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一地得失

,了別人。..第四步兵師被殲遼後。肯定會今面退”

帕特里奇卻沒有這麼做。

穩住情緒,通觀戰場局勢後小這名美軍將領做出了強攻丹東的決定。

不是帕特里奇膽子大,而是沒有其他選擇。

在讓第七步兵師向西挺進的時候,帕特里奇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即通過犧牲第四步兵師換取攻佔丹東的機會。

顯然,戰局的發展並沒超出帕特里奇的預料。

中隊拼出全力,用三個集團軍、其中兩個還是戰鬥力最強大的集團軍圍殲了第四步兵師,那麼留在西面的就只有兩個集團軍。

爲了鞏固遼東半島防線、防止美軍向瀋陽方向突擊,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都不能在丹向上全力施爲。

如此一來,羅耀武已經失去了增援丹有的能力。

這也正是帕特里奇看到的機會。

不在這個時候強攻丹東。更待何時?

實際上,此時的戰局仍然對美軍有利。

隨着第二機步師退守長甸河口,中隊暫時不可能對第七步兵師與韓軍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線構成威脅。

因爲在圍殲第四步兵師的戰鬥中消耗了大量兵力,第十五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基本上喪失了戰鬥能力,而第四十集團軍的狀態本來就不大好,難挑重任,所以即便沒有第二機步師,韓軍集團軍也能守住長甸河口。

更重要的是,韓軍集團軍並沒完全崩潰,還有好十來個二線步兵師。

有這個威脅存在,中隊獲勝之後必須退守寬甸,甚至還得再退一步,縮短後勤保障線的長度,避免與韓軍混戰。

在丹向上,美軍有兩個師,還有韓軍戰備狀態最好的集團軍。

就算第二騎兵師要在外圍與中隊的兩個主力集團軍打野戰,無法參與攻打丹東的作戰行動,在第七步兵師的支援下,韓軍集團軍也有足夠的把握打下丹東,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十二月三日中午,第七步兵師到達丹東。

因爲第四步兵師幾乎全軍覆沒只有航空旅與部分提前撤退的傷員逃了出來,所以帕特里奇不再顧忌傷亡,讓第七步兵師立即投入戰鬥。

強攻丹東,還關係到整體戰略。

在帕特里奇主導起草的戰爭計劃中,佔領丹東是整場戰爭的轉折點。

說得直接一點,只有在佔領了丹東,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之後,美軍纔會在向上發動進攻。

與向的進攻比起來,東北只是佯攻。

如果連佯攻都打不好,主攻怎麼打?

雖然帕特里奇可以爲第四步兵師覆滅找到很多理由,但是在攻打丹東的行動上,他卻找不到任何迴旋餘地。

對此情況,羅耀武也是瞭如指掌。

與帕特里奇設想的不同,從一開始,羅耀武就沒打算守住丹東。

正如葉振邦所說,即便拼盡全力,就能守住丹東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丹東附近的地形條件決定了,就算裡耀武出動全部六個主力集團軍也守不住這座港口城市。

在選擇打擊對象的時候,羅耀武聽從葉振邦的建議,選了第四步兵師,而不是威脅更大的第二騎兵師,也與戰場的地形有很大關係。

在平原地區與美軍作戰,幾乎是送死!

這一點。在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的作戰行動上也得到了體現。

在圍殲第四步兵師的時候,就有參謀提出,應該讓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圍攻第二騎兵師,即便不能殲滅這支美軍,也要迫使其退回朝鮮。

羅耀武非常果斷的否決了這一提議,理由是需要這兩個集團軍鞏固後方防線。

實際情況,則是進攻的代價太大,就算全力一搏,也不見得能夠重創第二騎兵師,不然這支美軍部隊也不會在丹東外圍活動,公然向兩個。集團軍挑釁。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羅耀武採納了參謀的建議,戰場局面肯定會變得非常糟糕。

只不過,守不住丹東,不等於不守。

殲滅了美軍第四步兵師之後,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的損失非常巨大,特別是第十五集團軍,三個主力師的傷亡全部超過七成,剛剛補充的官兵大多成了炮灰,後方戰地醫院人滿爲患。

這個時候,肯定得把這些部隊撤下來。並且得到休整補充。

這就需要時間,足夠的時間。

能夠爭取到時間的,就是丹東戰場。

美軍還有三個師,第二機步師基本上可以忽略,之前的表現已經證明,該師的戰鬥力並沒完全恢復小不然在四十四師的防線前面不會耽擱那麼久。第二騎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全部集中在丹東。

至於韓軍,羅耀武根本沒有考慮過。

主力集團軍打韓軍簡直是砍瓜切菜,就算二線部隊再不濟,也能頂住韓軍的進攻,消耗韓軍的有生力量。

再說了,沒有美軍支持,韓軍也沒有膽子單獨發動進攻。

關鍵還是在丹東,守軍多堅持一天,主力部隊就多一天的喘息時間。受此影響,三日上午,羅耀武讓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一同發起了一次規模浩大的進攻。向第二騎兵師施壓。

按照羅耀武的命令,兩個集團軍要儘量突破美韓聯軍的包圍圍,把增援部隊與作戰物資送入丹東。

帕特里奇非常清楚羅耀武的意圖,所以在當天下午就命令第七步兵師發起進攻。

這個時候,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的突擊行動已經完成,作戰部隊正在撤回進攻出發陣地。

羅耀武也不敢大意,畢竟第二騎兵師的戰鬥力擺在那。

確認美軍開始強攻丹東之後,羅耀武讓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各留下一個師與第二騎兵師周旋,主力則退回了出發陣地,分別在通往大連與瀋陽的方向上構築防線,做好縱深防禦準備。

