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我們勸陛下御駕親征吧?

蘇允在呂惠卿的突然襲擊之下,蘇學會弟子們的快速反應的推波助瀾之中,在街頭上搞了一個‘黃袍加身’的戲碼,正式登基稱帝。

當然,街頭上只是一個臨時的登基,而正式登基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定都、定國號、定年號、準備登基大典等事情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些事情哪一個都不能草率。

不過蘇學會對此早有準備,除了還沒有準備龍袍,其餘的東西早有討論,在蘇允回到了長安州衙沒有多久,韓幼安已經是將方案初稿給呈了上來。

當然,僅僅是個初稿而已,該怎麼定,還得經過蘇允裁定,然後經由蘇學會以及六房進行再次完善,再經蘇允確認,最後才頒佈天下。

蘇學會準備了諸多國號年號供蘇允選擇,如昌、昭、靖、雍、熙、朔等等,年號也有諸多,如永嘉、光朔、昭寧、承運等等。

蘇允看完之後都不甚滿意,給方案上添了幾筆,國號加了個明,年號則是加了個洪武。

在這個事情上,蘇學會以及已經升爲六部的六房自然不會違逆蘇允的意願,將國號以及年號定了下來。

於是新政權國號爲明,年號則是爲洪武,這一年也被稱爲洪武元年。

至於蘇允爲什麼將國號取爲明,年號取爲洪武,蘇學會卻是有些疑惑。

一般來說,取國號一般跟前朝有關,以朝代五德相生相剋爲原理,要麼取相生,要麼取相剋,都有道理,這就是五德始終說。

比如說唐朝取代隋朝,便是相生,隋朝乃是火德,於是唐朝取土德,取火生土相生,意爲承襲隋朝。

而曹魏代漢則是取相剋,西漢自定爲“火德”(“炎漢”之稱源於此),東漢延續火德,以“火德中興”自居。

所以曹丕通過禪讓代漢後,宣稱曹魏屬土德,以“土克火”解釋朝代更替,暗示曹魏承接天命、終結漢運。

大多數國號基本上都有這樣的考量,要麼取相生,要麼取相剋,但明字,衆人卻是想不太明白。

“明”字由“日”“月”組成,日爲陽火,月爲陰火,合爲“火德”。

但是宋朝也是火德啊,一般來說,前朝與新朝最好是相剋,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現在你要推翻宋朝,卻依然取同一個五德,這有點想不通,只能說是明朝承襲宋朝爲正統之意了。

不過有許多人還真的吃這一套,認爲蘇允還是比較念舊,出身宋朝,也願意奉宋朝爲正朔,承襲宋朝之火德。

然則他們卻是不知道,蘇允的考量卻是他們所不知道的。

其實蘇允的想法很簡單,歷史上宋後爲元,元后爲明,他之所以起來早飯,便是要阻止蒙古人,免得打斷中國文明之進程。

所以,取國號爲明便可以理解了,便是越過元朝之意。

而蘇允也算是個明粉,對於朱元璋也頗爲敬佩,因此取國號爲明,洪武爲年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國號與年號上,蘇允一言而決,但在定都上,蘇允並沒有給出意見,而是交給六部以及蘇學會進行討論。

而定都這個事情上引起了大討論。

一國首都極爲重要,定都作爲王朝或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需綜合權衡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甚至涉及風水、歷史傳統等深層考量。

引起爭論的乃是是否定都長安這個問題上。

支持定都長安的人認爲,多數王朝傾向於在興起之地或發跡地建都,以強化“天命所歸”的合法性。

比如劉邦以漢中爲根基建立漢朝,初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秦之舊都,象徵繼承秦制)。

但這個提法被一些人所否定,否定的人則是從實際情況出發。

他們認爲,長安雖爲唐朝都城,但時至今日,已經不適合再作爲都城了。

因爲關中平原面積有限,只有約 3.4萬平方公里,人口承載力是不足的。

隋唐時期,爲維持百萬級人口,唐長安鼎盛期人口超一百五十萬萬,而關中產出不足,需從關東的河南、山東及江南調運糧食。

隋文帝曾因關中饑荒,率臣民“就食洛陽”。

而唐玄宗多次東巡洛陽,實爲緩解長安糧食壓力。

而秦漢至隋唐,長期墾殖導致關中森林銳減、水土流失加劇,農業生產力已經嚴重衰退。

唐代中後期,關中已“沃野千里”不復,糧食自給率不足一半。

這種情況下,長安若爲都城,便要依靠漕運來供給糧食,但漕運成本激增會讓王朝不堪重負!

