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爭分奪秒

陳必時調兵遣將的時候,帕特里奇中將卻在爲一件戰場外的事情操。

那就是成立美日臺聯合司令部。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

日本還好說,早在七月底,美國副總統拜倫訪問東北亞的時候,雙方就在軍事指揮權限上取得一致。日本只要聯合司令部參謀長的位置,在地面戰鬥中擁有指揮權,其他全都聽美國安排。

這很好理解,日本只能在地面戰場上出力。

雖然日本擁有一支規模在亞洲派第二、在全球排第七的艦隊,還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反潛作戰能力與艦隊防空作戰能力,但是日本海軍是一支比較單純的防禦性海軍,即便八艘“宙斯盾”驅逐艦與十多艘通用驅逐艦配備有山垂直髮射系統,日本海軍沒有采購對地攻擊彈藥,艦隊的攻擊能力非常有限。

與海上自衛隊相比,日本空中自衛隊更加“單純”。最先進的盯戰鬥機只有制空作戰能力,幾十架具備攻擊能力的澀戰鬥機只有反艦導彈,沒有像樣的對地攻擊彈藥,很難在對地支援中發揮作用。

總體而言,日本海空力量以防禦爲主,缺乏攻擊性。

西太平洋都快被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與兩棲艦隊塞滿了,滿天都是美軍戰機,日本艦隊與機羣可有可無,大都在後方護衛船隊,對付不見蹤跡的大陸潛艇。在海空作戰上,日本自然沒有發言權。

地面戰場是日本軍事力量的主要舞臺,也是日本當局的現實選擇。

只有沒有多大好處的髒活累活,美國纔會丟給“盟友”還美其名曰:聯合作戰。

對於這個問題,日本首相進藤加一、防衛大臣田中昌弘、外交大臣青木和惠子,以及衆議院的議員領袖都想得比較透徹。

日本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身實力、獲得完全國體、得到世界承認的機會。

要想獲取,就得付出。

想要的到什麼,就得付出什麼。

日本想要得到一個國家的全部主權,就得在與主權有關的方面有所作爲。

錢肯定買不來主權。二十多年前,在那場由老布什對陣薩達姆的戰爭中,雖然日本受和平憲法與國內民意限制沒能出兵,但是在戰後當了冤大頭,支付了四百多億美元的戰爭開支。當時的四百多億美元相當於二十年後的一萬億!

鉅款沒能買來主權,反而因爲露富被美國盯上,換來了“失去的二十年

這件事情對很多日本人的社會價值觀產生了重大影響、讓他們認識到富裕但不強大的日本不是受人尊重的國家,只有強大的日本才能在世界上獲得一席之地。這件事也對日本的內外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出兵伊拉克、參與亞丁灣護航行動、積極參與半島事務、在東南亞地區展開攻勢外交,都與之有關。

從根本上講,這些都在爲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行動做準備。

這就是一場戰爭,一場必將改變日本與西太平洋格局的地區戰爭。

雖然這是一場由美國主導的戰爭,但是隻要把握得當,日本也能從中獲得夢寐以求的國家主權。

政治上,日本只並了一個條件,既在戰爭期間組建正規軍。

雖然美國並沒積極宣揚這件事情,甚至在正式場合從未主動提到這件事情,但是日本當局把話說得非常透徹,只有一個健全的日本纔有權介入大規模地區戰爭,也纔有理由讓日本軍民爲之賣命。

政治立場決定了日本的軍事態度。

相對而言,反而是臺灣當局不好對付。

不管怎麼說,臺灣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輸家。如果不是美國及時介入,就算臺灣不會在一週之內輸掉戰爭,也挺不過一個月。

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從道理上講,臺灣當局沒有討件還價的資本。

可惜的是,美國不想打地面戰、至少不想一開始就捲入地面戰爭;日本在短期內最多動員兩個師,只能擔負一個方向上的作戰任務;不管臺軍的表現多麼令人不滿,仍然撐起了半邊天。

軍事上如此,政治上也是如此。

臺灣當局是美日介入臺海戰爭的政治載體,如果這個仍然得到二十多個國家承認的政權煙消雲散,《美臺關係法》就沒有執行對象,美日的軍事行動不但失去了合法性,反而會被視爲對一個主權國家的軍事入侵。

沒有日本,美國可以單獨打這場戰爭。

沒有臺灣,美國連打這場戰爭的理由都沒有!

