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此次算是有備而來。
雖然剛聽到回稟的時候,皇帝並不十分相信。
心聲?
還能揭秘?
怎麼聽都像是陰謀。
不過,這種事兒也好辨認真僞。
是與不是,直接來看一看、聽一聽,也就是了。
正巧這些日子他爲了南方水患、北方旱災等朝政弄得心煩意亂,索性就出宮,權當散心了。
皇帝沒想到,他剛剛來到皇姐的府邸,人還沒有落座,就聽到了那道古怪的女聲。
更讓皇帝意外的是,他本以爲心聲揭秘的都是內宅陰私,沒想到竟牽扯到了朝政。
“怎麼會這樣?朕意調派禮部侍郎爲欽差,前往江南賑災,這件事雖不是什麼秘密,卻也不是楊芙一介閨閣女子所能聽聞的。”
“此事今日上午,才由議政堂諸公討論通過,不說楊芙了,就是楊芙的父親楊大將軍也是不知道的。”
“她,是如何得知?”
皇帝心底驚疑不定。
他與周家大少奶奶一樣,震驚過後便是懷疑這可能是陰謀。
還將懷疑的目光放在了自己身邊,以及參加議政堂的諸公身上——
莫非是他們或是他們身邊的人泄密了?
是誰?
具體是誰泄露了朝堂大事?
皇帝快速的將幾個參與議政的朝臣的資料在腦子裡過了一遍,逐一審視、排查,試圖找到可疑之人。
緊接着,他又聽到那道心聲說什麼三皇子。
皇帝禁不住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後脊背發涼,一陣陣的心悸,這怎麼可能?
他有意委派三皇子去災區,這只是他心中所想。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
他倒不是知道禮部侍郎的底細,更不知道禮部侍郎此次賑災會失敗。
他只是想着,若再有情況,可讓已經長大成人的皇子們參與其中。
既是歷練,亦是讓他們知道人間疾苦。
皇帝拒絕承認,他對於皇位繼承人,心中已經有了動搖——
太子寬和仁厚,但又太過寬和,未免有軟弱的嫌疑。
皇帝繼位二十多年,大周皇朝開國也有近百年。
朝堂上下積弊甚多。
黨爭貪墨,土地兼併,邊境不寧,民怨不止。
皇帝自己就不是果決、殺伐之人,他察覺到了皇朝的危機,卻又無力扭轉。
他便希望自己的繼任者能夠有“中興”的能力與魄力。
很可惜,太子不是這樣的人。
正巧其他的皇子們慢慢長大,皇帝的目光,也就開始轉向了三皇子、四皇子、六皇子等人。
皇帝想得比較周全:就算不廢掉太子,也會縱容其他皇子積極表現——
讓他們成爲警醒、磨礪太子的工具,督促太子上進。
若太子還是不能令他滿意,那就“競爭”吧。
皇帝也不想讓兒子們骨肉相殘,但,事關江山社稷,有些犧牲是必須的!
三皇子便是皇帝選中的第一號競爭者。
今年十九歲,未及弱冠,卻可以去各部歷練。
此次南方的水患,便是一個歷練的好機會。
在皇帝原本的計劃裡,禮部侍郎是正經欽差,三皇子只是“副手”。
他就跟着去長見識、學經驗。
另外,三皇子身份貴重,讓他跟着一起去南方,還能起到“監督”的作用。
一旦禮部侍郎不能擔起重擔,便讓三皇子暫時主導,若他有能力,也可以讓他頂替禮部侍郎。
而這些,都只是皇帝自己的打算,他從未告訴過任何人。
此刻,楊芙卻用心聲將這些都道破。
皇帝的心神禁不住的戰慄起來:難道楊芙的心聲,不只是能夠揭秘已經發生的種種,還能預知未來?
皇帝用力掐了掐掌心。
作爲登基二十多年的帝王,皇帝早已練就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本事。
他的內心早已掀起了驚濤駭浪,臉上卻一派從容淡然。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眼隱在人羣中的暗衛。
這就是他的“準備”——
長公主派人去宮裡回稟的時候,爲了保險起見,並未說得十分確切。
長公主只是表示,她的桃花宴出了件奇事。
有人不張嘴竟能讓人聽到聲音。
說出的話,還句句道破旁人家的隱密。
皇帝來之前,便帶了暗衛,提前吩咐他們:盯緊楊芙!
皇帝要確定長公主所謂的怪事——
竟真有人能夠讓周圍的人聽到她的心聲。
她還能知曉許多秘密!
是以,皇帝進入到雅集的現場,他的幾個暗衛,則隱藏在楊芙的周遭。
他們幾乎是三百六十度的關注楊芙,密切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他們一眼不錯的盯着,在心聲響起的那一剎,暗衛們更是死死盯着楊芙的嘴巴。
沒有動!
她根本就沒有張開嘴!
