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

“啊!”

貴霜大軍疾步前行,兩軍距離開始接近,臼炮發射的爆破彈精準度也開始變高,剛就有一發正中大軍陣中,造成極大傷亡。

“不可遲疑,速速前進!”

波調知道現在調整陣型只能拖慢時間,讓敵方“投石車”造成過多傷亡,不如先衝到三百步弓箭射程之外,然後再調整陣型進攻,他相信這批貴霜士兵的精銳,六百步的距離陣型不會太過混亂,也能以最快的時間重新列陣。

“正常射速!”

一場戰鬥火炮要發射數十甚至上百發炮彈,敵人過遠的時候,會用慢速發射炮彈,降低炮管發熱的時間,直到敵軍進入第二射程後再恢復正常射速。(漢軍射程共分爲5類:0-100步,100步-200步,200-400步,400-600步,600步以上。)

隨着什長一聲號令,所有的炮手全部加快了手腳。首先運彈手急奔從炮彈箱拿出炮彈,這時清膛手用擦炮杆豬鬃那頭將炮膛清理乾淨,之後運彈手將炮彈遞給安彈手,安彈手將炮彈送入炮膛,清膛手用擦炮杆另一頭將炮彈壓實;接着什長觀測敵軍距離調整火炮角度,然後刺藥手將一體式炮彈後的火藥紙包刺破,最後點火手將燒紅(火炮後方點燃有碳盆)的鶴嘴針(還沒發明出拉火索鉤)刺入點火口(也是刺藥口),完成整個發射過程。

有劉備在,漢軍直接跳過了混亂的散裝彈藥時代,不管是什麼炮彈都是紙殼定裝彈。

漢軍共有三大類炮彈:實心彈、葡萄彈(也叫霰彈)和爆破彈。所有炮彈所用的火藥都提前算好用量,用紙殼包裹和彈頭綁在一起。

貴霜大軍進入600步射程之後,實心彈殺傷力直線上升。鋼炮製造完成後,工匠進行了一系列殺傷力測試。以一匹馬相當於兩個人計算,800步之內,只要炮彈打入敵陣,就能造成平均36人的傷亡;600步之內,可以造成48人的傷亡。由此可見,密集陣對火炮而言就是活靶子。

貴霜大軍人多勢衆的另一個壞處顯現了,後陣的軍隊看不清前陣的傷亡,在波調的催促下,一直向漢軍衝鋒。看似貴霜大軍只是前陣有一些死傷,實則總量已經有數千人。

“大葡萄!”

敵軍進入400步射程,漢軍開始更換炮彈種類,霰彈開始發威。霰彈最外層是圓柱形的薄錫罐,錫罐底部是鐵製的,內部包含兩種規格,40發和200發直徑在50毫米和10毫米左右的鐵質子彈(鐵質子彈較硬,反彈能力強,容易造成跳彈,有效增加殺傷目標)。

最初的霰彈還不是這個結構,而是一個圓形底託,中間一根圓柱,而後用繩索和毛皮將子彈緊繫在圓柱上。整個炮彈的形狀和葡萄差不多,所以叫做葡萄彈。

可在試驗過程中,工匠發覺這種炮彈射程過遠,彈幕範圍不夠大,殺傷力沒有增加太多,最後纔想出了錫罐的工藝。而最初訓練的神機營已經習慣了葡萄彈的叫法,一直延續了下來。

當然最初的葡萄彈也不是丟棄了,它的遠距離、小彈幕的特性完美契合海上交戰,最後被海軍收入囊中,用於艦炮。

罐裝葡萄彈發射後,火炮內外壓差巨大,錫制外殼隨即破裂,子彈從罐體內崩裂而出,那就不再是一條直線的殺傷,它會在空中形成圓餅狀彈幕,這樣的特性會使密集型的敵軍造成巨量傷亡。

這次試驗戰馬逃過了一劫,工匠製作了一塊長1.5引(1引=10丈,34.65米)、寬(也就是高)2.5丈(5.775米)的木板,用來模擬騎兵推進牆。經過反覆試驗,大葡萄彈在400步距離命中8發,300步命中15發;小葡萄彈在300步距離命中25發,250步命中35發,200步命中40發。

200步以內因爲彈幕來不及擴散子彈命中數反而有所降低,不過200步以內主要打擊力量會增加火槍。

漢軍換上葡萄彈後,殺傷從線轉成了面,加上距離正好卡在那個點上,貴霜士兵只有前陣受創,原本因爲實心彈內部士兵降低的士氣又提了上去,反而給了波調一種錯覺,認爲勝利就在眼前。

“小葡萄!”

“射擊!”

300步對漢軍而言是一條紅線,同時對貴霜士兵而言也是一條死亡線。

進入300步射程的貴霜士兵開始按照波調的命令停下腳步調整陣型,預想中減弱的火力沒有出現,反而是更大的彈雨。炮兵換上了殺傷力更佳的小霰彈,八陣陣前的火槍兵也開火了。

滑膛時代,火炮比槍管好造。火炮可以澆鑄,炮膛和炮彈的公差比也不用那麼精確,但槍管就不行了,由於槍管壁薄,不適合澆鑄,況且澆鑄的槍管太脆,容易炸膛,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公差比。

最初,大漢炮兵都已經開始實彈演練了,火槍兵連武器都還沒定型,一度被炮兵恥笑。

工匠想過鑽孔,但鋼材的硬度高,現今沒有那麼好的鑽頭,基本上鑽了三分之一鑽頭就斷了。工匠還手工鍛造過槍管,試驗可以成功,不過這種工藝非常不適合大批量生產,最終被劉備棄用。

直到艦炮身管自緊工藝的發明,槍管制造迎來了春天。新式槍管制造法,首先用統一的模具製造一根實心鋼管,將鋼管預熱,之後將薄鋼條以傾斜的角度一圈圈繞在實心鋼管上。等第一圈鋼條稍微冷卻後,以反方向再繞一圈鋼條,隨後將中間的實心鋼管抽出。外層冷卻後,身管自緊效果會加強槍管的質量和使用壽命。

粗管制成後再用水力鏜牀稍加調整,就成爲一根實用的槍管。以這種方法制成的槍管,公差幅度穩定且小,內壁也十分光滑,還沒有氣泡問題,最主要製造速度快,能大批量生產。

大漢首批滑膛槍,整體長6尺5寸(1.5015米),槍管長4尺5寸(1.0395米),口徑7分5釐(17.325毫米),壁厚4.62毫米(2分),整槍重14斤(1斤250克,3.5kg),最大射程400步,有效射程100-300步。

經過嚴格訓練的漢軍火槍兵,在300步以內準確率20%,250步25%,150步40%,75步能達到60%。滑膛槍不是戰場絕對主力,它是一種火力補充,火槍與炮兵和騎兵嚴密配合才能真正稱霸戰場。

“5個!”

“6個!”

“7個!”

當然萬事都不絕對,尤其是有劉備存在的漢軍。

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六章 黃巾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
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六章 黃巾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