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蘇貴太妃沒再顧左右而言他:
“帶我一個人就行了。”
“帶的人越多越麻煩,把我那些貼身女官和貼身宮女都帶走的話,那她們的家人要不要帶走?把她們的家人帶着的話,她們家人的親戚要不要帶走?”
“我的那些家人也是一樣如此。
不如索性誰都不帶,你把我帶走就行了,怎麼帶走?需要我做什麼嗎?”
“也行,東西有什麼要帶的?”
丁水繼續問道。
“聽說西戎很多東西都沒有……”這次蘇貴太妃反倒仔細思索了起來,琢磨要帶哪些東西,關鍵是她也不大清楚西戎那邊的物資,到底貧瘠到什麼程度。
“都有,哪怕你冬天想吃嶺南荔枝也可以提供,不用擔心那會缺東西。”
“那就收拾下金銀細軟吧!”
“可以!”
交流完畢,丁水直接將還在沉睡的蘇貴太妃,以及她宮裡所有屬於她的金銀細軟,全部都收進了太虛幻境當中。
太虛幻境中間有一部分區域已經化虛爲實,故而自然是有地方存放實物。
……
次日凌晨,蘇貴太妃在宮內憑空消失的消息就傳到了太后和襄和帝兩人的耳中,並且格外重視,立刻派人徹查。
倒不是他們有多重視蘇貴太妃。
關鍵是對方從守衛森嚴的宮裡面突然消失不見,太嚇人了,不管是人離開後宮跑了,還是被害了,毀屍滅跡都很嚇人。這讓他們覺得宮裡有一股他們不知道的勢力,脫離他們掌控的勢力,這是任何當權者都不願意見到,也不想見到的,不弄清楚,真的是覺都睡不着。
不過他們肯定查不出什麼究竟。
他們最多隻能根據蘇貴太妃殿裡的金銀細軟全部都消失不見,猜測蘇貴太妃是自己離開,或者說是被人帶走的。
但具體誰幹的,從什麼渠道離開。
沒人能說得清楚。
緊接着,他們母子兩個就對整個皇宮進行了地毯式搜索,因爲他們懷疑宮裡是不是有什麼他們不知道的地道,不然人還能憑空消失,或憑空飛走不成。
沒找到地道後便開始懷疑宮裡人。
並在後續一段時間裡,陸續找藉口將宮裡大部分人手全部裁撤換了一遍。
並對外通報蘇貴太妃病故。
趕緊弄了個假棺材,辦喪事。
至於西戎那的情況,估計沒有半個月時間,甚至於更長時間,是不可能傳到天虹帝國首都的,而且即便相關消息真的傳過來,他們信不信也是個問題。
與此同時,丁水已經將蘇貴太妃安置妥當,並在給了她幾十個黑影士兵的掌控權後,安排她做工商部的大主管。
管她那些女兒孫女啥的。
同時大量奴隸也陸續送了過來。
接下來就是在解放奴隸的同時給他們安排工作,有一技之長的,就給他們安排對應的工作,沒有一技之長,但是有力氣的安排重體力活,沒力氣的安排輕體力活,不需要技能和動腦子那種。
身體不好的先治病。
年紀小的則是安排學習。
一番折騰下來,最忙的是小黑。
因爲西戎帝國這會殺人的不少,會治病的不多,會砍人的不少,會教學的格外罕見。總而言之,就一點,人才相當稀缺,只能讓小黑它暫且先頂上了。
要沒小黑,丁水是真沒把握定這計劃,或者說,即便定下了這計劃,也得先花個十幾年時間,培養下得用人才。
哪像現在,沒人才也無所謂。
一個小黑能頂千千萬萬個人才。
完全可以先拔苗助長,後面根基不夯實的問題慢慢來,未來時間長的很。
在小黑的協助下。
丁水的計劃很快就走上了正軌。
各大部落則靠着從丁水這交換而來的大量廉價物資,以及丁水之前操作的威懾力,全都挺安分守己。當然,這裡的安分守己是指沒有明面反對丁水,但是私底下也不算特別遵守丁水的要求。
比如還是有部落在私下爭鬥吞併。
又比如在將奴隸交換給丁水後,開始嘗試從其他地方劫掠奴隸,實際來講並沒有去完美執行,或貫徹丁水要求。
但這種事是真的急不來。
先前大汗健在的時候,那也不會跟丁水似的,管這麼多,這麼細。他對各大部落的唯一硬性要求就是,要打仗的時候都得派精銳士兵過來跟他一起去打仗,這是唯一硬性要求,其他的不管。
丁水自以爲比較寬泛的要求。
實際上已經算管的多了。
而且有關於這點,丁水自己心裡其實也有數,甚至於早前就預料到了,畢竟他們要是真的全都聽話,嚴格執行廢除奴隸制,也不偷偷出去抓奴隸啥的。
丁水哪來的廉價勞動力嘛!!
