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

裴雍的宅子處於延康坊,宅院富麗堂皇,佔地數畝,他目前爲吏部司封的郎中,官職不大,從四品的官,勉強有資格能夠上朝會那種。

按理說不算什麼大官,但因爲他出身裴閥,在前朝隋代時,裴閥算是八大門閥之一,勢力強橫,裴矩、裴蘊等都是朝堂親信要員,他作爲裴族嫡系子弟,因庇廕進入朝廷做官。只是當時還年輕,尚未被提拔上來,隋朝就分崩離析了。

後來隋代覆滅,李唐攻入了長安,裴雍又做了李唐中層官員,但長安陷落,李唐逃向了太原,他因爲官職低微,沒有跟隨去太原,被裴閥長輩要求,暗自留在了長安城。

當時許多門閥都是如此,留下一部分嫡系子弟在長安,準備依附強盛的西北華軍;一部分高官跟李唐離開,這樣兩邊都有自己的人。年輕人留下,把未來押注在新興王朝身上,確保門閥勳貴的宗族,能夠不倒。

畢竟哪一個朝廷建立,都需要人才,而這個年代,讀書識字、有見識能力的青年俊傑,大多出自貴族,因爲寒門被壓制了上百年,缺少經典書籍的普及,缺少累世家學的淵源,也沒有貴族做官的視野和經驗。所以,留下的不少貴族子弟,低品官員,很容易被新朝廷破格使用,彌補朝堂官吏的不足。

裴府內宅與外宅分隔並不明顯,因爲這時代家眷內人本來就不避讓外客,男女大防沒有後世那麼嚴重。後宅西院有一方人工荷塘,四周一叢花樹,假山疊翠,曲廊池水,顯得頗爲雅緻。

月光如水灑下來,荷花成片,鬱郁芳芳,暗香浮動。

池塘邊上有一個五角小亭,裡面擺放了梨花木的八仙桌案,上面菜餚滿滿,十幾位身穿錦衣長衫,繫着玉帶,頭上帶着烏紗料璞頭,都是貴人打扮,氣質不凡,正聚在一起準備開夜宴。

“裴大人,今晚把我們邀請過來,究竟是爲何啊,看樣子,似乎不是小聚這麼簡單吧,這還有兩個位置空缺呢。”獨孤繼洵問道。

其它人也都感到好奇,時辰差不多了,他們也都來齊,卻還缺空了兩個位置,實在不知道今番還會請誰過來。以往小聚,都是他們這些熟悉面孔而已,難道有其它人加入他們這個小團隊?

裴雍微微一笑道:“馬上就過來,這兩位貴客,你們以前也認識。”

“哦,那又是誰?”竇軌、楊思儉、柳懷恩、柴德榮、元常僕等人,摸不着頭腦兒,臉色皆露出狐疑。

裴雍這時起身,已經聽到後面的腳步聲,兩道身影穿着長衫,在月光下緩步走來。

一個年紀稍大了些,過了花甲之年,穿戴一襲長儒衫,鬢角一半染白,但是臉色倒是紅潤,並沒有蒼老佝僂之態。

另一人則有五十來歲,穿着一身交領的綾羅長衫,頭戴折角璞頭,頜下一簇短鬚,舉手投足同樣帶着一股書券之氣。

“這兩位是.......裴尚書,魏國公!”

這些貴族官員,見到二人,都感到有些驚訝,來者竟是前朝民部老尚書裴矩,以及被李唐冊封魏國公的裴寂。

這兩人可都出自河南裴閥,也是後來關隴豪族的支柱人物,若是加上死在江東的裴蘊,三裴都是在隋代、李唐有着重權的大臣。

他們這羣人都在三四十歲,壯年與中年階層,大多是四五品中等官吏,見到裴矩、裴寂昔日做過一品官的老上司,還是有些敬畏之心,紛紛起身,拱手行禮。

“見過尚書、國公!”

