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第一場考試

趙構烤着羊腿,吃的津津有味,不理會其他人的感受,吃完後還未飽,便再烤了一些食物吃了。終於吃飽了,趙構吹熄了燭火,直接打坐練習內功,運行大周天後方才躺下休息。

次日,趙構早早地便醒了。

想要洗漱都沒有地方,只得將就的洗漱一下,幸好是冬天,要是夏季估計一晚上下來渾身都是汗臭味,那滋味真是不太好受。雖說趙構也嘗試過幾天不洗澡,不過也要擦拭一下,要不然身上的汗臭味着實難受。

片刻後,趙構便聽聞一陣鑼鼓聲,也就是喊衆人起牀的時辰。今日是衆人第一場考試的時間,故而有些考生緊張地一夜未眠,有些則沒心沒肺地倒頭就睡,要不是有鑼鼓聲,怕是誤了時辰。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衆多考官紛紛拿着試卷從窗戶處塞進號房中,考生們拿着試卷開始作答。

第一場考試,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三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二百字以上,4道經義題則需要寫三百字以上。

此次擔任正主考官的是胡安國,爲了防止他人代行作答,故而試題都是昨晚連夜想出來,然後拓印出來。衆人考取的內容都是一樣,故而只需要拓印便可。因此,第一場考試胡安國決定考《論語》、《孟子》。

讀書人自幼學習的便是孔孟之道,就算學問再高,都不可忘本,這也是胡安國選取四書中這兩門的原因。此外,《論語》選擇的是“學而篇”,即開篇文章,亦是最熟悉且道理最深之道;《孟子》節選出“盡心章句下·第三十八節”,即最後一篇文章,首尾互相連。

接着,五言八韻詩一首,乃是讚頌景物的;最後,四首經義分別是《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分別截取其中的一段或是文章較少就是整篇,全部都是由考生自行回答,不低於三百字且闡明其中道理。

趙構捧着厚厚的卷子,頭皮發麻,事到如今趙構才知道讀書人的難處。即便是在後世考試,也沒有如此麻煩。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得硬着頭皮開始答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篇文章,趙構哪怕是閉着眼睛都能背得下來。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都需要學習這篇文章,整篇文章通過一遍後,趙構還是不能大意。因爲他知道要是如此簡單,怕是沒有必要成爲考試內容。

如果沒有字數要求,趙構可以隨意發揮,只因這篇文章都學過,就看彼此間的領悟力,以及論證的好壞,他將自己心中所想悉數寫了上去,還要對這篇文章的字面意思等,然後做着下一個文章:

“孟子曰:“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

這是《孟子》全書收尾的一章,編《孟子》的人把這一章編在這裡,不是隨便放放,而是有其它含義的。一方面強調過去時代的聖賢形成的世代相傳的“道統”。

另外一方面,孟子感嘆孔子以來沒有衆望所歸的成爲繼承者,對聖人的事業、道統將會中斷而擔憂。主要是提及人死了,精神文化卻流傳萬世的真理,趙構認真的看了一遍,便迅速的將自己的觀點寫了下來。

當真是下筆如有神,筆走龍蛇,不到半個時辰便完成了;接着,他又開始思索改寫什麼詩才好。按照科舉考試的規定,凡是指定的試題題目都必須加上“賦得”二字。

於是,趙構思索了片刻,便寫道:“長夏千章木,濃陰百囀鸝;雙襟黃似繡,一帶綠成帷;葉暗佇蹤久,枝高送響遲;舌尖風剪剪,身外雨絲絲;坐宛遮雲母,歌能鬥雪兒;好音難自閟,炎景不曾知;楊柳三義路,櫻桃四月時;幽情煩鼓吹,寫出畫中詩。”

由於五言八韻詩乃是試帖詩,所以採用八韻排律的形式。趙構所作的詩句便是按照八股文形勢,原本八股文形式的考試僅限於清朝,之前的五言八韻詩並非如此複雜,不過趙構直接用上了八股文作詩方法回答,也算是首開先例。

《周易》節選“艮卦”,《尚書》節選“鹹有一德”,《詩經》節選“國風·秦風·渭陽”,《春秋》節選“莊公·莊公十三年”。其中,《周易》《春秋》只有寥寥數語,其它的都需要自己去理解然後書寫;《詩經》《尚書》尚且有些文字,就連意思也表達的清楚,故而較爲好表達。

