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均田令!

第455章 均田令!

洪武元年十一月,當大明皇帝蘇允決意打下劍門關的消息如烽火般傳遍天下,大宋朝廷瞬間陷入了極度的惶恐與慌亂之中。

面對來勢洶洶的明軍,大宋朝即便明知前路艱難,他們也不得不硬着頭皮謀劃應對之策,試圖守住這岌岌可危的半壁江山。

大宋皇帝趙煦緊急召集滿朝文武,於金碧輝煌卻又氣氛凝重的金鑾殿內商議禦敵之策。

朝堂之上,大臣們神色各異,有的眉頭緊鎖,滿臉焦慮;

有的交頭接耳,低聲議論,一時間,殿內嘈雜不堪。

宰相曾布率先出列,他身形清瘦,神色凝重,聲音中帶着一絲顫抖:“陛下,那蘇允狼子野心,此次揮師徵蜀,來勢洶洶,我大宋邊境兵力本就薄弱,難以抵擋其虎狼之師。

依臣之見,當務之急,是火速從各地抽調精銳之師,馳援蜀地邊境,加強防禦工事,築起堅固防線,方能抵禦明軍的進攻。”

然而,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武將李忠傑的強烈反對。

李威身材魁梧,滿臉虯髯,此刻他滿臉怒容,大聲吼道:“宰相所言差矣!

如今我大宋兵力分散,倉促之間抽調兵力,不僅難以迅速集結形成強大戰力,還會導致各地防禦空虛,給敵人可乘之機。

況且蜀地地勢險要,山川縱橫,易守難攻,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在各個關隘要道設置重兵,以逸待勞,打持久戰,拖垮明軍。”

就在衆大臣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之時,程頤緩緩走出隊列,他目光深邃,聲音低沉卻堅定:“陛下,依老臣之見,軍事對抗固然重要,但外交手段亦不可忽視。

我們可派遣能言善辯的使者,攜帶豐厚的禮品,前往周邊各國,勸說他們出兵相助。

若能聯合各方力量,共同對抗明軍,或許能扭轉局勢。”

趙煦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皺,聽着大臣們的激烈爭論,心中卻越發感到迷茫與無助。

他深知,無論哪種策略,都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大宋在軍事上的劣勢。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跟遼國達成盟約,讓遼國在河套陳列重兵,但叛賊卻是斷然南下攻四川,連強大的遼國都沒有辦法遲滯大明軍隊的腳步,其他的勢力又有什麼作用?

但眼下,他也別無選擇,只能暫且採納衆人的建議,試圖多管齊下,力挽狂瀾。

於是,大宋朝廷一面緊急從各地抽調軍隊,向着蜀地邊境艱難進發。

然而,由於長期的積弱與懈怠,軍隊紀律鬆弛,士兵們士氣低落,行軍速度極爲緩慢。

一路上,士兵們怨聲載道,對這場未知勝負的戰爭充滿了恐懼與牴觸。

同時,爲了籌備軍餉,朝廷不得不加大賦稅徵收力度,這使得本就生活困苦的百姓們更加苦不堪言,民間怨聲沸騰,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在蜀地邊境,宋軍將領們匆忙組織兵力,搶修防禦工事。

他們在險要之處設置關卡,堆砌巨石,拉起拒馬,試圖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然而,這些倉促搭建的工事,在經驗豐富、裝備精良的明軍面前,顯得如此脆弱不堪。

而且,由於兵力不足,防線漏洞百出,宋軍士兵們不得不疲於奔命,四處填補空缺,士氣愈發低落。

另一邊,大宋派出的使者們踏上了艱難的外交之旅。

他們懷揣着最後的希望,奔波於各勢力之間,試圖說服各國君主出兵相助。

然而,此時的周邊各勢力,早已對大宋的積弱看在眼裡,他們或是懼怕明軍的強大實力,或是心懷自己的小算盤,對大宋的請求大多敷衍了事。

有的表面上答應考慮,實則按兵不動;

有的則直接拒絕,不願捲入這場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的戰爭。

隨着時間的推移,明軍的攻勢愈發猛烈。

他們如洶涌的潮水般,迅速突破了宋軍在邊境的一道道防線。

宋軍士兵們雖也曾拼死抵抗,但在明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下,終究難以抵擋,紛紛潰敗逃竄。

