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

朝堂之上,已陷入了僵局,官員們在相互激烈辯論着,牽扯到了兩大利益集團,未來的地位,還有子孫的前途、家族的興衰,不可謂不敏感。

羅昭雲置身事外,冷眼旁觀,他就是要達到這種目的,挑起因軍功權勢而存在百年的門閥勳貴大臣階層,與飽讀儒學、史書的士大夫階層,相互之爭。暫時寒門士子很少,沒有話語權,所以羅昭雲有意把寒門讀書人,也劃入士大夫階層,讓他們爭辯,最後不得不相互退讓、妥協。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勳貴大族已經掌控社會的上等階層百年,不宜妄動。”

“不錯,一動不如一靜,治國當如烹小鮮,當緩緩圖之,大刀闊斧易傷根基,非社稷之福啊!”

勳貴一族也有幾十人先後站出來表態,事關他們的利益集團,子嗣前途,不可能會置之不理。

好在羅昭雲早就對門閥有忌憚,身邊任用的大臣,已經是沒落貴族的子弟,甚至多是沒有門閥背景的才學之士,身居要職,這樣可以鉗制住貴族的喉舌,哪怕他們在反對,但是沒有一品、正二品官員的做助力,就顯得有點位卑言輕了。

同時,士大夫階層也在反駁:“科舉之事,關乎社稷,天下讀書士子皆爲聖人子弟,豈能不教而誅,任其埋沒於鄉野?而且貴族子弟,並非人人有才德,不少紈絝,難堪大用,需要天下英才爲朝廷效力。”

“正所謂所琢非玉,難成大器,江山社稷不能光靠貴族子弟來支撐,當盡取人傑,爲朝所用.......”

就在他們僵持不下的時候,都把目光和外援尋找到陛下身上,希望他站到自己一方,給予幫助和定論。

其實羅昭雲早就有所準備,洞若觀火,提前預料到會有這樣的場面發生,畢竟他的靈魂來自後世,整個歷史發展方向,他看得很明白,所以,利弊問題的思考,視野的開闊,非這個時代人可比,也明白平衡之道,借力打力之法。

“溫尚書,關於選官方面,除科舉制外,還有哪些,可有擬定決議?”羅昭雲詢問禮部尚書。

溫彥博拱手回道:“啓稟陛下,一旦科舉新制半步之後,在科舉方面,儘量會做到公平、公開,一視同仁。但任官方面,除新科進士之外,還有庇廕選官、特推選官兩種。所謂庇廕選官,一旦官宦子弟無科舉高中的能力,也可以通過父輩的功勳、官職等,分配庇廕的名額,雖並非所有子嗣都有機會,但至少可以保證一個名額,通過庇廕途徑,推薦貴族子弟,也能夠進入擇官範圍,但庇廕選官的級別,會根據父輩的官級與爵位,降階使用。”

滿朝的文物官員,聽到這句話,倒是沉默下來,庇廕的方式,就如同接班一樣,可以選取一個子嗣,庇廕方式獲得入職場的機會,不必科舉,也能夠做官,確保家族不過快衰敗。但不過每一家都有好幾個子嗣,這樣選擇哪個,需要他們做父親的,自己選擇了。

這樣一來,哪怕勳貴大臣們,臉色也都稍好看一些,庇廕名額雖少,但至少沒有一棍子打死,還是有機會的。只要推出一個子嗣來做官,其餘子嗣送入學院讀書,能考中的就自己靠,考不中又沒機會庇廕入仕的,只能怪他自己沒有能力和運氣了。

朝廷上的敵對氣氛,頓時不那麼濃烈了,因爲都很清楚,要完全地阻擊對方,徹底打開豁口,是難以辦到的,也不現實,只能各自退讓一些,先守住自己的核心利益才行。

勳貴有了庇廕子弟的途徑,可以保舉自己的子嗣,入朝爲官,於是也就勉強同意了新的科舉制度。而翰林院士大夫們,保住了這鄉試、會試、殿試的選拔進士,擴招一百名額,那寒門士子的機會就增加很多,也就同意了保留庇廕的途徑。

畢竟核心利益保住了,妥協讓出的部分,勳貴門閥也可以讓子嗣去讀太學,然後科舉,有機會中進士,而士大夫做官了,也有機會庇廕一下自己的子弟,可以說,相互增補了一下利益,有得有失,最後都彼此妥協了。

政治就是如此,都是妥協與交易的過程,讓出部分利益,得到自己所需的利益,這才符合中庸之道,官途規則。

羅昭雲平衡了兩個階層的關係,完成了朝廷新的佈局,也甚爲滿意。

畢竟當前朝廷新立,官員缺少,執行機構的部門也都剛設立,許多官員都是身兼數職,工作還有些紊亂,所以需要通過科舉,庇廕,兩種途徑,擴大人才的錄取,使得朝廷各機構都能穩定運轉。而且拉攏兩個階層的年輕人,對穩定不同階層羣體都有幫助。

“今天朝議就到這吧,各司衙機構,回去將與本部門相關的事情定好,有條不紊地開展,重要差事,不得延誤,更不得欺上瞞下,及時像上面溝通。”

“遵陛下聖喻。”大臣們拱手施禮,恭敬唱喏。

羅昭雲起身,然後朝着側面的殿門走去,這是去往後宮的路線,他一邊走,一邊揮手示意,可以散朝了。

“恭送陛下——”

羅昭雲點點頭,不再言語,轉身的時候,嘴角溢出一絲笑容,這只是他對門閥動手的第一步,不像隋煬帝那樣粗暴,而是通過科舉這種軟刀子,先網絡寒門人才,衝抵勳貴大臣的比例,一點點削弱其影響。

不過,他心中也明白,這只是朝廷利益集團階層之爭的開始,日後朝堂之爭還多着呢,比如文官與武將的關係,門閥與寒門晉升的關係,關隴與東方中原的關係,南北不平衡的關係,貴族鄉紳與平民土地所屬關係等等......

任重而道遠啊!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義憤填膺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陽兵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圍困東都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於無奈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局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晉陽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零七章 南陳遺族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謀而後動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攏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七十二章 刀法絕倫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一百七十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集結號(重要通知)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義憤填膺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陽兵變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一百章 秉燭夜談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七百四十四章 三方結盟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三百零八章 兌現承諾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視地形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圍困東都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三百八十一章 迫於無奈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局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東巡洛陽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恨晚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晉陽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零七章 南陳遺族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四百二十二章 義軍遍地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謀而後動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攏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崗豪傑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七十二章 刀法絕倫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一百七十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集結號(重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