沒有足夠的人又怎麼實現工業化?
所以丁水搞這一套的實際目的是希望他們能夠把奴隸,或者說抓來的人當成金銀之類的貨幣資產,當成有價值的存在,不隨意虐殺,運到她這來交換。
這麼一來,不但她能夠得到大量廉價勞動力,原本可能會被他們直接殺掉的人,也會因爲存在價值能保住性命。
至於更加文明一些,保障所有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之類,還是得一步步走。
……
時隔大半個月之後。
天虹帝國的密探這才十分摸不着頭腦,並在反覆驗證了無數次,徹底確定情報爲真,不可能造假後,將有關於西戎帝國最近的相關信息,遞交了上去。
而在此之前,有關於西戎帝國那邊的情況,其實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包括襄和帝也有所聽聞。只是他跟普通百姓,包括百官勳貴們差不多,都覺得這件事實在是太可笑了,根本就不可能。畢竟不論是女子登基稱帝,還是和親公主登基稱帝,都是件很離譜的事情,話本都不敢這麼寫。
直到密探正式上報。
因爲事情着實離譜,所以襄和帝並沒有在早朝專門提及,而是在次日早朝結束之後,將比較重要的一些官員召到紫宸殿邊上的偏殿跟他們說了下這事。
聽完後,衆大臣都沉默了。
“朕知道這事聽起來很離譜,但這世上總沒有空穴來風之事,西戎帝國也沒必要造出這種謠言矇蔽我們,最重要的是幾處密探帶來的情報基本差不多。
細節方面目前還不敢確定。
但安國成爲西戎女帝是肯定的。”
襄和帝昨天何嘗不是不敢置信,但後來分屬不同部門的密探,都這麼說他就有點不得不信了,畢竟所有密探全部說謊騙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而哪怕和親的安國公主只是一個傀儡皇帝,那也是名義上成了西戎帝國的正統女帝。
就一個離譜了得。
衆大臣還是沉默以對,因爲他們是真的想不明白,西戎帝國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爲什麼要這麼幹?哪怕安國公主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也很不合理。
沒這麼幹的……
圖什麼呢?
西戎帝國那邊的王庭並沒有那麼好滲透,多數密探都是僞裝成商人設法獲知些許相關信息。之前哪怕那些巫師祭司要燒死原身,但考慮到原身畢竟是他們的可敦,肯定不可能邀請奴隸,或者說商人之類的去圍觀。不但不可能,還得把他們全部驅逐得遠遠的,或者說關起來。所以密探對很多事情不太瞭解。
也沒有親眼見到丁水發威。
後來那些部落首領,雖然沒反對丁水,但也不可能專門替丁水大肆宣揚她有多厲害,很多消息根本就沒傳出去。
所以那些個密探,只知道安國公主莫名其妙就在西戎帝國稱帝了,然後那些部落首領也都沒有反對。以及安國公主不知從哪弄來了大量物資,跟那些部落交換奴隸,似乎想要做些什麼之類!