一月之內,蜀地的大片土地相繼淪陷,宋軍傷亡慘重,局勢愈發危急。

面對如此絕境,大宋朝廷內部的矛盾也愈發尖銳。

大臣們相互指責,推諉責任,朝堂之上一片混亂。

趙煦心力交瘁,卻又無力迴天。

在這風雨飄搖之際,一些大臣甚至開始暗中謀劃退路,爲自己的將來尋找出路。

至洪武二年正月,在明軍的強大攻勢下,成都府最終淪陷,大宋最後的抵抗宣告失敗。

當明軍浩浩蕩蕩地進入成都府時,城內一片死寂,百姓們面露絕望之色。

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已是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戰火留下的痕跡。

趙煦聽聞成都失守的消息後,癱倒在龍椅之上,眼中滿是絕望與悔恨。

他深知,大宋的江山,在這場戰爭中已搖搖欲墜,或許不久之後,就將徹底覆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到此,從大明洪武十一月,明太祖蘇允起兵徵蜀,明軍分別從陝西向蜀地進軍。

至洪武二年正月,成都上表請降,大明軍進入成都府,前後共歷時兩個月,大明基本佔領四川地區!

當洪武二年正月的殘雪尚未融盡,蘇允的明軍已踏着蜀道的冰霜進駐成都府。

這場歷時兩月的徵蜀之戰,看似速勝,卻暗合了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的隱秘邏輯——自秦漢以降,得四川者得天下半壁,此非虛言。

從劉邦據巴蜀而斬項羽,到李淵定蜀地以固關中,再到大宋太祖六十日蕩平後蜀,四川這片被稱爲“天府之國”的土地,始終是天下棋局中最關鍵的“活眼”。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封漢王,領漢中、巴蜀之地。

彼時項羽分封諸侯,看似將劉邦放逐至偏僻蜀地,卻未料這片被秦嶺與大巴山環抱的沃土,恰成漢軍崛起的根基。

蜀地土壤膏腴,果實所生,無谷而飽,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溉系統已運轉數百年,糧食產量冠絕天下。

劉邦令蕭何鎮撫巴蜀,“收巴蜀租,給軍糧食”,僅用四年便從漢中出兵,以巴蜀糧秣支撐垓下決戰,最終奠定漢室四百年基業。

蘇允的明軍入蜀,與劉邦的戰略如出一轍。

當他的鐵騎踏過劍門關時,看中的不僅是蜀道天險,更是成都平原“一歲再獲”的稻米、利通天下的井鹽與能工巧匠輩出的手工業。

邏輯是相同的,在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父子雖先定關中,卻始終將四川視爲後方重鎮。

公元618年,李淵派李世民之弟李孝恭經略巴蜀,“開巴蜀之險,通荊楚之津”。

四川的價值在安史之亂中更顯——唐玄宗避亂入蜀,依託“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地理屏障,得以在成都重建朝廷,號令天下勤王。

彼時的四川,既是避難所,更是平叛的兵源地,“劍南之師,甲於天下”。

蘇允面臨的局面與李唐有相似之處:當他從陝西南下時,四川的“四塞之固”使其既能抵禦大宋的反撲,又能作爲進軍湖廣、嶺南的跳板。 明軍佔領成都後,只要修復都江堰,疏浚岷江航道,便可以將蜀地的物資通過長江水系運往前線,這與唐代“以蜀財贍天下”的策略別無二致。

正如唐人所言“蜀爲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聚於斯地”,蘇允亦深諳此道,在成都設立“軍資轉運使”,將蜀錦、井鹽、鐵器等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輸往前線。

站在成都府衙的城樓上,蘇允望着錦江邊忙碌的漕運船隊,滿意點頭。

此番拿下四川,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戰略上的破局——這片土地曾孕育過古蜀王國的神秘、蜀漢政權的堅韌、後蜀王朝的繁華,如今將成爲他“一統華夏”的基石。

