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北伐西京,南征東京!

洪武三年秋,肅殺的風裹挾着沙塵掠過黃河岸邊,枯黃的蘆葦在風中瘋狂搖曳,彷彿在爲即將到來的慘劇哀鳴。

曾經旌旗招展、壁壘森嚴的宋遼聯軍陣線,此刻已如風中殘燭,轟然崩塌。

宋軍的旗幟七零八落,有的倒插在泥濘之中,有的被風沙卷着,在空中無力地飄蕩。

士卒們丟盔棄甲,面色驚恐,像無頭蒼蠅般潰敗奔逃。

他們的身後,是滾滾東流的黃河水,波濤洶涌,如同一條無情的天塹,徹底阻斷了他們的退路。

那些試圖渡河的士兵,被湍急的水流吞噬,只留下一聲聲淒厲的呼救,很快便淹沒在奔騰的浪濤聲中。

而在遼軍大營方向,濃煙滾滾,熊熊烈火正無情地吞噬着營帳。燃燒的木頭髮出噼裡啪啦的聲響,火星四濺,照亮了半邊天空。

地上滿是丟棄的輜重,散落的甲冑、斷裂的兵器、破碎的糧草袋,一片狼藉,彷彿訴說着遼軍倉皇撤離的狼狽。

原來,在明君吞下四川之後,遼國與宋朝全都急了,於是兩國終於下定決心,一起聯手絞殺大明。

經過將近半年的籌謀博弈,終於將大明靜塞軍主力吸引到河北,打算兩國聯手絞殺。

然而兩國卻都被蘇允給騙了,在這裡的根本不是明君主力,而是蘇允親自帶領的偏師,而此時真正的明軍主力在章楶的帶領下直插西京大同府!

遼主耶律洪基在接到西京大同府被蘇允親率主力急攻、危在旦夕的急報後,全然不顧與宋朝的盟約,連夜拔營回援。

他的這一決定,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狠狠刺向了二十萬宋軍精銳,將他們徹底拋棄在河北平原上,毫無防備地暴露在明軍鐵騎的鋒芒之下。

經過幾天幾夜的激戰,大戰已經到了尾聲。

御駕親征的趙煦,身披被煙塵染黑的甲冑,呆立在臨時搭建的輜重車上。

他的甲冑上,血跡已經凝固,呈現出暗紅的顏色,那是無數將士用生命留下的印記。

他的眼神空洞而絕望,望着如潮水般崩潰的軍隊,彷彿靈魂都已被抽離。

手中,他緊握着那份精心炮製、尚未發出的《親征詔》,詔書上“中興”、“收復”、“聯遼滅明”等字眼,在如今的局勢下,顯得無比刺眼和諷刺。

他懷揣着壯志豪情,以爲與遼國結盟便能實現大宋的中興,收復失地,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程頤的擔憂終究還是變成了現實。遼國從一開始,就是以“歸還燕雲”爲誘餌,設下了驅虎吞狼、坐觀宋明兩敗俱傷的毒計。

他們假意結盟,實則是想利用宋軍牽制明軍,等雙方兩敗俱傷之際,再坐收漁翁之利。

而趙煦,就這樣一步步踏入了遼國設下的陷阱,如今後悔,卻已爲時過晚。

哦,不,或者是蘇允的陷阱,遼國或許也是受害者。

不過,這都無所謂了。

遠處的地平線上,“明”字大纛與“蘇”字帥旗在風沙中獵獵作響,清晰可見。

隨着時間的推移,靜塞軍震天的喊殺聲越來越近,彷彿死神的腳步聲,一步步逼近。

那聲音中,帶着無盡的殺意與威懾力,讓每一個宋軍士卒都不寒而慄。

趙煦的腦海中,不斷回想起出征前的種種場景。

朝堂之上,羣臣激昂陳詞,對此次出征充滿信心;

百姓們夾道相送,眼神中滿是期待與信任。

可如今,這些畫面都成了最殘酷的諷刺。

他恨自己的輕信,恨遼國的背信棄義,更恨自己無力迴天。

風沙越來越大,迷了趙煦的雙眼。他緩緩閉上眼,感受着臉上的沙塵與淚痕交織。

這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只是一個在命運面前無力反抗的失敗者。

他知道,等待他和宋朝的,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而曾經輝煌的大宋,或許也將在這場慘敗中,走向更加黑暗的深淵。