剩下的他們就不知道了。
連蘇貴太妃在哪邊他們都不清楚。
如此相對有限的情報,他們覺得難以理解很正常,過了許久,禮部尚書才頗爲猶豫的說道:“陛下,不管安國公主是如何成爲西戎女帝的,但至少此事應該不是壞事。或許您可以派人去拜訪一下,直接問安國公主,正好還能將蘇貴太妃去世的消息,告訴安國公主。”
他可不知道蘇貴太妃是失蹤了。
再加上又不知內情。
所以也只能從這方面勉強破局。
在他看來,和親公主忠心於故國是理所當然,本就應該的事情,所以既然弄不清楚到底爲何會如此,那不如直接派個使者過去問一下,理由是現成的。
蘇貴太妃不是前段時間剛去世嗎?
就當是去報喪的唄。
“是這麼個理,哪怕安國公主如今只是傀儡女帝,那也終究是女帝,應當能夠有利於兩國邊交。我們還可以再多送些宮女或者太監過去,既能更好照顧安國公主,讓她覺得還像在宮裡似的。
也能夠藉此加深彼此之間的聯繫。
更容易獲知情報。”
兵部尚書此言的意思其實也相當明確了,就是藉此機會往安國公主的身邊摻沙子,或者也可以說是往西戎帝國的王庭摻沙子,從而更加方便獲知些保密信息,甚至還可以遠程指導安國公主。
哪怕不能幫助天虹帝國。
給西戎帝國拖拖後腿也好。
總而言之,他們是理所當然覺得安國公主還是那個任憑他們拿捏,想讓她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和親公主,並且還想要遠程操控這個和親公主幫他們做事。
達成他們的一些政治目的。
或者其他目的。
之後在場其他高官受此啓發,基本都是以此爲基礎討論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利用安國公主去做事情,唯一沒有考慮的就是,安國公主她會不會聽話。
哪怕襄和帝有些糾結擔心。
那他也是因爲蘇貴太妃沒死,而是失蹤,甚至都不知道蘇貴太妃如今在誰的手裡,擔心此事會成爲一個雷,成爲埋在他們與安國公主之間的刺,影響他們未來遠程操縱安國公主去做一些事。
如此又過了幾天,並且利用密探獲知了更多消息之後,襄和帝便正式組建了一個使團。往使團裡面安插了很多自己的親信,乃至於密探之類,然後讓他們帶了不少禮物,喪葬用品,包括蘇貴太妃的牌位之類東西,出使西戎帝國。
目的嘛,他們自己心知肚明。
不過這還不是最離譜的,最離譜的是,隨着相關消息外傳,就是確定安國公主真成了西戎帝國女帝之後,民間以及士紳文人團體,對此事議論聲賊大。
比如安國公主是不是叛國了?
比如西戎帝國牝雞司晨,恐怕鐵定是要亡啊,要不趕緊出兵攻打他們吧。
又比如讓安國公主歸附。
從而直接將西戎帝國給拿下等等。
天真的天真,無恥的無恥。
不過這些都是明面如此,私底下襄和帝還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派人詳細調查邊境的物資流動情況,因爲密探不是還提到丁水手裡不知從哪弄來了一大批物資嘛,對此他自然也想要弄清楚,到底是哪些家族私下偷偷往西戎運物資。
是如何與安國公主聯繫上的,最重要的是他懷疑,安國公主很有可能是那個背後不知名勢力,扶植出來的傀儡。
雖然不知道具體想要做什麼。
但總感覺不是好事,想要弄清楚。
可以說,這時候的襄和帝也只是有些陰謀論,對密探提到的安國公主,也就是丁水能拿出大量物資,還沒有什麼明確感知。而首先對此有所感知的天虹帝國勢力是什麼呢?是走私商人們啊!
他們迅速感知到貨不好賣了。
別說五倍十倍,三倍都賣不出去。
推薦紅糖塊啥的,還被西戎帝國的那些野蠻人嘲笑,拿這些個垃圾賣給他們,另外鐵之類的,同樣相當不好賣。
好在對於那些物資,各大部落首領並沒有什麼保密意識,甚至還很樂意展示炫耀。所以很快那些走私商人便從原來他們看不起,要不是爲了賺錢,根本不想跑這麼遠過來的野蠻人那,見到了他們都沒進貨渠道,或者根本沒見過的好東西,並被反向安利,買些稀罕物。
或者用他們帶來的物資交換。
二比一,甚至於五比一的交換。
雙方貿易需求和順差開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