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強軍的種子在茁壯成長!“……國朝崛起於末代,而在國朝立國之前,幽雲十六州已經讓竊據中原政權的石敬瑭割讓給契丹。
你們都是軍人,也應當知道,幽雲十六州意味著什麼,那是中原防禦蠻族的一道最重要的防線,而在咱們大宋建國之前,這道防線已經是失去了。
沒有了這道防線,我們便需要在北方佈置上百萬軍隊,防範契丹南下。
而這上百萬軍隊,每年耗費的錢糧之巨,是你們難以想象的。
而這些錢糧,一分一毫都是來自你們這樣農戶,尋常時候賦稅便不輕,到了打仗的時候賦稅更重。
而党項人趁著遼國威壓國朝的時候,起兵叛亂,直接分裂國土,而這塊國土,乃是戰馬出產地,直接堵住了我們建立騎兵的渠道。
沒有了騎兵,我們只能固守,用堡壘這種笨方法來防守,如此更是耗費極大。”
說到這裡,蘇允嘆了一口氣。
下面有士兵問道:“既然打不過,那我們不打,維持和平不好麼?”
蘇允笑道:“嗯,問得好啊,朝廷上的大臣也有一些或者說大部分都不想打仗,說維持和平,大家平平安安過日子不好麼,百姓的兒子們也不用死在戰場上。”
蘇允呵呵一笑,神色變得譏誚起來,道:“如今的遼國與西夏就像兩把大斧一般懸在我們的頭上,而我們爲了防禦,拚命的往頭上披上重重的鐵甲。
可是走過遠路的兄弟們都該知道,當你揹負重物的時候,你又能夠走多遠?
這些重負既是壓在朝廷上,而真正承受壓力的其實還是底層的老百姓啊,也就是你們,以及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兄弟姐妹、你們的子子孫孫。
所以,要卸掉這個重負,我們必須強大起來,然後擊敗党項人、契丹人,將幽雲十六州收回來,將河套給收回來。
到時候我們可以依靠地形防禦,只需要幾十萬軍隊便可以守住國門。
而朝廷便可以減輕賦稅,拿賦稅來治理水利,扶持百姓,百姓的日子才能夠好起來!
你們總覺得,跟党項人打仗,跟契丹人打仗,對於老百姓都是沒有絲毫益處的事情,從中取得利益的只有官家以及權貴……實際上是這樣麼?
再說,和平是我們想要就能有的麼?”
蘇允頓了頓,笑道:“三川口之戰,李元昊率大軍圍困延州;
好水川之戰,李元昊率十萬大軍南下攻宋;
定川寨之戰,李元昊派大軍直接南下直搗中原腹地;
大順城之戰,西夏攻略慶州;
這些都是党項人主動對我們大宋發起的侵略。
至於契丹人,景德元年,蕭太后與遼聖宗大舉攻宋,是爲瀛洲之戰;
同年,蕭太后與聖宗再次大舉攻宋,是爲澶州之戰。
這兩戰後,仁宗皇帝這才深感危機深重,纔有了慶曆新政。
所以,有時候不是我們想要不打就可以不打,他們佔據了有利的地形,他們隨時可以南下。
咱們大宋本來佔據了天下最爲膏腴之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想來你們也是懂的。
党項人西北苦寒,契丹佔據北方亦是窮困,他們看著富裕而又孱弱的大宋,他們當真能夠忍得住不來咬一口麼?
