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寶典失竊

俞劍英步入房門,擡頭打量,只見迎面壁間掛了一幅羅漢圖,或站或臥各個姿勢不同,筆力雖然蒼勁,但繪製的並不高明,一望之下,即知是不善繪畫之人,初次學習繪製。

除了壁間那一副羅漢圖外,房中只有一張松木方桌,和一張木榻,案上微積落塵,果已久未打掃。

俞劍英細看那副羅漢圖,不但繪製手法不高,而且還殘缺不全,默數圖上羅漢,只有十六個繪製完成,另有一個只繪一半。

他對着這一副殘缺不全的羅漢圖,不禁心中暗叫奇怪,想到:這幅圖既未署名,又未完成,而且手法惡劣,掛在這裡不知是什麼意思。

百拙看劍英望圖沉吟,心中早已瞭然。指着壁間那幅羅漢圖,笑道:“這幅圖是先師手繪,他老人家本不善丹青,不知爲什麼,竟繪起圖來,不想一幅圖尚未繪成,竟然圓寂昇天。”

俞劍英一聽老和尚說是少林上派掌門方丈手繪,倒不好再信口批評,淡淡一笑,道:

“老前輩先師雖然不善丹青,但那書法功力,卻是蒼勁透紙……”

百拙笑接道:“先師先前常習書法,但卻不善繪圖,這幅羅漢圖雖然殘缺不整,但因是他老人家的手筆,是以仍掛在這裡,因爲先師晚年隱居此地,閉門研究佛典,令諭寺中弟子,非他召喚,不準擅入靜室一步,待他老人家圓寂的當天,才悄然返回寺中,召集門下,囑咐後事,夜間就歸化我佛。事後我們到他靜室,整理他身後遺物,才發覺了這幅繪製未成的羅漢圖,先師安居此地,共計五年,五年之中,除了召集過老衲來聽過兩次佛法之外,其他同門,均未來過靜室,這幅羅漢圖,不知是什麼時侯開始繪製的?”

說完,帶着劍英退出,又打開右邊那兩間房門,兩人並肩入室。

這座房中,佈設亦很簡單,一桌四椅,和一張單人木榻。

這座茅舍,一大一小,而且兩座房內各有桌椅,正適合劍英和紫雲等安住。

百拙笑道:“這座靜室如何,是否可以住得?”

俞劍英笑道:“好極,好極!晚輩想明天就遷來暫住。”

百拙道:“今晚上我就派人打掃。”

劍英道:“不要再勞老前輩費心,晚輩們明日自己來打掃吧!”

兩人看完靜室,重返少林寺中,百拙果然立時派遣了四個小沙彌來打掃。

俞劍英回到少林寺,把心意告訴義父,桑逸塵聽完,笑道:“好吧!你們既然想練習劍術,遷到那裡也好。”

第二天,劍英和紫雲、玉玲三個人在百拙引導之下,到了少室峰後那座靜室。

本來緊攀山壁那座茅舍較大,但因那座房中是少林寺上代掌門人生前臥室,二女不便佔居,結果,陳紫雲和玉玲自願住到右邊廂房,俞劍英獨佔那三間大房子,這一着正暗合了百拙心意,他覺得兩個女孩子住到師父生前臥室,有點不大對頭,但又不便出言阻擋,見二女自居廂房,心中十分高興。

牀褥用具,早已有百拙派人擺好,房中積塵,也已清掃乾淨。

這環境清雅幽美,二女也看的芳心暗喜,百拙安頓好三個人,告辭退出。

老和尚走後,紫雲和玉玲雙雙溜到劍英房中。

陳姑娘一擡頭看到壁上那幅未完成的羅漢圖,不禁皺直了兩條柳眉,笑道:“這幅羅漢圖畫的奇形怪狀,不知是哪個手筆?”

劍英笑道:“這是少林寺上代掌門人所繪,武林中最重師道,姊姊以後不可隨口批評……”

紫雲淡淡一笑,接道:“你在教訓我麼?”

劍英笑道:“怎麼?我說的有什麼不對?”

紫雲又回頭望子那幅殘缺不全的羅漢圖,笑道:“這幅殘圖,掛在這裡實在有點難看,明天我替他補上殘缺吧!”

原來紫雲不但妙擅丹青,而且仿繪之力甚強,只要她見了原圖手筆,着筆繪去,使人有難分真僞之能。

劍英知她本領,急忙接口笑道:“那怎麼行,人家這幅殘圖,旨在悼念先師,你動手替人家補上,反而破壞人家旨意。”

陳紫雲不理劍英的話,秀目卻深注在那幅殘缺不全的羅漢圖上,臉色十分入神,良久不發一言。

玉玲和劍英都看得十分奇怪,不知她何以忽對那羅漢圖發生了興趣。

足足過了有一刻工夫,才見她搖搖頭,自言自語地說道:“奇怪,難道這樣一幅殘缺之圖,還耗了數年工夫不成?”

程玉玲聽得顰起柳眉兒,道:“姊姊,你自言自語地說些什麼?叫人聽的糊糊塗塗!”

陳紫雲目光移開羅漢圖,回頭望着玉玲,笑道:“我是說他這幅羅漢圖,怎麼會用了數年工夫之久,還沒有把這幅十八羅漢圖繪成?”

劍英,玉玲細辨那圖上墨色,果然深淺不同,不過兩人也只是看出墨色深淺不同,其它都無法辨認得出來。

紫雲看他們兩人都似很有興趣,嫣然一笑,接道:“表面上看,這幅羅漢圖,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很難辨認出來,着筆功力,墨色新舊,卻是相距着很遠的年月,這中間差別很微,不擅繪畫的人,很不易辨認出來,如果我沒有看錯,他這一個半仰身子的羅漢和那個最後未完成的羅漢圖,至少相距有五年歲月。”

劍英奇道:“這倒是一件異常耐人尋味之事,一幅羅漢圖,怎麼能繪製數年之久呢?”

玉玲道:“也許是那老和尚研讀經典,研讀得心裡悶了,就拿筆來畫它兩筆,所以才畫了那樣長的時間。”

紫雲道:“妹妹說得不錯,這畫好的十六個羅漢也非一氣呵成,至於未完的那半個羅漢,畫的時間更久,那斜舉手臂,和未完的身體,最少要相距一年以上時間,只看那墨色深淺不同,即可辨認相隔時間不短。”

陳姑娘隨口說過,劍英和玉玲也未再追問,對跟前那幅充滿着重重疑竇的羅漢圖,也未再用心深研。劍英向紫雲要了師父手著的“太極、兩儀、三才劍訣”圖解,笑道:“我被師父由嶺南金霞宮後萬丈絕壑中救回九華山後,就被關在懸崖中丹室之內,面壁三年,出了丹室,又連遇強敵騷擾,始終未能把師父手繪劍訣,詳細閱讀過一遍,兩位妹妹都已得恩師面授,想來都已通達,今宵我要把師父手繪劍訣仔細研讀一遍,明天就請兩位姊姊指導我開始練習。”

玉玲莞爾一笑,道:“你怎麼忽然變得這樣客氣了?”

陳紫雲笑接道:“師父手著這部劍訣,精奧博大,變化無窮,我和玲妹雖然得他老人家面授指點,但也只不過略通概要。那太極三十六劍式,尚能運用,兩儀廿四劍,雖亦可勉強用來對敵,但很多精微變化之處,已難了解,至於那十二招三才劍式,簡直是一點都不明白,說起來真是奇怪。我和玲妹初學之時,雖然也曉得那十二招劍式,變化複雜,但並不算太難,哪知愈練直覺困難,越學越感糊塗,現在根本就弄不清楚是錯是對。”

劍英嘆道:“師父之能實非我們能及萬一,那夜二位姊姊雙鬥冥靈真人,出手劍招之奇就非我能預測,眼看劍勢劈刺向空隙之中,哪知劍到之時,剛好是敵躍避的方向,劍劍搶制了先機,招招攻敵必救,才迫得那老魔頭無法找出絲毫的反擊時間,雖有一身深厚功力,亦無法發揮出來,如果不是兩位姐姐的劍招奇奧,你們縱然是全力拼鬥也難抗拒那老魔頭的內家真力……”話至此處,微微一頓,又道:“師父在授我玄門先天氣功之時,曾對我有過一番訓誡,他說:玄門先天氣功並非內家功中最高絕學,他的一身能耐,亦非舉國第一,如講武林中技擊之術,乃應推少林寺執武林牛耳,只可惜上乘武功,並非人人可學,如果秉賦不佳,縱學上一生一世,亦難登峰造極。內功一道,更是精博,因才施教,才能水到渠成,如果勉強傳授,學習之人未受其益,反蒙其害。因爲一種較高的內功,大都要違反人體生理的正常本能,如無甚佳天賦,必難適應練功的變化,一個不好,練功之人就要受到很大損傷,輕則殘廢,重則殞命,是以,一個人武功的成就,必需要各種條件配合。”

