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冊封百官

羅昭雲此時宣讀完詔書後,心胸豁達,舉目遠眺,彷彿山河盡在俯視下,有一種氣吞江山的霸氣,更新把大華民族加速進化,避免封建社會的一些弊端。

若要改變一個朝代上下各階層千百年來形成的封建思想觀念,從而改變王朝歷史趨向,根本就不是憑一個帝王、一個權臣的力量就可以辦到的,試想一個人如何能與數千年文化做鬥爭。

但是羅昭雲相信從現在開始,慢慢灌輸一種科學的思想觀念,綜合展堅持始終,使大華王朝崛起世界之林,只要有了追求科學的理念,就不會衰落下去。

他的智慧和能力,並不比這些古代大賢者強,唯一的優勢就是穿越者,已經縱觀歷史軌跡,多出兩千年的見識,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當然不能操之過急,否則百姓很難接受得了,唯有他將現代科學的理念與當前社會巧妙地結合,一點一滴地滲透,讓這些百姓能夠接觸到新知識,看到它的先進,自己去理解、去接受,甚至投入其中去深思、研究。

百姓聽到之後,相互傳告,一片歡呼,大華國安穩了,他們關中人才有好日子,不用再廝殺鏖戰。

在場文臣武將官員揚眉吐氣,心想跟隨陛下打天下,戰無不勝,還能立下大功,有了盼頭和希望。

登基大典結束後,各項政策和律法的官文由羅昭雲親自下口諭,正式下發,粘貼在河畔的公告欄一份,然後四個城門口以及繁華的街道處,讓全程百姓都清楚大漢的律法和行政方式。

文武大臣回宮之後,羅昭雲又開始冊封百官。

尚書省,尚書令不設置,接下來是左僕射高士廉、右僕射褚亮。

兵部尚書屈突通,兵部侍郎薛萬備,副侍郎來恆,……

刑部尚書辛公義,侍郎于志寧、,副侍郎蘇均,……

戶部尚書長孫無忌,侍郎、長孫安世,副侍郎呂忠廉,……

禮部尚書溫彥博,侍郎虞仁孝,副侍慕容思廉,……

吏部尚書杜如晦,侍郎高表仁,副侍郎皇甫峰,……

工部尚書長孫順德、侍郎宇文童儒,副侍郎蘇昱……

門下省,黃門侍郎蕭瑀,侍中虞澄道,……

內史省,內史虞世南,侍郎孔穎達,……

秘書省,少監褚遂良,少丞薛收,……

除此之外,還有御史臺、九卿寺、五監等機構。比如九卿寺又包括太常寺,掌管祭祀、外交等禮儀,光祿寺掌膳食;衛尉寺掌禁衛軍器儀仗;太僕寺掌皇室出行車馬;鴻臚寺掌接待國賓;宗正寺掌皇族屬籍;大理寺掌管刑獄;太府寺掌府庫京市;司農寺掌租稅倉儲;司農寺掌租稅倉儲。

五監則是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國子監是主管學校教育的機構;少府監是掌皇家錢財、皇室用品供應及各項宮廷服務事宜的機構;將作監是掌宮室、宗廟、陵寢及其他土木營建的機構;軍器監是掌管軍器製造、保管、放的機構;都水監是掌河渠、津樑、堤堰等事的機構。

三省六部與九卿五監有交接相似之處,只是職責更細緻化,按照這種分法,使機構職責更加明確精細,從朝廷到地方,又分九品等級,設立地方官職等。

而軍方系統,只有樞密院,以及十二衛、四府,分別是左右翊衛、左右武衛、左右侯衛、左右驍衛、左右御衛、左右屯衛,四府是左右備身府、左右監門府,各有大將軍、將軍、郎將、長史、司馬、校尉、錄事等不同職位。

由於目前人才還少,所以只有一些主要崗位設置了官員,更多職位空缺,需要不斷汲取各方人傑來依附、效力。

冊封之後,下午開始參加皇帝的婚典,立雙皇后,迎娶長孫無蓉入宮,文武大臣參與慶典婚宴,一片熱鬧氣氛。

數日後,一些朝廷要員開始上任,也有到地方去做郡守、縣令,將律法快馬傳到周圍的郡縣。

關中地區百姓看到官文一下子沸騰起來,有的殺豬宰羊,敲鑼打鼓慶祝一番,有了這些政策休養生息,起碼賦稅徭役就少了很多,當然也有對新政策不理解的,生怕官府愚弄人,說一套做一套,還要看行動才相信。

那些任免到地方的郡守、縣令、縣丞只帶數百隨從趕去上任,到地方招募壯丁爲衙門辦事,組建地方兵勇,郡守則負責爲朝廷招兵買馬,在地方組建兵營,隨時聽候兵部調動。

整個關中大定,百廢待興,新的氣象,感染了關隴地區的百姓,消息向外傳開,各方諸侯都反應不一。

..........

洛陽城內。

王世充也做了皇帝,毒殺了楊侗,總攬大權,昔日的洛陽舊貴,除少數被誅殺外,大部分都歸附了鄭王朝廷,否則,就要被抄家滅門,在這種高壓之下,城內的大臣拖家帶口,逃也逃不走,只得硬着頭皮做官。

但是王世充天生愛猜忌,氣量狹小,脾氣很差,前期還僞裝一下,謙遜一些拉攏瓦崗將領,洛陽老臣,但時間長了,就不當一回事了,把王家堂弟堂侄們全部封王,掌握要權,其餘人都受到排擠和監視,不夠信任。

時間長了,難免使人離心離德,程知節、羅士信、裴行儼、邴元真等人聚在一起,喝酒澆愁,在洛陽,他們沒有什麼發揮的地方,雖然都被冊封了將軍,但是那些王家人都是大將軍,在他們的官銜之上,任何調動兵馬,需要王家上司發話,他們覺得在這裡做官,實在太憋屈了。

而且王世充佔據洛陽,只控制方圓幾個郡,胸無大志,從沒想過北伐或是南征、東進,只是求穩,在這裡死守,做一天皇帝算一天,沒有什麼統一大業的想法,讓他們看不到建功立業的希望。

“聽說了嗎,大華已經佔據了整個關中,把李唐、樑國都給趕跑了,突厥也給趕回朔方以北,打通河西走廊,正與西域人經商,目前關中百姓安定,實力雄厚,早晚有一天能夠征討天下,橫掃諸侯!”

“秦瓊將軍就在大華做將軍,聽說前些日子打聯軍,他就立下了大功勞,如今賜了千石俸祿,很快能夠封候爺了!”

“乾脆咱們也想辦法,離開洛陽去關中,投靠大華去得了。”程知節喝了酒後,煽動起來,幾人聽完,都非常意動。

情節推快一些,預計還三個月就能結束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來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七十一章 十招之約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九十八章 閣樓小酌第七十九章 羅家老爺子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七百零七章 兵臨大震關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謀劃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佈於衆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隱患之防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九百七十一章 關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七十九章 羅家老爺子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七百三十五章 蠱惑人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後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隱患之防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奔之心人皆有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滅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
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來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七十一章 十招之約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九十八章 閣樓小酌第七十九章 羅家老爺子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七百零七章 兵臨大震關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長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謀劃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佈於衆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隱患之防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議(下)第九百七十一章 關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戰不停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七十九章 羅家老爺子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七百三十五章 蠱惑人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將功贖過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後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九百八十二章 南下增兵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隱患之防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奔之心人皆有第四百一十二章 劍譜下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涼滅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四十八章 神武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