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邊境止戈

一柄長劍刺了個空,青年男子差點順勢摔着地上。“再來”,笑臉盈盈的說道,這已經是他今天第二十次進攻了,每次比試都是止步於十招之內,未能傷了其兄長分毫。兄長時雲江自二十歲起就跟隨其父鎮守南境,一守就是七年,經歷大小戰役數十次。所以在旁人眼裡,男子的武功遜於他的兄長也不足爲奇。況且時雲江在邊境上戰功顯赫,年紀輕輕的就被冊封爲西宣國第一少將軍。

對於青年的屢屢挫敗,坐在一旁的時牧早已看不下去,壓不住胸中的怒氣,面朝青年破口大罵道,“平日叫你勤於練功,你有沒有聽從吩咐?,我常年駐守邊境,是不是沒人管着你就偷閒了?你大哥同你這般年紀的時候早就跟爲父去了軍營,從一個小小的伍長做起,如今已經是...”

時雲江不忍弟弟受罵,便打斷了父親的話,語調溫和帶笑,“爹~,你就不要責罵雲川了,相比兩年前他的武功,如今進步也不算少了。”

青年的名字叫時雲川,與時雲江都是雲字輩,家中排行第二。二十二歲的他身形修長,容顏俊朗,氣質清秀。相比之下,時雲江身材魁梧,剛勁有力,邊境條件艱苦,投身軍營的他常年風吹日曬,膚色顯得有些黝黑。時雲川一個箭步的躍起,使出了一招“劍走偏鋒”,時雲江以退爲進,輕易的躲開,連續七八招下來手中雖無任何兵刃,僅憑靈巧的躲閃便化了數次進攻使對方討不到半點便宜。緊接着賣出一個破綻便奪下時雲川手中的長劍。西宣國“第一少將軍”的稱號並不是徒有虛名,而是憑藉自己在沙場上奮起抗敵授西宣國冊封。

“老爺”管家大步徑直的走來“老爺,宮中公公來傳召,命大公子即刻進宮面聖,已經在客廳等候多時。”

時牧點點頭表示知曉。時雲江抱拳躬身告別,穿過階下石子漫成甬路的曲折遊廊,走到庭院,一刻不敢怠慢的進到客廳。平日裡兄弟兩人的切磋都喜歡挑在後院,地方寬闊,更重要的原因是僻靜不會叨擾到家人,角落擺置了一套的光面的石桌圓凳,時牧緩緩的坐了下來,剛纔臉上的怒氣全無,轉而浮上了一絲憂愁。斑白頭髮隨處可見的他其實才五十來歲,飽經風霜的臉上,刻下的條條皺紋。一個月前他還是南境的主將,因爲邊境上的一場敗仗被停職奪去了兵權,賦閒在家。

按西宣的軍制,任何軍事上的戰役,從策劃、組織、兵力調動、參戰整個過程都要彙編成軍報呈送至兵部審理和甄核。俞天關一戰中敵軍派出小股精兵,潛入城中繞開外防,燒燬糧草、車輿、廄牧、裝備、軍械。隨後敵軍主力趁亂破城後長驅直入,專攻薄弱之處。對城中的地形、城防如數家珍。

時雲川看出了父親的憂愁,收劍入鞘,替時牧打抱不平,埋怨道,“爹,孩兒覺得俞天關一役錯不在你,我也閱覽過你們送回來的軍報,敵人進城後目標很明確,招招命中要害,可以說得上指哪打哪。連我都看得出來定是有人將城防圖泄露給了敵人,難道兵部的人看不出來嗎?就因爲找不出證據是何人所爲就草草的下了定論,扣你一個指揮不力。”時雲川說着越發的激動,有些停不下來,“況且城防圖在兵部那裡也有備案,誰敢說就一定從...”