趙構仔細地閱讀後,毫不猶豫地選擇先寫《詩經》,只因《詩經》曾經在上學時仔細品讀過,而且也自行學習過,故而較爲好作答;《尚書》以及其它的都是後期自行學習的,就算是這一世學習,也不如《詩經》熟悉。

由於經義需要書寫三百字以上,不僅要求詞語通達順暢,而且用詞準確,最要命的便是文言文書寫,不是半文言半白話,也不是後世的完全白話文,所以耗費的時間較長。

如果不是趙構自幼學習了一些,怕是真的難道他了。畢竟,做文章與說話有很多不同,不需要文縐縐的。即使是後世的文科狀元,考取的分數滿分,遇到這樣的八股文估計也是束手無策,無可奈何。

第一場考試考得多是儒家文學,只因文人在社會地位居大,大宋又是重文抑武的國家。自古流傳下來的學習便是儒家經典名著,也就自然而然的拍在第一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場考試。

此次參與考試的人少說也有近千,要想真的脫穎而出,怕是不見得那麼容易。若是中的頭名,那便是舉人功名,被稱之爲“解元”,只有前六名纔有資格進入會試,其他人一律剔除,可以說是千里挑一。即便是趙構,要想脫穎而出,怕是有些困難。

第204章 情報爲王第476章 挾持第479章 條件第14章 真人不露相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331章 脣槍舌戰第92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二)第403章 契機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203章 佈局第541章 反間計第266章 太子之恥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328章 我願意!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六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兩第411章 相邀第217章 不是二百萬而是八百萬兩第360章 不辭而別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六百六十五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150章 大戰烏龍嶺(二)第298章 忐忑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277章 朕是昏君嗎?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211章 吃了秤砣鐵了心第364章 忐忑不安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137章 身知第191章 造化弄人第386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意失薊州第365章 貢院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意失薊州第298章 忐忑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257章 承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297章 何人指使?第211章 吃了秤砣鐵了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喜得公主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420章 金屋藏嬌第434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419章 出水芙蓉(二)第364章 忐忑不安第490章 龍涎香第343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30章 決心收徒第551章 揚眉吐氣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435章 團圓飯第124章 深入敵後第五百五十五章 落葉歸根第272章 請君入甕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409章 領家有女初長成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4章 從頭再來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323章 初識楊政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525章 三軍會合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21章 父子約定第207章 東風來了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230章 趙構VS童貫第202章 皇叔,你來了!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自掘墳墓第230章 趙構VS童貫第287章 靜觀其變第30章 決心收徒第20章 江湖路,孤膽行第278章 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套第166章 加官進爵(一)
第204章 情報爲王第476章 挾持第479章 條件第14章 真人不露相第326章 吃出‘禍事’(二)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331章 脣槍舌戰第92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二)第403章 契機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203章 佈局第541章 反間計第266章 太子之恥第222章 白忙活了?第328章 我願意!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六百七十四章 三千萬兩第411章 相邀第217章 不是二百萬而是八百萬兩第360章 不辭而別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六百六十五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150章 大戰烏龍嶺(二)第298章 忐忑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277章 朕是昏君嗎?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211章 吃了秤砣鐵了心第364章 忐忑不安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137章 身知第191章 造化弄人第386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意失薊州第365章 貢院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六百二十一章 半路遇險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意失薊州第298章 忐忑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257章 承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若不死,血債血償第282章 計行言聽第297章 何人指使?第211章 吃了秤砣鐵了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喜得公主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218章 天子之怒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420章 金屋藏嬌第434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419章 出水芙蓉(二)第364章 忐忑不安第490章 龍涎香第343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30章 決心收徒第551章 揚眉吐氣第306章 愛在心口難開第435章 團圓飯第124章 深入敵後第五百五十五章 落葉歸根第272章 請君入甕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381章 另眼相看第409章 領家有女初長成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4章 從頭再來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323章 初識楊政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525章 三軍會合帝五百六十三章 鎮守邊關第21章 父子約定第207章 東風來了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230章 趙構VS童貫第202章 皇叔,你來了!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自掘墳墓第230章 趙構VS童貫第287章 靜觀其變第30章 決心收徒第20章 江湖路,孤膽行第278章 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套第166章 加官進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