還是這句話,不是我們想不打就能不打的。
而對於咱們來說,無論是打還是不打,我們的負擔都會很重。
你們的家庭每年都要繳納大量賦稅,原本這些錢是可以拿來買菜買肉的,可以拿來剪幾尺布給家中妻兒做幾身漂亮衣服的,可以存下來應付災年的。
所以,只要我們不拿回河套、西域、幽雲十六州,我們的子子孫孫都得過朝不保夕的窮日子……”
從這一晚上開始,之後的每個晚上,不再僅僅是拉歌爲主,蘇允常常會跟將士們講述類似的話題。
當然,蘇允所講的東西,主要還是以講明白士兵爲什麼而戰的問題。
宋朝國內的其他問題蘇允沒有敢講太多,講太多怕這些人士兵要揭竿而起。
所以主要是講遼夏給宋朝帶來的沉重軍事壓力,以及隨之而來的,便是展現在經濟上,最終都會落到每一個百姓的頭上去。
這個邏輯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避而不談一些其他的問題而已。
而在基本上講清楚爲什麼而戰之後,蘇允便開始給士兵們灌輸百姓子弟兵的觀念,開始引進三大紀律以及八項注意。
蘇允隨後將五百士兵拉到綏德城中,做的第一件事是打掃街道,並且修理破損的地方。
軍隊出現在城裡,頓時令得綏德城的百姓驚慌失措。
但隨即有些驚異的發現,這些士兵說話很和氣,上了街道之後不僅不拿百姓的東西,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竟然是公平買賣。
有些百姓家的婦女上街被碰到了,也沒有上來調戲的。
而這些士兵要打掃街道,要修理損壞的地板,需要掃把、以及其他的修理工具,便尋了街上的店鋪借用。
這些店鋪主心裡嘆氣,認爲這些東西被借了之後肯定是不可能還回來的,但也不敢得罪,沒想到用完之後,這些士兵竟然恭恭敬敬的送了回來。
這支軍隊還真是挺有意思。
以往的軍隊可不敢讓他們隨意進城的,一旦進了城,打砸搶可比一些土匪厲害多了,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篦,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隨後蘇允又帶著五百士兵去了窮苦百姓居住的地方,幫窮苦百姓換屋頂上的茅草、修整道路,甚至幫著種地等等。
這段時間後,蘇允帶領的這一營贏得了頗大的名聲,百姓都稱之爲百姓軍。
蘇允對於百姓對軍隊評價如何並不太上心,他關注的是這五百士兵的變化。
蘇允發現,在他講述爲什麼而戰的過程之中,士兵的眼神漸漸變得清澈起來。
而在幫助百姓過程之中,百姓們的稱讚與親近,讓士兵們的眼神漸漸變得堅定起來。蘇允頗爲欣慰,這些士兵並非當真那麼麻木,只不過之前從上到下都爛透了,根本沒有人去引導他們,實際上證明,中國人的基因裡,只要有人將其團結起來,就是天底下最好的戰士!
不過蘇允沒有放鬆,現在不過還只是個雛形而已。
只是有一副強健的體魄以及知道爲何而戰的士兵,雖然算是一個合格的士兵,但打仗可沒有那麼簡單,這只是基礎之中的基礎而已,但這個基礎只要夯實得足夠穩固,那以後的上限也就越高。
而現在的這齊英營,纔算是勉強有了個樣子。
不過還遠遠不夠。
現在的齊英營士兵只能算是有了點基礎,打仗所需要的技戰術可還差得遠呢!
在蘇允看來,這齊英營的士兵的技戰術沒有一個是合格的。
這齊英營裡只有不到兩成的騎兵,但這些騎兵面對鐵鷂子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可快多了。
這些騎兵騎馬的技術、射箭的技術,以及馬上衝鋒近戰的技術,在蘇允看來還是太差了,能夠進步的空間太大了。
而八成的步兵射箭的技術、對付騎兵衝擊的技術,亦是太差了。
當然,實戰的時候蘇允看到的是毫無鬥志的士兵,但在校場上訓練的時候,蘇允亦是看得連連搖頭。
各種技術生疏,而彼此之間根本就沒有合作,除了一點粗糙的什麼將後背交給你的兄弟的理念,其餘的配合便基本沒有了,這還是步兵之間的合作。
而步兵與騎兵之間的配合不能說沒有,只能說是根本就沒有。
尤其是近些時日,蘇允認爲之前的根基算是打得差不多了,可以加入一些技戰術了,於是進行一次模擬的訓練,然後看到的是一通鬧哄哄的景象。
步兵沒有跑一會陣型就全都亂了,都不用蘇允騎馬來回牽扯,步兵自己就全都亂套了。
而蘇允要求的騎兵從側翼發起對對方陣地的引誘衝擊再引誘再衝擊的一個基本的戰術,沒想到跑了一小段,然後陣型也都全都散了,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有的甚至跑掉了隊伍……
不過蘇允沒有怪責這些士兵,因爲他知道這些需要多人配合的事情有多難。
後世有人這麼形容道:“你若是不明白要組織一個軍隊軍力的投放有多難,那你可以嘗試著組織自己班幾十個人去春遊,你便知道這個事情有多麼的困難了。”
涉及到多人配合的事情上,一是要有足夠完善的預案,二是要十遍百遍乃至於千遍的訓練。
若是有參加過足球或者籃球運動的同學,便該知道,一個簡單的,兩人配合的戰術,便已經足夠艱難,若是再多一人,那難度倍增,若是涉及到四人五人以上,沒有一個極爲厲害的教練,根本就協調不過來。
而打仗時候的配合,那可是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乃至於大軍團作戰時候的上萬、十數萬人,那種配合的複雜程度,已經超越人類的想象。
而訓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代表著軍隊的戰鬥力。
一個訓練有素的軍隊,就算是沒有打過實戰,但他的戰鬥力一定不會差。
而一個就算是打過很多戰的軍隊,若是訓練太少,那麼他們的實力上限未必就有多高。
因爲個人的戰力的確是可以通過實戰來提升,但涉及到團隊的配合,那一定是通過千錘百煉,一遍又一遍的練出來的。
在蘇允看來,大宋的軍隊因爲種種的原因,導致練得太少,練得少就生疏,生疏了就有機可乘,被人打擊了就容易士氣崩潰!
