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劉興祚

鍾進衛之所以問起這個,是對東江鎮很感興趣。不過在他的印象中,東江鎮的人物就只記得毛文龍,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而已,並沒有聽說過劉興祚的名字。

“回監軍,末將正是來自東江鎮。”

男人也有一顆八卦的心,比如鍾進衛,他問道:“那個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他們可還在東江鎮?”

劉興祚聽得一愣,不知道監軍怎麼忽然問起這個:“孔有德,尚可喜此時應當都在東江鎮,只是,這個耿精忠,末將未曾聽說過。”

鍾進衛從《鹿鼎記》裡面看來的耿精忠,此時還未出世。那什麼靖南王的爵位乃是他祖父受滿清所封,耿精忠只是世襲而已。

鍾進衛有點疑惑:“不應該啊,應該是和孔有德,尚可喜齊名纔對。”

劉興祚聽鍾進衛這麼一說,也感到疑惑了,實在沒聽過這個人,就道:“莫非此人尚未有名氣?”

鍾進衛覺得不可能,心道,你纔沒啥名氣呢。沒想,一時大意,竟然不小心說了出來。

中軍帳內頓時一陣安靜,沒人說話。劉興祚的臉色微紅了下,馬上又平復了下去。盧象升和閻應元在鍾進衛身後,擡頭研究起中軍帳的頂棚。

孫承宗這時已走到鍾進衛面前,聽鍾進衛這麼一說,又見場面有點尷尬,就哈哈一笑,指着鍾進衛道:“你自己孤陋寡聞,還敢說人家沒名氣。他的名頭,遼東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奴酋聽到都能氣個兩天。”

鍾進衛也有點尷尬,當別人面說這話,實在不符合他平日的爲人,只是不知道爲什麼在這,就不小心說出來了。

現在聽孫承宗這麼一說,感到很好奇,這麼有名的人自己應該知道纔對吧,怎麼沒聽過呢。就問孫承宗道:“孫大人,給我講講,我確實比較孤陋寡聞。”

鍾進衛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爲劉興祚當初狠狠地戲弄了滿清,讓他們臉面盡失,所以不但在其修的《明史》中沒有立傳,所寫其他人有涉及劉興祚的事情也一筆帶過,所以後世知道的人並不多。

孫承宗對於鍾進衛的坦白很是欣賞,吩咐他的親兵搬來座椅,讓鍾進衛去帥椅右邊坐了,自己也坐回帥椅,又讓劉興祚,盧象升和閻應元都坐兩邊椅子上,然後說道:“老夫興趣正高,就給你說說。”

顧百川和王鵬也沒聽過劉興祚的名頭,帶着一絲好奇,站在鍾進衛身後等待孫承宗開講。

孫承宗的第一份職業就是老師,口才自然是有的,從頭說起劉興祚的事蹟,讓聽者感覺就是一個傳奇故事。

原來,劉興祚,又名劉愛塔,少時糊塗,投奔尚未反明的努爾哈赤,爲虎作倀,立功到副將。

後見建虜毫無人性,大肆屠殺遼東漢人,活下來的漢人也是慘遭蹂躪,活得比豬狗還不如,自己雖居高官,也常被欺凌。心中有悔,遂聯繫登萊巡撫袁可立和時任遼東經略的孫承宗,最終棄暗投明。

如果只是這些的話還對不起“傳奇”兩字,“傳奇”兩字就體現在他棄暗投明的過程中。

劉興祚先是建虜出兵時偷告消息於明軍,讓明軍有所防備,以示好明軍。後準備組織駐地,復州的百姓一起投奔明朝,但因漢奸告密未遂,劉興祚立時反咬一口漢奸,指其誣告。弟劉興仁爲護兄長,引嫌疑到自身,當時奴酋努爾哈赤未得證據,遂殺告密漢奸與滿城百姓及劉興仁,劉興祚自身降級收尾。

劉興祚並不死心,一直與明有聯繫,蛛絲馬跡被告到奴酋皇太極跟前。然無有力證據,遂把劉興祚一家遷居城內,到建虜身邊就近監視。

劉興祚又想一策,討好皇太極的幾位親信,並不時不經意地示之白玉扳指。而後假裝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想輕生了事被救,獲得皇太極信任,安其心準其遷居城外。

然後策劃其弟劉興賢叛逃投了明軍,爲其投明鋪路。同時劉興祚又因此惶恐會被牽連,做戲於建虜面前。直到一天,他遣開家人,使一替身舉火自焚,同時送遺書給皇太極及其親信。

經白玉扳指確認面目全非的死屍身份,皇太極就準劉家按劉興祚遺願葬其到邊境不遠的扎木谷。由此所有兄弟全部逃出生天,棄暗投明。

劉興祚彷彿沒有聽到孫承宗抑揚頓挫地訴述自己的經歷,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地上,顯然他是陷入了回憶當中。