“住口!”時牧嚴厲的喝止道,頓了片刻,神情和語調皆十分嚴肅,正色道,“川兒,你記着,朝廷停了我的職,我一點都不覺得冤。爲將者,不僅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遠見,更得有敢於接受失敗的勇氣,敢於擔當,而不是一味的去推卸責任。俞天關一役,三萬將士血染沙場,作爲一軍之將能逃其咎嗎?”說完眼眸不知何時起了一層薄淚。

時雲江到了朝堂大殿上,看見丞相傅允面色黯然肅立不語。坐在龍椅上的西宣國君主楊弘淵手中正拿着一張奏摺,看上去體型富態,莫約是五十歲的年紀。時雲江朝拜之後接過來自南楚國捎來的議和信件,迅速瀏覽了一遍。

“一個月前,在南楚攻下俞天關之後,突然提出停戰議和。衆多朝臣也都紛紛表態主和。故而朕也答應南楚派使臣前來交涉,明日可抵達西都城,兩位愛卿對南楚提出議和一事,有何見解”楊弘淵緩緩站起站起將兩袖往身後甩開打破了朝堂中的平靜。

“陛下,臣以爲可以與南楚商議停戰議和一事,近三年以來,他們屢屢舉兵來犯,自俞天關一役後,我軍傷亡慘重。時家老少將軍帶領南境守衛將士雖奮起抵抗,雖抵擋了住他們的繼續攻勢,但我朝已經傾盡國力,消耗巨大。在北境邊上,現在我們和中豫還是友鄰邦交。難保終有一日他們會翻臉,趁機侵入北境,西宣國將陷入兩面夾擊”傅允鄭重其事的說道。

傅家幾世爲官,書香世家,五服幾代中都有親屬在朝中六部任職,但皆是常鱗凡介,最高的也就他的叔父是戶部侍郎,到傅允這一輩出了一個丞相,可以說上光耀門楣。對於眼前這個器宇軒昂的男子,其身份除了是西宣國第一少將軍外,還是他的女婿。四年前,傅允唯一的女兒嫁入時家。雖然兩人是翁婿關係,但從不妨礙各自對當朝時局的看法。

西宣國地處西南,夾在中豫、南楚兩大國之間。北境邊上的中豫亦是虎視眈眈,且國力強盛,地大物博,兵強馬壯,而衆國之中,南楚的綜合實力僅次於中豫。相比之下,西宣乃是小國。早年間中豫就有吞併南宣國之勢,但礙於兩國結了姻親。自從三年前南楚舉兵來犯大軍壓境,時牧父子帶領將士抵擋來犯之敵,雖然防守住了南境,但是傷亡消耗巨大,若中豫此時趁西宣殘喘之際,大兵壓境,西宣岌岌可危。

“陛下,丞相所言極是,南楚這時候肯停止干戈,平息戰事是一件好事。可讓西宣休養生息、養精蓄銳,但既是議和,臣以爲我們應提出條件,南楚須得當歸還十年前侵佔的南境三州,以示誠意”時雲江斬釘截鐵的說道。

傅允極力否定的眯起雙眼,搖了搖頭道,“將軍的心思可以理解,當下敵強我弱的局面,如果此時強行提出歸還三州南楚國肯定不答應,搞不好議和一事恐怕一開始就很難繼續,老臣以爲先看明日南楚提出的條件,再做定奪”

“可是...”

楊弘淵擡手做了個示意時雲江不再進言,淡淡說道,“好了,丞相言之有理。雲江,如今你替你父親暫代南境主將一職,至於南楚使團來京商談一事,朕思來想去,決定派你和禮部侍郎崇睿明前去城門接待”

時雲江躬身領命,低聲應了個“諾”字。

次日午時,天穹陰霾籠罩,太陽被雲深深地藏起來。西都城的城門外,厚重的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着黑色金絲楠木匾額,上面地題着三個大字“西都城”。一隊規模近百人的使團風塵僕僕趕到西都城外門口,使團中騎着馬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七尺高的身材,雄壯魁梧。他是南楚國司寇家的大兒子司寇虎,三年來,他作爲南楚大軍的先鋒將軍入侵邊境,俞天關一戰的功臣。停戰議和後,他陪同南楚使團出使南楚,一副勝利者的姿態來到西都城。

使團停了下來,司寇虎翻身下馬大步走到後面的馬車,抱拳躬身道,“左大人,我們到西都城了”

