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始料不及的變化(三)

經典?儒家那些假大空的經典只適合用來陶冶一下情操罷了,真要是以之來治國,越治,國便越弱,此無他,無論是中庸之道還是忠恕之論,進取心都明顯不足,更別說儒家思想對經濟的蔑視之傾向,實在不是強國之道,這一點,有着後世之見識的弘晴自是心中有數得很,不過麼,這等見識卻是不足爲外人道哉,再說了,弘晴也不屑跟納蘭揆敘這等無甚見識的小人物激辯個不休,正因爲此,哪怕一衆朝臣們吵嚷再兇悍,弘晴也不加理會,僅僅只是靜靜地站着不動,任由一衆人等在那兒狂吠不已。

“皇瑪法明鑑,孫兒以爲晴貝勒所言甚是,此治國之良策也,與經典又有何干耶?”

值此一衆八爺黨們攻訐不已之際,朝臣們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了理論來源之上,可弘曆卻是注意到了這等策略若是真的實行的話,箇中所隱含着的巨大能量與權力,一念及此,自不免爲之心動不已,也就起了將此等權力操控在手之心思,這便從旁站了出來,高聲支持了弘晴一把。

“荒謬之談,杜撰之辭豈能爲治國之道。”

對於盛名無虛的弘晴,納蘭揆敘還有着幾分的忌憚之心,可對於無甚表現可言的弘曆麼,他可就不看在眼中了,此際一聽弘曆這般說法,當即便毫不:一:本:讀:小說客氣地出言駁斥了一句道。

“納蘭大人說的是,此國策也,豈能胡爲哉?”

“是極,是極,這等離經叛道之論,實不知根底,斷不可遂行焉。”

“弘曆世子年幼學淺,不明經典,尚有可恕之處,然,晴貝勒素有幹才之名,如此行事便有不妥之處了的。”

……

一衆八爺黨們一門心思就是要攪亂朝局,自是不肯讓此議就這麼輕易過了關去,亂紛紛地又嚷嚷了起來,或是攻訐弘曆,或是譏諷弘晴,當真叫囂得歡快無比。

“晴兒對此可有甚解釋麼,嗯?”

老爺子並未制止衆八爺黨們的瞎嚷嚷,而是靜靜地聽着,直到一衆八爺黨們消停了下來,方纔似笑非笑地看着弘晴,不動聲色地追問了一句道。

“回皇瑪法的話,孫兒以爲經典者,道也,治國自當依經典而爲,此原就是題中應有之義,何足道哉?而此策,實務也,所爲合符經典之義即可,妄以經典強套實務者,教條僵化,實酸儒之輩耳,不足以談國事。”

弘晴又豈是好惹之輩,先前衆八爺黨亂吠之際,他不開口,那是不屑爲之,此際老爺子有問,弘晴可就不客氣了,毫不留情地便將納蘭揆敘等人盡皆貶損了一番,罵人還不帶髒字,卻又尖刻到了極致。

“荒唐,此荒唐之言也,陛下,晴貝勒如此欺辱我等,大失朝臣之體面,臣等不服!”

“陛下,晴貝勒所言,臣等不敢苟同!”

“陛下,晴貝勒此言荒謬至極,臣等以爲殊有不當!”

……

被弘晴這般當衆貶損了一把,納蘭揆敘等人的臉面當即便掛不住了,也不管此乃御前,亂紛紛地便出言攻訐了起來。

“晴兒,有理說理,似此等尖刻之言,朕不願有聞。”

老爺子其實對納蘭揆敘等人也有着諸多的不滿,對於弘晴給這般人等的評價麼,心底裡其實是認同的,只是認同歸認同,這等話,卻是不適合在這等場合說將出來的,不單不能說,還得教訓弘晴幾句,當然了,話自是不可能說得太重,也就只是點到即止罷了。

“皇瑪法教訓得是,孫兒言過了。”