歸根結底,就是練得太少!
軍隊就跟競技體育一般,只要練,就有用!
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後世的中國男籃,基本上每過十年時間,便會有一個低谷,然後中國男籃便會請出宮魯鳴來帶隊,宮魯鳴每一次也都能夠成功讓男籃重回巔峰,而他的秘訣其實也就是一個,就是貫徹三從一大原則。
所謂三從一大,便是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
這個看似不太科學,有些逆反人性的原則,卻是屢屢拯救於中國男籃於水深火熱之中。
其實道理很簡單。
——練,就有用!
蘇允開始組織齊英營進行技戰術的訓練。
這會兒自然要讓各個都頭重新帶領他們的都隊,這些都頭經過這些時日的鍛鍊以及精神層次上的提升,現在的他們明顯多了一股精氣神。
在王舜臣的指導下,齊英營執行的便是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訓練原則。
蘇允有心打造一支強悍的騎兵,因此從祁克勇那邊調集來數百匹馬,爭取讓齊英營的五百人至少人均一匹馬。
馬匹到位之後,所有的士兵進行高強度的騎射訓練,騎兵各種戰術的訓練,馬累了,則是馬歇人不歇,再次進行騎兵戰術的模擬。
訓練是極其艱苦的,但是蘇允前面的根基打得足夠夯實,將近兩個月的長跑以及每天大量的碳水以及肉食的供應,讓這些士兵的體能變得十分強悍,才讓他們勉強適應了這種強度的訓練。
果然,練就有用。
一個月高強度的訓練之後,齊英營已經有些像模像樣了,當五百騎兵開始衝鋒的時候,那種壓迫感已經是有所成型。
高強度的訓練之下,不僅原本的步兵基本上已經學會了騎射,而且各種騎兵的戰術,亦是練得有模有樣。
蘇允還是頗有成就感的,就這齊英營拉出去跟西北軍演武,除了一些極其精銳的親兵營,大部分的騎兵未必就能夠有這效果。
先不說齊英營的實力如何,單就各種騎兵的戰術,可能連鐵鷂子看了都得鼓掌。
蘇允自然沒有閒著,每天都跟著齊英營的人一起摸爬滾打,齊英營怎麼練,他也跟著怎麼練,這也是齊英營能夠堅持下來的原因。
什麼,你說你堅持不了了,看看那是誰,蘇總管都在跟著一起練呢,你就說你堅持不了,難不成你比蘇總管還高貴?
蘇允欣喜的看著這一顆種子發芽茁壯成長,只要給他一年的時間,他便可以將這五百人訓練成一支精銳騎兵。
而他們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一個都頭,到時候這些經過他精心培養的士兵,便可以將他訓練的方式、爲何而戰的理念等等都給傳播出去。
而五百都頭,則是可以擴建出來五萬軍隊,五萬軍隊,按照他現在的訓練方式來訓練,那麼再過一年,便可以收穫一百個齊英營啦!
而只需要給他三四年的時間,這五萬軍隊將會成爲西北軍中精銳中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