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父子約定

宋徽宗目不轉睛的看着趙構,見他目不斜視,堅定不移的眼神,道:“既然你心中已有自己的道路,朕便成全你!”

趙構感激道:“多謝父皇成全!”

“但是,你必須要答應朕一個條件!”宋徽宗又接着說道。

趙構疑惑不解,咕噥一句道:“父皇,不知您所說的條件是什麼?”

宋徽宗微微一笑,道:“你是朕的嫡子,亦是廣平郡王。凡是朕的子嗣,在加冠之齡必須要在百官面前,接受冊封,加封爲王。如果你想要遊走四方,遍尋名師,朕不會說太多,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你加冠之齡,必須要出現在京城之中,你能否做到?”

趙構原以爲宋徽宗出爾反爾,不曾想到宋徽宗居然說的是這個,他也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了當的回道:“兒臣答應,在加冠之齡時,必定身在京城,絕不食言!”

宋徽宗欣慰的點點頭,感慨萬千的看着趙構。自從趙構出生時,一直到三歲見面不到三次,也未曾說過任何話,基本上都是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宋徽宗看着只有六歲大的趙構,就像是大人似的,成熟穩重,不禁微微嘆息一聲。

趙構擡起頭注視着宋徽宗,從趙佶的眼神之中,趙構能夠看得出宋徽宗對自己的寵愛,只不過有些事情不能親口說出來,也不能言明,說不定是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但是,趙構發現自己的父皇與歷史之中的那個宋徽宗有很大的不同。

雖然宋徽宗看起來,還是有很重的書生氣,經過儒家文化的薰陶使他看起來如同白面書生一樣。但是,宋徽宗眉宇間的英氣,讓趙構有些震驚,尤其是宋徽宗緊鎖眉頭,眼神之中有着淡淡的愁容,更是讓他驚訝。

“難道歷史上有誤,宋徽宗不僅僅是書畫皇帝,還是一位真正運籌帷幄的皇帝?”趙構百思不得其解,暗暗地想道:“如果歷史上的宋徽宗沒有一點才能,或是不懂得政治的話,又如何能夠成爲九五之尊。即使宋徽宗得到太后的支持,朝中大臣分成兩派,能夠擊敗蔡王榮登大寶,必定是有不爲人知的秘密。”

“歷史上宋徽宗最疼愛的皇子,乃是大皇子,也就是未來的太子,從未聽說過宋徽宗會對趙構有絲毫的寵愛。雖然我只只見過他三次,此次是第四次,還是覺得父親的眼神之中有些其它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縱然趙構是來自於後世,擁有淵博的現代化知識,想破腦袋也想不透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了。實際上,宋徽宗有此變化,一切都得益於趙構自己。如果不是宋徽宗從趙構的身上看見了希望,也不至於大費周章,開始佈局,不僅僅大肆貶黜蔡京的勢力,就連身邊的內侍楊戩都被他賜予毒酒,一命嗚呼。

按照歷史所說,楊戩不應該死在三年前,蔡京也早已再次入朝爲官,權力會更加的龐大。然而,宋徽宗這三年來,不僅沒有再次重用蔡京等人的心思,就連朝綱之中的兩派爭鬥都有些死灰復燃的跡象。

蔡京被宋徽宗重重的打擊一次後,開始一蹶不振,時間過去了三年,身在杭州足不出戶的蔡京暴跳如雷,數次派人前去打探朝中的動向。但是,所有人都開始遠離蔡京,讓他更是心急如焚,惶恐難安。

三年時間過去了,蔡京也知道自己安插在皇宮之中的所有勢力,紛紛被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剪除,就連他的兒子都罷官的罷官,要不就是貶去邊陲小鎮,擔任官職。如今,蔡京苦心經營十年的勢力,不到三年時間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此時,蔡京才知道自己招了皇上的忌諱,悔之晚矣。如今的蔡京身在府中,足不出戶,也無心研習書法,整個人耷拉着腦袋,萎靡不振,失去了往日的意氣風發,一切盡在掌握中的氣魄,就像是喪家犬一樣。

當初,被貶數月的蔡京來到杭州後,儼然成爲土皇帝,當地鄉紳、富商、官員紛紛前來府中,登門拜訪蔡京,卻被他統統擋在門外,自視甚高,高高在上的蔡京,讓他有些得意洋洋,暗想道:“就算我被貶,依舊是權勢滔天,不出意外,不久後便可以再次進入京城,到時候你們就等着。”

時光飛濺,轉瞬即逝!