弘晴精明得很,只一聽老爺子這般說法,便知老爺子心中之所思,心裡頭自免暗笑不已,不過麼,卻是不敢帶到臉上來,而是恭謹地先致歉了一句,而後方纔正容開口道:“皇瑪法明鑑,諸臣工既是開口閉口皆是經典,那孫兒便以經典之意解釋一二好了,聖人有云曰:治大國如烹小鮮,何解哉?不外鼎鼐調和耳,孫兒所提議之.機構與此義正恰相合焉。”

“皇瑪法明鑑,孫兒以爲晴貝勒所言乃正理也,有此機構調和諸方,當可確保我社稷之安穩,孫兒不才,願竭力而爲之。”

弘曆乃精明之輩,自不會不清楚掌握此等.機構的好處有多大,唯恐老爺子順勢又將這等重任交託給了弘晴,這便搶先站了出來,自請了一番。

“皇阿瑪明鑑,兒臣以爲晴貝勒所言確有道理,似此.機構,乃國之利器也,當有穩妥之輩任之,還須得有統和各司之能爲,實非尋常人可爲之,故,兒臣保薦九哥任此,方可確保無虞也!”

精明之人可不止弘曆一個,八爺也看出了此.機構的權力之巨,自不肯旁落於人,只不過他自己卻是不好開這麼個口,這便趁人不備,飛快地朝着身旁的十爺打了個暗號,旋即便見十爺昂然而出,大步搶到了御前,高聲提議了一句道。

“陛下,臣等以爲敦郡王所言甚是!”

“陛下,臣等附議!”

“陛下,以寧郡王之才,正是負此責之不二人選也,臣等懇請陛下恩准。”

……

十爺這麼一出頭,衆八爺黨們可就來了精神,不止是納蘭揆敘等一早便站出來的八爺黨們齊聲附和不已,就連原本充作預備隊的禮部尚書赫申等一衆大員們也紛紛站將出來,七嘴八舌地呼應不已,至於三爺一方乃至四爺都因這等始料不及的變化而有些個亂了陣腳,一時間還真不知該如何進言的,於是乎,朝議之傾向瞬間便被八爺黨操控了去。

得,老爹估計又犯糊塗了!

這一見八爺黨在那兒踊躍亂議,而三爺那頭絲毫沒半點反應,弘晴立馬便猜到了三爺的心理變化,沒旁的,這等.機構的權力太大了些,三爺又心動了,這是在猶豫到底是該按照預定計劃支持弘曆,還是該將此機構收入自家囊中,他這麼一心動不打緊,沒了主心骨的三爺一方的朝臣們自也就有些個無所適從了去,至於四爺那頭麼,本就人單勢薄,自是更不可能有甚作爲,毫無疑問,三爺這等猶豫的態度着實是要命得很,尤其是在這等關鍵的時刻,顯然有着掉鏈子之嫌,還真就令弘晴有些個哭笑不得的,偏生此際還不好去提醒三爺,無奈之下,弘晴也就只能是緘默地跪在御前,靜靜地等着老爺子作出個決斷。

“陛下,臣以爲寧郡王雖具才幹,然卻少了實務之歷練,實非此人之最佳人選,且,此事幹系重大,若不能明瞭箇中之諸般關節,驟然遂行,必有禍亂經濟之虞,臣肯請陛下三思。”

三爺半天沒個反應,四爺可就真穩不住了,只是他自己卻是不好出面去力挺自家兒子,只能是朝着戴鐸飛快地打了個暗號,立馬便見戴鐸大步搶出了隊列,高聲唱起了反調。

“狂悖之論,寧郡王乃當今大才也,戴大人如此亂議,到底是何居心?”

“陛下,戴鐸妄言是非,必有奇詭之心,當治其大不敬之罪!”

“陛下,戴鐸此言乃私心作祟,居心叵測,斷不能輕饒了去!”