美國捲入臺海戰爭不是爲了兩千萬臺灣人的自由與民主,而是爲了幾家銀行、十幾家能源企業、幾十家軍火公司、幾百萬從業工人。以及幾百名政客。

因爲臺灣當局堅持要在聯合司令部擁有一席之地,還得在日本之上,所以經過十多天商議,帕特里奇不得不按照白宮與五角大樓的泣總司令與參謀長!外設一個副司令,並且將臺島出刀濺淵北兩大戰場,由臺軍指揮南面戰場的地面戰鬥、日軍指揮北面戰場的地面戰鬥,美軍統一指揮全局。

8月口日夜間,五十四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帕特里奇正通過視頻電話與日本的服部留名中將、臺灣的童少卿上將商討成立聯合司令部的最後幾個問題。

消息傳到後,三人都同意休會十五分鐘。

帕特里奇沒有耽擱一點時間,通信參謀切換頻道後,他通過電話徵詢了參聯會主席加布裡埃爾上將的意見。

這位德高望重的陸軍上將把話說得非常明確,當務之急是成立聯合司令部。

帕特里奇不是笨蛋,知道加布裡埃爾的意思。只有儘快成立聯合司令部,才能理順指揮關係,也才能如臂使指般的調動日軍與臺軍。

只不過。身在前線的帕特里奇更加清楚戰場情況。

加布裡埃爾一再強調儘快成立聯合司令部,不僅僅是爲了理順指揮關係。

捲入臺海戰爭之前,奧康納在白宮的決策會議上強調了把戰鬥傷亡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的重要性,並且要求各級指揮官都得重視這個問題。這很好理解,奧康納宣佈美國將出兵介入臺海戰爭之後,美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朝鮮戰爭,然後是越南戰爭,而這兩場戰爭奪走了十多萬美國大兵的生命!

要想控制住傷亡,就要避免捲入地面戰爭,至少得儘量晚的捲入地面戰爭。

總得有人在前面衝鋒陷陣,不是美國大兵就是日本與臺灣士兵。

成立聯合司令部是讓日本與臺灣軍隊擋擋箭牌的前提條件。

可惜的是,這個願望很快就耍落空了。

收到消息的時候,帕特里奇就意識到,五十四軍在這個節骨眼上發起全線進攻,肯定不是攻佔喜個自北那麼簡單。

臺軍肯定扛不住,日軍扛得住嗎?

如果日軍也扛不住,那就只能讓美軍上了!

受此影響,在與加布裡埃爾通電話的時候,帕特里奇向這位將他從少尉一路提拔到中將位置上來的老上司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即儘早考慮參加地面戰的可能性,並且爲之做好準備。

帕特里奇說得很委婉,意思也表達得很明確。

他會盡量穩住戰局,但是在盡力之後仍然無法扭轉局面,就得考慮在局勢變得不可收拾之間把陸戰隊送上岸。

沒有最優的話,只能做次優選擇。

在局勢惡化之前主動參加地面戰就是美軍此時的次優選擇。

能夠帶出帕特里奇這樣的干將,足以證明加布裡埃爾不是碌碌之輩。搞清楚帕特里奇的意思後,加布裡埃爾不但答應做好準備,還讓中將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他可以當機立斷的下達作戰命令。

這個時候,服部留名與童少卿也產生了同樣的想法。

不管怎麼說,在臺北方向尖,美日臺三方有着共同利益。

大敵當前,那些糾纏了十多天的問題不再是問題。會議重新弄始後,三人只用十分鐘就談妥了成立聯合司令部的最後幾個問題,並且一致決定,即時開始按照商定的職權分化來指揮與協調作戰行動。

日本陸上自衛隊北部方面軍司令、干涉軍司令服部留名中將爲臺北方面總指揮。帕特里奇向這個剛剛“升官”的日本中將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穩住臺北防線。大概是擔心服部留名誤解他的意思,帕特里奇還特別提到,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臺北市區,城市外的戰場更能發揮第七師的裝甲突擊能力。

服部留名需要帕特里奇格外提醒嗎?