長安若爲都城,便需依賴大運河轉輸糧食,但從江南到長安需經長江→邗溝→淮水→通濟渠→黃河→渭河,水路迂迴且險灘(如三門峽)密佈,運輸損耗高達四成以上!

而安史之亂後,江南早就成爲“天下糧倉”,所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從這個角度來說,洛陽、開封這兩個處於水運樞紐中心的城市,相比長安,其實更便於連接東南財賦,而長安遠離經濟中心,後勤壓力難以承受。

從這些實際問題來考量,定都長安肯定是不行的。

至於要定都哪裡,卻是有些難以抉擇了。

有人認爲最好還是定都汴京,有的人提議洛陽,有些人更爲激進,認爲最好定都析津府,也就是後世的北京。

提出這個意見的人也有他們的根據,他們認爲,若是定都析津府,一來可以解決漕運問題,隋唐長安依賴大運河從江南運糧,開封以汴河爲生命線,“漕運不通則都城危”,既然漕運危險,那麼就依靠海運。

析津府與海岸線很近,若是定都析津府,漕運問題迎刃而解。

當然這個只是只是他們的論據之一,其實他們更重要的依據是,他們認爲,西夏不足慮,很快便可以收回來,以後統一全國之後,大明的威脅只有來自草原以及東北,因此定都析津府,可就就近控制。

這個說法有不少人嗤之以鼻,但蘇允卻是對提出這個意見的人刮目相看。

提出這個想法爲首的人叫周行己,若有記憶力好的讀者老爺,便知道此公乃是洛陽蘇學會的創始人。

蘇允知道大明以後最大的敵人是誰,但這周行己可不知道啊,但有些人的眼光就是超越時代的,這個周行己便是這樣的人。

現在大明纔剛剛立國,大宋、大遼以及西夏仍在,但周行己已經意識到未來的敵人就在草原以及東北!蘇允其實屬意的也是析津府,不過就當下來說,時機還不成熟,因爲現在大宋西夏仍在,在大宋、西夏、遼國、大明四方勢力之中,大明依然還是相對弱勢的一方。

如今主要的對手乃是大宋,大宋還在的情況下,大明就公開宣稱都城是大遼的析津府,那就直接將大遼樹立成爲敵人了,很可能會遭到三方的圍攻。

這也是蘇允對此事暫時沒有發表想法的原因。

不過蘇學會內部很快便將此事給定了下來,將長安定爲首都,大家的想法也簡單,現在就需要一個都城,至於以後,等統一全國之後再遷都便是,長安這裡作爲陪都便是。

蘇學會的效率極高,很快便將這些事情給落實下來,當然,當下局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因此一切也都從簡,只是簡單搞了個登基典禮,隨後公示天下,之後便是又開始他們的軍事行動了。

這一次,大明的計劃是拿下秦鳳路,徹底將整個西北納入疆域之內!

……

汴京。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啪!”

程頤剛剛疾走至崇政殿外,便聽到裡面摔杯子以及怒吼的聲音。

程頤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後才進入殿內,只見殿內一片狼藉,而大宋官家趙煦神情憤怒到了極致之中藏着一絲恐懼。

趙煦似乎是沒有看到程頤進來,兀自在發泄心中的狂怒。

“反了!反了!”趙煦突然抓起案頭的硯臺劈面擲向階下,硯臺擦過程頤發冠,墨香混着龍涎香在殿內炸開。

“區區一個陝西六道竟敢稱孤道寡,當朕的百萬王師是兒戲麼?”

他的聲音裡帶着破音的顫抖,與其說是震怒,不如說是被撕裂般的恐慌。

程頤頓時皺起了眉頭,正待說話,卻見大宋相公曾布撞開殿門時,腰間金魚袋歪在一側,蟒紋官服又諸多褶皺,看着十分狼狽。

他手中軍報被攥得皺如廢紙,上面“明國定都長安”的硃砂批註洇成血團:“陛下,秦鳳路急報!賊軍已佔大散關,隴右監軍奏稱.稱叛賊竟宣傳在軍中推行‘屯田制’,士兵皆能吃飽飯.”

“住口!”趙煦抓起案上鎮紙狠砸過去,卻因手臂發抖偏了準頭,鎮紙“咣噹”砸在銅鶴香爐上,驚起滿殿青煙。

哐當聲響似乎是將趙煦這個年輕官家驚醒,他深吸了一口氣,看向程頤,努力壓着顫抖的嗓音,道:“程卿素有經天緯地之才,當年王莽篡漢,光武如何中興?你且說與朕聽!”

程頤清了清嗓子,寬袖拂過滿地奏疏:“陛下,光武中興在於在於柔道取天下,今蘇允在西北”

“夠了!”趙煦又突然暴喝,震得樑上灰塵簌簌而落,“朕不要聽什麼柔道!朕要聽如何平叛!