……

戴鐸此言一出,立馬被八爺一黨團團圍攻,瞬間便被淹沒在了一片斥罵聲中,很顯然,光靠戴鐸一人,壓根兒就不可能是八爺黨們的對手。

“皇阿瑪明鑑,兒臣以爲戴大人所言不無道理,茲事體大,須得謹慎些方妥。”

三爺到底不傻,儘管被這等始料不及的變化打得有些懵了神,可卻是絕不肯坐視這等重權之機構落入八爺的手中,眼瞅着情形不對,自不敢再有遷延,趕忙從隊列裡行了出來,高調支持了戴鐸一把。

“皇阿瑪明鑑,兒臣以爲三哥所言甚是,如此重要之機構,豈能輕易遂決,九弟未經實務,歷練稍缺,實不宜爲此!”

“皇阿瑪,兒臣也以爲九弟並非合適之人選!”

“陛下,臣等以爲誠親王所言甚是!”

“陛下,此要務也,非比尋常,當得謹慎考覈,選一大才爲之,方可保得諸事順遂。”

……

三爺這麼一出頭,五爺、七爺等素來以三爺馬首是瞻的諸般朝臣們自也就有了主心骨,紛紛都跟着出列表明了態度,朝議的格局瞬間又是一變。

唉,老爹到底還是私心在作祟!

這一聽三爺僅僅只是反對九爺出任專職機構的掌總,卻矢口不提該由何人來主辦此事,弘晴便知三爺心底裡依舊捨不得這等重權,心下里當真無奈得緊,沒旁的,這等.機構確實權重,看起來也確是能幹出些名堂來,可相比於工部而言,重要性卻是差得太遠了些,再說了,弘晴可不相信弘曆真能將此事辦停當,要知道這可是相當於後世的人民銀行,沒有相關的金融知識,又怎可能玩得轉這盤大棋,在弘晴看來,任由弘曆去整蠱又有甚不可之說,待得其整不下去了,大可再順順當當地接手此事,真到那時,一舉便可兩得,又何必在此際斤斤計較那麼許多。