當明軍從四川順江東下時,蜀地的糧草、兵器、兵員如同血脈般注入統一戰爭的軀體,將是華夏“大一統”局面的形成的基石!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劉邦出蜀而有天下,李淵保蜀而延國祚,趙匡胤平蜀而定南方。

蘇允的洪武徵蜀,不過是這一歷史規律的又一次重演。

四川這片被諸葛亮稱爲“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土地,終究以其獨特的地理稟賦與經濟實力,成爲歷代雄主問鼎天下的“王業基址”。

而當明軍的旗幟插上成都城頭時,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已在天府之國的沃土上埋下了最初的種子。

洪武二年正月十五,成都府的元宵花燈尚未熄滅,蘇允已在原後蜀皇宮的宣政殿內鋪開蜀地輿圖。

殿內燭火通明,映照著他案頭堆迭的文卷——左邊是戶部呈送的蜀中田畝清冊,右邊是工部繪製的都江堰修繕圖,中間則壓着一封剛從陝西送來的密函,墨跡未乾處寫着“遼軍於河套按兵不動”。

“先生,”王抱朴抱着一迭賬冊躬身入內,“成都府庫清點完畢,原大宋存留的官糧有三萬石,但……”

他頓了頓,翻開賬冊最後一頁,“但歷年被官吏剋扣的‘青苗錢’賬目,足足厚過三寸。”

蘇允指尖劃過輿圖上的長江航道,頭也未擡:“把剋扣錢糧的官吏名單列出來,首惡者斬,從者充軍。

另外,”他指向地圖上的嘉州,“那裡的井鹽作坊,即日起由軍府直管,所產之鹽半價賣給百姓,另一半……”

他忽然停住,擡眼看向王抱朴,“你還記得之前我們用蜀錦換了多少戰馬嗎?”

王抱朴咧嘴一笑:“咋能不記得!一匹汗血寶馬換三匹蜀錦,那回鶻商隊的首領眼睛都綠了!”

“那就用井鹽換戰馬。”蘇允將硃砂筆重重頓在圖上,“派人去吐蕃、回鶻地界,告訴他們,大明的鹽巴管夠,但得用良馬換。

河套馬雖然不少,但還不夠,大明需要一隻更加龐大的騎兵,接下來我們不僅要應對大遼與大宋,等滅了他們之後,還要打下吐蕃!”

他想起幼時在眉山見過的鹽井,黝黑的滷水煎出雪白的鹽粒,那是比金銀更硬通的貨幣。

這時,參軍捧着一卷黃絹入內:“陛下,這是您吩咐草擬的《蜀地新政十條》,請過目。”

蘇允展開黃絹,燭火映着上面的硃批:

丈量田畝,三年免稅:仿漢初“十五稅一”,但首三年全免,只徵“軍屯糧”十分之一;

疏浚都江堰,復良田萬畝:設“都水監”,徵發民夫以工代賑,每日給粟米一升;

罷除茶馬司,許民間通商:打破大宋壟斷,允許茶商持“通關文牒”自由交易;

立“惠民窯”,制平價瓷器:將眉山窯廠收歸官辦,除貢品外,量產粗瓷碗碟,每隻僅售銅錢五文;

清剿匪患,保商路暢通:命折可適部駐軍劍門關,凡商旅被劫,駐軍將領連坐;

“好!”蘇允拍案而起,目光掃過殿內立柱上殘留的後蜀雕花,“傳我旨意:明日辰時,在成都府衙前當衆焚燬大宋的‘青苗錢’賬冊,再開倉放糧三日。

另外,”他看向王抱朴,“把成都那些被兼併的那些田產,全部分給無地的災民,地契上要刻上‘洪武二年賜’的字樣。”

王抱朴聞言吃驚,道:“現在就執行?不怕天下士紳反對?”

蘇允將硃砂筆擱在筆山之上,燭火映得他眼底的血絲格外分明。

他走到殿內那幅巨大的《蜀地田畝魚鱗圖》前,指尖劃過圖上用硃筆圈出的成片沃土——那是大宋勳貴與蜀中士紳兼併的田莊,佔了成都平原半數以上的耕地。

“守真可知,”蘇允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宇中迴盪,“劉邦入關中時,爲何要‘約法三章’?

