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實總是和想象有些差距,比如說,煌樞剡出手快,絕不是因爲白爵的時間已不多,而是因爲他的時間不多,明天科舉考試複試開始,要處理的是太多,但他更想有更多的時間陪着夜攸蟬,所以煌樞剡需要趕快把白爵這麻煩解決掉。
說到這科舉考試,青和墨遇表示對此有很濃厚的興趣,知道夜攸蟬是暗訪欽差後,兩人各種賣萌撒嬌,最終獲得皇后娘娘貼身護衛的職位,成功混進文翰苑。
煌樞剡答應給青和墨遇暫時身份的理由很簡單,墨遇不提,單說青,他的武力值,僅次於金眸雪狼。
再者,青雖是小孩子樣貌,但他的可靠程度絕對比清明楊高很多。
複試的形式和麪試差不多,考官來出題,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口述,所以思考速度、方向,語言組織能力,以及邏輯性、嚴謹性、務實性、創新性都是評判的關鍵。
複試的進行速度較慢,但好在人數從一千八銳減到四百七十七人,紀文鏡提交試卷的數量是整數六百,被煌樞剡和夜攸蟬直接大刀闊斧削減掉一百二十三人。
這一百二十三人裡,多數都是花大價錢買了考題答案的考生,這樣的考生不能全部剔除,但也不能留太多,需要給真正有實力的考生讓位置。
會不會引起某些人的注意懷疑,相比埋沒有能力的考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據不完全統計,煌羅王朝總人數,要比夜攸蟬“家鄉”的人口總數高那麼一點,但煌羅王朝的國土總面積卻是夜攸蟬“家鄉”六倍,擁擠情況一概不存在,地域遼闊,山川美景隨處可見。
在這樣龐大的人口總數下,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竟只有幾千人,夜攸蟬將其吐槽爲,這不是一般的誇張,而是坑爹坑媽坑全家的誇張。
由此,夜攸蟬就不得不讚嘆一番冷家和“煌樞剡”的“破壞力”了,估計再過個幾十年,就算沒人覬覦,煌羅王朝也會崩塌。
夜攸蟬一直覺得這人數少的不正常,就算對朝廷寒了心,也不應該只有幾千人吧,最起碼也得幾十萬啊!
煌樞剡說,各地考生總數絕不止幾十萬,百萬肯定是有的,但願意前來甯都參加科舉考試的,能夠前來參加科舉考試的卻真的只有幾千人而已。
除甯都外,其他城鎮都不瞭解朝廷的真正具體情況,對朝廷寒心的因素卻是有,但更多的是選擇觀望,看清局勢,不願一不小心捲進甯都的漩渦裡。
多數人認爲,皇帝和冷家開戰,倒黴的絕對是普通人和品階較低的官員,卻不知煌樞剡一刀揮下去,冷家根本沒有喘息的餘地。
所以在種種原因的促使下,造成了今年科舉考試的“奇觀”。
複試的題目共有十道,由考生自行抽取考題,題目沒有標準答案,一切均有考官判斷,所以考官的能力和品行尤爲重要。
複試考官有四位,剛正不阿的左丞相高徹,心思細膩的禮部尚書金繁,另類視角的監察御史紀文鏡,學識淵博的太傅阮易。
另外還有一位特殊的考官,自稱打醬油路過的夜攸蟬。
這位特殊考官自己搬着椅子,故意坐在高徹旁邊,她知道高徹一直看她不順眼,所以爲了給高徹添堵,更要坐在高徹身邊才行。
其實高徹不是看夜攸蟬不順眼,而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情,一個他一直不看好的人,突然成了他女兒的救命恩人,他內心那個複雜呦。
一個他認爲迷惑帝王、囂張任性的人,突然有一天,他發現,任性卻識大體,囂張卻只對外人囂張,至於迷惑帝王……若不是夜攸蟬是不是督促着,估計煌樞剡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更讓高徹糾結的是,他發現夜攸蟬很聰明,任何事都看的很透徹,人事物的觀察也很細緻。
其實仔細想想,夜攸蟬雖然沒少折騰,但都是帶走利益的,而這些利益,多數都有利於煌羅王朝的發展。
有時候,高徹理智的想想,如果夜攸蟬沒那麼懶,沒那麼隨心所欲,能稍微約束自身一點,也許夜攸蟬真能稱爲千古名後。
十道考題都是煌樞剡出的,不過他擬定考題時,夜攸蟬就在旁邊,所以如有個別考題略顯奇葩,毫無疑問,絕對是妻奴煌樞剡受到了夜攸蟬的影響。
複試的考場比初試更加嚴格,不允許考生及考官以外的任何人在考場裡停留,所以客串護衛的青和墨遇就自己玩去了,不過夜攸蟬交給了他們一個任務。
“第一位就是歐索啊,他可真倒黴。”夜攸蟬拿起桌上歐索的資料,看一眼,不住的搖頭感嘆。
“皇后……”
“叫我夜大人。”夜攸蟬打斷高徹的話,擡眼輕瞄提醒。
“是……夜大人。”高徹頂着一張嚴肅的面容,極不自然的叫了一聲,他老了,雖然很想和年輕人一樣與時俱進,但能做到的真不多。“您認識這位考生?”如果認識,他想夜攸蟬應該會對歐索有一些評判。
“在絕品絕味見過一次,據說是一位熱血青年。”夜攸蟬一邊說,一邊翻翻下面的考生資料。“紀文鏡還看過他寫的書呢,評價不錯。”
“若是如此,希望他待會兒能抽到難題。”高徹道。
十道考題裡,有兩道兩對簡單一些的題目,能不能抽到全憑運氣。
爲什麼這樣設定?自然是因爲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你很壞哦,高丞相。”夜攸蟬指指高徹,有點奸詐的笑着,不過她贊同高徹的想法,難題才能看出實力深淺。
夜攸蟬挺想把母親和媳婦同時掉河裡,先救誰的題目也放進去的,好在無原則寵媳婦的煌樞剡終於有了一次原則,堅定的拒絕了夜攸蟬,理由是太狗血,而且很難體現出什麼。
夜攸蟬也覺得有點狗血,重點是她能從煌樞剡嘴裡聽到“狗血”兩字,在驚訝下,考題什麼的,完全不重要。
很快,複試正式開始,每一位考生均由門外的兩位協同考官引進考場,然後再退出考場,守在門外,防止有考生湊過來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