第835章 窮極思變(四)第665章 不好管的閒事(二)第1160章 巴爾喀什湖大捷第189章 京師風雲亂(四)第285章 收網(二)第544章 難測的來意(二)第1015章 各方博弈(二)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788章 收官之佈局(一)第759章 打到你服(三)第1064章 葡萄牙人的小心思(一)第824章 英雄末路(二)第560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620章 指東打西(一)第183章 協議達成第803章 橫掃京師(五)第262章 故人(一)第931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543章 難測的來意(一)第633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五)第881章 踩上一腳(三)第195章 磨刀霍霍(二)第431章 叔與侄第900章 烽火處處(二)第205章 底牌揭開(二)第79章 謀算與反謀算(一)第238章 四爺碰壁(三)第869章 蟄伏與崛起(二)第931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103章 成立“尖刀”第82章 屋漏偏遭連夜雨(二)第908章 雷霆一擊(三)第897章 聽個響便好(一)第600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二)第140章 力推與力挺(三)第267章 嚴查令(二)第596章 值與不值(三)第421章 崛起的關鍵(一)第176章 援兵大至第213章 波瀾再起(三)第475章 橫掃四野第1041章 死頂到底(一)第98章 誰比誰傻多少(一)第684章 夜宴驚魂(五)第148章 上陣父子兵(二)第993章 舉重若輕(二)第184章 潰口合攏第909章 巧取石堡城(一)第945章 《中俄伊犁條約》(三)第949章 不入流的試探(一)第353章 晴天霹靂(一)第41章 到中流擊水(三)第509章 理不辨不明(一)第209章 再訪皇華驛(一)第605章 針鋒相對(一)第266章 嚴查令(一)第493章 嵐山伏擊戰(一)第579章 抽絲剝繭(一)第547章 巍巍太行(三)第1025章 最後通牒(三)第188章 京師風雲亂(五)第557章 水滿則溢(二)第719章 親情與公義(二)第320章 八旗聯席會議(三)第19章 波瀾漸起(二)第143章 海運之大計劃(二)第610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593章 各取所需(二)第1074章 絕不寬恕(一)第1129章 血洗京都(四)第1057章 沸反盈天(七)第372章 案中有案(三)第672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三)第828章 隱憂重重(二)第74章 揚眉劍出鞘(一)第619章 父子論兵第881章 踩上一腳(三)第733章 天要黑了(二)第1122章 沸騰的大洋(二)第653章 老十二的野望(一)第978章 各敲各的鑼(一)第1020章 全新局面(二)第175章 砍瓜切菜第898章 聽個響便好(二)第799章 橫掃京師(一)第150章 雄起的四爺第914章 以強硬對強硬(三)第624章 欲取先與(一)第906章 雷霆一擊(一)第776章 好事壞事(二)第825章 大鬧乾清宮(一)第706章 虛虛實實(二)第601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三)第628章 阿府驚變(二)第1089章 選秀風波(二)第615章 御前爭婚(三)第421章 崛起的關鍵(一)第1051章 沸反盈天(一)第553章 餘震連連(二)第936章 酣戰格登山(五)
第835章 窮極思變(四)第665章 不好管的閒事(二)第1160章 巴爾喀什湖大捷第189章 京師風雲亂(四)第285章 收網(二)第544章 難測的來意(二)第1015章 各方博弈(二)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788章 收官之佈局(一)第759章 打到你服(三)第1064章 葡萄牙人的小心思(一)第824章 英雄末路(二)第560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620章 指東打西(一)第183章 協議達成第803章 橫掃京師(五)第262章 故人(一)第931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543章 難測的來意(一)第633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五)第881章 踩上一腳(三)第195章 磨刀霍霍(二)第431章 叔與侄第900章 烽火處處(二)第205章 底牌揭開(二)第79章 謀算與反謀算(一)第238章 四爺碰壁(三)第869章 蟄伏與崛起(二)第931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103章 成立“尖刀”第82章 屋漏偏遭連夜雨(二)第908章 雷霆一擊(三)第897章 聽個響便好(一)第600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二)第140章 力推與力挺(三)第267章 嚴查令(二)第596章 值與不值(三)第421章 崛起的關鍵(一)第176章 援兵大至第213章 波瀾再起(三)第475章 橫掃四野第1041章 死頂到底(一)第98章 誰比誰傻多少(一)第684章 夜宴驚魂(五)第148章 上陣父子兵(二)第993章 舉重若輕(二)第184章 潰口合攏第909章 巧取石堡城(一)第945章 《中俄伊犁條約》(三)第949章 不入流的試探(一)第353章 晴天霹靂(一)第41章 到中流擊水(三)第509章 理不辨不明(一)第209章 再訪皇華驛(一)第605章 針鋒相對(一)第266章 嚴查令(一)第493章 嵐山伏擊戰(一)第579章 抽絲剝繭(一)第547章 巍巍太行(三)第1025章 最後通牒(三)第188章 京師風雲亂(五)第557章 水滿則溢(二)第719章 親情與公義(二)第320章 八旗聯席會議(三)第19章 波瀾漸起(二)第143章 海運之大計劃(二)第610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593章 各取所需(二)第1074章 絕不寬恕(一)第1129章 血洗京都(四)第1057章 沸反盈天(七)第372章 案中有案(三)第672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三)第828章 隱憂重重(二)第74章 揚眉劍出鞘(一)第619章 父子論兵第881章 踩上一腳(三)第733章 天要黑了(二)第1122章 沸騰的大洋(二)第653章 老十二的野望(一)第978章 各敲各的鑼(一)第1020章 全新局面(二)第175章 砍瓜切菜第898章 聽個響便好(二)第799章 橫掃京師(一)第150章 雄起的四爺第914章 以強硬對強硬(三)第624章 欲取先與(一)第906章 雷霆一擊(一)第776章 好事壞事(二)第825章 大鬧乾清宮(一)第706章 虛虛實實(二)第601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三)第628章 阿府驚變(二)第1089章 選秀風波(二)第615章 御前爭婚(三)第421章 崛起的關鍵(一)第1051章 沸反盈天(一)第553章 餘震連連(二)第936章 酣戰格登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