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

“這件事要不要與她說呢?”宋徽宗喃喃自語,低頭沉思,深深嘆息一聲,“算了,不說也罷!”

趙構大婚這樣的喜事,宋徽宗做夢都會笑醒。現在他哪裡還有心思處理奏章,一門心思都紮在趙構婚事上。現在宋徽宗難以出面,只因那次之後,兩人關係降到冰點,難以化解。

“傳朕旨意,任何人都不準打擾朕!”

宋徽宗起身從書房離開,來到趙構還是幼年居住的別苑,在這裡他閒庭若步的觀賞着四處的景物。曾經還是幼小的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樹葉密佈,遮擋着陽光;四處還有綠蔥蔥的草坪,爭相鬥豔的花朵,這些都是宋徽宗命人種植的。

轉眼間趙構已經十六歲了,這些花草早已換了不知多少次,宋徽宗仍然沒有將它荒廢,仍然命人按時搭理。宋徽宗又來到了房舍中,這裡的書本全都整齊的擺列在書架上,隨手翻開一本,然後又合上。

宋徽宗情不自禁的感嘆道:“已經十幾年了,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皇兄!”

“十三弟!”宋徽宗微微一笑道,“你說構兒大婚,我這個父皇的應該送什麼禮物纔好?”

“皇兄自有打算,臣弟哪敢有什麼建議!”趙似躬身回道,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說。

如果自己的皇兄沒有與趙構鬧僵,那他還有很多話可說。其實,他也是聽到趙有恭說趙構要大婚的事情,故而前來面見皇上。畢竟,趙構的事情非常重要,要是有任何的意外都會影響大局。

“朕有十幾個兒子,女兒也不在少數!”宋徽宗自言自語的說道,“這麼多子女中,能擔當大任者寥寥無幾。曾經朕以爲是太子,後來發現他不是,他走的路乃是朕昔日走的道路。”

“這樣的道路難以讓大宋雄霸天下,四海臣服,甚至還有可能讓大宋越來越弱。朕心死,任由大宋發展,不管不顧,卻不想小九居然有此能力。從最初的想法,以及做法,朕都清楚,大宋的未來理應交給小九。”

“但是,朕也知道,要是廢太子,重新立王儲,怕是政局動盪,難堵悠悠之口。嫡子繼承皇位,理所應當;小九要是皇后所生,那便沒那麼大麻煩。只可惜她本是侍婢,母憑子貴,這才受到朕的寵幸。”

“即便是賢妃,依然無法與皇后之尊相提並論,身後並無勢力。若是僅僅靠小九一人之力,難以服衆。大宋悠悠大國,豈能皆是武將,文臣不服,又有何用,無法說服他們。”

“縱然深得朕之信任,也無可奈何。朕知道此次計劃實施,便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但是,朕還是希望小九能懂得朕之心意。若是不懂,那也無妨,一切都是爲了大宋。”

宋徽宗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傾訴內心的苦楚,除了獨自一人外,誰也不懂。即便是趙似都難以理解自己的皇兄爲何要如此做,這樣做就跟遼天祚帝一模一樣,沒有多大區別。

功高震主,這樣的事情要是其他人或許有可能發生擁兵自重,趙構絕對不會如此做。這便是趙似的信任,只可惜他勸諫無數次,趙佶就是不願意聽從。直到後來,趙似暗中調查確實如同趙佶說的那樣。

大宋乃是重文抑武,要是趙構沒有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僅僅是皇上的恩寵,那麼朝中大臣根本就不會心服口服。並且,趙似還想到要是以趙構的性子,怕是那些人直接會逐出朝堂,這樣的話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身爲一國之君,一切以國事爲重,哪怕是私情也得拋去。若是狠不下心,就無法成爲一國之君。縱然趙構是宋徽宗最疼愛的兒子,只要危及江山社稷,必定會施壓或是採取手段。

其實,趙似何嘗不明白,趙佶如此做的只爲了保護趙構免受他人詬病。趙構取得的戰功,自大宋建國之始,都未曾有過。可以說,趙構的戰功震古爍今,在軍中的地位無人能動。

如果趙構真的有謀逆之心,怕是那些大將都會依附於趙構,這樣一來大宋就亂了。剛剛解決外敵隱患,卻又發生內亂,大宋如何崛起,又如何發展起來。宋徽宗思前想後,終於下定決心,剪除趙構手中的一切權力。

趙構手握重兵,要是身居要職,別說宋徽宗終日提心吊膽,就連其他大臣都會畏懼,那樣一來朝廷之上便不是皇上掌權,乃是趙構掌權。如此一來,便是朝中大臣的中傷、誣陷。

爲了斷去那些人的想法,宋徽宗乾脆來個一刀切,任你是何人都難以誣陷趙構了。現在的趙構乃是平民百姓,手無大權,對於朝中大臣來說,就沒有威脅了。他們多數是文臣,真正是武將出身的太少,要是趙構在朝堂上一天,他們都會憂心忡忡。

因爲趙構代表着武將,要是武將重新在朝堂上佔據位置,那些文臣就會害怕。即便是宋徽宗調和,也會導致文武百官內鬥不止,爲了平息這樣的內鬥,宋徽宗只能如此做。

宋徽宗心裡的苦楚,唯有趙似能懂。但是,趙似已經死了,難以在朝堂上支持趙佶,這一切都是宋徽宗獨自一人承擔。可想而知,這樣的痛苦讓宋徽宗百感交集,心事重重。

現在趙構終於要大婚了,這一天宋徽宗等待了許久。

不僅宋徽宗在等待,就連趙似也在等待,他等待的還有一個人。只不過那個傢伙就是不爭氣,一點都不着急。只要趙構成婚後,那便是有家室,意義有很大的不同。

“十三弟,你在小九大婚後,將前因後果全部告訴你家小子!”宋徽宗停頓片刻,淡淡的說道:“時機成熟了!”