可,聲音就是楊芙本人!
“應該就是楊芙的心聲。”
暗衛察覺到皇帝問詢的目光,衝着他微微頷首,“陛下,一切都如您猜測的那般。”
除了盯守楊芙的暗衛,皇帝還安排了其他護衛,隱在人羣中,監控所有的賓客。
包括長公主這位主人,皇帝也沒有放過。
這些侍衛經過觀察,也都給了皇帝確定的反饋:“陛下,其他人並無異樣!”
那道聲音,並不屬於在場其他賓客的。
皇帝分別從暗衛、侍衛那兒得到了準確的回答,心中便有了決斷。
他在長公主等賓客的簇擁下,來到了雅集的主會場。
水榭邊,一旁的高臺上,戲子們全都匍匐在地,恭敬的迎接聖駕。
皇帝隨意的擡手:“繼續吧!”
長公主得了聖旨,趕忙衝着管事示意:“接着奏樂,接着舞!”
不多時,鼓樂聲重新響起,戲子們繼續咿咿呀呀的唱着。
皇帝高坐主位,掃了眼戲臺,便開始與長公主閒話:
“皇姐的桃花宴,愈發熱鬧了!”
“陛下謬讚了,今年天災頻頻,臣本不欲這般張揚,沒得拋費,但想到可藉此機會,籌措些賑災的善款,便還是遵循往年的慣例,辦了這桃花宴。”
長公主年逾四旬,她出嫁二十多年,公主府的桃花宴便舉辦了二十多年。
起初只是賞花遊玩的雅集,但,因着參加的少男少女比較多,每年雅集結束,總能促成幾段良緣。
公主府的桃花宴便成了京中權貴的“相親宴”。
長公主也上了年紀,愈發喜歡“成就好事”。
桃花宴能夠促成良緣,還能給公主府帶來許多隱形的好處,長公主也就更加上心。
她嘴上說着“天災頻頻,不願張揚”,事實上,她從未把旱災、水患放在心上。
天災如何?
左右不會禍害到她的身上。但,桃花宴停辦了,她還如何維持公主府的體面與威儀?
她確實是皇帝的長姐,可出嫁這些年,姐弟間的感情,早已混雜了太多的利益。
她不是個強悍的性子,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才能,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桃花宴的影響,爲自己謀取好處。
她的桃花宴,可不只是給少男少女相看的機會,還能幫權貴們“選美”。
皇帝去年新納的美人兒,太子新選的太子良媛,都出自她的桃花宴。
對上,她可以獻美討好。
對下,她宛若掌握着通天的捷徑。
才能平庸,與皇帝感情平平的長公主,就是靠着桃花宴,穩穩的坐在了京中權貴的頂端。
是以,哪怕天災人禍,哪怕被人非議,長公主也不會自挖根基。
楊芙心聲的出現,更讓長公主有種“果然沒有白做”的宿命感。
沒能選出恰當的美人兒又如何?
這不是還有一個更讓皇帝滿意的“奇人異事”嘛。
長公主暗自得意,臉上卻不露分毫。
話裡話外的,她還要向皇帝解釋:我不是“朱門狗肉臭”的不知民間疾苦,我這般做,恰恰是爲了做善事。
皇帝淡淡的看了長公主一眼。
都是自家姐姐,他還有什麼不瞭解的。
不過,到底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姐,這些年也知情識趣,偶有任性、妄爲,卻也從未傷及國本,皇帝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尤其是此次桃花宴,竟發現了楊芙這麼一個神奇的存在,長公主還在第一時間主動上報,亦是她的一份功勞。
皇帝素來獎罰分明,不但默默容忍了長公主的小心思,還給她在功勞簿上記了一筆。
“皇姐有心了!諸位女眷,也都是良善之人。”
皇帝臉上看不出喜怒,話語間帶着些許讚許,算是認可了長公主的狡辯。
長公主懸着的心,瞬間放了下來。
她就知道,只要對皇帝有利,自己就算“不合時宜”的大擺宴集,皇帝也不會怪罪。
長公主沒啥才能,卻勝在伶俐。
剛纔楊芙有關賑災的心聲,長公主也聽到了。
她故意提及水患之事,也是想引誘楊芙吐出更多的心聲。
果然,就在長公主和皇帝繼續水患的話題時,那道女聲又陡然響起:
【南邊何止是天災?還有人禍啊!】
【去年的時候,朝廷撥款修繕河堤等水利工程,奈何當地的官員貪腐成風。】
【貪墨修河銀子,剋扣河工,以次充好,本該是防護洪水的河堤,卻在第一時間崩壞。】
【從河陰到河陽,從知府到知縣,整個官場,全都爛透了。】
【天災+人禍,這才導致還不到真正的汛期,南邊便出現了水患。】