要知道,第七師的駐地就在北海道,隸屬於北部方面軍,是服部留名的嫡系部隊。在赴臺之前,這支日本陸上自衛隊唯一的裝甲師在北海道駐紮了數十年,唯一的任務就是盯着北面那支從未打過來的鋼鐵洪流。

打裝甲戰,正是服部留名的“正業”

雖然從未上過戰場,但是服部留名像瞭解自己身上的每一個器官那樣,瞭解第七師的每一支部隊,甚至能夠說出每一個連長的名字。

這是他的部隊,是他的王牌部隊!

在面積不到北海道一半的臺灣作戰,第七師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服部留名沒有託大,因爲第七師的主力部隊正在上岸,最快還要二十四小時才能形成作戰能力,所以接受任務之前,他把參戰時間定在8月舊日凌晨,要求臺軍務必堅守到這個時候。

得到保證後,服部留名才答應爲臺北戰場負責。

這個時候,五十四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渡過基隆河與淡水河。

與此同時,戰場西面二十公里外的二零九高地上,百來名空降兵正藉着照亮半邊夜空的火光,爭分奪秒的構築防禦陣地

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63章 正面猛攻第36章 巨大漏洞第34章 分秒必爭第26章 將錯就錯第67章 志在必得第91章 最後通牒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20章 痛失戰友第152章 傲骨連隊第38章 關鍵時刻第57章 人情關係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45章 最後一餐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18章 圍點打援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76章 峰迴路轉第30章 將功補過第76章 不戰自潰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13章 發動羣衆第72章 心理較量第39章 迂迴得逞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3章 機緣巧合第18章 以少勝多第37章 全面撤退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30章 將功補過第34章 以攻對攻第84章 小鬼壓場第6章 鬆弛有度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91章 最後通牒第93章 迫在眉睫第42章 時不待人第20章 痛失戰友第80章 全力投入第86章 自釀苦酒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72章 存亡之秋第67章 獵捕海豹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4章 以攻對攻第50章 給點奔頭第25章 慶祝方式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52章 日本定策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2章 戰場小兵第47章 三個小時第17章 尋求突破第90章 找對領導第59章 戰略冒險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57章 經典突擊第25章 慶祝方式第26章 將錯就錯第65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5章 東南告急第46章 舉步維艱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8章 圍點打援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90章 兵力緊缺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64章 空中突擊第73章 政治木偶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37章 全面撤退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章 從天而降
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63章 正面猛攻第36章 巨大漏洞第34章 分秒必爭第26章 將錯就錯第67章 志在必得第91章 最後通牒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20章 痛失戰友第152章 傲骨連隊第38章 關鍵時刻第57章 人情關係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45章 最後一餐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18章 圍點打援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76章 峰迴路轉第30章 將功補過第76章 不戰自潰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13章 發動羣衆第72章 心理較量第39章 迂迴得逞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3章 機緣巧合第18章 以少勝多第37章 全面撤退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30章 將功補過第34章 以攻對攻第84章 小鬼壓場第6章 鬆弛有度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91章 最後通牒第93章 迫在眉睫第42章 時不待人第20章 痛失戰友第80章 全力投入第86章 自釀苦酒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72章 存亡之秋第67章 獵捕海豹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4章 以攻對攻第50章 給點奔頭第25章 慶祝方式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52章 日本定策第41章 背靠本土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2章 戰場小兵第47章 三個小時第17章 尋求突破第90章 找對領導第59章 戰略冒險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57章 經典突擊第25章 慶祝方式第26章 將錯就錯第65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5章 東南告急第46章 舉步維艱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8章 圍點打援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90章 兵力緊缺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64章 空中突擊第73章 政治木偶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37章 全面撤退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章 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