一體態消瘦的男子推開馬車的簾子,雙眼中光射寒星,手上緊緊的攥着一本《西宣通記》,看上去與司寇虎年紀相仿。從他的一身玄色窄袖蟒袍,腰間硃紅白玉腰帶,袖口處鑲繡金線祥雲。不難看出,此人是南楚使團的使臣主事。雖說西宣已經進入的深秋,有些寒冷,但他已經身披白色絨毛加厚的披風,一副入冬的穿扮。

此時西宣城門外的時雲江和禮部侍郎崇睿明在等候已久,男子下了馬車緩緩走來,雙方拱手行禮完後,崇睿明說道:“左大人、司寇將軍,一路上舟車勞頓,陛下命我與時將軍在此恭候,由我等二人爲二位安排食,之後再入朝面聖。”

男子抱拳作揖:“那就有勞二位了。”

在旁的時雲江和司寇虎都將目光注視到對方的身上,彼此都認出了對方。司寇虎刻意提高了嗓音,“時將軍和我都在邊境多年,但未曾有機會與將軍正面交手,時家槍聞名天下,希望此次出使能向將軍討教一二,也不枉此行。”

時雲江往前走了一步,面目鐵青,剋制住心中的怒氣,嘴角微微一揚道:“過獎了,有機會我也想領教司寇將軍的刀法。”幾年來,兩人都在邊境廝殺,卻鮮有機會面對面較量一番,如今正面相遇,都恨不得分出個高下。

在安排南楚使團入住清點貢品之後,時雲江與崇睿明在使團客府外等候,兩人便閒聊了起來,時雲江一臉疑惑,問道,“崇叔叔,那左,左大人一副體弱多病的模樣,南楚爲何派那麼一人作爲使團領隊與我國交涉議和事宜?”崇睿明比時牧年小几歲,與之私交頗好,無人之時時雲江常常喚他作叔叔。

崇睿明捋了捋鬍子,淡淡說道,“此人名叫左良,莫看他身體羸弱,聽聞此人極其善於工於心計,頗有手段,博學多才,在南楚身兼數職,年紀輕輕就擔任南楚的禮部侍中,同時他還是授天府少卿,府卿的副職。”

“就是那個廣招天下英才,各國聞風喪膽的授天府?”時雲江有些吃驚說道。

崇睿明點了點頭,一抹憂思浮上眉梢,“他此次來西京,恐怕不僅僅和談那麼簡單。”

南楚的授天府令各國心生畏懼是名副其實,自二十年前授天府建立至今,功績卓越,在內,將敵國暗探組織盡數摧毀;在外,各國的領土疆域內,五行八作間均安插有探子。招納四方賢能之士爲其所用,且不分國界,直接聽命於南楚皇帝,獨立於三省六部。授天府分判六曹事,與州府的六司卻大不同。一司掌管府內人員的選拔、考覈、任免、升降、調動等事務外、還時常監視內部;二司負責收集各國情報,組建暗探;三司負責護衛及暗殺,人員由將軍、校尉和江湖高手組成;四司負責偵察、緝捕;五司爲負責整理文書檔案,編輯案牘。至於六司,初設於三年前,有別於其他五司,其職責知之甚少,僅首府鍾離形、左良及少數人所知。

金鑾殿上,文武百官在上奏議事期間,等來了南楚使團覲見,一番朝拜之後左良拿出已擬好的停戰議和協議文書呈上。楊弘淵看完面色立刻變得鐵青,遞給一旁的太監並示意宣讀。條件則是:其一:劃定疆界,南以荊石河中流爲界,北以俞天關爲界;以東屬南楚,以西屬西宣;其二,西宣每年向宏納貢銀、絹各十萬兩、匹,議和文書生效起,每年春季運送至泗州交納;其三,西宣派一名皇子前往南楚充當質子。其四:西宣允許南楚借道出關西進與原羌貿易往來。