陳紫雲笑道:“師父肯把他曠世絕今的玄門先天氣功傳你,自然是把你看成了練武的全材,事實上你的悟性,也確比我和玲妹高,同時你已學得了師父的奇門八卦劍法,太極、兩儀、三才劍法,雖是集天下劍術大成,但據我習練經驗所得,其中最爲奇異之處,還是五行生剋變化,和八卦消長之機,不過其間又加上了雙劍相輔之妙,本以那兩儀二十四式,學起來又比太極三十六式繁雜很多。至於那三才劍招,恐又深奧一層,因爲兩儀劍招是雙劍相成克敵,各佔一半份量,那三才劍招卻是一劍爲主,兩劍爲輔,主劍主正,輔劍出奇,奇正互用,其精奧自然是更深上一層。是以,我和玲妹妹在初習三才十二劍式時,因有師父主正出劍,帶動十二劍招變化,練來倒不覺如何困難,但我和玲妹自己練習起來,卻是愈練愈感糊塗,故然三才劍式需要三人各主其位,才能發揮三才劍招效力,但其間劍式卻是各謀其道,分可單獨對敵,合則三劍聯攻。在這段靜居時日中,咱們最好能把那三才十二劍招精奧領悟。”

陳紫雲說完,拉着玉玲緩步退出房門。

俞劍英打開了靈虛上人朱一嵐手著的太極、兩儀、三才劍式圖解,凝注了全神閱讀,一則他悟性超人,再者已有了玄門先天氣功的基礎,體內百脈奇經,均已相互通達,靈臺易明,這一凝注全神,登時百念盡消,靈智大增。

他首先翻閱那三十六式太極劍式,只覺每一劍招,無不是精奇之學法,雖只有三十六式,仁其深博,要比自己學的奇門八卦劍法更進一層。

他一面看,一面比手作勢,看一招,學一招,然後再閉目沉思,直待把那一招悟透,才重閱下一劍式。

要知這一套窮盡靈虛上人智力的奇奧劍法,乃天下各門派劍術精英大成,俞劍英雖是一代天矯之才,又得玄門先天氣功補益靈智,但也沒法在片刻之間,瞭然劍式精奇含意,最初幾招,還可思悟,但到第五招上,忽感那圖解劍式,有些不大對勁,只感和前四劍全然不相關連,而且出手劍勢,緩慢的大背武術常規。

他合上書本,想靜坐片刻再讀,哪知凝集的精神一散,忽感一陣頭暈,不由主全身晃了兩晃。

推窗望去,只見茅舍外夜色沉沉,已經是初更時分,他只看了五招,已耗去四五個時辰之久,案上燭火高燒,不知何時已被人點燃。

他緩步離開了坐位,向室外走去。

仰臉看去,只見滿天密佈繁星,鬆嘯陣陣,飄傳入耳,右邊廂房中燭光輝煌,看樣子陳紫雲和玉玲尚未安歇。

忽然,他覺得腹中有些飢餓,原來他在這四五個時辰內,一心集中在推解師父手著劍訣上,連一杯水也未曾喝過。

忽聽廂房呀然大開,蓮步細碎,走出來紫雲和玉玲姑娘。

俞劍英迎上去笑道:“咱們來時,忘記了告訴百拙大師,請他代我們準備些米麪鍋碗,看我們都得……”

陳紫雲道:“米麪和炊用之物,早巳由人家派人送來,晚飯亦早做好。剛纔我和玲妹去請你吃飯,你讀師父劍訣,正值入神,不敢驚擾,玲妹妹替你點燃案上松油火燭後,我們又悄然退出,替你留下的菜飯,都已熱好,現擺在我們住的房中。既然覺出飢餓,只得委屈你自己走一趟啦!”

劍英微微一笑,不再多講話,當先向兩人臥房中奔去。

簡陋的茅舍,經過了陳紫雲和玉玲一番佈設,登時覺着煥然一新,但見滿室花色芬香襲人,花瓶用翠竹作代,分佈的十分恰當。

靠窗邊松木桌子上,果然放着菜飯還可見隱隱上騰熱氣。木榻上靜靜安睡孝燕,燭光花色相映,使這兩間大小的茅舍中,有一種寧靜安適之感。

俞劍英看完了四周的佈設,微微一笑,讚道:“縱然是殘壁廢爐,但經兩位姊姊運用匠心的一佈置,就覺着另有一種不同情調。”

紫雲淡淡一笑道:“少講好聽話,快些吃飯吧!”

俞劍英緩步就坐,程玉玲緊走幾步,搶過去替他盛裝了一碗飯,笑道:“你着那劍訣如何?是否能夠解得?”

俞劍英道:“初看幾招,尚可懂得,但越往後看,越覺不對,好像那些劍招彼此互不關連一般,兩位姊姊都已學會了那太極三才劍式,看來我還得向二位領教!”

陳紫雲道:“是啦!太極三十六劍中的前三招,以快迅見稱,但到第四招時,劍勢忽然慢了下來,是也不是?”

劍英道:“不錯,我耗了三四個時辰,只算勉強把前面三招悟出,到第四招時,因那劍勢一變,由快忽慢,看上去好像與前三招根本不銜接,用來對敵之時只怕要給人可乘之機。”

陳紫雲搖搖頭笑道:“你再往下看幾招,就知道這劍法的妙用,當時我和玲妹妹學習之時,也覺着這套劍似連續不到,三劍快攻後,忽然一慢,不正是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嗎?可是等到我用以對敵之後,才知道那一劍忽慢的妙用!”

俞劍英本是極聰明之人,而且他的奇門八卦劍早已爛熟胸中,被紫雲一語點破,登時恍然大悟,把手中飯一丟,大笑道:“我知道啦!師父手著這本劍訣,乃天下劍術精畢,前三劍連綿快攻之後,忽的劍勢轉緩,正是後三劍攻勢的準備,也可給敵人一個搶攻的機會,想那第五招以後,必然是控制先機的快攻,既可測敵來勢,亦可求變意外,不錯,這三十六招太極劍式,要比我奇門八卦劍高出了很多……”說至此處,突然大喝一聲啊呀!縱身一躍直搶出室,向自己住的房中奔去。

陳紫雲、程玉玲都被劍英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嚇的心裡一跳,二女來不及攔阻相詢,雙雙一躍,緊隨着俞劍英身後追去。

原來俞劍英忽然想起了師父手著的太極、兩儀、三才劍訣,還留在他住的房中。

紫雲和玉玲追進房時,俞劍英早巳呆呆地站在松木案前。

熊熊燭光射在他的臉上,神情是那樣驚呆錯愕,目光遲滯,一語不發。

程玉玲突感芳心一震,低聲問道:“你在幹什麼?”

但見俞劍英兩行驚恐淚珠,緩緩由俊臉上滾下,一頓腳嘆道:“我真該死!”

陳紫雲已有些明白,雖然她被惶恐佔據了一寸芳心,但仍儘量把聲音放得十分柔和,問道;“是不是師父手著的劍訣失去……”話至此處,又想起壁間掛的寶刃,擡頭望去,只見那驚虹劍,仍然端正正地掛在那裡,但俞劍英仍不放心,一飄身,把壁上寶劍取在手中,手按機簧,寶刃出鞘,燈光下銀虹一閃,登時覺到滿室劍氣,寒冷逼人。

突然,他揮劍一指,道:“我如查出偷師父手著劍訣之人,必把他誅絕劍下……”話還未完,忽聽茅舍外飄傳來一聲長笑,緊接微風颯然,燭影搖搖,笑聲未落,八臂神乞桑逸塵已現身室中。

他望了劍英一眼,問道:“你在幹什麼?”

俞劍英自不敢隱瞞,只得長嘆一聲答道:“英兒該死,我遺失了恩師手著的太極、兩儀、三才劍訣!”

桑逸塵吃了一驚,但他外形仍然維持着鎮靜,道:“你怎麼會丟的,告訴我。”一面問話,一面目光流動,向四周張望。

俞劍英還劍入鞘,把遺失劍訣經過,簡明地對義父說了一遍。

桑逸塵嘆息一聲道:“來人趁你在用飯之時,入室取走劍決,決非一時趕巧,必然是早已跟在你們身後,隱在暗處,監視你們行動,只是你們不覺罷了。”

陳紫雲看到劍英慌張之色,心中十分不忍,故作微笑道:“師父手著那太極、兩儀、三才劍訣,異常深奧,縱是精通劍術之人,亦難在短短時日之內,領悟得出奧妙,目下先不要慌,只要有一點線索可循,就不怕找不出那偷竊劍訣的人犯。”

桑逸塵點頭一笑道:“不錯,咱們先在這茅舍四周搜查再說。”

當下四人分頭在茅舍四周搜查起來。

忽然陳紫雲發現一株巨松下亂叢中有一片白色絹帕。

只見那絹帕之上,用綠線繡着兩隻小燕,正是程玉玲常用之物,不禁心頭一震暗自忖道:

“玲妹自入茅舍,始終未離開我一步,這絹帕何以會落在此處?”