黃河在咆哮、明軍在喊殺聲,宋軍在哭喊聲……

……

硝煙將西京的天空染成鐵灰色,改良後的“震天雷”在城頭炸開的火光,如同死神撒落的磷火。

章楶立於攻城塔頂端,望遠鏡裡映出遼軍救援部隊揚起的遮天蔽日黃塵——那是耶律洪基親率的十五萬鐵騎,前軍斥候已抵達雁門關外二十里,中軍的“遼”字大旗在山坳間若隱若現,後軍輜重車隊蜿蜒如巨蟒,延綿整整十二里。

這支隊伍的每一處動向,都牽動着整個戰局的走向。

章楶在雁門關箭樓上展開羊皮地圖,指尖劃過黑松林東側的峽谷:“傳令下去,把三百架牀弩分作三排,每排間隔五十步。

前排專射戰馬,中排取人咽喉,後排壓制敵軍陣型。”

副將望着地圖上用硃砂標註的九處伏擊點,額頭滲出冷汗:“章帥,遼軍先鋒有三萬騎兵,就算能咬住他們,中軍一旦支援.”

“所以要讓他們覺得咬得動。”

章楶冷笑,將狼毫重重戳在地圖西側斷崖,“把火器營埋伏在那裡,等遼軍前軍衝過峽谷,先炸斷木橋,再用霹靂彈封鎖谷口。

但記住,前軍只放三成兵力通過,務必誘使耶律洪基親自帶兵增援。”

當遼軍前軍踏入黑松林時,暮色正給松針鍍上血色。

先鋒官忽勒赤舉起馬刀,示意隊伍暫停——林間太過安靜,連鳥雀振翅聲都聽不見。

就在他準備派人探查時,山風突然送來細微的“咯吱”聲。

“不好!”忽勒赤話音未落,三百張牀弩同時發出撕裂空氣的尖嘯。

特製的三棱透甲箭如暴雨傾瀉,遼軍前排戰馬紛紛跪倒,鐵蹄將身後士兵踩成肉泥。

慘叫聲驚起林間蟄伏的毒蜂,與漫天箭雨交織成死亡漩渦。

忽勒赤立即組織騎兵結成錐形陣,試圖強行突破,卻發現兩側山壁上不知何時垂下數百條鐵鏈,鏈尾繫着裝滿桐油的陶罐,隨着明軍士卒的拉動,瞬間將林間化作火海。

中軍大帳內,耶律洪基接到前軍遇襲的急報時,手中的鎏金酒盞應聲而碎。

“蠢貨!不過是小股伏兵!”他抽出腰間佩劍,“左翼軍隨我衝鋒,右翼軍迂迴包抄!

中軍前隊轉爲後衛,防止敵軍突襲本陣!”