【禮部侍郎這個欽差抵達災區後,當地各級的官員鉅額行賄,他們沆瀣一氣,不但隱瞞了決堤的真正原因,還一起貪墨賑災錢糧,導致數以百計的災民,受災之後還要遭受飢餓、疫病的折磨。】
【咦?讓我看看!還有個漏網之魚。河陽有個縣丞,倒是個好的,他負責修繕的那一段河道並未決堤!】
【咦?咦?他還暗中蒐集了知縣、知府等貪墨的罪證,還有河工、土方商人的供詞……】
【一個月後,三皇子發現了禮部侍郎的異常,想要徹查此事,也是縣丞幫忙,提供了確鑿的人證物證。】
楊芙一連串的心聲,直把皇帝、長公主以及衆賓客們聽得入了迷。
皇帝的臉色愈發凝重。
他快速記下了楊芙在心聲中提到的幾個人。
轉過頭,皇帝看向了自己的心腹,繡衣衛都指揮使謝東庭。
謝東庭一身黑色繡紋袍服,腰間繫着鑲玉石的革帶,一柄御賜的繡春刀掛在革帶上。
他二十來歲的年紀,皮膚白皙,劍眉星目,容貌俊美,氣質華貴。
只看容貌和氣度,世人絕對想象不到,他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繡衣衛指揮使。
京城出了名的謝閻王。
他不只是位高權重,還深受皇帝的寵信。
年紀輕輕,就統領繡衣衛,是皇帝身邊第一心腹。
許多連太子都不知道的隱秘,謝東庭全都知曉。
他還是皇帝最好用的一把刀,明裡暗裡爲皇帝掃平了許多障礙。
此次水患,事關重大,雖然有三皇子的善後,但,既然聽到了心聲,“預知”了未來,皇帝便想將此事提前解決,將損失降到最低。
另外,皇帝還想借由此事,進一步印證楊芙心聲預言的真實性。
若災區真如楊芙心聲所說的那般,這個人,就非常重要。
皇帝定會重用,想方設法的繼續讓她吐露更多的“心聲”!
皇帝沒有說什麼,只是衝着謝東庭使了個眼色。
謝東庭作爲皇帝的心腹,自是能夠看懂皇帝的暗示。
他微微躬身,點頭領命:“臣領命,這就下令江南的繡衣衛,徹查此事!”
看到謝東庭的動作,皇帝便知道,他已經明白自己的意思。
皇帝微微頷首。
謝東庭再次躬身行禮,然後悄然退出人羣,立刻去督辦此事。
皇帝與謝東庭的互動,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除了楊芙——
謝東庭?
年輕時的謝東庭啊,時隔二十多年,再次見面,楊芙竟有種恍如隔世的悵然。
她還有着隱隱的愧疚:
唉,前世到底是我辜負了他。
今生我絕不會錯過,與他一起譜寫不同的人生。
楊芙完美的控制着自己的心聲,有關謝東庭的種種,並未讓人聽到。
除了楊芙,還有一人注意到了謝東庭的離開。
林羨予微微蹙眉:女主到底吐露了什麼心聲?
皇帝剛纔提到了南邊的水災,難道女主是利用心聲披露了水災的真相?
官員瀆職、貪墨!
朝廷派遣的欽差,與他們狼狽爲奸,繼續爲禍災區?
或許,女主還提到了幾個關鍵人物。
謝東庭的悄然離開,應該就是皇帝想要確定楊芙心聲的真僞。
哦豁,機會來了!
楊芙有心聲,她“周羨予”亦有絕活兒。
就在皇帝、長公主等衆人以爲今日份的心聲揭秘到此爲止的時候,忽然響起了一道不同的女聲:
【陛下怎麼來了?難道長公主駙馬的醜事暴露了?陛下知道駙馬養了外室,欺辱了長公主,特意親自來爲長公主撐腰?】
話音一落,衆人皆驚。
不只是皇帝、長公主以及衆賓客,還有奴婢、侍衛等僕從。
尤其是後者,他們的反應最大。
有人甚至忘了規矩,脫口問了句:“誰?是誰膽敢在御前冒然開口?”
說的還是皇家的醜聞!
開口這人,就是長公主身邊的宮女。
而剛纔楊芙吐露心聲的時候,她並沒有任何的異常。
很顯然,她聽不到楊芙的心聲,卻能聽到此刻的女聲。
長公主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駙馬養外室的事兒,她已經知道了,若非近日忙着桃花宴,她早就出手處置。
萬萬沒想到,她還沒來及處理的家醜,竟被人當衆揭了出來。
是誰?
楊芙嗎?
聲音似乎不太像!
難道,除了楊芙,還有人能夠“心聲揭秘”?
這人又是誰?
長公主等外人疑惑着,周家的兩位少奶奶,卻滿眼驚訝——
這聲音,好耳熟,似乎是她們那個不省心的小姑子,承恩公府的嫡出三小姐周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