她本是心思靈敏之人,輕輕縱身一躍,已到了松樹之上,放眼一看,心中即瞭如指掌。

原來這株巨樹,正對俞劍英的臥室,但見房中燭光通明,桌椅佈設,盡收跟簾,暗道:

“是啦!來人隱身在松樹之上,把英弟弟的一舉一動盡看眼內,待他出室之後,繞道潛入茅舍,把那太極、兩儀、三才劍訣盜走,偷竊之人卻借這密茂的松枝隱住身子,縱是目力奇佳之人,也難從那茅舍中看到樹上隱藏有人。”

她雖已找出來人的藏身之處,但一時卻想不出是什麼人,玲妹妹的絹帕,又何以會落在此地。

正在思忖當兒,忽聽桑逸塵的聲音說道:“如果那竊取劍訣之人,隱藏這株巨鬆之上,不但可把茅舍之中景物看得非常清楚,而且還可以借密茂的松枝掩護,不致暴露行跡。”

陳紫雲正想用心推敲那盜竊劍訣之人,竟不知桑逸塵和劍英何時也到了巨鬆之下,待聽到桑逸塵之言,才由樹上飄身而下道:“桑師叔說的不錯,隱身在這株松樹之上,正好把英弟弟室中的一舉一動,盡看眼內………”她本想把發現玉玲絹帕之事一併說出,但話到嘴邊之時,忽覺不對,立時把欲待出口之言,重又咽回肚中,順手把撿得玉玲的一塊絹帕,也放入懷中。

桑逸塵望了紫雲一眼道:“那幫魔頭經那夜一戰,早已退走,少林寺中僧侶當不敢做這種偷竊之事,這偷竊劍訣之人,倒使人難以推測。”

這當兒程玉玲也由北方搜尋過來,松樹之下,與三人會合一處。

陳紫雲望着玉玲微微一笑,道:“玲妹妹可尋出一些線索嗎?”

白燕兒搖頭道:“我由北面搜索過來,但卻毫無發現。”

桑逸塵縱身躍上松樹,略向四面打量後,又飄身下樹,道:“不錯,來人八成是在這樹上隱身,咱們先回茅舍之中再談吧!”說完,當先向茅舍中奔去。

劍英、紫雲、玉玲依序相隨,回到了俞劍英的房中。

程玉玲先給桑逸塵倒了一杯茶,然後纔在紫雲身側坐下。

八臂神乞呷了一口茶道:“老叫化雖未看到那太極、兩儀、三才劍訣,但想到那定是武林中劍術奇學,那夜中,我看你們兩個女娃兒和冥靈道人動手,劍術奇奧,連冥靈道人也幾乎招架不住,但冥靈道人等,經那夜一戰早已退走,難道他們會去而復返,暗中潛上此地窺視那劍訣,竊取而去?但羣魔中又有誰的功夫如此精深,連你們這等武功也沒發現,給偷了過去。”

俞劍英微一皺兩道劍眉,搖搖頭,轉向陳紫雲嶺道:“姊姊料事,素來無錯,不知對此事有何高見?”

自離開排雲嶺丹室後一段時日之中,他已逐漸發現了陳紫雲的機智、膽識、定力,都非他和玉玲所及,是以不自覺有此一問。

陳姑娘心中雖也感覺到失去劍訣之事,非同小可,必需在最短時日之中,查出那偷盜劍訣之人,設法追回,但她見英弟弟焦慮之情,心中又十分不忍,故作淡漠,笑道:“師父手著劍決,何等深奧,縱然被人偷走,但也非數月之功,能夠解得,我們還有很充裕的時間查尋,不必急在一時。”

桑逸塵閉目靜坐,玉玲和劍英愁容相對,陳紫雲外形上雖尚能保持着鎮靜,但她心中亦急得心內如焚,只是一時誰也想不出該當如何?只有相對沉默。

大約過去頓飯工夫之久,桑逸塵忽然睜開眼,霍的起身,說道:“雲兒說的不錯,遺失劍訣之事,暫時不宜張揚,不妨暗中留心訪查,少林寺戒規雖嚴,但囚寺中僧侶過多,難免良莠不齊。”說罷,緩步出室而去。

劍英等忙起身相送,到門口已不見八臂神乞人蹤。

陳紫雲回過頭,低聲對劍英笑道:“劍訣既已失去,急也無用,暫請開心暢睡一夜,明天再從長計議。”說着拉着玉玲返回臥室。

俞劍英仰臉望天,不禁黠然一嘆,望着二女背影,心中愧恨交加,劍訣放在紫雲身上數月無事,想不到拿到自己手中,只不過幾個時辰,就被人盜走。

按下俞劍英滿腹愧恨愁苦,單說二女緩步回房之後,陳紫雲輕掩雙門,從懷中掏出撿到的一方絹帕,笑道:“玲妹,這絹帕是你的東西?”

程玉玲目光觸到那帕之後,立即認出是自己應用之物,伸手接過絹帕笑道:“謝謝姊姊,我實在太糊塗,什麼時候丟得都不曉得?”

陳紫雲輕輕嘆息一聲,道:“妹妹你仔細想一想,這塊絹帕,是什麼時候丟的,這兩天你是否用過?”

白燕兒微感心頭一震,就燭光把絹帕仔細察視一遍,探手入懷,又摸出一方白絹,凝目沉思了一陣,道:“姊姊,你在哪裡撿到,我記不起什麼時候丟的?怎麼?難道這絹帕和遺失劍決有關?”

她本是聰明之人,略一忖思,已知道陳紫雲間話含意。

陳紫雲笑道:“眼下還很難說,但這絹帕失落之處,確給人很大懷疑,妹妹,你要用心想想,也許從這塊絹帕之上能追出劍訣失蹤的線索……”當下把撿得絹帕之處,說給了白燕兒聽。

程玉玲沉忖良久,搖搖頭,道:“我一時確實想不起這絹帕何時失落,也許在我搬家之時,掉在少林寺外院?”

陳紫雲一整臉色,道:“如果這絹帕確實遺落少林寺外院,那偷盜劍訣之人,必是少林寺僧衆無疑,哼!事情就不難查出,只需桑師叔轉告少林寺掌門方丈百拙大師,從外院幾個少沙彌身上查問,定不難追個水落石出。問題是在這絹帕之上,你是否確記是遺落在少林外院?”

程玉玲忽然一揚柳眉,輕咬櫻脣,恨着聲說道:“莫非是他不成?”

陳紫微微一笑,道:“你可說的是嶽鳳坤?”

程玉玲驚的一呆,“姊姊……你怎麼會知道我指的是嶽鳳坤?”

陳紫雲道:“這有何難,我初見這絹帕之時,心中就懷疑到可能是他,因爲這絹帕繡着你江湖綽號,要是素不相識的人,決不會撿來藏起,如肯撿藏這塊絹帕,縱非和你相識,也必然見到過你。那夜我們雙鬥冥靈真人,雖然說不上立威少林寺,使他們望而生畏,但也決不敢輕捋虎鬚,這一推想,就使我想到了嶽鳳坤,他對你糾纏不捨,情愛仍深。這一方絹帕,雖然微不足道,但在他也許會珍惜收存……”說此,忽然嘆息一聲,道:“這人雖然討厭,但對你用情之專,可算得難能可貴。”

程玉玲哼了一聲,道:“姊姊,人不可貌像,嶽鳳坤外表看起來,雖然很有君子之風,但他存心,卻是險惡難測,那天他引我到後山幽谷之中,初還能守禮自重,哪知後來,他竟敢動手抱我,惹得我心頭火起,劈手給他了兩個耳刮子,現在想起來,必是他在動手抱我之時,順勢取去這方絹帕,當時我正在氣急之下,也沒有留心……”

陳紫雲笑道:“偷得好,要不是他偷了你這一方絹帕,如何能留下痕跡,只怕我們也不會推想到他的身上。”

玉玲道:“姊姊這推斷一點不錯,別人只怕以沒有那身本領,能偷潛入這茅舍之中,不讓我們發覺……”她一沉忖,接道:“只是他行蹤不定,四海爲家,我們縱然知道那劍訣是他偷的,但又往哪裡找他?”

陳紫雲道:“此事雖已找出眉目,但眼下還沒有確切把握,暫時先不要對桑師叔和弟弟說,要知桑師叔生性剛猛,如果知道了,定然要上衡山去找一葉道人,追討劍訣。以一葉道人爲人,決不肯當面認錯,那就免不了一場生死拼搏,桑師叔武功雖高,但要勝衡山劍客,只怕也未必能夠,至多是一個兩敗俱傷之局。英弟弟雖已得師父大部分武功真傳,但功力要遜人一着,勝負之判,很難預料,正值中原武林英雄聚會中嶽,籌謀對付羣魔之時,掀起這一場毫無制勝把握之戰,時機十分不宜,何況,真要是嶽鳳坤盜去劍訣,他就未必肯回衡山,說不定會找一處人跡罕到的深山大澤,去苦習劍術,總之,這一戰,不管勝敗,追討回劍訣的希望,都不很大……”

程玉玲聽得一顰黛眉,道:“以姊姊這等說法,難道我們就不找他討劍決訣嗎?”

