事等十餘人,在進行日常碰頭討論會,雖然文武百官的朝會三天一次,但是與政事堂的肱股大臣,倒是每天都有一次碰頭會,商議各方面的政策擬定和推行情況。

朝廷初立,百廢待興,頒佈了許多新的律令格式,新的政策等,如何運轉,如何推進,地方不斷有奏摺報上來,要相互討論研究。

羅昭雲心中清楚,如果全靠他拿主意,或是思考策略,哪怕他是穿越者,也不可能事事精通,而且他對地方民俗和具體情況,也不是非常瞭解。

而這些大臣出身不同階層,來自不同地方,掌握了不同地方的資料,又都是有才能之士,讓他們討論措施,自己負責提提意見,總體宏觀把關,最後由皇帝身份決定是否可以推行,有一票決定權和否定權,這纔是合格的上位者。

“陛下,這幾日來,由於大華時代週刊的推行,從多方面闡述了朝廷觀點,以及賑災、水災、治理貪官污吏的情況,讓百姓情緒安穩下來,關於先前的一些對陛下不利言論,全部被壓蓋了,現在人人歌頌陛下的功德,對本朝的做法也都表示擁護了。”魏徵彙報了御史掌握的情況,面帶微笑,顯然對時代週刊引發的效果感到高興。

“是啊,這種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術更進一步,使得印刷能力提升,除了印刷週刊之外,以後朝廷可以印刷各種儒學典籍等,使得天下人讀書更容易了。”高士廉看重了活字印刷術的作用。

長孫順德道:“造紙技術也提升了不少,紙張簡直大了一倍,而且韌度更好,質量不錯,這也是本朝廷的一個進步。””

羅昭雲微微一笑道:“你們說的這些,大部分的功勞,都要歸結於造工局,朕成立這個特殊部門,就是爲了搞格物巧工,發展科技,你們可不要小看了這格物,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利益和推動,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的馬車不是木軲轆,而是帶了緩衝的氣囊,車軸也有了改進,那麼拉車的行速和車輛止損,就會大大提升。”

“再比如,我們發明了指南針,以後行軍入林,或是進入大漠,以及航海,無法辨認方向的時候,使用它,就能夠明確方向,不會迷路。再比如,當新的製陶、造紙、瓷器、紡織、冶鐵、造船等技術都有了提升,朝廷獲利,開展諸多工廠作坊,吸納更多百姓從事手工業、工業,給一定的薪水報酬,那麼他們的生活,就都能富裕起來。”

這些大臣聽完之後,都陷入了沉思,覺得陛下所講述的,的確有道理,目前正朝着這個方向在努力。

特別是黑豬養殖技術的推廣,豬肉已經被京城百姓接受了,殺豬菜也風靡在長安,用不了多久,全國普及下去,年關時候,百姓家家都能吃到肉了,這可是一項惠民政策。

“臣等願意爲陛下分擔,竭力擁護陛下決策,惠民利民!”

“哈哈,這就對了,我們君臣攜手,就是要開創一個國泰民安新盛世,到時候,朕與卿家們,一同載入史冊,成爲這個時代最有成就的一批人,甚至在青史上,都會熠熠發光。我們不求兵戈之利,滅掉多少番邦,奪來多少疆域,而是把華夏這片土地,打造得國家富強、百姓富裕,老有所養,少有所教,天下大同!”

高士廉、溫彥博、薛收、姚思廉都是儒家出身大學士,精通史學與六經,對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非常有情結,聽到陛下這般爲民考慮,由此宏偉之志,改善民生,都感到熱血沸騰,渾身激動。

羅昭雲繼續說道:“朕已經讓造工局專門從太學中挑選對農業感興趣的貢生,殘餘水稻雜交的研究,將南北水稻不同品種,進行雜交移植的試驗,如果培育出新品種的水稻,每畝的產量可以翻一倍,甚至數倍,到時候,在北方栽種水稻能夠抗旱,在南方可以做到兩熟三熟,產量也大,到時候天下百姓都會存量很多,即便到了災年,也不會再捱餓了。”

“雜交水稻?”

衆人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名稱,但咀嚼一下話意,也隱隱猜到了意思。

“如果真的能產量翻倍,百姓收的糧食多了,存下的口糧就多,的確能夠改變民生。”高士廉感慨。

如果以前大臣們對皇帝過於重視格物、淫工巧技,抱有一些成見,以爲陛下會玩物喪志,但是漸漸發覺,這造工局一次次推出的新東西,都是對百姓,對朝廷有巨大幫助,他們戒心也逐漸降低了,開始接受格物。

當然,格物只是手段,是一種技術,朝廷要治理,還是需要思想,這就是儒學以及其它學派所在意的地方,確立主流思想,哪一個學派的思想更適合安撫百姓,立爲正統,這是大儒們關心的,他們肯定希望儒學能夠一家獨大。

這一點,羅昭雲則辯證地看,儒學的確對朝廷穩固,同化百姓有好處,畢竟儒家推出的仁義禮智信,對全民行爲規範,道德約束,自身修養等等都有好處。不過,儒學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學派和釋經人,主張的東西也有不同,如何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僵化、教條地推行,讓讀書人都讀成腐儒,那就是教育的失敗了,要多元化學習。

“對了,朝廷許多官員對徐世績帶大軍南下,有諸多爭議,你們如何看?”

褚遂良拱手道:“是的,陛下,徐世績是瓦崗軍的將領,出身就被朝廷許多官員有詬病,此外,徐世績年紀比較輕,而且沒有獨擋一面,統帥三軍作戰的經驗,令人稱讚信服的大戰也少,所以,官員們難免有些質疑,一些前朝大將軍的後裔子孫,都私下議論紛紛,覺得他們帶兵,也能比徐世績強......”

“的確有爭議!”其它人也都點頭。

羅昭雲環顧諸人,笑了笑,說道:“徐世績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帥才,只不過,以前能夠發揮的地方太少,不得重用,在攻打晉陽的時候,朕已經委任他做了將軍,負責進攻晉陽城,能夠看出此人的才能,這一次南下,也是對他的考驗和信任,暫時來看,朕還是相信他的能力,不過,爲了減少猜忌和朝中議論,朕決定,一旦南方戰事不利,就宣佈御駕親征,對付杜伏威等江淮叛軍。”

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集結號(重要通知)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諾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七百一十三章 隴關到手第四百五十一章 論豪雄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績歸降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興破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四百七十七章 西苑風波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圍江都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獻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潛甕城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話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十三章 少當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八百九十章 竇俠女的目標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戰屈人之兵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
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集結號(重要通知)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一百零一章 重陽之日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七百七十章 劍指長安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二百七十章 談交易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諾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七百一十三章 隴關到手第四百五十一章 論豪雄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績歸降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興破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傳力度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四百七十七章 西苑風波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軍扶風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圍江都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獻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潛甕城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話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鉤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第八百七十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十三章 少當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八百九十章 竇俠女的目標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力銳減的驍果衛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九百六十四章 大破突厥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戰屈人之兵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