鍾進衛彷彿又回到了後世看美劇《越獄》時的感覺,驚心動魄比《越獄》猶有過之。因爲,《越獄》裡面的角色,被抓後最多是多做幾年牢。而劉興祚這越獄,被抓卻是人頭落地的代價。要是有那個編劇文筆出色點,把劉興祚的經歷編成電影或者電視劇,絕對大賣。

中軍帳內的衆人聽得唏噓不已,對劉興祚持之以恆的棄暗投明精神,由衷的感到敬佩。

孫承宗的大嗓門剛一結束,就被劉興祚覺察到了,他站起來向鍾進衛一躬身道:“末將年輕之時做了好些爲虎作倀之事,還望監軍能不計前嫌,讓末將有戴罪立功的機會。”

鍾進衛是監軍,代表着皇帝,加上剛纔鍾進衛對他的輕視,所以,劉興祚再次向鍾進衛低姿態的示好。

鍾進衛一見,連忙從椅子上站起來,虛扶一下道:“老將軍不必如此,你如此有恆心棄暗投明,我怎麼可能還會去計較你年輕時候犯的錯呢。”

孫承宗在一側看到這場景,補充道:“中興伯不知道,奴酋皇太極前幾日得知其蹤跡,派精銳包抄抓捕劉興祚,剛好他臨時被老夫叫來京師,因此得脫。只是可惜其弟劉興賢戰死,被奴酋皇太極碎屍瀉恨。”

鍾進衛一聽,誠懇地對劉興祚道:“還望老將軍節哀,我來了,建虜不會蹦躂多久的,早晚滅了他們替你兄弟,替大明被害百姓報仇雪恨。”

現在的建虜如日中天,在大明京師所在之地大搖大擺地武裝遊行,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而大明軍隊卻龜縮在京師城下不敢與之戰,談何滅了建虜。中軍帳中的人,只當鍾進衛的話是句客套話,也不以爲意。或者在當今世上,也就崇禎皇帝,王承恩和溫體仁知道這句話中的我來了是什麼意思,明白鍾進衛的決心。

“末將替死去的兄弟謝過監軍。”劉興祚表現地很感激。

“對了,你從那邊過來,應該對建虜的情況很熟悉吧?”鍾進衛問道。

劉興祚點點頭:“不知監軍想知道些什麼,末將一定據實告知。”

鍾進衛想想,好像大體上自己都知道,只是不知道對不對。就問道:“皇太極身邊是不是有不少漢奸?”

劉興祚聽的一愣,沒聽過“漢奸”一詞,不過從字面上很快就理解出來是什麼意思,就回答道:“是有不少漢奸,在爲虎作倀。”

劉興祚當然沒聽過漢奸一詞,鍾進衛也不知道,漢奸最初起於滿清雍正年間,漢人幫苗人反抗滿清被其稱之爲“漢奸”。當時還是一個褒義詞,就義之漢人還唱出了“人人都來當漢奸,還我大漢好河山”的歌詞。後來才慢慢地演變爲背叛漢族的人,仍至到現在的背叛中華民族,出賣國家利益的漢人專稱。

鍾進衛聽了劉興祚的回答,嘆了下:“每多漢奸猖獗,就是國難當頭之時啊!”然後鍾進衛想到抗戰時候的鋤奸隊,就問劉興祚道:“那些漢奸,能否刺殺了他們,以證國法,警示後來者,漢奸不得好死。”

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227章 兄弟情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41章 不成熟第6章 難眠之夜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179章 兵書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618章 憂心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25章 拖拖拖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631章 授勳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96章 滅口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855章 僱傭兵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143章 《甘薯疏》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3章 勤王詔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841章 暴乳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67章 將爺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620章 勝利迴歸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794章 鋼鐵廠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78章 思念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819章 陳子壯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199章 推波助瀾第50章 死人第33章 甦醒第45章 銀子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713章 燈下黑第316章 雷鋒語錄
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227章 兄弟情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741章 又到過年時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41章 不成熟第6章 難眠之夜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179章 兵書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618章 憂心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25章 拖拖拖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631章 授勳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96章 滅口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855章 僱傭兵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143章 《甘薯疏》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3章 勤王詔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841章 暴乳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67章 將爺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620章 勝利迴歸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794章 鋼鐵廠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78章 思念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819章 陳子壯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199章 推波助瀾第50章 死人第33章 甦醒第45章 銀子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713章 燈下黑第316章 雷鋒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