得意洋洋的蔡京穩如泰山的坐在府中,飲酒作樂。一個月過去,兩個月過去,數個月過去,就連一年都過去了。每次蔡京得到的消息越來越糟糕,第一個月後他知道楊戩死於皇宮之中,那時候還不屑一顧,覺得不會有什麼影響。

兩個月過後,蔡京得到京城之中的密報,不是皇上有意召他入宮的意思,反而是聽到自己的勢力之中的一些人犯了事情,被羈押在大牢之中;數月後,他的長子被貶官,發配邊陲;再過數月,蔡京再次聽到,一年後他苦心經營的勢力,分崩離析。

“天亡我也!”蔡京受到的打擊越來越大,就連他的子嗣在朝中的官職都保不住了,仰天嘆息一聲:“皇上,難道您真的忘記臣的存在了嗎?真的讓臣永遠沒有回京之日,臣實在不甘心!……”

宋徽宗雷厲風行的風格,讓蔡京怕了,就連朝中大臣也紛紛閉上嘴,所有的大臣都不敢再次勸阻。並且,朝綱之中一些兩派之中的大臣,無論在朝中官職多大,一律被貶,甚至於處斬。

一時間,宋徽宗的權力朝中無人敢反對,稍有不慎便會被貶,要不就是被罰。文武百官也不禁有些疑惑,根本就看不透宋徽宗到底是怎麼想的,就連書畫等全部都摒棄了,一心一意處理朝政。

楊戩雖然被宋徽宗處死,朝中還有童貫存在,他顫顫驚驚,生怕被宋徽宗處斬了。楊戩的死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宋徽宗不再是那個書畫皇帝,也不再是被朝中大臣欺上瞞下的那個皇帝,而是真正的一言九鼎,處理事情雷厲風行,果斷堅毅,只要不涉及朝綱紊亂,以及貪贓枉法之事,宋徽宗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危及朝綱,無論是誰一律貶黜。

從一開始朝中大臣還不明白,看不透宋徽宗意欲何爲,直到後來蔡京的勢力一點點的瓦解過後,衆人才明白,宋徽宗這是在殺雞儆猴,一石三鳥之策。一來徹底的清除蔡京在朝中的勢力;二來告誡朝中兩派的人,要是再敢放肆,一律清除;三來,鞏固了自己的皇權,皇上至高無上。

朝中大臣有些自恃朝中資格較老者,洋洋灑灑再次提及變革、守舊之事,還未說完直接被宋徽宗罷官,貶爲庶民,讓他告老還鄉。此時,朝中大臣才明白宋徽宗以前只不過是看戲,真正的宋徽宗是外柔內剛之人,之前有所顧忌,不敢獨斷朝綱,擔心朝綱大亂。但是,自從趙構不再皇宮之中,以及蔡京被貶、楊戩之死後,大臣們看見了與衆不同的宋徽宗,全身散發着一股穩重,就連身上的儒生之氣都消失無蹤了,衆人暗暗地想道:“以皇上現在的狀態來說,誰敢危及朝綱,一律清除。如果沒有猜錯的話,皇上也不再擔心朝中大臣紛紛告老還鄉,而是真正的決定大清洗。”

宋徽宗貶黜一部分官員,又從下面提拔一批官員,頂替原來官職,使得朝中沒有多大的亂子。如今的宋徽宗早已不是那個只會書畫的皇帝,真實的自己,展現出真正的九五之尊的威嚴的他,讓衆人不敢有絲毫的逾越。

三年時間,沉浸在武藝上的趙構不知道朝廷之中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也不知道自己的父皇不再是以前的父皇了。不過,身爲皇上的趙佶,又是一位父親,他希望趙構能夠留下來,又不願讓他獨自闖蕩,心裡糾結不已。

趙似見宋徽宗掙扎不已的眼神,急忙出聲道:“皇上,時候不早了,該回宮了!”

“這麼快?”宋徽宗無奈的喃喃自語,目光再次看向了趙構,戀戀不捨的看了一眼,然後沉聲道:“記住你與朕的約定,至於你心中的疑惑,待你加冠之日,朕會給予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不等趙構有任何反應,宋徽宗、趙似兩人便消失在黑夜之中;趙構再次追上去時,只能聽到馬匹奔馳的聲音,唯有回到這個茅舍之中。當他回到房間才發現,不知何時自己的牀上放着一沓厚厚的銀票,最小的一張是十兩,最大的一張是百兩,零零散散加起來有一萬兩白銀。

趙構看着手中厚厚的一沓銀票,緊鎖眉頭,沉思道:“居然有一萬兩銀票?難道這是父皇留給我的!……父皇從一開始就知道我的心意,這些銀兩是留給我在路上吃喝用的,只不過一萬兩的銀兩,父皇就不怕歹人眼紅嗎?”

於是,趙構收拾一下後便休息了!