馬蹄聲如悶雷滾動,然而當遼軍騎兵衝進峽谷,西側斷崖突然炸開一團團火光。

改良後的霹靂彈裹着鐵砂橫掃而過,木橋在爆炸聲中轟然崩塌,滾燙的鐵水濺入溪澗,騰起刺鼻白霧。

忽勒赤看着身後血肉模糊的殘部,絕望地發現退路已被滾木礌石徹底封死,而前方明軍的陌刀陣正泛着森冷的寒光。

此時,耶律洪基尚未意識到,這僅僅是明軍圍點打援策略的開端。

當他率中軍主力試圖解救前軍時,斥候急報傳來:後方百里外的代州,突然出現明軍精銳,正猛攻城池。

耶律洪基臉色驟變,代州若失,他的補給線將被切斷,大軍必陷入絕境。

無奈之下,他只能分出四萬兵力回援代州。

然而,這正中章楶下懷。

就在遼軍回援部隊行至繁峙縣時,早已埋伏在此的明軍突然殺出。

明軍以強弩手和火器營爲先鋒,密集的箭雨和爆炸瞬間打亂遼軍陣型。

隨後,手持陌刀的步兵如牆推進,將遼軍分割成數段。

回援的遼軍將領拼死抵抗,卻在明軍的輪番攻擊下漸漸不支。

等耶律洪基收到消息,分出去的四萬兵力已折損大半,殘部狼狽逃回。

耶律洪基怒不可遏,卻不敢再輕易分兵。

他決定集中力量,強行突破黑松林,直取西京。

可就在他準備發動總攻時,東南方向的飛狐口傳來急報:明軍一部趁虛而入,攻佔了這處重要關隘,切斷了遼軍向東的退路。

耶律洪基不得不再次分兵,試圖奪回飛狐口。

如此反覆,在短短十日內,遼軍在雁門關、代州、繁峙縣、飛狐口等多個戰場疲於奔命。

明軍利用地形優勢,不斷設伏、突襲,打完就撤,讓遼軍處處被動挨打。

耶律洪基的十五萬大軍,被分割成數股,在千里戰線上四處救火,卻始終無法突破明軍的封鎖。

夜幕降臨時,黑松林已成修羅場。

耶律洪基的親衛軍組成環形防線,卻擋不住明軍從三個方向發起的車輪戰。

遼軍試圖突圍,卻發現明軍早已用鹿角、蒺藜封鎖了所有通道。更致命的是,隨着時間推移,遼軍的箭矢、火藥逐漸耗盡,而明軍後方的補給線卻源源不斷。

當遼軍疲於奔命時,章楶一聲令下,預先埋伏在斷崖後的八百輛塞門刀車轟然衝下,刀車兩側的狼牙拍橫掃而過,所到之處血肉橫飛。

黎明破曉,耶律洪基望着身邊僅存的兩萬殘兵,喉間泛起鐵鏽味。

他的烏騅馬前蹄深陷在血泊裡,遠處西京方向傳來的爆炸聲越來越密集。

“撤往雲州!”他嘶啞着嗓子下達命令,卻不知章楶早已在必經之路埋下第二重伏兵——三千持鉤鐮槍的步兵專砍馬腿,配合兩翼的弓箭手,將試圖突圍的遼軍再次逼回松林。

當遼軍拼死衝出重圍時,等待他們的還有明軍的連環馬陣,鐵索相連的戰馬如移動的城牆,將遼軍最後的抵抗碾碎。

這場持續將近一個月的救援戰,遼軍在千里戰線上不斷遭遇明軍圍點打援,最終折損十二萬兵力。這場戰役,不僅展現了雙方在戰略戰術上的精妙博弈,更將大兵團轉戰千里、圍點打援的複雜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隨後遼國在耶律洪基的嘆息中北狩,退入草原,前方軍隊繼續抵抗。

遼國的退出,直接讓宋朝陷入絕境。

淒厲的北風裹挾着敗軍的哀嚎,掠過汴京城頭。

當耶律洪基背盟、二十萬宋軍精銳在黃河岸邊覆滅的消息傳來時,這座曾經車水馬龍、富甲天下的繁華帝都,瞬間被末日般的恐慌所籠罩。

街道上,商鋪紛紛緊閉門戶,百姓們扶老攜幼,推着裝滿家當的木車,在混亂中四處奔逃。

哭喊聲、叫罵聲、重物倒地的轟隆聲,交織成一曲絕望的哀歌。

而百姓們不知道的事,他們仰仗的大宋官家趙煦面色慘白,雙手不住顫抖。

他身上的龍袍沾滿了血污與塵土,早已沒了往日的威嚴。“傳旨!速速備馬,南遷!”

他聲嘶力竭地喊道,聲音中充滿了恐懼與絕望,黃河畔一戰,將他的雄心壯志全都打沒了,甚至也打沒了他最後的勇氣。

在親衛的簇擁下,他跌跌撞撞地逃亡,與那些同樣倉皇逃竄的士兵、百姓混在一起。

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此刻卻如同喪家之犬,帶着殘兵敗將,向着南方狼狽奔逃,妄圖仿效前朝,偏安一隅,延續宋室的統治。

然而,蘇允並未給宋廷任何喘息之機。

在平定河北戰場,徹底擊潰遼國援軍後,他迅速整合兵力,以雷霆萬鈞之勢兵分兩路,劍指宋朝腹地。

東路大軍由王舜臣統帥,他麾下是新組建的騎兵精銳,戰馬膘肥體壯,騎士們盔甲鋥亮,手持長槍、彎刀,眼神中透着銳利的殺氣。

這支騎兵部隊沿着黃河南下,如同一條鋼鐵洪流,所到之處,宋軍望風披靡。

王舜臣深知“攻心爲上”的道理,每到一處城池,便派人向城中守軍與百姓宣揚明軍的政策:只要歸降,既往不咎,還能分得田地,安居樂業。

在這種攻勢下,許多宋軍將領紛紛開城投降,帶着麾下士兵加入明軍。

東路大軍一路收降納叛,勢力愈發壯大,勢如破竹地向着宋帝逃亡的方向追去。

中路則是蘇允親自率領的主力部隊,浩浩蕩蕩,遮天蔽日。

軍中糧草堆積如山,箭矢、兵器等物資充足,這都得益於蜀中源源不斷的支持。

分得田地的蜀民對明軍感恩戴德,踊躍參軍,爲軍隊注入了大量新鮮血液;

