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

大華軍隊與唐、樑、突厥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每日都有交鋒,但結果大致相同,防線依舊穩固,雙方的兵力都在消耗,盟軍攻城一方,通常是守方的數倍傷亡,如此算下來,三方的兵力在一天天銳減。

七八萬大華軍駐守在此,經過跟突厥騎兵,以及三方攻城戰的消耗,只剩下五萬多人,而樑、唐、突厥,損失了過半人馬。

突厥的叱吉,要求唐國、樑國繼續徵兵,增加前線的兵力,使得李淵、樑師都有苦難言。

目前各自地盤,連年饑荒、征戰,天災人禍,本就致死男丁稀缺,他們徵兵時候,以及很難召集,如今還有徵兵,恐怕十四五歲少年,六十花甲的老年男子,也都得徵募入伍了。

羅昭云爲了補足兵馬,也在給各郡縣下達指標,繼續招募壯士入伍,送往前線,把這一路軍馬,擴軍到十萬人。

一旦在這個基礎上擴增一倍後,到時候再與李靖、侯君集兵力匯合,就是二十萬大軍,別說擊敗盟軍,連初期征戰中原都夠使用了。

這一日,有奏摺傳遞過來,是從岷山一帶傳來。

羅昭雲看到奏摺出處,有些意外,竟然是程名振寫的奏章。

他打開瀏覽一遍,眉毛一動,露出幾分喜色,程名振在奏章上彙報,他已經奪下了汶山郡,逼近蜀郡了,沿途的漢陽、同昌、武都、平武等五郡都被拿下,如今西南六郡劃入了大華版圖,當地的少數部落、土著族長們,表示願意依附大華。

目前程名振得知了盟軍與大華交戰的消息,發動六郡徵兵,將招募新軍近四萬人,都是川蜀壯丁,徵集後一波波發往天水郡,在陳倉地帶匯合之後,一起將送往前線去。

“這個程名振,是個可造之材,能夠獨當一面了!”羅昭雲甚是欣慰,若不是他提前知道歷史人物的名氣,提拔、重用這些初唐名將與名相,凌煙閣上的人傑,依靠自己哪能挖掘到這麼多獨到人才。

羅昭雲心中感嘆過後,把壯士出川的好消息,告知了文臣武將,得知援軍很快能湊到五萬數,徵調過來後,所有臣子都鬆了一口氣,覺得勝券更大了。

當川軍與吐谷渾、西域的新軍陸續抵達,兵馬將會跟盟軍殘存數量相差不大,就是大華反守爲攻的階段。

郭孝恪彙報道:“突厥人和樑軍的糧草都已經摸清楚了,執勤、換崗、防衛力量等,都已經熟悉,隨時可以襲擊敵軍的糧草庫。”

羅昭雲點頭道:“很好,李靖將軍那邊派人送來加急情報,他率領的兵馬已經圍住了因城,距離樑國的新都城肥施,只有三百里而已,既可以威懾樑國,打壓樑軍的士氣,同時也能利用樑國接下來會犯出的軍事錯誤,一舉滅了它都是有可能,到時候切斷前線樑軍的後方退路,北地郡殘存的數萬樑軍,會不戰自潰!”

衆人聽到這些消息,振奮人心,臉上都露出的笑容,倘若能擊敗三方盟軍,大華就能繼續進攻京兆郡,拿下長安城後,整個關內都是大華的地盤,打下堅實根基,日後統一天下就會容易一些,他們都有可能立下從龍之功,成爲開國功臣。

羅昭雲繼續道:“繼續等吧,不超過十餘日,新軍抵達,我軍就可以發起反攻了。”

“遵命!”衆將抱拳領命。

..........

數日後,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國號爲鄭,一些大隋舊臣,在強權威脅下,紛紛歸附,擁立王世充稱帝,只有幾個年邁老臣,以死求名節,王世充也成全了,直接砍頭,然後誅殺滿門。

如此血腥手段,讓不少隋臣遺老們感到恐慌,不敢再口誅筆伐了,擔心會牽扯家族人。

倘若換成一般爭天下的明主,即便遇到立場不和的前朝舊臣,會軟禁、會流放,或是革職爲民,有威脅的武將才會砍殺,但不會殃及整個家族。但王世充這個腹黑小人,手段血腥,可不管你什麼大儒、舊臣閣老,攔住他的路,就要誅殺,猜忌很重,氣量也不夠。

不過,王世充對於瓦崗軍的羅士信、程知節、單雄信、邴元真、裴仁基父子等人,卻是求賢若渴,因爲這些都是武將,是亂世中最有實用價值的人才,可以衝鋒陷陣,爲他打江山,抵抗強敵。

所以王世充稱帝之後,仍然親自遊說瓦崗軍被俘虜的武將們,不久,陳智略率先表示依附,因爲他本是隋煬帝十二衛府的將軍之一,後來在驍果衛中任偏將,江都宮變之後,他跟隨宇文化及北上。

前段時間,驍果衛被瓦崗軍擊潰,他也被俘,因李密聽聞其才能,所以安撫拉攏,招降爲瓦崗軍將領。這次被王世充俘虜,曉以利害後,很快就投靠了鄭國,做了將軍。

隨後,單雄信被王世充的誠意打動,表示歸附,王世充見識過單雄信的身手和能力,愛慕其將才,並把自己女兒許配給了單雄信,召爲駙馬,重新有加。

邴元真、祖君彥投靠了王世充,又過些日裴仁基父子、羅士信、程知節等人,面對死亡威脅,以及單雄信等人的勸說,最終也同意歸降。畢竟這是亂世,變數太多,諸侯爭霸,將臣易主是常有的事,跟叛國性質不同

如此一來,王世充的軍事實力大增,加上洛陽周圍的兩個糧草拿回之後,補給京城所需,暫時兵馬不缺少糧草了。

王世充覺得自己實力鞏固,不用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索性直接派人,賜毒酒給楊侗,毒殺這位剛要成年的弱冠天子。

此時,還有一位稱帝者,那就是宇文化及。

他退到了魏縣,其衆多亡,不足兩萬,自知離亡不久,又聽聞王世充稱帝,他忍不住嘆道:“人生故當死,豈不一日爲帝乎?“

於是鴆殺傀儡皇帝楊浩,僣皇帝位於魏縣,國號許,建元爲天壽,署置百官。

由於許國接鄰李子通的勢力,後者派人聯合了竇建德,合兵加擊宇文化及,予以重創,哪怕宇文化及有着宇文成都這等猛將,也無法抗衡大軍的加擊,更何況,宇文成都雖然勇武,但更像呂布,缺少運籌帷幄、統帥作戰的能力,許國軍隊一潰而散,大勢將亡。

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玲瓏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九十九章 招攬之意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六百零七章 謀劃戰略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九百九十七章 愜意時光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七百三十五章 蠱惑人心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閉的平陽公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勢力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差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四百五十章 闊談局勢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三百二十六章 賽文會
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玲瓏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九十九章 招攬之意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六百零七章 謀劃戰略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華雖遠必誅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九百九十七章 愜意時光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七百三十五章 蠱惑人心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高天黑肅殺夜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閉的平陽公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五百九十章 接納秦瓊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勢力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差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防範未然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四百五十章 闊談局勢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八百二十五章 氣吞山河出函谷第三百二十六章 賽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