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

賈詡完全計算到了劉備北線的進攻路線,趙雲、麴義還有馬氏父子屯兵幷州,便是準備兩路並進同時進攻涼州和關中(趙雲沿河東攻關中,麴義和馬氏父子攻涼州)。

本來馬騰是不準備讓自家再領兵作戰,只派了龐德幫助麴義,但抵不住馬超私自向劉備請命。馬超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他指揮騎兵的技藝還是非常高超的。

全員高學歷,有各級軍候、校尉督軍,加上士兵全都有牽掛(有家小的士兵忠誠度是最高的,反倒是所謂的孤兒,他們反叛沒有任何顧慮。所以劉備募兵的條件,首先要看他家裡有什麼人,父母俱在,兒女雙全的最好),劉備相信即便馬超想反,也沒有士兵跟從。

上一次馬超私自反叛,置家人的安危於不顧,讓馬騰大爲惱火,要不是劉備攔着,馬超剛投劉備那會,馬騰便要殺了馬超。

爲了避免重蹈覆轍,馬騰將兩個兒子安放在鄴城,自己親自監督馬超,現在在幷州的馬家那一票人是以馬騰馬首是瞻的,馬超是馬騰副將。

劉備與曹操兩方厲兵秣馬,整軍備戰,中原大地進入了詭異的平靜期。

這天,劉協找到劉備,說道:“昔皇叔有三問,朕已思得一條,欲說與皇叔。”

“陛下但講無妨,臣洗耳恭聽。”

“皇叔曾言,廣興文教,學子無所從。朕思之,甚以爲然。國家惟察舉、徵辟,多有大才不得志。朕有一策,請皇叔觀之。”

劉備拿起劉協遞來的紙一看,上面幾個大字把他嚇了一跳——九品官人法。

劉備心裡如焚的翻開閱讀,果然和他想的一樣,這是九品中正制最初的原型,但已經有了基本雛形。

九品官人法規定由各郡縣推出一個品評官,然後由這個品評官評選出當地人才的等級,而後各郡縣官員將評定結果上報朝廷,朝廷依照評定的優劣酌情任用這些人才。

看完九品官人法,劉備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陳羣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陛下,此法頗爲不妥。”劉備說道,“若品評官徇私,豈不有失公允。更有甚者,若世家大族把持品評官,那朝堂之上豈不皆此輩之人。”

不等劉協說話,劉備繼續說道:“臣有急事告退,陛下還需思慮再三。”望着劉備遠去的背影,劉協有些惱火。

劉備沒工夫陪劉協過家家,陳羣作爲現在劉備帳下文官第一人,如果他有了異心,那比前線打了敗仗還嚴重。

劉備來到陳羣辦公地點,屏退其他人,問道:“陛下處九品官人法,可是長文所獻?”

陳羣也被劉備的話嚇了一跳,說道:“明公何出此言,我知明公已有謀略,此法早已置之度外。”

最初,陳羣確實有意讓劉備推行九品官人法,不過劉備下放學子,還有亭學、縣學、州學這一級級的設置,早就讓陳羣明白,劉備已經有了通盤考慮。之後,陳羣便將九品官人法束之高閣了。

劉備承諾劉協解決三個問題便還政於他,這也就騙騙劉協(或者是劉協願意相信),劉備手下的人都認定劉備一統天下後,肯定讓劉協禪讓給他。

哪怕陳羣想要讓劉備推行九品官人法,也不會將它說給劉協聽,不但毫無作用,還會將自身置於險境。

“既非長文所爲,此法尚有何人知?”

陳羣知道,肯定是某個拜訪過他的人,看到過他寫的手稿。不過陳羣坐到現在這個位置,拜訪過他的人非常多,他也不記得到底是哪個人了。

“請明公恕罪,羣實不知。”

劉備瞭解陳羣的爲人,如果真的是他提的,他一定不會撒謊。

劉備頷首,說道:“既如此,長文不必放在心上,便由繡衣衛查訪此事。”

劉備走後,陳羣處理政務也沒了心思,他趕回家中詢問家僕,意圖查明是哪一個人,又將九品官人法手稿親自送到劉備手中。

劉備不讓漢人爲奴,陳羣便遣散了許多不親近的家僕,留下一些親信,這些親信戶口都有登記,陳羣每個月還給他們發月俸,名義上這些親信是陳羣僱傭的。

這個套路也不知是何人想出來的,劉備默許,他的手下各家都依照這個辦法處理家僕。

家僕苦思了一番,說道:“會否是王家君子?”

“休徵(王祥)?”

回憶事情自然從最近的時候想起,這段時間只有孔融和王祥兩人來拜訪過陳羣,多喝了幾杯,王祥還向陳羣抱怨劉備輕視自己。

陳羣搖頭說道:“休徵有遠志,非似這般短視之人,尚有何人來訪?”

如果因爲劉備輕視自己,王祥投奔曹操,這陳羣相信。給劉協出謀劃策這種事,絕不是世家人所爲。

劉協這個吉祥物周圍,繡衣衛有好幾隊人日夜不停的守着。劉備詢問,繡衣衛很快找到了一個可疑人選。

陳到說道:“主公,近日惟有王雄一人與陛下商談甚久。”

王雄,字元伯,王祥的從兄。他的父親便是被孫堅用“不知道罪名”殺死的荊州刺史王睿,同時他也是歷史上派出刺客刺殺軻比能的人。

王雄和王祥一樣,差不多時間被推薦給劉備,不過他沒有王祥那麼好命,王祥是孔融親自推薦,他只是王脩不痛不癢在彙報工作時提了一句。

劉協相召,孔融便帶着王祥和王雄兩人一起覲見,企圖走走劉協的關係,畢竟劉協名義上是天子,他發了話,劉備也不好太過拒絕。

面對劉協的三問,孔融也只是籠統的說了什麼德治啊、修身啊之類的話。劉協很失望,王雄卻上心了。

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七十章 昌豨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七章 初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五十章 劉表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
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七十章 昌豨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七章 初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五十章 劉表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三百四十三章 兩路勝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