陳紫雲勸道:“一葉道人生性雖然冷僻,但他是自負極高之人,嶽鳳坤決不敢把偷盜劍訣之事告訴師父,只要那劍訣不到一葉道人手中,眼下就不必太急,以嶽鳳坤的劍術來說,要想在短短年餘之內,想把那太極、兩儀,三才劍訣悟透,恐怕還沒有那麼容易,再說,事已至此,急也於事無益,我們總不能把全國每一處地方都搜到……”

程玉玲道:“那我們怎麼辦呢?難道等着他給我們送回來不成!”

陳紫雲道:“不錯,只有讓他自蹈羅網,把劍訣送回,最低限度,要他自己送上門來,不過要他自己送上門,全得借仗妹妹的大力了!”

程玉玲聽得一怔道:“什麼?我又有什麼辦法,能逼他送回劍訣……”忽然她若有所悟的嗯了一聲,接道:“嶽鳳坤狡滑的很,只怕他不會上當!”

陳紫雲微一沉吟道:“此事確得想出一個妥善之法,使他心中毫無懷疑才行,而且還得瞞住英弟弟,使他假戲真做,才能瞞天過海,騙得嶽鳳坤自投羅網。”

程玉玲聽得打了一哆嗦,道:“你要用什麼方法?”

陳紫雲目光凝注玉玲臉上,慢慢地答道:“我只是想到了一個原則,用妹妹爲餌,引他重來,究竟要如何去做,我還沒有想出來!待我想好後,再和你商討細節。不管如何,總是委屈妹妹一番,事關恩師手著絕學,望你能忍辱負重……”程玉玲淒涼一笑,道;“姊姊但請放心,縱然是要我赴湯蹈火,我也決不推辭。”

紫雲微微一笑道:“我自會替你想好,決不讓你真的覺到委屈,即是真受委屈,也不過是很短時間。劍訣是從英弟弟手中丟的,日後知道了你是爲尋劍訣,忍受了很多委屈,只怕他對你憐愛更深!”

玉玲微感臉上一熱道:“他爲我受過了不少折磨,也待我情逾骨肉,師父恩德更是深重如山,別說要我忍受一些委屈,就是要我粉身碎骨,我也決不推辭,姊姊有什麼話,但請吩咐就是!”

陳紫雲輕輕嘆息一聲,道:“唉!不是我做姊姊的膽大妄爲,敢以妹妹姿色作餌,實因那劍訣,不但是師父心血結晶,恐還關連着武林劫運。嶽鳳坤武功超人,更具機智,如果他潛入深山大澤之中,去苦心揣摸那劍訣上所載奇學,最多十年內,當可盡知奧秘,如果他能心存仁俠,那還罷了,如若出而爲惡,事情就難辦了。英弟弟雖已得恩師玄門先天氣功,但要他另創出破解那太極、兩儀、三才劍法之學,只怕也不能夠,那時候武林之中,誰還有能力制服住嶽鳳坤呢?”

程玉玲道:“嶽鳳坤其人雖然討厭,但我看他還頗識大體,對我和英弟弟雖然銜恨甚深,但真要他倒行逆施,爲害武林,也許他還不會。”

陳紫雲微微一笑,道:“嶽鳳坤如果沒有英弟一番奪愛之恨,他不難成爲一代大俠,以他聰明、師承,都極易登上武林中有數人物寶座,可惜的是,他無法遣排積在心中的一腔奪受幽忿。唉!說起來實在是一件頗難釋解之事。”程玉玲默忖紫雲之言,覺着姊姊看法一點不錯,嶽鳳坤其人,確使人難作預測,當下點點頭,道:“姊姊說的對,不管如何,我們必須把劍訣取回,姊姊既然胸有成竹,不知能否先說給我聽聽,也讓我早些準備!”

紫雲道:“我雖已想出了一個辦法,但中間很多細節和疑難,還投有設想,究竟能否適用,還很難說。容我再籌思一天,告訴你好嗎?”

程玉玲和紫雲相處數年,已瞭然她性格沉穩,一件事她未籌思成熟之前,決不肯隨便出口,淡淡一笑,不再追問,陳紫雲隨手熄去案上松油火燭,二女一齊登榻安歇。

這一夜,她們自然都難入夢,但兩人卻想的心事不同。陳紫雲想的是如何安排玉玲和劍英間的糾紛,如何能使嶽鳳坤得到消息趕來。玉玲卻在想,雲姊姊不知要她如何作餌,引誘嶽鳳坤趕來相救,萬一要弄假成真,難獲劍英諒解,自己又該如何?縱然事情平安渡過,日後傳言在江湖之上,只怕也要留人笑柄。

兩個人都在靜靜的想着心事,直到天色大亮,紅日滿窗,都未合上過一刻眼睛。

這當兒,孝燕已從甜睡中醒來,在轉動着眼睛,望着玉玲微笑,不懂事的孩子,哪裡能瞭然媽媽的沉重心情,滿牀爬來爬去,玩的十分開心。

還是陳紫雲先翻身下牀,緩步走近玉玲榻邊,看她瞪着眼,呆呆出神,不禁莞爾一笑,附在她耳邊,說道:“已經日升三竿了,你怎麼還不起來?”

玉玲如夢初醒般啊了一聲,翻身下榻。她雖然心中蒙上了重重憂慮,但還能勉強裝出笑臉,梳洗過後,又升火做好早點,紫雲抱着孩子,笑道:“我想旭昨夜中大概也難睡好,你叫他來吃早點吧!”

玉玲微微一笑,緩步向劍英房中走去。

晨陽照射,竹枝間晶瑩的露珠閃閃,微風送來一陣陣花草氣息,拂面襲人,這深山中的茅舍是這樣幽靜宜人。

突然,她目光轉投注劍英的臥室門上,只見兩扇松木門半開半閉,不覺一皺眉頭,暗道:

“這人真是大意,怎麼睡覺時連門也不關。”她想:如果劍英是起牀外出,必然會先到她和紫雲住的房中……心裡在轉着念頭,人已跨進房門。

只見牀上被褥疊放的整整齊齊,案上一支松油火燭,早已燃盡,不禁心頭微微一震。

擡頭向壁上一看,果然連驚虹劍也不在房中,她急急奔前兩步,到了牀測,只見枕下壓着一張紙箋,上面寫道:“雲、玲二姊,師父手着劍訣,不但絕妙無儔,而且關係着今後武林劫運,弟不慎遺失,心實難安,算計天下英雄聚會中嶽時日,尚有兩月左右,弟當盡這兩月時間,去訪查恩師手著劍訣下落,雖明知此行無望尋得,但亦可稍安愧疚之心,來年正月十五之前弟定當返回中嶽,本當面告兩位姊姊,但恐二姊阻撓行意,故而留柬辭行。”

下面署着俞劍英名字。

程玉玲望着英弟留下的箋柬呆了一陣,才急步奔回自己房中。

陳紫雲在逗着孝燕玩樂,忽見玉玲急奔入房,不禁心頭一跳,霍然起身道:“是不是英師弟走了?”

程玉玲點點頭,遞過去手中箋柬,道:“這是他留下的箋柬,請姊姊過目!”

陳紫雲接過箋柬很仔細地看了一遍,道:“他總是脫不掉孩子氣,毫無一點線索頭緒,不知他要到哪裡去尋?”

玉玲道:“我們要不要去告訴桑師叔,請他老人家轉告少林寺掌門方丈,派人追他回來!”

陳紫雲嘆道:“他已經走了一夜之久,恐已百里之外,別說追他不上,就是追得上他,只怕他也不肯回來。除非是桑師叔親自追他。”

兩人對看沉默一陣,程玉玲才幽幽接道:“難道我們就這樣讓他去嗎?”

紫雲悽婉一笑,道:“不讓他去,又有什麼好辦法?他這一走,不但他無法尋得劍訣,而且還破壞了我們昨宵計劃,事已至此,只有等他來年返回中嶽之後,再說吧!”

玉玲收好了箋柬,抱過孝燕,和紫雲相對而坐,四隻眼望着滿桌菜飯,誰也不肯食用,其實她們是擔心劍英此去安危,早已經食難下嚥了。

中午時,八臂神乞桑逸塵重臨茅舍,二女不敢隱瞞,告訴他俞劍英留柬下山經過。

桑逸塵一拍桌子,怒道:“這孩子簡直是糊鬧,我去追他回來!”

陳紫雲道:“他已經走了一夜半天工夫,你如何還能追趕得上他,再說你老人家也無法預測他走的哪個方向!”

桑逸塵微一忖思,道:“不錯,老叫化還要幫助少林寺百拙老方丈,接待天下英雄……”

忽然淡淡一笑,道:“老叫化老了……”起身緩步向外走去。

二女同時看的呆了一呆,她們從未見這位風塵怪傑流現過這等黯然頹喪的神情,只覺他以往那幹雲豪氣,在這片刻之間,完全消失,緩步行去,背影中流露出無限淒涼。

陳紫雲心中雖然很多話想對桑逸塵說,但卻是不敢再擾攪他感傷的情懷,慢慢站起身,隨在桑逸塵身後,出了室門。

程玉玲抱起孝燕跟在紫雲身後。

二女默默的無言相隨,直送到茅舍百丈遠處,才停住腳步。

桑逸塵連頭都未回過一次,似是他根本未覺到二女隨後相送一般。

二女四道目光,一齊投注着桑逸塵的背影,看他轉過了一個彎不見。

二女呆呆的站着,不知過去了多長時間,程玉玲被懷中孝燕几聲媽媽,叫得清醒過來,輕輕一拉紫雲衣角,道:“姊姊,咱們回去吧!”