殿上羣臣譁然一片,低聲議論紛紛,都看出這停戰議和條件另有深意。嘈雜間,作爲百官之首的丞相傅允先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爲議和條件有多處不妥,南楚西宣兩國邊界此前已早有劃分,況且如今南楚還霸佔着這南境三州,如今還要再向前推進三十里,實屬欺人太甚。其二,若西宣每年皆向南楚進貢,豈不是擺明要西宣向南楚稱臣?借道西宣與原羌貿易往來,不知南楚是想與原羌做哪方面的貿易?”南楚、西宣素來有嫌隙,近三年來,南境戰事更加頻繁,遠在朝堂之上的傅允時常看着邊境的輿圖推演戰況,久而久之,輿圖上的疆域印在腦子,當聽到疆界劃定之時,就盤算出邊界劃分而言已經是向西宣境內推進三十里地。

左良暗淡淡一笑,抱拳問道:“這位相比就是貴國的丞相傅大人吧?邊境離這裡那麼遠,僅憑字面上的簡述就立即能說出邊界的位置,令左某佩服。”

傅允沉下臉,冷冷的哼了一色,回道,“正是傅某,左大人過獎了。”

左良面上笑容微微收淺了一些,語調冰冷道,“兩國邊界前後三十里自古以來並無定論,如果議和商議界定,以免日後邊界摩擦,戰時再起。至於借貴國寶地與原羌部落通商貿易,與他們作何交易,那是南楚之事”說着微微轉身面向了楊弘淵作揖,“陛下,恕外臣直言,如今陛下依舊是西宣的君主,兩國何來君臣之說。如今南楚派下官來與貴國誠心修好,若此時此刻是中豫,恐怕是連議和的機會都沒有吧?”

後面幾句話左良刻意提高了語調,有意識意是提醒楊弘淵及在朝衆臣,西宣邊境上還存在另外一個威脅。這幾句話一下子戳到了楊弘淵的痛處。如今中豫乃是天下第一大國,四周攻打吞併周邊小國,要是此次與南楚的議和不能達成,中豫趁機舉兵南下,西宣將面臨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後果不堪設想。想到這裡,楊弘淵倒吸了一口冷氣道,定了定神說道,“如今我們兩國商談議和一事,使臣大人不必談及到中豫,朕以爲傅愛卿言之不無道理。議和一事並非一朝一夕,兩國須得細心斟酌一番。朕決定以一個月爲期,決定命由時愛卿和傅愛卿,崇愛卿南楚使團商談議和條件一事,使臣大人覺得如何。”

左良神情中露出笑意,心中早已預料議和條件西宣不會那麼順利答應,抱拳躬身道,“那就依照陛下之意吧”

退朝之後單獨留下了負責與南楚使團商談議和三位朝臣,提點他們在此次與南楚商談一事,要靈活把握這個度,不宜意氣用事,丞相傅允爲官多年,最懂的這皇上的心思,一點就透。

爾後近一個月的商談,雙方都各有讓步,最終將議和協議的內容確定了下來:一、疆界劃定,南以荊石河下游二十里爲界,北以俞天關外二十里爲界,以東屬南楚,西屬西宣;二、西宣一次性進貢改爲貢銀、絹各五十萬兩、匹以及;三、西宣派一名皇子前往南楚充當質子;四、南楚撤軍歸還俞天關後,允許南楚借道出關西進與原羌貿易往來。

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六章 驚險重重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二章 一較高下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六章 驚險重重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三章 嶄露頭角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三章 嶄露頭角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四章 淳王元宗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章 師出名門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二十章 魑魅紫花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三章 嶄露頭角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二十三章 久別重逢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章 一較高下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十三章 人才輩出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二十三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二十章 魑魅紫花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四章 淳王元宗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
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六章 驚險重重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二章 一較高下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六章 驚險重重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三章 嶄露頭角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三章 嶄露頭角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四章 淳王元宗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章 師出名門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二十章 魑魅紫花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三章 嶄露頭角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二十三章 久別重逢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章 一較高下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十三章 人才輩出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七章 代師訪友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二十三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十六章 南楚重臣第十九章 護花使者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二十章 魑魅紫花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四章 淳王元宗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第十一章 相得益彰第十八章 大漠刀客第十二章 險象求生第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章 秘密授命第十五章 一統北疆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一章 邊境止戈第十七章 心中道義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第二十一章 追蹤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