而飽受宋廷盤剝的汴京流民,在聽聞明軍到來後,也紛紛前來投奔,渴望在新的政權下過上好日子。

這些力量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無可阻擋的洪流。

汴京,這座宋朝的都城,城牆高大堅固,向來被視爲難以攻克的天險。

然而,在明軍強大的攻城器械面前,卻顯得不堪一擊。

蘇允帶來了改良後的投石機,其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能將巨大的石塊、裝滿火藥的陶罐投射到城牆上;

還有云梯、衝車等器械,經過工匠們的精心改造,更加堅固耐用,便於士兵攀爬、衝擊城門。

攻城戰打響的那一刻,整個汴京被戰火籠罩。投石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巨大的石塊、陶罐如雨點般砸向城頭。

城牆在劇烈的震動中顫抖,磚石紛紛脫落,守城的宋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砸得頭破血流。

雲梯一架架搭上城牆,明軍士兵們如猛虎般攀爬而上,與守城宋軍展開激烈的白刃戰。

衝車則一次次撞擊城門,“轟隆!轟隆!”的撞擊聲震得人耳膜生疼。

城內,留守的宋朝官員們亂作一團。

有的主張拼死抵抗,有的則建議開城投降,以保全百姓性命。曾布等謀臣早已暗中與明軍取得聯繫,他們深知宋朝氣數已盡,爲了自己的前途,也爲了汴京百姓,決定棄暗投明。

在他們的運作下,部分城門的守軍悄悄打開城門,迎接明軍入城。

蘇允騎着高頭大馬,在親衛的簇擁下,緩緩踏入汴京。

他目光堅定,掃視着這座繁華的都城,心中滿是感慨。

曾布等人跪在路旁,恭迎明軍入城。

ωωω. ttκǎ n. c ○ 蘇允下馬,將曾布扶起,說道:“曾卿是大才,日後還需多多相助,共建太平盛世。”

曾布感激涕零,發誓效忠。

入城後,蘇允立刻着手穩定局勢。他下令軍隊嚴守紀律,不得騷擾百姓,違令者斬。

同時,他派遣官吏接管城中的政務、稅收等事務,安撫百姓,恢復生產。

對於那些宋朝的皇室宗親、官員,他採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罪大惡極、堅決抵抗的,予以嚴懲;

願意歸降、有才能的,量才錄用。

趙煦在南逃的路上,聽聞汴京失陷的消息,猶如五雷轟頂。

他癱坐在馬車上,雙眼無神,喃喃自語:“完了,一切都完了”

曾經的中興之夢,如今徹底破碎。

他的殘兵敗將,也在明軍東路大軍的追擊下,四處逃散,毫無抵抗之力。

朔風裹挾着長江的溼氣,將揚州城浸成一幅褪色的水墨。

趙煦蜷縮在臨時行宮的雕花牀榻上,錦被下的身軀瘦得如同枯枝,指節泛着青白,死死攥着半卷殘破的《親征詔》。

窗外,親信太監佝僂着背,將最後半塊冷硬的麥餅掰碎,泡進渾濁的茶湯裡,“陛下,好歹用些”

話音未落,便被劇烈的咳嗽聲打斷。

七日前,這支殘軍跌跌撞撞闖入揚州城時,城門守軍甚至以爲是流寇——皇帝的龍輦只剩車架,儀仗旌旗早被黃河水捲走,隨行的三百親衛如今只剩二十餘人,個個盔甲歪斜,腰間掛着的佩刀缺口累累。

趙煦記得進城那日,百姓們縮在屋檐下,用看陌生人的眼神打量着這支隊伍,再無當年汴京百姓夾道高呼“萬歲”的盛景。

“報——”一名侍衛踉蹌着撞開殿門,額頭還滲着血,“汴京.汴京已破!蘇允開倉放糧,將內庫金銀分給百姓,還當衆焚燬了歷年來的稅冊!”