陳紫雲道:“唉!我自認識了師叔之後,就從未見過他這樣淒涼的臉色!”說完轉身向茅舍走去。

程玉玲默然無言,緊跟在紫雲身後。

二女返回了舍後,忽忽十日,這十天之中,桑逸塵再未來過,二女只得把滿腔愁懷,排遣在練習劍術之上。

其實,八臂神乞正忙無法分身,以少林派在武林中地位之尊,桑逸塵聲望之隆,由百拙和他具名柬邀,受邀人亦感到十分榮寵,是以,距中嶽較近幾處地方,在接到簡柬之後,立時起程趕來。

這幾處較近之區域中,有一位退出江湖多年的人,隱居在洛陽金谷園,修築了一座莊院,閉門謝客,凡是上門求見的武林人物,一律婉拒不見。

年深月久,也就很少有人再去找他,逐漸的被武林中人物忘懷。

這人姓冒雙名一奇,昔年縱橫江湖之時,名頭甚大。以輕功提縱術,和一百零八顆鐵蓮子,稱絕武林。

少林寺中,自邀請中原豪客的簡柬發出之後,就開始了忙碌的準備工作,除了整修寺中房間準備迎接各路受邀英雄之外,並派弟子分頭守候各入山要之道之上,以接迎受邀之人。

桑逸塵由少室峰那座茅舍出來,他在兩天之內,驟連聞到劍訣失竊,義子出走的兩樁煩苦之事,心中極是不樂,加上受挫一葉道人餘忿未息,舊創新仇,把這位年近古稀,一向豪爽的風塵大俠,弄得心中十分憂鬱,茫然信步而行,他本是應往西走,纔是回少林寺的正路,哪知他心中憂苦,不覺間走岔了路,待他由感傷的憂鬱中清醒過來,發覺走錯了路時,已出去六七裡遠近,正待轉身返寺,忽見一個山壁下深草叢中,露出四隻布履,心中一驚,縱身直掠過去。

只見那深及人腰的草叢中,並排躺着兩個身穿灰色僧袍的和尚,在兩具屍體旁,還放着一根生鐵禪杖,和一把出了鞘的戒刀。只是兩顆和尚頭,卻早已不知去向,不用多想,他心中已明白這兩具屍體,是少林寺中派守在各要口守值的僧人。他究竟是久走江湖之人,略一驚愕,即時恢復了鎮靜,手分草叢,仔細查看兩個和尚的死狀,只見兩僧並肩仰臥,頭雖被人割去,但頸間流出的鮮血不多,顯然,二僧是先被人點了穴道後割去首級。

他緩伸右手,輕按在一僧前胸,只覺微溫,這一幕悲慘的兇殺似是剛剛發生不久。

再細看二僧身側的禪杖戒刀,亦似被人移放在身側,置放的十分整齊……

突然,他腦際中閃過了一個驚恐念頭,暗道:“來人能在舉手之間,制住了兩僧,然後又從容不迫地把兩僧移到山壁下草叢之中割去人頭,如非身負絕世武功,決難辦到,難道羣魔並未撤離中嶽,隱身在幽谷山澗之內,俟機對少林憎衆下手,果真如此,那受害僧侶,決不止這兩人……

他正在忖思之間,忽聽身後草叢中,沙的一聲輕響,緊接着一個低沉冷漠聲音說道:

“這位兄臺,可是江湖間盛傳的八臂神乞麼嗎?”

桑逸塵在聞得草響之時,早已暗中運功蓄勢,聽完話霍然轉身,答道:“不錯,正是老化叫子,來的是哪位高人?”定神望去,只見數尺外站着一個白髯如銀,身材瘦高的老叟,一襲長衫,滿臉肅穆。

左手提着兩顆用葛藤捆好的人頭,右手握着一支青銅鑄造的手杖,淡淡一笑,答道:

“下在冒一奇,承百拙和桑兄寵迢,特趕來中嶽略效微勞!”

桑逸塵在武林中輩份甚高,很少人能和他稱兄道弟,聽冒一奇稱他桑兄,心中雖有點不悅,但人家既是受邀而末,自不能太失禮貌,微一拱手,答道:“失敬!失敬!冒兄手提人頭不知是何人首級?”

其實他早巳看出冒一奇手中提的人頭,寸發未蓄,正是少林寺僧人首級。

只聽冒一奇輕聲一嘆,道:“只恨我晚到一步,致使這兩位大師父,駕返極樂……”

桑逸塵雙目神光一閃,接道:“這麼說來,冒兄是看到元兇了,不知那行兇之人,是何等長像?”

冒一奇道:“兩人身材,均極嬌小,但身手卻極迅捷,老朽追出數裡之遙,竟未能追趕得上,逼得我用連珠手法打出鐵蓮子,才把兩人提的人頭留下,說來慚愧的很!”

桑逸塵還未及答話,突然一陣衣袂飄風之聲,少林寺悟性大師,帶着達摩院兩個高僧,急急趕到。

悟性先看了那兩個橫屍的弟子一眼,單掌低喧了一聲佛號,目光轉投到冒一奇手中兩顆人頭之上,問道:“這位施主手中人頭,可是敝寺弟子首級嗎?”

他因常年行腳天涯很少留在寺中,對百拙和冒一奇交往之事絲毫不知,看他手中提着少林寺僧侶人頭,不兔動了疑心。

嚼知冒一奇生性異常冷傲,聽悟性問話語氣不對,不禁冷漠一笑,道:“除了貴寺弟子之外,哼!這中嶽還會有別的和尚不成?”

悟性雖是涵養極高之人,但目睹寺中弟子慘絕死狀,心情也十分激動,無暇多想,一橫禪杖,怒道:“這麼說來施主就是殺害敝寺弟子兇手了?”

冒一奇仰臉大笑,道:“殺人行兇,也不算什麼大事,不值得這等大驚小怪。”

悟性冷笑一聲道:“施主既敢殺人,想來也定是不怕償命了?”

一舉禪杖,正待出手掃擊,卻被桑逸塵一把抓住,道:“且慢動手!”

悟性一怔,桑逸塵雙肩微晃,已搶在悟性前面,接道:“老叫化久聞冒兄大名,只恨無緣早會,今日一見,果然是豪氣干雲!”

冒一奇哈哈一笑,道:“好說!好說!桑兄大名,震盪江湖,兄弟仰慕已久,今日有幸識荊,足慰生平渴念。人世間不少恩恩怨怨,皆有巧合造成,這位大師父看兄弟手中提着人頭,就誤認兄弟是殺人兇手,縱然兄弟不惜脣舌解釋,只怕也難消誤會,似這般趕巧之事,倒不如不費脣舌的好!”說完話,目光轉投在悟性臉上,口中不斷冷笑。

悟性一跺腳,道:“你這老叫化當真可惡,幾乎害得我開罪朋友!”

桑逸塵道:“冒兄乃咱們掌門方丈邀約的好朋友,誰料到你竟不認識?”

悟性右手一頓,沙石橫飛,鐵禪入地五寸,雙手合十,說道:“恕貧僧不識大駕,開罪之處,望勿見怪纔好!”

冒一奇看他年已在花甲之上,想來在寺中身份不低,躬身還了一禮,笑道:“不敢!不敢!

只怪兄弟生性懶散,少來中嶽拜會,以致除了百拙方丈之外,很少認識諸位師父了!”

悟性吩咐隨來的兩個達摩高僧,把兩個被害弟子屍體運回寺中,請命掌門人聽候示下,自己卻和冒一奇、桑逸塵在附近查看一遍才返回寺。

三人到達寺門之時,百拙已得弟子傳報,迎了出來,他已數年未和冒一奇見面,此刻驟然相會,神情極是親切。合掌作禮,笑道:“冒兄已息隱林泉,本不應驚擾俠駕,但因羣魔個個身負絕學,非一般武林人物可比,迫不得已才柬相邀,助一臂之力!”

冒一奇笑道:“咱們相交了幾十年,彼此卻從未借重過一次,你這次柬邀天下英雄,還能憶得舊人,不吝墨寶相約,做兄弟的十分高興,接着手示,即刻動身,哪知仍然晚到了一步,未能救得貴寺中兩個弟子性命,說來不無慚愧之處!”

