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理一分殊】

羅欽順沒有立即去物理學院,而是弄來《數學》、《物理》兩書,自己窩在書房裡慢慢參詳。

不精通《易經》,不可稱之爲大儒;而精通《易經》者,又必是數學高手。

在熟悉數字符號之後,羅欽順半月即讀完《數學》,又花費幾天時間略懂微積分。他沒有繼續深入研究,因爲想要儘快瞭解物理學派,於是又轉而自學《物理》。

各種新奇知識,讓羅欽順大感興趣,想要親自去物理學院觀察實驗。

王晹作爲掌院,自然熱情接待:“整庵先生,欲觀何處皆可往,但實驗室必須提前支會一聲。”

“入鄉隨俗。”羅欽順微笑道。

爲了引發羅欽順的興趣,王晹主動帶他去觀察顯微鏡。

“掌院!”一個學生站起來問候。

王晹問道:“你在觀察什麼?”

那學生說:“水蟲。”

王晹小心取出載玻片,問道:“整庵先生,你看這上面有什麼?”

羅欽順仔細觀察道:“有些水漬。還有……這些碎末是苔蘚?”

王晹把載玻片放回去,又教羅欽順使用顯微鏡:“請整庵先生再看一看。”

羅欽順好奇趴下,慢慢調整倍數,突然嚇得站起來:“此爲何物?”

王晹笑道:“水蟲(水熊蟲)。”

“這面目猙獰的蟲子從何而來?”羅欽順問道。

王晹回答:“水底沉渣,潮溼岩土,還有苔蘚等物,到處都能找到。”

羅欽順問:“平時喝的水裡也有?”

王晹說道:“可能有,可能沒有。而且,便是將水煮沸,也無法將這些水蟲燙死,這些蟲子可以假死復活。”

羅欽順再次俯身觀察,剛開始有些驚恐,看多了也就習慣,甚至覺得這些水熊蟲頗爲可愛。

搗鼓好半天,羅欽順終於離開顯微鏡,問道:“你們觀察這些蟲子作甚?”

王晹說:“未知之物,未知之象,自當探求索問,莫管它有用無用。今日或許無用,明日便可能有用。以前誰又能料到,水晶或玻璃可以磨製透鏡,用以觀察極遠或極微之物呢?而用千里鏡、顯微鏡觀物,便需掌握光學相關的道理。”

羅欽順點頭道:“《物理》一書ꓹ 我也略觀一二,你們的格物法子確實另闢蹊徑。”

王晹笑道:“《物理》一書ꓹ 三年刪改刻印一次,先生所看之《物理》,恐怕有頗多疏漏。便如這光ꓹ 日光、燭光之存在,我們最新認定爲是一道道細微的光線。無數細微光線ꓹ 又組成光束。太陽便是個巨大的發光體,與蠟燭並無根本區別。只是太陽足夠大ꓹ 光照足夠廣、足夠遠ꓹ 他才能打破黑夜。而月亮,很可能並不發光,它像鏡子一樣反射太陽光。”

“你們這等驚世駭俗之言,恐怕欽天監並不認同。”羅欽順雖然吃驚,但還能保持鎮定。

王晹搖頭:“欽天監已經認同了,相關道理印證,還是他們幫忙一起做的。”

羅欽順默然ꓹ 良久才說:“帶我去看看蒸汽機,此物利濟萬民ꓹ 又害及萬民ꓹ 老夫想看看它的本來面目。”

王晹把羅欽順帶去發明陳列室ꓹ 指着一臺小型蒸汽機說:“便是此物。從這裡加碳進去……”

王晹不但給羅欽順看了蒸汽機ꓹ 還詳細講解構造,闡述每一個環節的物理原理。

整整在物理學院轉了一圈ꓹ 羅欽順離開時一言不發。他的學術理論本就偏向唯物ꓹ 甚至認爲“心”是物質ꓹ 是產生並儲存“意”的載體——用現代知識去理解,把“心”換成“大腦”非常科學。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ꓹ 羅欽順說心本就是物,且只是萬物中的一種。兩人不吵起來纔怪!