寢宮內死寂一片,唯有燭芯爆裂的噼啪聲。

趙煦猛地坐起,扯動了肋下未愈的箭傷,鮮血瞬間洇透了裡衣。他想起三個月前在黃河岸邊,耶律洪基的遼軍大營燃起沖天大火,那時他也是這般驚恐,只是如今連個可以責怪的人都沒有了。

恍惚間,父親趙頊的面容在燭火中浮現。

熙寧年間的汴京,父親深夜伏案批改奏摺,案頭總擺着一碗早已涼透的羹湯。

“煦兒,變法爲的是強國.”父親鬢角的白髮在燭火下微微發亮,“祖宗基業,不可毀於安逸。”

可自己呢?他握緊拳頭,指節撞在牀頭的雕花蟠龍上,疼得發麻。

西夏之戰,他輕信臣工所言,讓蘇允歸京,卻讓二十萬將士埋骨荒漠;與遼國結盟,又中了耶律洪基的驅虎吞狼之計,親手將大宋推向絕境。

“陛下,蘇允宣佈廢除‘折變’‘和糴’.”

侍衛的聲音再次傳來,趙煦卻聽不真切了。

那些苛捐雜稅,不正是他在蔡京、曾布等人慫恿下推行的嗎?

爲了籌措軍費,他們巧立名目,將百姓逼得賣兒鬻女。

如今蘇允在汴京開倉放糧,百姓們高呼“蘇王聖明”,而自己卻成了人人唾棄的昏君。

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那年他親政,站在宣德樓上,望着汴京的繁華街巷,心中滿是宏圖壯志。

可漸漸地,蔡京等人捧着祥瑞、進獻珍寶,將他捧上雲端。“陛下天縱英才”“此乃中興之象”,這些諂媚之詞聽得多了,他竟真以爲自己無所不能。

直到黃河岸邊,他看着《親征詔》上“中興”“收復”的字眼,才驚覺自己不過是活在一場美夢裡。

窗外傳來更夫梆子聲,三更天了。

趙煦感到一陣寒意從腳底升起,蔓延至全身。

他掙扎着起身,踉蹌着走到窗前,望着揚州城漆黑的夜空。

遠處長江水奔騰不息,恍惚間竟與黃河的浪濤重迭。

他想起小時候蘇允教他道:“陛下當親君子,遠小人,不可輕信巧言令色之徒。”

可後來的自己,被蔡京等人圍得水泄不通,哪裡聽得進半句忠言?

“咳咳.”劇烈的咳嗽震得他幾乎站不穩,喉間泛起腥甜。

親信們慌忙圍上來,卻見他擺了擺手,顫抖着摸出袖中泛黃的《青苗法》殘卷——那是父親變法時留下的。

燭光搖曳中,墨跡漸漸模糊,他彷彿又看見父親站在延和殿上,與司馬光激烈爭辯。

那時的大宋,尚有銳意進取的朝氣,而如今……

黎明時分,揚州城的晨霧還未散去。

趙煦躺在龍榻上,雙目無神地望着帳頂的蟠龍紋飾。

他想起兒時在御花園玩耍,追着一隻蝴蝶跑遍整個園子;

想起第一次披甲,在演武場上彎弓射箭,意氣風發;想起黃河岸邊,那面“明”字大旗刺破天際時,心中的絕望與悔恨。

“父親.孩兒不孝”