百拙臉色忽然一變,黯然嘆道:“悽慘之事,何至如此,兩位快請入寺一看究竟便知……”

桑逸塵一揚雙眉,似想問話,但他卻嚥下去,沒有開口。

百拙帶三人徑入達摩院中,向一座紅磚砌成廂房走去,這地方本是少林寺中僧人,練功受傷的養息之處。

幾人距那紅磚廂房還有七八尺遠近,已聞得連續不絕的呻吟之聲,彼起此落,似乎人數不少。

那廂房門外,有兩個高大的僧人守着,一見百拙,立時把緊閉的雙門推開。

桑逸塵性子最急,搶快兩步,當先入室,只見七八個受傷僧人,分臥在松木榻上,身上都用白色的被單覆蓋,不知傷在何處。

百拙望了桑逸塵和冒一奇一眼,無限悲痛地說道:“數百年來,少林寺從未遇上過這等慘絕之事,想不到在老衲這一代,竟然連遭不幸,看來都是老衲無德無能,以致少林門下弟子,慘遭浩劫,如果魔窟之行,能得重返,我亦當遜位思過,自求了斷,以謝師門!”

桑逸塵細看那白單之上,不見一點血跡。心中暗感奇怪,忖道:“聽這幾人呻吟之聲,分明都已身受重傷,怎麼卻不見一點血污。”他心中在轉念中,不覺間伸手把身旁一僧人身上覆的白單揭開。

定神望去,饒是他八臂神乞是一代風塵奇俠,亦不禁看得心頭一震,目瞪口呆。

只見那仰臥在榻上的僧人,雙目閉緊,臉上全成了紫青顏色。全身腫大,但卻看不出一點傷痕。

百拙長嘆一聲,道:“剛纔我接得報告,說發現一處派守在西北要道的兩個弟子,倒臥路側,呻吟不絕,看樣子似是中了什麼毒物,當時我還以爲兩人不小心爲山中毒蛇咬傷,指派達摩院另派新人接替,並把受傷之人,擡回寺中救治,哪知接到巡山弟子回報,凡是派守在各處要道守望弟子,都不知被什麼毒物所傷,全身紫腫,這時,我才覺出不對,派出監院中幾位長老和悟性師兄帶人搜尋……”

悟性立單掌躬身答道:“本座敬領掌門令諭之後,帶兩個達摩院弟子,搜查南山,哪知趕到之時,派守在南山要道的兩個弟子,已經被人殺害!”

百拙輕輕一嘆,詢問了經過情形後,對冒一奇道:“冒兄見過那兩個兇手面目不知是什麼來路?”

冒一奇道:“是兩個身材嬌小,臉罩面具,身手十分嬌健的人,如果我推斷不錯,那兩個矮子,大概是女人扮裝而成!”

桑逸塵道:“什麼?是兩個女人扮裝的嗎?”

冒一奇道:“不錯,兄弟自信還不致看走了眼,而且就兩人所用兵刃而論,亦似非男子所用。”

桑逸塵道:“他們用的什麼兵刃?”

冒一奇道:“一個用劍,但要比通常的寶劍短了很多,大約有兩尺左右。另一個用的兩把尺許左右的匕首。兩個武功都算得上武林中一流高手,不但出手招數迅快,而且輕功造詣亦相當地精深,我趕到之時,兩人已經得手,我當時心中很急,遙空擊出的兩掌,都用的六成以上真力,兄弟且信擊出掌風,要在五百斤以上,但兩人竟能硬把兩記劈空掌風接住,不知他們不願和我老頭子動手呢,還是另有什麼詭計,兩人各自露了一手接得我劈空掌風后,就轉身疾奔而逃……”

話至此處,微微一頓,望了桑逸塵和百拙一眼。輕輕嘆了口氣,接道:“承你們看的起我這冷凍了幾十年的老頭兒,不惜下柬相邀,把我冒某人看成一個人物,使兩位大師父在我眼光可及之下,慘遭毒手,已使我自愧無地,如再讓兩個兇手,把兩位大師父人頭帶走,冒一奇臉皮再厚一點,只怕也不好意思進你們少林寺的大門了。一急之下,只得施出我壓箱底的本領“八步趕蟬”,緊追過去,老兒雖然冷凍在金谷園中幾十年,但輕功一道,還未完全放下,哪知我追出了二三里路,仍未能把兩人追上,在這等情形之下,我可真的有些急了,同時,也覺這兩矮小子,定是有些來歷的人物,只得施出我最後的一手本領,摸出了一把鐵蓮子,用連珠手法,分向兩人打去,兩個矮小子,各中我兩顆鐵蓮子,丟下人頭逸去……”

百拙道:“以冒兄見識之廣,真看不出兩人來路嗎?”

桑逸塵一直靜靜地站在一側聽冒一奇講話,此刻,忽然插嘴接道:“據冒兄所說身材衣着,決非中原武林道中人物,看來又是羣盜作祟,可恨老叫化遲到了一步,要不然,好歹也要活捉一個,以便追出行兇的動機!”

百拙道:“那兩個殺人的矮子,雖能擋得冒兄兩掌,而且來歷十分費人疑猜,但只是武功較高而已,最使人束手無策,還是這八個受傷的弟子,幾人身上紫黑脹腫,下知是什麼毒物所傷,全身上下,又沒有一點傷痕,竟無一解救辦法。”

桑逸塵、冒一奇雙雙低下頭去,在幾人身上嗅了一陣,除略帶一點腥氣之外,別無異味,這兩個久走江湖人物,見識異常廣博,但一時間卻無法看出這八僧身中之毒,既非暗器所傷,又非毒蛇之類咬傷,相顧沉吟,足足有一刻工夫之久,桑逸塵才長長的嘆一口氣,道:“老叫化一生中都在扛湖上走動,天下各種毒藥暗器,我雖不敢說全部見過,但幾家出名的毒藥暗器,大部都曾目睹,有幾種未見過的也都聽人談過其毒性……”

冒一奇忽然插嘴接道:“這幾位大師父,並非爲毒藥暗器所傷,而是枝一種絕毒武功擊中,但據我老頭子所知,大江南北武林道上,練有這絕毒武功之人,只有燕趙雙殘,和黔南一毒,除此三人之外,只怕難得找出第四個人來。”

桑逸塵搖搖頭,道:“燕趙雙殘和老叫化有一份不厚不薄的交情,這次海外之行,老叫化還準備借重他們,相助一臂之力。至於黔南一毒,老叫化也久聞其人,只是此人行蹤詭秘,江湖上知他行蹤之人,只怕絕無僅有,老叫化雖然數度到黔南造訪,但始終未能遇上過黔南一毒,據推想當非其人……”

冒一奇笑道:“天下武林同道,誰都知道有黔南一毒其人,但真正見過他,只怕沒有幾個。兄弟有緣,倒是見過此人!”

桑逸塵嘆道:“黔南一毒,雖然名滿天下,可是他的真實姓名,卻未在江湖上流傳,冒兄既和他有緣見過,不知可否見告他形貌年歲,他日相遇之時,老叫化也好攀交一番。”

冒一奇微微一笑,道:“此人生像普通,並無特異之處,如說年歲,倒和兄弟在伯仲之間。”

百拙和悟性站在一側,聽兩人儘管談論黔南一毒其人,心中雖感不耐,但卻不好出言相阻,只好皺着眉頭呆呆地站着。

桑逸塵談興正濃,一轉臉看到兩個老和尚愁眉苫臉,趕忙打住話頭,道:“靈虛牛鼻子兩個女弟子,身懷千年何首烏,只是不知能否救得幾人?”

百拙還未及答言,冒一奇已接口道:“千年何首烏,力能起死回生,如果確有此物,兄弟倒可想出解救辦法。”

桑逸塵道:“這麼說來,冒兄對醫理是很有研究的了?”

冒一奇笑道:“兄弟和黔南下毒相處一段時間,承他不吝賜教,傳授了兄弟幾手療毒之法,只是兄弟才思愚鈍,所學不多,無法查看出這幾位大師父是被哪一類毒物所傷。不過,要有千年何首烏那等神物,療毒就不困難,桑兄去取神物,兄弟現下就替幾位大師父放毒如何?”

桑逸塵點點頭,向外走去,剛剛走出幾步,忽聽冒一奇叫道:“桑兄請留貴步,兄弟已有療救幾位大師父的辦法了!不敢再勞大駕。”

八臂神乞回頭望去,只見百拙和悟性都靜站在牀前,冒一奇左手套着手套,右手握着一把金光燦燦的小刀子,在一個受傷僧人的左臂上劃了一道寸多長口子,傷口間流出紫血。

他依言回身,走近牀前,問道:“冒兄可看出了是什麼毒物所傷麼?”

冒一奇笑道:“我剛纔一時大意,幾乎被他們騙了過去,只待替這位大師動刀之後,纔看出幾人是被一種極毒蛇液所傷!”

桑逸塵道:“難道幾人都是被毒蛇咬傷的嗎?”

冒一奇笑道:“別說幾位大師父都有一身武功,就是一個普通人,手中拿兵刃,也足可防身自保。何況幾人是在同一時間內,一齊被咬,那來的許多毒蛇,會在不同的地點一齊向人施擊,這是敵人採集毒蛇液之後,把它裝在一種特別的鐵筒中,施用之時打開筒蓋,用打暗器手法,受傷之人全身逐漸麻木,呈紫青之色,不過十二時辰,毒氣攻心而死。”

桑逸塵聽他一開口,滔滔不絕,說的有條不紊,不禁心中動了懷疑,問道:“這麼看起來,冒兄似是對各種毒物,研究得十分精博了?”

