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一番對話,讓原本眼巴巴等着和齊姑娘有所交集的許姑娘心驚不已,照着這樣說話,別人怎麼能插得上嘴。心中更驚異的是這個楊冬兒,以她一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貧寒女子,居然能跟得上齊姑娘那一聽可知不尋常的說辭和想法。
許姑娘暗自思量,這樣看來,自己若是無法和齊姑娘結交。退而求其次,和楊冬兒保持良好關係應該也沒錯。
之後,齊姑娘和冬兒開始章程的文本校對事宜。冬兒看着草稿口述,齊姑娘對着草稿抄寫,有不明白或者不合時宜的地方,兩人還可以相互探討一番。更有語焉不詳和表述欠妥的語句辭藻,齊姑娘會適時修改潤色。這樣做下來,校對進度比冬兒自己逐字逐句的分別找人請教快了不知多少倍,而且有齊姑娘這個文字功底很高的人糾錯,章程的質量也有足夠保證。
冬兒估量,照着這樣的進度,兩到三天,這個供餐章程就可以搞定。也算卸下一個壓着自己的包袱,自己也好騰出精力,全力應對女紅繡藝課上的那個極品教習樑嬤嬤。
齊姑娘居然也是個能做事的,和冬兒一起,直直的寫了一個多時辰。直到一旁安靜做功課的妮子和許姑娘都熬不住,悄悄離開去找徐、喬二人。再到藍梅來探看情況,增添茶點,才停下手,喝了藍梅重新沏過的茶,吃了幾樣茶點。
冬兒拿起一塊甜酥餅時,看了一眼一旁侍候的藍梅。原來還有特供的下午茶啊?眼神裡就有了異樣和輕微的不滿之色。
藍梅接到冬兒丟過來的目光,卻神色安然,做事也依然一派鎮定從容,動作不受絲毫影響。
一旁喝茶的齊姑娘看着,覺得有趣,笑問道:“你兩個這是打的什麼機鋒?一個咬牙切齒,一個安之若素。”
冬兒聽了立時心有不滿,這齊姑娘說話也太不講究了。好歹自己也是女學的姑娘,就算不要求分別對待,至少也要一視同仁吧?她怎麼能給自己用貶義詞,卻給藍梅用了那麼高級的一個褒義詞呢?
冬兒悻悻的收斂了神情,看來以後還是要謹慎做人,不說喜怒不形於色吧,起碼要做到不能輕易讓人看到心理變化才行。
看了冬兒變換的神情,齊姑娘更覺可笑,問道:“楊姑娘,難道我說的不對?你二人沒打機鋒不成?”
冬兒一臉無辜之色,一本正經的說道:“沒有啊,我二人一向處的好,向來有話說話,從不打什麼機鋒。”
齊姑娘再看那個侍女一眼,這侍女固然是女學調/教出來的,看年紀也做了多年。做事沉穩大方,這大半天的行事也持重有度。但做得再好,她也僅僅是一個品性不錯、懂得循規蹈矩做事的侍者。
可是,就這幾天關於楊冬兒的傳聞,和她寫的章程看來,楊冬兒絕對不是一般女子。雖然出身貧寒,聽說也沒受過什麼教導,但是其言談中顯現的見識卻是這個女學衆女子中少有的。加之她和自己這個衆女子爭相仰慕、攀附的望族豪門的女兒相處,也絲毫不見拘謹。可見其志向絕不在這區區後宅閨閣中。
她卻能和侍女相處的也這麼隨意。
據自家三哥說,在府衙做事的張六爺張謙,是京城中數得上的幕僚、能吏。尤其這幾年,其身份甚至不再是依附官員的客卿身份,有官員不惜禮下求聘他的一個策劃、謀斷。雖然現在張謙人在府州,可是其影響力依然廣佈。
張謙這樣一個人,曾經那樣大張旗鼓、不遺餘力的要擡楊冬兒進府,而且許的是側室。雖然側室也是妾,但是終究要比妾高一頭,而且以楊冬兒的身份,做張謙的側室,認真講的話,還真不夠格。更何況張謙的正室是戶部郎中的女兒。
三哥相信,張謙絕不會做爲了納妾而納妾的事情。既然要納妾,那就一定有別的原因。傳言說,張謙是因爲貧家女楊冬兒,有管理庶務和買賣的天賦,有做大掌事的能力,所以才執意納她進門。
相信這個傳言的人很少,她三哥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三哥就算相信,也有些懷疑張謙在這件事情上看走了眼。一個小門戶養出來的女子,聽說從小到大一直做的是粗活,從沒見識過買賣、匠作。這樣一個女子,就算有能力,只怕也有限。只不過,看跟着張謙做事的楊家二黑的聰明機靈也知道,這個楊冬兒可能和她二哥一樣,有些聰慧機敏,但也很可能只有些聰慧機敏。
楊冬兒進淑寧女學,雖然不是走的齊家路子,但依着女學和齊家的關係,這個事情齊三爺早早的就知道了。當時,三哥囑咐自己,這個楊冬兒到底是什麼能力還有待觀察,在不能確定她的能力之前,不要冒然來往。雖然二黑和自家有些瓜葛,在張六爺面前也算得臉,但是楊家的家世實在太差,而且她註定是要做妾的。沒得白白讓自家的女兒家因爲和她結交,掉了身份。
以她的觀察,楊冬兒進入女學的這段時間,雖然學業進度保持的不錯,但也就是中長,可說表現平平。可就這幾天,女學中開始有了關於楊冬兒的幾個傳聞,從這幾個傳聞來看,這個楊姑娘的確不太簡單。
並且,據她瞭解,她更是幫蔡嬤嬤寫了個供餐章程。蔡嬤嬤一向溫和低調,但是齊家人卻知道,她是個能幹的掌事,統領了整個女學的庶務。能讓蔡嬤嬤委託的女子,怎麼說也有些不一樣的能力吧?
齊十三娘很好奇這個困擾了女學好多年的難題,這個貧家女子打算怎樣解決。好在這個女子的文字功底實在太差,這兩天到處問人,修改詞句。
今天,齊十三娘找到楊冬兒,看了她寫的章程。不過校改過的短短几頁紙,也就是徐喬幾人看着沒什麼出奇之處的章程開頭,曾跟着母親理過家事的齊十三娘,卻看到了一個供應二百多個貴女精美飲食和三百多僕從、雜役餐飲的龐大廚房的全新構架。
也正是因爲這幾頁紙所構建的全新廚房架構,齊十三娘確定了楊冬兒即使沒有張謙估計得超常能力,也不是個一般女子。所以,她才擅自決定幫楊冬兒謄寫章程,以知曉章程的全貌,並且近距離觀察這個女子的才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