“是時候說與他聽了!”趙似贊同的點點頭,又接着說道:“皇兄,你讓我去查的事情已經有了消息。若是所料不錯,應該不出三個月便會發生了。”

“怎麼這麼快?”宋徽宗疑惑了,他不解的看着趙似。

趙似苦笑一聲:“這件事說來也巧,要不是小九在中間橫插一腳,也不會讓他不顧一切的開始實施了。”

“這麼說的話,小九是否已經猜到了?”宋徽宗沉聲道,“要不然的話,他怎麼會橫插一腳?正好讓我們的計劃更容易實施!”

趙似回道:“小九是否猜到了,我不敢肯定。但是,有一件事我敢確定,那就是小九應該是爲了大宋安定纔會如此做,只有這樣才能說得通。”

宋徽宗沉思許久,也是贊同的點點頭。畢竟,這個計劃只有他們兩人知曉,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除了趙構想要大宋得到一段時間的安定與繁榮這個理由,其它理由根本說不通。

頓時,宋徽宗、趙似二人相視一笑,他們都明白彼此的想法,以及下一步動作該如何做了。

(本章完)

第六百一十二章 洞房花燭夜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245章 逼宮(四)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360章 不辭而別第387章 迷路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169章 深夜造訪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67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一)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第347章 解惑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六百零二章 老夫人發飆第544章 破釜沉舟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190章 拜會嫂嫂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547章 武侯八陣第55章 樞密院第550章 割地求和第67章 重整樞密院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27章 吃閉門羹第362章 不看僧面看佛面第141章 攻破獨鬆關第五百七十九章 父子反目第32章 達摩秘功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361章 查無所獲?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六百七十二章 棄城而逃第407章 心如鹿撞第58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二)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336章 勢在必行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454章 籌劃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六百八十章 後記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373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52章 臨朝聽政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301章 有母親的感覺真好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411章 相邀第517章 王者之風(二)第197章 決裂(二)第82章 脣槍舌戰第465章 宿命對決第419章 出水芙蓉(二)第六百四十章 血戰第125章 攻打常州(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1章 金兵南侵,視死如歸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123章 分兵而圍,孤軍深入第258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543章 過三關第42章 武舉考覈(一)第524章 損失慘重第546章 排兵佈陣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532章 犒賞三軍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203章 佈局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396章 離開第276章 斬草除根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454章 籌劃第31章 趙構拜師第314章 命不久矣第106章 那人是誰?(一)第135章 危在旦夕,老祖再現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493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2章 三十而終第277章 朕是昏君嗎?第229章 捉拿童貫第175章 不辭而別
第六百一十二章 洞房花燭夜第491章 羣蛇圍攻第245章 逼宮(四)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360章 不辭而別第387章 迷路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步步殺機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528章 屍橫遍野第169章 深夜造訪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267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一)第121章 巧渡長江(三)第347章 解惑第45章 喜得良緣,贈送良駒第六百零二章 老夫人發飆第544章 破釜沉舟第103章 相視一笑泯恩仇第190章 拜會嫂嫂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547章 武侯八陣第55章 樞密院第550章 割地求和第67章 重整樞密院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27章 吃閉門羹第362章 不看僧面看佛面第141章 攻破獨鬆關第五百七十九章 父子反目第32章 達摩秘功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361章 查無所獲?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7章 志明長老來信第六百七十二章 棄城而逃第407章 心如鹿撞第58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二)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336章 勢在必行第213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監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454章 籌劃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六百八十章 後記第205章 神運昭功石第373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52章 臨朝聽政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301章 有母親的感覺真好第305章 當年往事(二)第61章 妙手仁心(一)第107章 那人是誰?(二)第411章 相邀第517章 王者之風(二)第197章 決裂(二)第82章 脣槍舌戰第465章 宿命對決第419章 出水芙蓉(二)第六百四十章 血戰第125章 攻打常州(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因爲值得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393章 虎頭湛金槍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1章 金兵南侵,視死如歸第182章 方臘現身第539章 惺惺相惜第123章 分兵而圍,孤軍深入第258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543章 過三關第42章 武舉考覈(一)第524章 損失慘重第546章 排兵佈陣第112章 伴君如伴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532章 犒賞三軍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302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第203章 佈局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396章 離開第276章 斬草除根番外篇 第四章 離別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454章 籌劃第31章 趙構拜師第314章 命不久矣第106章 那人是誰?(一)第135章 危在旦夕,老祖再現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493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374章 步步爲營第2章 三十而終第277章 朕是昏君嗎?第229章 捉拿童貫第175章 不辭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