“諸位不必客氣了,我們今番可不是什麼尚書、國公了,雖被陛下赦免了罪身,卻還沒有官銜呢。”裴矩淡淡一笑,揮手讓這些人別多禮,然後和裴寂一起落座。

按輩分的話,裴雍算是裴寂的侄子輩,裴矩的孫子輩了,都是一個宗族,但關係也出了五服,不算近支族人。

竇軌、楊思儉、封言道、柳懷恩、柴德榮、元常僕等人,也恍然過來,這不是大隋朝廷,也不是李唐執政了,而是新的王朝!

所以裴矩、裴寂暫時還沒有被啓用,就跟他們的長輩情況差不多。

“那我們就以長輩稱呼了。”竇軌、楊思儉等都非常客氣,因爲自己的長輩,跟裴寂等人算是同僚,都是門閥勢力,錯綜複雜,如今隋唐更迭過後,新的朝廷初立,這些大家族都要放棄了成見,開始抱團了。

裴雍笑道:“今日召集各位過來,既要賞月談文,也會順帶聊些政見。三叔和二叔公作爲裴族長輩,也正好赴宴過來,跟大夥交流一下。”

“能夠聆聽兩位前輩闊論,實在是晚輩的福氣。”封言道拱手笑道,語氣非常尊崇。

他是封德彝之子,目前封德彝也回到了京城,跟裴矩當年在隋朝堂上顯赫一時,既有交情,也互有過算計。不過,論才能的話,也都彼此佩服。如今同時閒置在家,難免利益方向是相同的,都希望得到當今陛下重視,重回廟堂之上掌權。

裴寂坐下身後,對着衆人道:“類似我和堂叔這種,閒置在家前朝舊臣不少,當前陛下用的,除了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外,多是年輕人,而且以地方小宗族爲主,或是寒門子弟,這對於我們關隴豪族而言,並非是一個好兆頭!”

楊思儉嘴脣動了動,猶豫道:“家父也是這個說法,前朝煬帝,就一直打算削弱門閥勢力,結果引起楊玄感的叛亂,自損勢力。那時候隋朝廷已經動了根基,沒有人願意真個爲他出力。待李唐入主長安,首先做法還是要拉攏關隴貴族的,畢竟他李閥也是其一,保護好關隴貴族的實力,李唐的局面也能穩定,所以,前朝官員大多原職啓用。

“可當今陛下,似乎對大豪族有些忌憚和反感,縱觀政事堂、樞密院、六部長官,這些中樞要員,幾乎沒有啓用竇、李、裴、元、楊、獨孤、宇文等門閥的人,只有兩個長孫旁族的人被啓用,無忌和順德,還是因爲長孫皇后的親戚關係。”

一旁的竇軌是隋朝太傅竇熾之孫,雍州牧竇恭之子,內史令竇威之侄,完全門閥嫡系子孫,目前任衛尉少卿,也是從四品位,品階不大不小,沒有得到重用,所以一直心中有鬱氣。

此時帶着股狠勁道:“目前朝堂是這個局面,倘若裴家兩位長輩,封家,楊家、竇家等德高望重之輩,都能站出來,官復原職,那麼,朝堂上,咱們關隴豪族就能恢復影響力,繼續把持朝政了。”

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五百九十七章 遠行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欠更補章說明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論道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軍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四十九章 鐵馬鏗鏘對華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殺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八百二十九章 襲擊黎陽倉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十七章 刺搶之術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後圍堵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五百六十七章 發展策略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四百零六章 追逐戰第二百零五章 遭襲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華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九百四十二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層次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一百四十七章 誆騙之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九十三章 點撥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六十四章 意外露才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四十五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三敗俱傷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
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五百九十七章 遠行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欠更補章說明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三百九十五章 驚變第七百八十一章 秋季大典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論道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軍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四十九章 鐵馬鏗鏘對華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三百五十章 問罪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殺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四百五十八章 潛在對手第四百四十章 陣前搦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八百二十九章 襲擊黎陽倉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十七章 刺搶之術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後圍堵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五百六十七章 發展策略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四百零六章 追逐戰第二百零五章 遭襲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華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九百四十二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層次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一百四十七章 誆騙之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九十三章 點撥第二百九十五章 終止武鬥第六十四章 意外露才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七章 反擊第四十五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三敗俱傷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離第二百七十九章 煬帝西巡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