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羅昭雲提出了各地安撫難民,恢復生產,輕徭薄稅的建議,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參知政事等,全都點頭贊同,大方向是正確,具體實施,需要政事堂、戶部、各地郡、州、縣的行政部門來執行。

“天下聖明,莫過陛下,此些見解,臣很贊同。”溫博彥率先開口稱讚。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是覺得陛下之言,很有道理,比他們看得還遠。

連一向剛毅,不會奉承的魏徵,都在一旁頻頻點頭,對陛下的‘輕徭薄賦’‘安置流民’的說法,非常贊同認可。

“治大國如烹小鮮,決不像前朝那樣,操之過急,用力過猛,陛下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本朝之幸,百姓之福!”魏徵的話比較公允,其它人聞言,也都在點頭。

羅昭雲聽着這些讚詞,並沒有往心裡去,因爲每天聽着臣子恭維的話多了,有些免疫力,不管是發自內心,還是敷衍了事,他現在想要解決的是賦稅問題。

“眼下當務之急,是從哪些門閥、鄉紳、豪門裡,徵收更多的賦稅。朕也知道,一些門閥林立,已經存在百年,少的也有數十載,幾代下來,宗族開枝散葉,勢力盤綜錯雜,或在朝廷爲官,或霸佔一方土地成爲豪雄,長年因爲這個那個原因,不上稅,而且收了更多佃戶的田地,庇廕大量人口,這些都是阻止朝廷受賦稅的障礙。”

“此外,一些商戶、富甲們,也該將稅收提一些,依據家產規模,經營規模,進行分級收稅,經營不同大小規模,上稅自然有高有低,明文規定出來,免得地方執行時候,隨便添加或是削減。”

羅昭雲是有所考量的,他熟讀歷史,自然知曉,按人頭收稅非常不公平,因爲貧苦百姓,家裡人口雖多,但是耕地少收,加上各種置辦家業,爲兒子婚娶等,需要花費很大,存不下多少餘錢和口糧。

相反,那些鄉紳、豪強們,通過各種捷徑,佔據了大片土地和財產,還不繳稅,最後使得民間的財富和稅收沒有收入朝廷,反而是被這些地方豪紳勢力給過濾、吸取了,長久下去,一個王朝的社會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導致分崩離析。

比較的辦法,就是推行‘攤丁入畝’,不按人頭稅徵繳,而是依靠土地爲標準,誰耕作的土地多,就交的多,僅此而已。這樣耕作地少的百姓家裡,多餘的勞動力,就可以釋放不出來,不必過度依靠佃戶耕田,而是變成手工業勞動者,從而促進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其餘人聽完,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雖然早已猜到,陛下會對門閥不滿,但是,沒想到陛下才立國之初,就打算對門閥要開刀了。

魏徵不算門閥出身,只是出自前朝普通小吏家庭,家道沒落,已經淪爲寒門,人到中年,這些年見慣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場景,對門閥勢大,頗爲憎恨,說道“此一時彼一時,自魏晉南北朝之後,北周八柱國,以及大大小小的公卿豪門林立,的確對朝廷律法、政策等,有所影響,不受調配。”

“但經過隋末大亂,義軍衝擊,戰爭破壞,古老的門閥也大多人才凋零,勢力大不如前了,一些老輩人物,步入黃土,只剩下一些隋朝遺留下的中層官員,如今被啓用,但無法像之前的影響力,陛下只要廣開門路,加大科舉名額,以及建立學府,招收太學生,然後選拔授官補缺,門閥之患就能逐漸拔除,到那時收稅,應該阻力很小了。”

言下之意,眼前要對門閥收稅,恐怕會引起朝廷波動,對穩定不利。但是從長遠角度看,門閥會逐漸被削弱下去。

羅昭雲點點頭,也知道門閥勢力的確到了隋末唐初,經過了天下大亂,已經削減不少,這也給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創造了條件,但是,一些不利因素沒有徹底根除,也是的唐朝中期開始,地方割據厲害,制度出現了大問題卻不自省,最後動亂加劇,徹底滅亡了。

“魏卿的話有道理,門閥的事,並不急於一時之功,但朕推行按田畝收稅,而非人丁數量收稅的想法,卻不會改變,朕給這個政策起了個名兒,叫做‘攤丁入畝’,你們回去也要商議一下,與檢索百姓人口,丈量各縣耕地,具體哪些在豪紳手裡,都要摸清楚了,接下來纔好推行。一旦此事運作得好,等若改變以往了朝廷收稅的模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爾等皆爲忠君之士,賢才俊臣,當爲朕分憂,爲國出力,爲天下蒼生謀福纔是。”

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諸遂良等人,腦海裡還在揣摩‘攤丁入畝’的感念,忽然聽到陛下後面如此器重和擡舉的話,都忍不住彎身拱手道:“臣等竭盡全力,絕無怠慢之心!”

“那就好!”羅昭雲掃了幾人一眼,語重心長道:“爾等之中,大多年輕之輩,年不過三旬,雖閱歷與經驗有限,但才學與能力,朕是信得過的。但諸卿卻不能自滿,更不能因此出外對其它官員傲慢,以爲得君重視便無禮百官,朕不允許此等事件發生。”

“臣等明白。”諸人點頭稱是。

羅昭雲想了一下,又道:“你們回去研究一下,當前國庫緊缺,朕的意思,先從淮南一帶下手,控制淮南淮北的鹽場,將那裡的粗鹽石,按照朕在西北煉鹽的手法,製作細鹽,在淮南、齊魯之地,流通使用,這樣能夠額外賺取大量錢貫,此外,那裡的桑、茶、紡織等,都要儘快恢復,並且大規模生產,滿足各地需求,多餘的還能與番邦貿易,兌換金銀貨幣和中原稀缺之物......”

各方面想法,羅昭雲都說了出來,具體如何執行、操作,需要這些政事堂的官員來研究討論了,結合目前的中原形勢,還有百姓接受程度,制定方案,加快推行。

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戰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九百四十二章 王牌對王牌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火蔓延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驚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五百章 板蕩識城臣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五百四十五章 重炮逞威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謀而後動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燭夜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奔之心人皆有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七百零九章 唐軍窘境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五十六章 餘波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七百八十八章 難得糊塗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五百六十八章 滎陽形勢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九百五十四章 軍醫隊的作用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奇妙符號
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襲險關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戰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九百四十二章 王牌對王牌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火蔓延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驚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滅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五百章 板蕩識城臣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五百四十五章 重炮逞威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謀而後動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燭夜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興衰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奔之心人皆有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七百零九章 唐軍窘境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五百九十三章 難捨難分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五百六十一章 戰蘇烈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軍的強勢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麗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傳說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五十六章 餘波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三百四十四章 橫掃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夜的殺戮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陽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風來第八百六十三章 談何回頭路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七百八十八章 難得糊塗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五百六十八章 滎陽形勢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九百五十四章 軍醫隊的作用第七百一十二章 奪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奇妙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