不是因爲他不想苛政,而是知道民心比刀槍更能定天下。”

他轉過身,目光落在王抱朴手中的賬冊上,“大宋的‘青苗錢’把百姓逼到絕境,那些士紳卻囤着萬畝良田,連賑災糧都要剋扣——這樣的根基,能穩嗎?”

王抱朴捏緊賬冊,羊皮紙發出沙沙聲響:“先生,學生並非反對均田,只是眼下大軍剛定四川,江南未定,遼人虎視眈眈,若此時觸動士紳根本……”

他想起三日前在成都街頭,看見幾個老秀才對着新政告示搖頭嘆息,“蜀中的士紳大族,多與江南士大夫有姻親,若他們聯名上奏,說先生‘奪富民之產以媚貧民’,恐對輿論不利。”

“輿論?”蘇允忽然笑了,走到窗邊推開雕花木窗,夜風吹動他玄色的衣襬,“守真可還記得,大軍入成都時,那些跪在路邊獻牛酒的百姓?”

他指向窗外,錦江邊的燈火星星點點,“民心就是最好的輿論。”

參軍在旁低聲道:“陛下,王舜臣將軍從劍門關送來急報,說大宋殘餘勢力在荊湖集結,似乎想聯合江南士族……”

“正好。”蘇允打斷他,“告訴王將軍,把大宋派來策反士紳的密信,連同士紳與敵勾連的證據,一併送到成都來。”

“先生是想……”“我要定個‘限田令’。”

蘇允回到案前,抓起狼毫飽蘸朱墨,“凡士紳之家,田產不得超過百頃,多餘土地由官府贖買,分給無地災民。贖買的錢……”

他指向賬冊上貪官污吏貪墨的數目,“就用貪官污吏抄沒的家產,再加上井鹽專賣的利潤。”

“這……”王抱朴倒吸一口涼氣,“百頃之限,怕是連江南的世家大族都要觸動。”

“所以纔要先在四川試行。”蘇允的筆尖在黃絹上疾走,寫下“洪武二年均田詔”幾個大字。

“四川是天府之國,若這裡的百姓都能分到土地,江南的百姓會怎麼想?

遼佔區的漢人又會怎麼想?

當年我娘臨終前說,‘土地是百姓的命根’。

如今我打下這土地,不是爲了讓新的權貴騎在百姓頭上,是要讓耕者有其田。”

殿外忽然傳來更夫敲梆聲,已是四更。

蘇允走到輿圖前,用硃砂筆在四川與湖廣交界處畫了條波浪線:“守真你看,長江從四川流到江南,就像一條血脈。我們在四川種下的均田種子,會順着江水漂到江南,漂到遼佔區。

等百姓都知道跟着大明有田種,大宋和大遼的軍隊,還能替誰打仗?”

王抱朴看着蘇允眼中的堅定,忽然想起漢初的“休養生息”,想起唐初的“均田制”——那些開創盛世的帝王,無不是先固民本。

他躬身一揖:“陛下聖明。臣這就去草擬‘限田令’細則,把‘官贖私分’‘耕者有其田’的條款寫清楚。”

“還要加上一條。”蘇允望着窗外漸白的天色,“凡分得土地的百姓,須按田畝比例出丁充軍,戰時爲兵,閒時爲農。

這樣既得了民心,又得了兵源。”

三月桃花開。

成都府的百姓已開始傳唱新的民謠:“洪武爺,分田地,一畝田,三升米,官家不搶民歡喜……”

這歌聲隨着錦江水流向遠方。

(本章完)