冒一奇微微一笑,道:“好說,好說,兄弟只不過從黔南一毒那裡,學來一些皮毛,談不上研究精博!”

一面說話,一面從懷中取出一個玉瓶,撥開瓶塞,立時有一股腥臭之氣,沖鼻欲嘔。

桑逸塵、百拙、悟性,都不禁看得皺起了眉頭。

冒一奇哈哈一笑,道:“不敢欺騙三位,我這玉瓶之中,也是極毒的蟾蜍毒液,不是兄弟誇口,如論毒力,只怕兄弟蟾蜍毒液,更比他們那蛇液毒上一些,不過二毒混合,反生中和,兄弟今天要借一瓶蟾蜍毒液,解救幾位大師父的性命了!”

這時,幾個受傷和尚,都已是奄奄待斃的樣子,百拙、悟性眼看幾個受傷弟子,反正都已快死,也不阻止,靜靜地站在一側,看着冒一奇動手。

只見冒一奇把玉瓶中黃色的蟾蜍毒液,在第一個和尚左臂劃傷處倒了少許,然後,很迅速依樣施爲,把幾個受傷僧人臂上都用刀劃了一個傷口,放出了一些紫色的血液之後,再倒些蟾蜍毒液。

這種以毒解毒的辦法,如果運用不當,受傷之人,很快就遭毒攻心而死,但如運用得當,兩種毒性調和相剋,受傷之人,就不難很快轉好。冒一奇以蟾蜍毒液,施入八個遭受毒傷僧人身體之後,又從身上拿出一瓶白色藥丸,交給百拙,笑道:“在一個時辰內,如果他們能清醒過來,就用清水服下兩粒藥丸,再經三天調養,每日服用兩粒藥丸,即可痊癒。如果我療治錯誤,這八位大師父,就很難度過今夜!”

百拙接過藥瓶,並給了護守幾個受傷僧人的弟子,道:“冒兄不必把這事放在心上,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生死之事-點也強他不得!”

冒一奇微微一笑,道:“但兄弟自信還不致發生療治錯誤。”

百拙合掌低喧了一聲佛號,道:“冒兄遠道來此,不想就遇上這等事情,現在事既完,請入老衲室內稍坐,容我一盡地主之誼。”

當下由悟性帶路,離開了達摩院,直奔方丈室中。

小沙彌奉上香茗,百拙舉杯讓客。桑逸塵飲下一口茶,道:“由這次事件看來魔頭們尚未離開,也許他一次得手,以後還要如法施爲。依我老叫化的看法,咱們先來個大搜查,另外再派出一部份人,喬裝下山,分守各入山要區的市鎮之內,既可迎接入山聚會的豪傑,又可暗中勘查企圖混入山中的可疑人物!”

冒一奇道:“桑大俠究竟是久走江湖之人,此言正和兄弟之見相同!”

百拙嘆道:“事已至此,出家人也不能不通權應變,就依兩位的意見辦吧!”

幾人剛剛計議停當,小沙彌已送上飯菜,雖然色色皆素,但卻精美可口。

飯後,百拙立時傳諭達摩院,選出武功高強弟子五十名,分成十隊,分由悟性及監院五老,羅漢堂上座三僧及藏經閣主持等幾個寺中長老率領,大肆搜山,並加派各處守候各入山要隘的弟子人數,另外又選二十名精明弟子,分赴山下附近市鎮,刺探消息。

桑逸塵、冒一奇分頭接迎各處,規定好聯絡信號,立時出發,百拙大師坐鎮寺中,靜候各路消息。

揚名天下的少林寺,經過一番佈置,情勢又自不同,刁斗森嚴,殺氣騰騰,但見衆僧攜杖提刀,穿梭般巡行在寺外絕峰幽壑,如臨大敵一般。

桑逸塵、冒一奇,更是搜索方圓數十里澗谷巖洞,但卻未發現一個敵蹤,就是連一點可資追尋的線索,也沒有找到,各處較近受邀豪客,卻都陸續抵達寺中。

這受邀之人大都是中原武林道上,甚負盛名人物,有著名武師,有息隱林泉的鏢頭,有江湖俠盜,有各門各派高手。

少林寺房舍既多,僧侶又衆,不管做什麼事都很容易,百拙除了加派很多精明弟子,協助接待各路豪客之外,凡是聲望校隆的高人,他也和桑逸塵親自出迎。

一則因中嶽少林寺,乃名滿天下的古剎,少林派又是數百年來,一直領袖武林的大派。

是以受邀之人,在接得相邀請柬之後,大都提前趕來,那請柬發出不到十日,各處較近的豪客,已陸續趕到。

一向莊嚴的少林寺,忽然間熱鬧起來,這般江湖人物,包括了各色各樣,衣着也各自不同,和身穿寬大僧衣的和尚混在一起,看上去十分扎眼。

一月時間,匆匆過去,各路豪客越聚越多,八個受毒物所傷的和尚也逐漸痊癒。

這天中午時分,百拙得派守在山下弟子的傳報說,武當山掌門人白雲道長親率了二位師弟清雲、飛雲及門下四個弟子駕到。

武當派爲當代江湖上,僅次少林派的一支武林主脈,白雲道長在武林中身份地位,亦和百拙在伯仲之間,講聲譽之隆,也不在八臂神乞桑逸塵之下,百拙和桑逸塵在具名邀請之時,心中只想武當派能選拔幾個劍術造詣較深的弟子參加,想不到白雲道長竟肯親率兩位師弟,和門下四個弟子趕來,這不但大出百拙禪師意料之外,就是桑逸塵在初聞消息之時,也不覺微微一怔。

百拙聞報之後,親率了監院五老和達摩主持洪禪上人,及八臂神乞迎接於五裡之外。

少林、武當兩派,雖然淵源很深,但白雲道長和百拙禪師,並沒有見過,因白雲道長很少在扛湖上走動,桑逸塵也沒有和這位名滿天下的武林高人見過。

遠遠望去,只見少林寺派守山下的二個弟子,導引着七個身着道袍,背插長劍的道人,急奔而來,兩個少林僧侶,都施出全身氣力奔走,雖是隆冬時節,也累得兩人滿頭大汗。

但緊隨在兩僧侶身後的七個道人,卻走的十分輕鬆,道袍飄飄,舉步輕逸,看來毫不費力。

百拙率監院五老及洪禪五人緊走了幾步,對一個白髯垂胸,淡清道裝的老人,笑道:

“鶴駕想來定是名滿武林的白雲道長了,弟子傳事不明,致老衲未能遠迎,尚祈道兄恕罪!”

那道袍老人微微一笑,笑道:“不敢,不敢!貧道兩位師弟,及四個門下弟子趕來,以便聽候差遣!”

百拙道:“差遣兩字,使老衲愧不敢當,道長望重四海,受天下武林同道敬仰,望能代主中樞,運籌帷幄,蕩平羣魔,以消中原武林同道劫運。”

白雲道長一面謙遜,一面介紹兩位師弟清雲、飛雲和百拙見禮。

老和尚仔細打量兩人,年約在四旬以上,黑髯推髻,背插長劍,兩眼神光如電,顴骨高高突起,一望即知,都是身負上乘武功之人。

百拙也把監院五老和尚達摩院主持洪禪上人,替白雲道長引見,然後,又介紹八臂神乞和武當三雲相見。

白雲道長已久聞八臂神乞行俠江湖的諸般事蹟,當下拂髯笑道:“久聞桑大俠很少在江湖露面,這次肯爲中原武林蒼生,再現俠蹤,不但貧道感佩,就是中原武林同道,都將感戴莫名!”

桑逸塵道:“老叫化子浪得虛名,豈敢當大俠兩字,道兄一派門戶,威望如泰山北斗,此次能賞薄面,親率貴派高手趕來中嶽,參與此事,爲中原幹百生靈謀命,實是難得至極!”