如何讓那些亂臣賊子知道,敢窺伺神器者,死無葬身之地!”

他猛地起身,腰間玉帶銙硌得肋骨生疼,這才驚覺自己竟比去年又瘦了一圈。

曾布忽然往前半步,靴底碾碎一片瓷片:“陛下,臣請率軍二十萬.二十萬.”

他的聲音突然發虛,想起前日戶部報來的庫銀數目——除去給遼人的歲幣,能支給軍費的竟不足百萬貫。

“二十萬?”趙煦忽然冷笑,笑聲裡帶着令人牙酸的尖利。

“曾卿可知,神宗朝王韶開熙河,單是買馬就花了百萬貫!

而且,我們現在去哪裡抽調二十萬兵馬,從遼國邊境調取北軍麼,遼國軍隊還防不防了?

如今你拿什麼去平叛?拿嘴麼?”

他越說越氣,竟擡腳踢翻了腳邊的鎏金痰盂,稠黑的藥汁潑在程頤青緞鞋面上,綻開一片污痕。

程頤低頭看着鞋上的藥漬,忽然想起今早路過東華門,見百姓聚在茶肆裡爭相傳抄《明國奉天討宋檄文》,裡面竟有“廢除差役、均分土地”的荒唐言語。

他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卻見趙煦突然抓起案頭的黃綾御筆,在空白處狂草寫下“剿”字,墨點飛濺如淚:“傳旨!着折可適爲徵西大將軍.不,爲驃騎大將軍!賜尚方寶劍,務必要務必要.”

“陛下,”曾布終於忍不住,伸手按住趙煦握筆的手,“折可適年紀太輕,而且折氏有人投了那蘇賊,此刻此刻怕是難以服衆。”

“那你說誰能!”趙煦猛然轉頭,發冠上的珍珠流蘇掃過面頰,劃出一道紅痕,“是你程夫子還是曾相公?”

他越說越激動,忽然劇烈咳嗽起來,殿內的宦官大伴趕緊端着藥進來,聲音急切道:“官家,官家,您莫要激動,且先喝點藥緩緩!”

趙煦一甩手將大伴手中的要給甩飛,藥碗跌落,藥水頓時又將殿內污了大片。

趙煦更加猛烈的咳嗽起來,臉色變得青紫,連話都說不出來。

程頤急道:“快請太醫,快請太醫!”

此話一出,趙煦忽而跌坐在地,隨後仰躺在了地上,頓時將在場諸人嚇得連連叫喚。

太醫匆匆而來,趕緊施以急救,趙煦這才甦醒了過來,不過神志依然不甚清晰,被送去寢宮調養去了。

而程頤與曾布兩個最近鬥得極兇的對手卻是面面相覷。

他們變得憂心忡忡起來,兩人臉色亦是十分惶恐。

他們現在的心情都十分一致,便是:怎麼辦!

他們一個曾經的變法大臣,一個門生遍天下的大儒,再當下這種局面,他們所依賴的學識經驗似乎都變得無足輕重起來。

怎麼辦!

“不如,我們效仿當年的寇相公,勸陛下御駕親征吧?”

程頤說道。

“啊?”

