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葉向高

第78章 葉向高

“你說的不錯,但真的做起來,有這麼容易嗎?”

朱由檢不相信江南官員和商賈都是傻子。

說白了、對日貿易從唐朝開始、宋朝達到頂峰,確定路線之後,晚明時期的海商已經大量的開始行走與這條貿易路線了。

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僱傭日本浪人的海商,繼而引發的東南沿海倭亂。

要想插手日本的貿易,那麼就要和江南一帶的商賈爲敵。

除非能出得起更多的銀子,支持更多的官員形成一個專屬的利益集團,不然盧劍星所說的話都不能實現。

“請殿下給卑職一年的時間,若是卑職做不到緩解遼東糧荒,爲御馬監賺不到軍餉,卑職願意被下詔獄!”

盧劍星一咬牙,乾脆說出了下詔獄這種毒誓。

這一幕讓陸文昭眉頭緊鎖,王承恩更是在心底嘆氣,心中直道這盧劍星爲了飛黃騰達而不顧生死了。

在政治上、每一個閣臣的入閣,都是多方勢力妥協的結果。

一旦三十萬兩銀子有失,該着急的不是他,而是陸文昭。

“卑職謝殿下提攜!”

按照氣候來說、把它們種植在平原是一種賭博。

“除了這三種外,再命人尋找一種叫做番椒、海椒、秦椒的作物。”

從政治格局上來看,葉向高的格局比較大。

但是實際上、葉向高是一個無黨派的人,與朝中很多被後世人認爲是東林黨的人一樣,他們實際上都是自詡爲清流的官員。

在他的記憶中,葉向高是因爲東林黨得到了移宮案中的擁立之功,藉此將方從哲、孫如遊等人排擠出了權利中心。

但是種植在山脈腳下,先不提北方風雪融化後能提供水源,單是燕山一帶的小山溪就能養活它們。

盧劍星聞言,連忙拜倒在地,作輯叩恩。

在朱由檢記憶中,明末昌平一帶雖然爆發旱情,但燕山水源卻沒有斷過。

“好!”聽到終於有時間可以學騎馬了,朱由檢也來了興致,連忙安排人準備出門。

待他退出去,朱由檢纔開口道:

玉米、土豆、紅薯,雖然他們被發現已經有兩百年時間了,但它們的產量卻並沒有後世人認爲的那麼多。

但是在晚明這種不變法就會死的格局上,葉向高的和稀泥變相是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作爲首輔入閣,既不和楊漣等人一起幫助東林黨壓垮齊楚浙黨,又不幫齊楚浙黨壓垮東林黨。

“承恩、手書一封,叫戚元輔在浙江招兵時,派人前往福建,廣西,尋找三種作物。”

一旦發生小冰河期大旱的那種大範圍旱情,河水紛紛枯竭,即便再耐旱,沒有水也不能活下來。

維持着黨爭局面,變相就是將這種無意義的內耗持續下去。

作爲清流官員,他對同爲清流的東林黨並不偏袒,而是努力的平息各個黨派之間的爭端。

“回殿下,內閣商議請少師葉向高重新入閣,叫百官旁聽。”

“葉向高?”聽到這個名字,朱由檢皺了皺眉。

不過、他唯一的優點就是和稀泥和的厲害。

“等內帑的三十萬兩銀子押運來,交給他南下從商,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做出一番事情!”

“升錦衣衛南鎮撫司總旗官盧劍星爲百戶官!”

“不過是有幾分膽氣的粗鄙之人罷了,冒犯了殿下,請殿下恕罪。”陸文昭連忙告罪,話裡聽着是在貶低盧劍星,實際是在保他。

這麼想着、他心情愉悅了不少,而此時一名小太監也走進勖勤宮道:

“殿下、萬歲已經早課結束了,問殿下用過早膳沒有,用過的話便前往後左門外御馬。”

“退下去吧!”朱由檢擺了擺手,陸文昭見狀,也示意盧劍星退下。

“陸文昭,你手下的人膽子不錯啊……”

明末的問題除了銀子,還有人心,但總結起來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

只要把糧食抓好,朱由檢就有了和好皇兄一起對各種黨派掀桌子的實力。

之所以人們把他們說是東林黨,是因爲魏忠賢時期,但凡忤逆魏忠賢,得罪閹黨的都是東林黨。

朱由檢由衷的欣賞盧劍星這種爲了前途而不要命的性格,也根本不怕盧劍星會帶着三十萬兩銀子遠逃海外。

或許只有朱由檢知道,這些東西的具體種植方法和產量。

“奴婢領命……”王承恩不明白朱由檢爲什麼要叫人弄這些東西來,但這並不妨礙他應下。

哪怕是在清朝,它們的種植面積也並不大,但這並不影響它們爲朱由檢所用。

“這樣子、不像是退早朝啊,倒是好像有什麼大事。”

陸文昭捨不得盧劍星,而朱由檢聽到後卻並沒有生氣,而是一笑道:

這三種作物可以用來摻雜米飯煮粥賑災,也可以用來飼養牲畜。

只是當象輅走出東宮的時候,朱由檢卻碰上了一隊隊官員從文華殿撤出。

排擠兩人之後,東林黨重新迎回了葉向高入內閣擔任首輔,但雖然東林黨迎回了葉向高,後世也認爲葉向高是東林黨。

但是他個人的能力並不突出,也做不到如高拱、徐階、張居正、申時行那樣執掌權柄同時,將朝廷治理井井有序。

葉向高這個人,是萬曆末期,稍微有些才幹的首輔。

最重要的是玉米和紅薯十分耐旱,燕山腳下的荒地完全可以拿來對他們進行種植。

盧劍星再三行禮,隨後起身,慢慢退出勖勤宮外。

“是……”聞言、王承恩派一名錦衣衛前去詢問,隨後錦衣衛回來稟報道:

“一種叫做玉麥、玉蜀黍,另一種叫做番薯,西洋薯,還有一種叫做土豆、荷蘭薯。”

朱由檢狐疑着,隨後便對王承恩道:“承恩、派個人問問是什麼事情?”

所以在這裡種植最好、只要成了規模,到時候再前往大琉球種植。

倒是朱由檢,被他這毒誓說的一愣,但下一秒卻笑道:

“這三種必須得找到,一旦找到立馬送往燕山大營,有多少送多少。”

沒有人敢確定,在南方做生意一定賺銀子,下詔獄這種話說出來,萬一真失敗了,盧劍星下半輩子就毀了。

因此朱由檢在聽到葉向高要入閣的時候,立馬就明白了各黨派想要幹嘛。

東林黨以爲葉向高回來,會爲他們佔據內閣的位置,壓制齊楚浙黨。

但齊楚浙黨更能看出,眼下的局面東林黨勢大,找一個能和稀泥的人將各個黨派的爭鬥消除到最小纔是好辦法。

之所以他們要找葉向高,首先是葉向高和稀泥有一手,其次就是爲了應對三年後的京察……

(本章完)

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80章 少年縱馬第32章 百般無奈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64章 西征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179章 出兵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74章 百事艱難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76章 浙黨勢大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71章 遼鎮敗壞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43章 大反攻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75章 回京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33章 客氏惱怒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30章 兄弟和睦第78章 葉向高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6章 截胡工部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
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80章 少年縱馬第32章 百般無奈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564章 西征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179章 出兵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74章 百事艱難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76章 浙黨勢大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71章 遼鎮敗壞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43章 大反攻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75章 回京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行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33章 客氏惱怒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30章 兄弟和睦第78章 葉向高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6章 截胡工部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