一聲微弱的呢喃後,趙煦的手無力地垂落,打翻了案頭的茶盞。茶水在青磚上蜿蜒,洇溼了《親征詔》上“聯遼滅明”的字跡,也徹底湮滅了大宋最後一絲中興的希望。

第246章 原來三國演義是紀實的啊!(6k!)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321章 一個破落戶竟然敢跟我們搶人?第320章 龐不韋!(4k哈)第215章 王舜臣!第16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今天8k)第269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32k!)第294章 千裡大迂迴!(3k)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20章 臨皋亭第270章 請滅西夏!(嘿嘿,還有一小章!)第16章 我叔父恐怕要輕生啦!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410章 爭取民心!第289章 鹽戰(三)第259章 夏城大變!(3k)第113章 章惇的試探!(日萬完成!)第200章 談判第321章 一個破落戶竟然敢跟我們搶人?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87章 利益之爭第435章 病急亂投醫!第71章 張清荷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236章 強軍的種子在茁壯成長!第276章 怎又來了,沒完了是吧?第192章 李清臣嚇壞了!第316章 工部振興第一步!第86章 三國演義!第451章 眉山有內鬼!第31章 做人還得許吉安第393章 草船借箭!第120章 小小生意能發家(5k,晚上還有一章!)第28章 三成股份第45章 阿回出息了!第87章 利益之爭第97章 樓要塌了!第65章 一樓三苑!第98章 巧舌如簧張清荷!第127章 冰井務(來了!)第191章 一棍子就打死!第232章 希望你是我的韓絳!第190章 雷霆萬鈞!第279章 某,章楶!第150章 風潮!第273章 小蘇學士!(4k)第255章 朕之李藥師!(3k哈)第41章 靜極思動第52章 眼前有景道不得,蘇允題詞在上頭第235章 變化!(今日日萬,撒花!)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25章 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第294章 千裡大迂迴!(3k)第337章 蟲豸不足以謀!第427章 潼關!第360章 元祐五君子!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302章 先見之明宋神宗!第198章 心胸狹隘蘇通判!第441章 順化渡一戰天下驚!第122章 大受歡迎!第26章 每月一千貫!第64章 別有洞天第116章 回馬槍!第336章 宏圖大業!第203章 這纔是真正的潑天富貴!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359章 西北望!第75章 元寶兒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319章 頂好的買賣!第285章 置辦三大產業!(4k哈!)第101章 我素來敬重穩重的人第179章 會元第444章 我們勸陛下御駕親征吧?第354章 風雨欲來!第282章 軍改!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303章 壓他十年,可爲大宋名相!(4k)第160章 三分靠打拚,七分天註定第9章 行路難!第194章 嫌隙又生!(6k大章哈)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135章 江東鼠輩!第132章 太學很牛逼!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129章 辯才無雙,江右蘇郎!(哈哈,這章寫得爽!)第64章 別有洞天第238章 此乃國戰!第245章第71章 張清荷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428章 種家將妙計安天下!第399章 策反!第111章 我是個正經人!
第246章 原來三國演義是紀實的啊!(6k!)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321章 一個破落戶竟然敢跟我們搶人?第320章 龐不韋!(4k哈)第215章 王舜臣!第16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今天8k)第269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32k!)第294章 千裡大迂迴!(3k)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20章 臨皋亭第270章 請滅西夏!(嘿嘿,還有一小章!)第16章 我叔父恐怕要輕生啦!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410章 爭取民心!第289章 鹽戰(三)第259章 夏城大變!(3k)第113章 章惇的試探!(日萬完成!)第200章 談判第321章 一個破落戶竟然敢跟我們搶人?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87章 利益之爭第435章 病急亂投醫!第71章 張清荷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236章 強軍的種子在茁壯成長!第276章 怎又來了,沒完了是吧?第192章 李清臣嚇壞了!第316章 工部振興第一步!第86章 三國演義!第451章 眉山有內鬼!第31章 做人還得許吉安第393章 草船借箭!第120章 小小生意能發家(5k,晚上還有一章!)第28章 三成股份第45章 阿回出息了!第87章 利益之爭第97章 樓要塌了!第65章 一樓三苑!第98章 巧舌如簧張清荷!第127章 冰井務(來了!)第191章 一棍子就打死!第232章 希望你是我的韓絳!第190章 雷霆萬鈞!第279章 某,章楶!第150章 風潮!第273章 小蘇學士!(4k)第255章 朕之李藥師!(3k哈)第41章 靜極思動第52章 眼前有景道不得,蘇允題詞在上頭第235章 變化!(今日日萬,撒花!)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25章 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第294章 千裡大迂迴!(3k)第337章 蟲豸不足以謀!第427章 潼關!第360章 元祐五君子!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302章 先見之明宋神宗!第198章 心胸狹隘蘇通判!第441章 順化渡一戰天下驚!第122章 大受歡迎!第26章 每月一千貫!第64章 別有洞天第116章 回馬槍!第336章 宏圖大業!第203章 這纔是真正的潑天富貴!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359章 西北望!第75章 元寶兒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319章 頂好的買賣!第285章 置辦三大產業!(4k哈!)第101章 我素來敬重穩重的人第179章 會元第444章 我們勸陛下御駕親征吧?第354章 風雨欲來!第282章 軍改!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303章 壓他十年,可爲大宋名相!(4k)第160章 三分靠打拚,七分天註定第9章 行路難!第194章 嫌隙又生!(6k大章哈)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135章 江東鼠輩!第132章 太學很牛逼!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129章 辯才無雙,江右蘇郎!(哈哈,這章寫得爽!)第64章 別有洞天第238章 此乃國戰!第245章第71章 張清荷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428章 種家將妙計安天下!第399章 策反!第111章 我是個正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