曾布愕然擡頭。

第352章 略懂拳腳!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369章 身段柔軟,能屈能伸!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216章 一起納了進來吧!第360章 元祐五君子!第207章 這如何了得?第144章 少年當有凌雲志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171章 《太學呂先生批蘇氏錄》(4k)第373章 耕者有其田!第53章 再想想,再想想!第211章 餵你一個文官怎麼上馬殺敵了?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17章 該配合你的演出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158章 你要那麼多錢作甚?(今天一共8k,沒了)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257章 蔡狗賊與王雞賊!(3k哈)第127章 冰井務(來了!)第110章 自然要去見上一面!第247章 鄜延路經略使!(今天8k了)第19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313章 先生何以教我!(4k哈)第363章 先生勇猛否?第109章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求首訂!)第350章 《丁卯別門生》!(4k哈)第347章 今文運動!第220章 北上!北上!第308章 小蘇學士品三國!第3章 助人亦自助!第388章 快速發展階段!第347章 今文運動!第371章 無定河谷之戰!(54k哈)第30章 周員外上門第67章 月下追蘇郎!第16章 我叔父恐怕要輕生啦!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288章 鹽戰(二)第453章 前倨後恭,惹人發笑!第87章 利益之爭第154章 政治荒誕劇!(51k,好消息,均訂已經過三千!)第59章 柳香蘭第218章 若不成,請歸田!第199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260章 夏州危急!夏州危急!(3k)第163章 這口氣我咽不下去!(4k,晚上還有)第7章 匠氣太重!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237章 若是為了前途,我不會來!(先來一章)第347章 今文運動!第414章 暗戰!第81章 憤青蘇轍第395章 渡河而擊!第113章 章惇的試探!(日萬完成!)第336章 宏圖大業!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313章 先生何以教我!(4k哈)第282章 軍改!第28章 三成股份第147章 你願意娶老夫女兒麼?來了!第298章 鹽州失,大廈傾!第154章 政治荒誕劇!(51k,好消息,均訂已經過三千!)第248章 我大抵是瘋了(4k哈)第246章 原來三國演義是紀實的啊!(6k!)第186章 我想做你的狗!(5k)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202章 公私分明!第253章 奇襲銀州城!(3k!)第217章 自請守邊!第150章 風潮!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205章 地洞子!第78章 章子厚第352章 略懂拳腳!第185章 下馬威!(5K今日日萬!)第358章 構陷!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18章 人亡政不可息!(5K)第319章 頂好的買賣!第181章 遠大前程!第121章 桃園雞蛋灌餅!第111章 我是個正經人!第340章 確定路線問題!(嘿嘿,今日7k哈)第114章 汴京,汴京!(5K大章,晚上還有)第131章 太學!第80章 李麗華上門第175章 故人第390章 亂生!第17章 該配合你的演出第384章 實力飛躍!(6k哈)第410章 爭取民心!第225章 援兵!第172章 蘇居正奇貨可居,章參政監守自盜!
第352章 略懂拳腳!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369章 身段柔軟,能屈能伸!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216章 一起納了進來吧!第360章 元祐五君子!第207章 這如何了得?第144章 少年當有凌雲志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171章 《太學呂先生批蘇氏錄》(4k)第373章 耕者有其田!第53章 再想想,再想想!第211章 餵你一個文官怎麼上馬殺敵了?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17章 該配合你的演出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158章 你要那麼多錢作甚?(今天一共8k,沒了)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201章 我要送給你們一場大富貴!第257章 蔡狗賊與王雞賊!(3k哈)第127章 冰井務(來了!)第110章 自然要去見上一面!第247章 鄜延路經略使!(今天8k了)第19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313章 先生何以教我!(4k哈)第363章 先生勇猛否?第109章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求首訂!)第350章 《丁卯別門生》!(4k哈)第347章 今文運動!第220章 北上!北上!第308章 小蘇學士品三國!第3章 助人亦自助!第388章 快速發展階段!第347章 今文運動!第371章 無定河谷之戰!(54k哈)第30章 周員外上門第67章 月下追蘇郎!第16章 我叔父恐怕要輕生啦!第1章 千裡報恩(已經簽約,放心收藏閱讀!)第288章 鹽戰(二)第453章 前倨後恭,惹人發笑!第87章 利益之爭第154章 政治荒誕劇!(51k,好消息,均訂已經過三千!)第59章 柳香蘭第218章 若不成,請歸田!第199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123章 元豐改製!第260章 夏州危急!夏州危急!(3k)第163章 這口氣我咽不下去!(4k,晚上還有)第7章 匠氣太重!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237章 若是為了前途,我不會來!(先來一章)第347章 今文運動!第414章 暗戰!第81章 憤青蘇轍第395章 渡河而擊!第113章 章惇的試探!(日萬完成!)第336章 宏圖大業!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313章 先生何以教我!(4k哈)第282章 軍改!第28章 三成股份第147章 你願意娶老夫女兒麼?來了!第298章 鹽州失,大廈傾!第154章 政治荒誕劇!(51k,好消息,均訂已經過三千!)第248章 我大抵是瘋了(4k哈)第246章 原來三國演義是紀實的啊!(6k!)第186章 我想做你的狗!(5k)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202章 公私分明!第253章 奇襲銀州城!(3k!)第217章 自請守邊!第150章 風潮!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205章 地洞子!第78章 章子厚第352章 略懂拳腳!第185章 下馬威!(5K今日日萬!)第358章 構陷!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18章 人亡政不可息!(5K)第319章 頂好的買賣!第181章 遠大前程!第121章 桃園雞蛋灌餅!第111章 我是個正經人!第340章 確定路線問題!(嘿嘿,今日7k哈)第114章 汴京,汴京!(5K大章,晚上還有)第131章 太學!第80章 李麗華上門第175章 故人第390章 亂生!第17章 該配合你的演出第384章 實力飛躍!(6k哈)第410章 爭取民心!第225章 援兵!第172章 蘇居正奇貨可居,章參政監守自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