第403章 波譎雲詭!第268章 大仗開幕!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373章 耕者有其田!第332章 蘇居正謀國甚遠矣!第79章 聲名所累第240章 擂鼓聚將!第114章 汴京,汴京!(5K大章,晚上還有)第34章 徹底火爆!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第285章 置辦三大產業!(4k哈!)第126章 家書抵萬金(晚上還有一章)第39章 周湛真是個大善人第24章 掙錢是大事第101章 我素來敬重穩重的人第153章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今天9k哈)第95章 反擊!第358章 構陷!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304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95章 反擊!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446章 半老徐娘也敢來碰瓷?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323章 朝堂激辯!第86章 三國演義!第130章 賺他上梁山!第188章 暗流湧動!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332章 蘇居正謀國甚遠矣!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11章 滿門!第206章 官家,我送您一個熙寧變法!第142章 以後你來當頭!(第二更來了)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422章 神出鬼沒!第308章 小蘇學士品三國!第102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96章 有仇就報!第399章 策反!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397章 落網!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第387章 盛唐景象!第442章 拿下河套!順帶拿下定難五州!第57章 周兄心裡有我!第215章 王舜臣!第91章 籌謀!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409章 頭鐵程夫子!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12章 江州!第391章 各有算計!第396章 羅網!第324章 軍令狀!第364章 準備略地!第365章 緊鑼密鼓準備之中!第370章 本相許他一個宋王!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20章 臨皋亭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97章 樓要塌了!第353章 《蘇學經世錄》第224章 伏擊!伏擊!第387章 盛唐景象!第249章 釣魚成功!第193章 自作孽不可活啊!第417章 佈局!第249章 釣魚成功!第200章 談判第236章 強軍的種子在茁壯成長!第300章 良人歸來!第420章 太原軍!第130章 賺他上梁山!第25章 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419章 大爭之世,人世間如熔爐!第244章 全殲!(4k!)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169章 人間好時節!(5k)第431章 能決定命運的,不是血脈,而是雙手第11章 託付!第343章 蘇學會!第211章 餵你一個文官怎麼上馬殺敵了?第193章 自作孽不可活啊!第152章 暗流湧動!第228章 嚮往的生活!第118章 人亡政不可息!(5K)第278章 靜塞軍!靜塞軍!第348章 大戶最重利益!第452章 蘇過鋤奸!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137章 本經春秋
第403章 波譎雲詭!第268章 大仗開幕!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373章 耕者有其田!第332章 蘇居正謀國甚遠矣!第79章 聲名所累第240章 擂鼓聚將!第114章 汴京,汴京!(5K大章,晚上還有)第34章 徹底火爆!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第285章 置辦三大產業!(4k哈!)第126章 家書抵萬金(晚上還有一章)第39章 周湛真是個大善人第24章 掙錢是大事第101章 我素來敬重穩重的人第153章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今天9k哈)第95章 反擊!第358章 構陷!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304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95章 反擊!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446章 半老徐娘也敢來碰瓷?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323章 朝堂激辯!第86章 三國演義!第130章 賺他上梁山!第188章 暗流湧動!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332章 蘇居正謀國甚遠矣!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11章 滿門!第206章 官家,我送您一個熙寧變法!第142章 以後你來當頭!(第二更來了)第177章 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第422章 神出鬼沒!第308章 小蘇學士品三國!第102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96章 有仇就報!第399章 策反!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397章 落網!第138章 蘇允的野心第387章 盛唐景象!第442章 拿下河套!順帶拿下定難五州!第57章 周兄心裡有我!第215章 王舜臣!第91章 籌謀!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409章 頭鐵程夫子!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12章 江州!第391章 各有算計!第396章 羅網!第324章 軍令狀!第364章 準備略地!第365章 緊鑼密鼓準備之中!第370章 本相許他一個宋王!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20章 臨皋亭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97章 樓要塌了!第353章 《蘇學經世錄》第224章 伏擊!伏擊!第387章 盛唐景象!第249章 釣魚成功!第193章 自作孽不可活啊!第417章 佈局!第249章 釣魚成功!第200章 談判第236章 強軍的種子在茁壯成長!第300章 良人歸來!第420章 太原軍!第130章 賺他上梁山!第25章 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419章 大爭之世,人世間如熔爐!第244章 全殲!(4k!)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169章 人間好時節!(5k)第431章 能決定命運的,不是血脈,而是雙手第11章 託付!第343章 蘇學會!第211章 餵你一個文官怎麼上馬殺敵了?第193章 自作孽不可活啊!第152章 暗流湧動!第228章 嚮往的生活!第118章 人亡政不可息!(5K)第278章 靜塞軍!靜塞軍!第348章 大戶最重利益!第452章 蘇過鋤奸!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137章 本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