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即中隊即將全面退守。

問題是,攻打丹東的戰鬥並不輕鬆。

得到增援後的守軍不但沒有潰散投降,反而打得更加勇猛頑強。

雖然兩個集團軍送來的增援部隊與作戰物資非常有限,甚至連塞牙縫都算不上,但是對士氣產生的鼓舞作用卻不可低估,至少讓守衛丹東的將士知道,司令官沒有忘記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丹東。

必須承認,這怎麼看都是個錯覺。

實際上,棄守丹東是羅耀武在這場戰役中最受人詬病的地方之一一。

後來很多人就拿這件事做文章,認爲羅耀武沒有盡到全力。如果不是全殲了美軍第四步兵師,甚至會有人以此認爲羅耀武叛國投敵。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打到十二月三日,美韓聯軍的進攻戰鬥已經打了六天,仍然沒有打下丹東,確實讓帕特里奇萬分焦急。

再拖下去,黃花菜都涼了!

爲了加快進攻步伐,帕特里奇在三日夜間投入了全部空中力量,僅當晚投在丹東的炸彈就多打三千噸,幾乎將這座城市徹底移平。

高強度的轟炸,加上美軍主力部隊參戰,四日上午,第七步兵師將丹東城區攔腰斬斷。

攻城作戰,進入了分區圍剿階段。

這也沒有辦法,丹東是一座靠江的港口城市,主城區就在江邊,呈東北到西南走向,要將城區切割分隔並不是很難。

讓帕特里奇想不明白的是,丹東守軍仍然沒有投降,而且每支分散的部隊幾乎都戰鬥到了最後一人。

惡戰持續下去,對美軍也愈發不利。

第七步兵師的傷亡直線若升小已經丟掉了第四步兵師,如果第七步兵師因傷亡慘重失去戰鬥力,就算打下了丹東,美軍也無力繼續推進。

毫無疑問,這就是羅耀武要的結果。

中隊的唯一優勢就是擁有幾乎無限的人力資源,而美軍的人力資源卻非常有限,所以從一開始小羅耀武就明確了以殺傷殲滅美軍有生力量爲主的戰術思想。只有把美軍打痛打怕,才能打敗美軍。

要是能在丹東拖垮第七步兵師,就算丟掉丹東,也是物有所值。

帕特里奇最初的時候沒有讓第二騎兵師進攻丹東,而是把韓軍集團軍頂了上去,也是爲了減少傷亡。

搞到最後,還是得由美軍操刀。

丹東的戰鬥還在進行,撤下來的主力集團軍也開始就地休整。

姚萬平在三日上午就被送了回來,身上一共有二十多塊彈片,但是這個頑強的老將軍並沒有喪命,只是無法繼續指揮部隊作戰了。

爲了兌現承諾,羅耀武在三日下午親自趕赴第三十九集團軍,代替姚萬平勞軍。

與此同時,計劃補充給兩個集團軍的兵員正在陸續送住前線。

在這方面,軍區司令部的工作做得很到位。

裡耀武已經成功招募了五百萬兵員,雖然絕大部分只是與軍隊簽了服役合同,並沒有前往部隊報道,只有少數進入新兵營接受崔練,但是如此龐大的人力資源讓羅耀武在指揮作戰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

可以說,只要有個兩三天時間,損失再大的部隊都恢復滿員狀態。

戰鬥力如何,那就不太好說了,連羅耀武都認爲很多新兵的素質達不到最低要求,而且練遠遠不夠。

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53章 大戰將即第41章 預備力量第58章 水到渠成第85章 靠前部署第41章 背靠本土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3章 發動羣衆第3章 機緣巧合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3章 機緣巧合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19章 死纏濫打第24章 決戰前夕第96章 新任司令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80章 層層遞進第90章 兵力緊缺第5章 大局爲重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50章 給點奔頭第3章 身份問題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44章 保衛天津第61章 打破僵局第91章 最後通牒第50章 意外收穫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74章 穩操勝券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66章 死有所值第98章 危牆欲倒第6章 兌現承諾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32章 中央突破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30章 將功補過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129章 疑慮重重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68章 虎嘯山林第12章 戰略反擊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2章 戰場小兵第28章 軍事管制第54章 重裝上陣第29章 權利宣言第62章 額外任務第46章 舉步維艱第97章 前後反差第27章 空軍發威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2章 戰場小兵第86章 自釀苦酒第36章 平行推進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95章 棟樑之危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8章 圍點打援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27章 炒飯惹禍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3章 捷足先登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44章 機票作廢第75章 制信息權第83章 量力而爲
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53章 大戰將即第41章 預備力量第58章 水到渠成第85章 靠前部署第41章 背靠本土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3章 發動羣衆第3章 機緣巧合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3章 機緣巧合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19章 死纏濫打第24章 決戰前夕第96章 新任司令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80章 層層遞進第90章 兵力緊缺第5章 大局爲重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50章 給點奔頭第3章 身份問題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44章 保衛天津第61章 打破僵局第91章 最後通牒第50章 意外收穫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74章 穩操勝券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66章 死有所值第98章 危牆欲倒第6章 兌現承諾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32章 中央突破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30章 將功補過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129章 疑慮重重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68章 虎嘯山林第12章 戰略反擊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2章 戰場小兵第28章 軍事管制第54章 重裝上陣第29章 權利宣言第62章 額外任務第46章 舉步維艱第97章 前後反差第27章 空軍發威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2章 戰場小兵第86章 自釀苦酒第36章 平行推進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95章 棟樑之危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8章 圍點打援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27章 炒飯惹禍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3章 捷足先登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44章 機票作廢第75章 制信息權第83章 量力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