白雲道長嘆道:“敝派本早已得知羣魔逐鹿中原野心,只是想不到發動得這樣快速而已,少林與我們武當派淵源很深,別說有脣亡齒寒之慮,就是單憑百拙大師一紙相召,我們武當派亦應該盡出精銳效命,是以,貧道在接到兩位寵邀書簡,立時就道趕來中嶽。”

說完,百拙轉身帶路,導引幾人入寺。

沿途所遇僧侶紛紛合掌作禮,就是一般受邀而來的江湖豪客,也都躬身抱拳,神態間十分崇敬。

要知武當派在江湖地位之高,實力之強,足可和少林派分庭抗禮,近數十年內,武當派更是高手輩出,聲望愈來愈隆,清雲、飛雲兩位道長早已是名滿大江南北的劍客,白雲道長更是江湖間傳言的神化之人。一則他很難得下山一行,見過他廬山真面目的人,少至又少,二則清雲、飛雲兩人盛名太大,那白雲道長既是兩人師兄又是身掌武當門戶之人,武功自是要比兩位師弟更高,這一來,江湖上就傳出了白雲道長武功如何高之說,一傳十,十傳百,傳誦了近二十年,但卻始終沒有聽說白雲道長和人比武爭鬥之事。但武當門下弟子,卻經常在江湖上露面,不時傳出和綠林道上人物衝突之言,而且每次必然大獲全勝,武當派聲望愈高,傳言的白雲道長也愈神化起來。

百拙大師引導着白雲道長,直入達摩議事殿,那裡早已排好了精美的宴席,八個高矮相若,眉目清秀的小沙彌,分列門外,合掌肅客。兩百名以上的少林弟子身披袈裟,手執法器,吹打着分四隊四個方向面來,羣集議事殿外,但見左首一列領隊僧人雙手一舉,左右銅鈴,一連互擊三響,全體僧衆手中法器,全都停下來,整整齊齊的分列在議事殿外。

只見那左首領隊僧人兩手揚空互擊,鏘然一聲大震,羣僧忽的一齊躬身,高喧了一聲佛號。

這本是少林寺中最隆重的迎接大典,對方必需具有崇尊無比的身份,始能受這等隆重大禮歡迎。

白雲道長本已入席就坐,見狀慌忙起立,合掌當胸,躬身作禮,連稱:“不敢,不敢!”

清雲、飛雲和四個隨來弟子,亦同時起身,合掌還禮。

那領隊僧人雙玲高舉,連擊九響,四隊僧侶迅捷地轉過身子,重又吹打起法器,緩緩向來路退去,大約有一盞熱茶工夫,四隊身披大紅袈裟僧人,盡皆隱不見,交鳴的法器之聲,也同時倏然而停。

白雲道長重歸入席,合掌對百拙笑道:“大師以這等重禮相迎,使貧道感愧無地自容了!”

百拙還禮答道:“道兄以武當掌門之尊,肯移駕少林,爲中原武林千百生靈謀命,老衲心中十分欽佩,這迎接之禮,如何能缺,快請就坐,容老衲奉敬三杯!”

白雲道長微微一笑,道:“這一幫魔頭,自恃武功怪異,企圖爭霸中原,其銳鋒雖然是指向少林。但其用心則是遍及我中原武林各派,貧道雖已是久無嗔念之人,也不能坐視這次浩劫不問……”

他忽然長長嘆息一聲,道:“貧道自接掌武當門戶之後,眼看着江湖間諸般殺孽,心中甚感不安,因此立願不再履江湖一步,以求不見爲靜,但此舉又大揹我祖師創立本派原意……”

他側臉望了清雲、飛雲一眼,接道:“所幸得兩位師弟代勞,奔走江湖之間,使貧道稍覺安心,只望今生今世,不再離山一步,想不到,臨到垂暮之年,竟無法再守心願,爲幾個魔頭,逼使貧道下山。”

百拙低喧了一聲佛號,道:“老衲雖無不履江湖之願,但素主我佛慈悲之德,訓誠弟子,不許妄傷生靈,非十惡不赦之人,均應留人一步,哪知重重魔劫,竟使人無法避免,月前一戰使寺中弟子傷亡數十名之多,實開少林寺前所未有之例……”他微作沉吟,把那夜羣魔,挑釁少林寺諸多經過,很詳盡地告訴了白雲道長等一行。

清雲道長只聽得兩條濃眉不住聳揚,顯然他心中已十分憤慨羣魔所爲,百拙話一落,立時接口說道:“幾個魔頭,和我們遙遙相距萬里,井水不犯河水。這次勞師動衆,結黨相犯,其用心自非只限謀圖貴派。老禪師能當機立斷,函邀中原武林同道,攜手共禦外侮,先發制人,遠懲羣魔,實乃一件極大功德之事,既可挽救中原武林千百萬生靈,又可免妖魔伸張,爲害中原蒼生,我大師兄接掌門戶,已經三十寒暑,但迄未踏入江湖一步,此次接得老禪師急函相召,特自破例下山,貧道等雖只略通武技皮毛,但卻極願受命。”

百拙笑道:“當今之世,誰人不知武當雙劍之能,承賞光移駕寒寺,老和尚極感榮寵!”

他微微一頓,收起起笑容,輕聲一嘆,接道:“道兄提起老衲函邀中原武林共禦外侮之事,更使人汗顏無地,如非桑大俠敦促,老衲哪裡有這份豪氣?”

白雲道長目光如電,掃掠羣僧而過,凝注在八臂神乞臉上,笑道:“貧道疏懶成性,數十年末履江湖一步,但卻早已聞得桑大俠之名,今日能獲一見,至感榮幸。”

桑逸塵微微一笑,道:“老叫化江湖草莽,浪得虛名,不敢當受頌獎!”

白雲道長道:“當今武林之中,誰不知靈虛上人、衡山劍客、八臂神乞三位大名,貧道久聞桑兄和排雲嶺靈虛道長,交稱莫逆,想這次出外之行,靈虛上人,必亦在受邀行列,不知他何時能駕道中嶽,貧道也好一晤仙蹤!”

桑逸塵嘆道:“靈虛牛鼻子,爲人最是詭異,半年前他已遁蹤遠走……”話至此處,忽然想起了武當派七人,都是道裝,那句牛鼻子罵的實在有些不大適當,不禁一笑住口。

白雲道長似乎未把那句牛鼻子放在心上,仍然微帶笑意說道:“不知衡山劍客是否在兩位邀請之中,久聞他手中一支寶劍,精奇絕倫,如能仗義隨行,定可揚威,早平羣魔!”

百拙道:“衡山劍客行蹤飄忽,老衲和桑兄雖有邀請之心,但卻不知行蹤何處。”

幾人一面吃酒,一面議論扛湖奇人異事,足足耗去十一個時辰,才把一餐酒席結束。

百拙早已命人替白雲道長,打掃了一座清靜的跨院,親自帶路,把幾人送入靜院之中。

流光匆匆,轉眼間已是正月初九,派赴各處送信的僧人,亦都紛紛回山,各受邀人,大都到齊,只有介於正邪之間的燕趙雙殘,還未來到。這天,桑逸塵抽暇到少室峰後那座靜院中,探望二女,一進門見二女在整理行裝,不禁吃了一驚。

問道:“你們二個女娃兒準備到哪裡去?”

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十章 江湖驚耗第二十四章 直搗駝龍第十四章 寶典失竊第七章 燕山比劍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十二章 夜探古剎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二十六章 浴血海島第七章 燕山比劍第十八章 鬼湖劇戰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二十三章 深山斬蟒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十八章 鬼湖劇戰第十三章 一葉道人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三十四章 白骨陰陣第二十六章 浴血海島第二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一章 滅門慘禍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三十五章 直搗虎穴第六章 刑部劫牢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十一章 趕赴少林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三章 揮戈湘西第三十四章 白骨陰陣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二十七章 初會七魔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二十一章 長白三兇第二十章 湖底奇遇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二十二章 衆俠南征第二十四章 直搗駝龍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十四章 寶典失竊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二十二章 衆俠南征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五章 合肥除奸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十六章 燕趙雙殘第三十四章 白骨陰陣第四章 情海波濤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五章 合肥除奸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六章 刑部劫牢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三十五章 直搗虎穴第六章 刑部劫牢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八章 情斷魔窟第十四章 寶典失竊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四章 情海波濤第二十二章 衆俠南征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十一章 趕赴少林第二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二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一章 滅門慘禍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十一章 趕赴少林第四章 情海波濤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二十一章 長白三兇第三十三章 揮戈湘西第九章 共列門牆
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十章 江湖驚耗第二十四章 直搗駝龍第十四章 寶典失竊第七章 燕山比劍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十二章 夜探古剎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二十六章 浴血海島第七章 燕山比劍第十八章 鬼湖劇戰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二十三章 深山斬蟒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十八章 鬼湖劇戰第十三章 一葉道人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三十四章 白骨陰陣第二十六章 浴血海島第二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一章 滅門慘禍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三十五章 直搗虎穴第六章 刑部劫牢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十一章 趕赴少林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三章 揮戈湘西第三十四章 白骨陰陣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二十七章 初會七魔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二十一章 長白三兇第二十章 湖底奇遇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二十二章 衆俠南征第二十四章 直搗駝龍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十四章 寶典失竊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二十二章 衆俠南征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五章 合肥除奸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十六章 燕趙雙殘第三十四章 白骨陰陣第四章 情海波濤第三章 五鬼尋仇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三十章 兄妹較技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五章 合肥除奸第三十二章 驀聞親仇第六章 刑部劫牢第二十九章 武林大成第三十五章 直搗虎穴第六章 刑部劫牢第十五章 舊情難忘第八章 情斷魔窟第十四章 寶典失竊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四章 情海波濤第二十二章 衆俠南征第十七章 荒山怪屋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十一章 趕赴少林第二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九章 共列門牆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十九章 江湖二怪第二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一章 滅門慘禍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三十一章 黔中五靈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十一章 趕赴少林第四章 情海波濤第二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二章 絕峰學藝第二十一章 長白三兇第三十三章 揮戈湘西第九章 共列門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