“皇兄,你真的決定讓他獨自一人上路?”此時,宋徽宗、趙似兩人早已回到宮中,趙似還是有些疑惑道。

宋徽宗沉聲道:“既然構兒想要獨自一人走江湖路,朕也不好說什麼。如今,朝綱暫時被朕壓制住。但是,這種局面,必定不會是長久之計,朕也不可能真的將所有的大臣全部罷黜官職。”

“構兒已有六歲,他的身高也不像一般六歲兒童,又有一些武藝,朕不會有太多的擔心,只不過遭遇到真正的高手,興許會吃虧,這樣也好,讓他吃吃虧再回來。待他加冠之日,還有十年時間,朝綱之中暫時被朕壓制住三年,不出幾年會再次迎來一次爭論,那個時候又必須重新想辦法穩住朝綱才行。”

“至於構兒,十三弟,你派兩個人跟在他的後面,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絕不出手!”

趙似點點頭,沉聲道:“皇兄,朝中文武大臣全部都被你震懾住了。正如你所言,只不過是暫時的辦法,不是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必須要用其它方法才行。只不過,這樣下去,臣弟擔心朝中大臣會有其它意見。”

“朕何嘗不知道這個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一切只能看未來了。如今,朕留給他的只有時間,爲他爭取時間,到時候再由他處理。有些時候,朕也是有心無力,根深蒂固的思想包袱,真的難以撼動,唯有遭遇到巨大危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問題。”

宋徽宗趙佶、蔡王趙似兩人都沉默了,低頭不語,面對着大宋王朝的危勢,他們身爲當權者早已明白根源在何處,只不過他們的身上揹負着巨大的包袱,不能輕易地放棄,否則必定是朝綱大亂,民不聊生,失去民心,權衡利弊後,宋徽宗只能暫時選擇壓制住,選擇走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時機尚未成熟!

第262章 替罪羔羊第299章 母愛如水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63章 妙手回春,埋下隱患第435章 團圓飯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一十八章 驅逐離京第462章 水到渠成第223章 初見端倪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316章 臭道士,你找死!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五百七十二章 裂縫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460章 夜探氈帳第六百七十二章 棄城而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66章 殺雞儆猴(三)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172章 初次見面第2章 三十而終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490章 龍涎香第六百六十九章 號角吹響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六百六十二章 莫須有之罪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五百五十四章 因爲我是宋人第194章 心如刀割第五百七十章 悽慘的下場第76章 武狀元之爭(一)第540章 鬥智鬥勇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373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398章 單挑第229章 捉拿童貫第106章 那人是誰?(一)第519章 抉擇第五百六十章 瓦橋關之戰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68章 趙似的教誨第543章 過三關第9章 讓我給你加點料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是不是錯了第172章 初次見面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149章 大戰烏龍嶺(一)第451章 反對之聲第417章 ‘王妃’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377章 作弊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188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68章 趙似的教誨第469章 去死吧!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355章 隱姓埋名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六百七十八章 遷都幽州第354章 酒後吐真言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195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310章 別怕有我,沒人敢欺負你!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535章 操練第433章 祭祖、請安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408章 姑爺來了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六百零七章 五萬兩多嗎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一十四章 宮中來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55章 樞密院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
第262章 替罪羔羊第299章 母愛如水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63章 妙手回春,埋下隱患第435章 團圓飯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一十八章 驅逐離京第462章 水到渠成第223章 初見端倪第467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316章 臭道士,你找死!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五百七十二章 裂縫第60章 叔侄對決,漸露威能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460章 夜探氈帳第六百七十二章 棄城而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66章 殺雞儆猴(三)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172章 初次見面第2章 三十而終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490章 龍涎香第六百六十九章 號角吹響第232章 鐵證如山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六百六十二章 莫須有之罪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五百五十四章 因爲我是宋人第194章 心如刀割第五百七十章 悽慘的下場第76章 武狀元之爭(一)第540章 鬥智鬥勇第330章 前世相欠,今生相見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201章 兄弟們的擔憂第373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254章 趙似累了第398章 單挑第229章 捉拿童貫第106章 那人是誰?(一)第519章 抉擇第五百六十章 瓦橋關之戰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68章 趙似的教誨第543章 過三關第9章 讓我給你加點料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是不是錯了第172章 初次見面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149章 大戰烏龍嶺(一)第451章 反對之聲第417章 ‘王妃’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334章 廢除三舍法(二)第377章 作弊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188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68章 趙似的教誨第469章 去死吧!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355章 隱姓埋名第446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六百七十八章 遷都幽州第354章 酒後吐真言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195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第310章 別怕有我,沒人敢欺負你!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535章 操練第433章 祭祖、請安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408章 姑爺來了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六百零七章 五萬兩多嗎第175章 不辭而別第482章 仗勢欺人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一十四章 宮中來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55章 樞密院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