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回合一過,劉備就讓人鳴金了。
“哈哈!甚好!甚好!”張飛摟着太史慈說道,“俺張飛許久未逢如斯敵手,今遇子義當浮以大白。”
“三弟切莫藉故貪杯。”劉備裝假正經,見張飛有些不高興,又說道,“但備得子義,當宴請之。”
“大哥取笑於我。”
“哈哈!”
“玄德公,不知在下可能與張將軍一戰?”
衆人看向趙雲,孫乾奇怪的問道:“子龍亦是武將乎?”
公孫瓚讓趙雲配合孫乾採購羊毛的事,孫乾一直以爲趙雲是個文官。畢竟在漢朝文官的武力也不可小覷,說不定看似一個書呆子,卻有一手強力的劍術。
“雲隨恩師于山中學藝多年,今觀二位將軍大戰,一時慷慨激昂,如有冒犯之處,還望海涵。”
“何冒犯之有,待我前來會你!”剛剛熱身的張飛見又有人挑戰自己,很是興奮。
“三弟且慢,前言可記否?”關羽攔住了張飛,他現在也是激情澎湃。
“二哥,子龍明言戰我,豈可同日而言。”
“三弟,你已與子義交戰多時,再與子龍戰之,不妥。”劉備說道,“子龍將軍,備之二弟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與備之三弟並無二致,子龍將軍切勿多想。”
張飛明白劉備在給自己解圍,他剛剛戰完太史慈,現在又急着挑戰趙雲。不但是不尊重趙雲,更藐視太史慈。
“子龍將軍,我二哥勇武非常,飛尚不能及。子龍將軍欲戰,我二哥足堪敵手。”張飛大眼珠子一轉,說道,“二哥,如此一來,你我二人前言已清,若有下次,二哥需禮讓三弟。”
“哈哈!”
關羽和趙雲的單挑讓劉備的士兵開心了,沒想到這種難得的景象,一天之內出現了兩次。
趙雲這邊正在幫自己的坐騎換馬鞍和馬鐙,不是劉備捨不得馬匹,而是趙雲的馬比劉備編輯出來的好一截。
劉備編輯出來的戰馬,肩高在一米六左右,而趙雲的白馬肩高卻有一米七幾,都快趕上呂布一米八的赤菟了。
關羽、趙雲兩人策馬向對方衝去,等到一定距離,兩人不約而同,雙腳踩住馬鐙,緊夾馬腹,立起上身,利用腰腹和手臂的力量將馬竿向前方突刺。
這種技巧原本只有馬術精湛的將士纔有機會施展,爲的就是讓突刺的力量更大,距離更遠。
張飛同樣會這種技巧,即便沒有馬鞍和馬鐙的支持。但張飛這幾年一直擔任重騎主帥,已經習慣了重騎的作戰方式,所以和太史慈交戰的時候沒有施展。太史慈見張飛不施展,自然也不想先施展。
而關羽和趙雲卻不同,很習慣就用了出來。
“鐺!”
“鐺!”
“鐺!”
關羽和趙雲果然是將遇良才,連續好幾個回合,戰局沒有任何傾向。
漸漸地一百個回合過去了,兩人還是棋逢對手,劉備正要讓人鳴金,卻被張飛阻止了。
“二哥常在平原,不如讓二哥一次打個夠。”
場上兩人也明白一百回合過去了,既然劉備沒鳴金,兩人自然也沒有停手的意思。
又是一回合相交,這次趙雲把馬竿一圈,關羽順勢一架,兩人很自然就在場中停下了馬。
關羽明白,這是趙雲想要和他比近戰,關羽沒有制止,搶先刺擊迴應了趙雲。
因爲馬竿的長度和馬槊差不多,說是近戰,可兩人還是相距6、7米。
“咦?”劉備和張飛兩人不約而同的輕咦出聲。
漢軍之中有好幾種騎兵,其中就有突將和武騎。突將就是專門衝擊敵陣,一擊便走,絕不拖延;而武騎則會衝入敵軍陣中近戰,擾亂敵軍陣型。
一般的漢軍將士會將騎兵的戰法全都學會,關羽和趙雲也不例外。
但由於劉備對於全騎兵軍團作戰的改良,武騎這種強大但容易死傷的兵種,劉備已經不再讓將士練習,也不再使用了。
所以關羽這兩年對武騎近戰有些疏忽訓練,但以關羽的強大,一般的武將是抓不住這種破綻和機會的,可趙雲不是一般武將,說是絕世武將也不爲過。
關羽和趙雲兩人近戰剛打沒多久,兩人就感覺不對。直到劉備和張飛看出來,趙雲也明白關羽不是不會近戰,而是有段時間沒有練習了。
趙雲不想乘人之危,用力盪開關羽的馬竿,向後方策馬而去,關羽也同樣向後方拉開距離。
“鐺!”
關羽和趙雲兩人再次進入突將作戰模式,關羽此刻有些臉紅(看不出來),暗下決定,回去後一定要勤加練習,補回武騎熟練度。
“鳴金!”關羽和趙雲又對衝了幾次,劉備就叫人鳴金了。
“關將軍勇武非常,雲萬分欽佩。”
“子龍將軍亦是世間少有。”
“爲迎接太史子義與趙子龍二位將軍,全軍痛飲三日!”認爲一連收了兩位大將的劉備萬分高興,讓將士休息。
劉備所說痛飲三日不是全軍連喝三天,而是將全軍分爲三部分,每個部分有一天假期,能飲酒作樂,其他兩部分還是要巡邏備戰的。
劉備拉着太史慈和趙雲的手來到主帳,衆人就坐後,劉備說道:“今拜太史慈爲鎮護將軍,東萊都尉(一郡的士兵長官);拜趙雲爲鎮軍將軍,爲備親衛。”
太史慈鄭重的行禮,說道:“慈拜謝主公,願爲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備將裝備遞給趙雲,說道:“備知將軍非金所致,此間鎧甲非爲其他,乃爲你我二人相識。”
趙雲定定地看了劉備一會,說道:“謝玄德公厚愛,雲愧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