一個偏唯物的氣學宗師,看到那麼多物理髮明,瞭解那麼多物理原理,那種震撼簡直難以言喻。

回家之後,羅欽順要來物理學派的哲學體系文章,看了兩遍覺得粗糙無比,他打算重新爲物理學派整理哲學體系。

打動羅欽順的,不僅僅是物理知識,還有物理學派的研究過程,入門就非常困難,入門之後變得更困難。

羅欽順堅決反對心學,並非學術原因,他推崇王陽明,但不推崇王陽明的學問。因爲他認爲,心學可以“速成”,可以跟禪一樣頓悟,必然吸引好高騖遠的士子。但是,除了心志堅定者,大多數人修習心學都會誤入歧途,變成妄談心性的庸碌之輩、虛假之徒。心學一旦推廣開來,必定流毒於天下!

事實證明,羅欽順並非杞人憂天,心學發展幾十年後就徹底走樣。心學門徒當中,確實能人志士輩出,但整體素質非常低下,連傳統的理學門徒都不如。

陽明心學,太個人化了,對學生天賦的要求太高了。

這就好比一門武功,少數人練了牛逼到炸,絕大部分人練了全是花架子。而這門武功還能速成,誘導無數年輕人去學,花拳繡腿使出來非常唬人,真正遇到土匪卻直接抓瞎喊救命。

物理學派的東西,沒法速成,羅欽順對此非常滿意。

在書房枯坐三日,羅欽順提筆寫道——

“天地之化,人物之生,典禮之彰,鬼神之秘,古今之運,死生之變,吉凶悔吝之應,其說殆不可勝窮,一言以蔽之,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凡事物之肖夫道體者,皆灑然而無所累,變通不可窮也。所謂道體者,當別爲一物,而立乎事物之外;所謂事物者,不容不與道體爲二,苟有肖焉,亦必又弗肖者矣。夫器外無道,道外無器。形而上爲道,形而下爲器,或曰:器亦道,道亦器。”

這兩段話,比物理學派的牽強附會高明無數倍,高屋建瓴的點明物理學派的學術正統性。

大致簡述如下:世間變化,紛繁複雜,難以言說,且稱之爲道。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在瞎講,太極與陰陽不可分割,道與器也不可分割。道就是器,器就是道。物理學派研究對象是器,但歸根結底在研究道,這也是在格物致知。

這直接駁斥了物理學派反對者的觀點,那些人說物理學派重器而不重道。

還有反對者講,物理學派研究的規律,是“物之性”,而非“物之道”。羅欽順直接這樣駁斥:“理之所在謂之心,心之所有謂之性……道心,性也,性者道之體……”

又接着這個說法,闡述物理學派爲啥研究萬物:“性之所以難言者,只爲理字難明,往之爲氣字之所以妨礙耳……理一分殊,其言至簡,而推之天下之理,無所不盡。在天固然,在人亦然,在物亦然……理一便是天地之性,分殊便是氣質之性。”

大概簡述如下:物理學派研究萬物性質,是因爲至理難言,氣理大道很難直接獲取,只能從“道”的載體“性”(物理規律)去發現。天地間的大道理相同(理一),但表現在萬事萬物卻不同(分殊),而“理一分殊”又是共通的,即物理學派可以通過研究不同事物的“器性”,來獲得天地之間的“道心”。

整篇文章三千多字,博徵旁引、論述精妙,順便駁斥了許多先賢的“謬論”,便是理學大儒都找不出漏洞。

甚至連物理學派被人詬病的,什麼只知格死物,不知人心道德,這方面都被羅欽順給堵死了。他說:“能思者心,所思而得者性之理也……人心之神,無所不通,謂之聖亦可也。惟其無所不通,故能推見事物之數,究知事物之理。物理既得,夫復何疑?若於行跡之粗,必欲細微觀察,則雖聖人亦有未易能矣……能通之妙,乃此心之神;而所通之理,是乃所謂道也。若認精神以爲道,則錯矣。”

關鍵詞:物理既得,夫復何疑?

萬物之道都曉得了,還有什麼可以疑惑的?就算是仁義道德,也能去觀察總結實踐,這玩意兒跟物理是相通的——順便駁斥王陽明的“心即理”,即認爲精神是道乃錯誤觀點。

……

王淵拿到這篇文章,頓時佩服得五體投地。通篇沒有一個物理實驗,沒有一個物理公式,卻樹立了物理學派的儒家正統性,搞物理研究就是在追尋天地大道!

這老先生自認理學正統,不但駁斥陸九淵、陳白沙、王陽明,還把周敦頤、朱熹、程頤等理學宗師給懟了一遍。

普通士子或許看不出來,大儒絕對能領略到火藥味。通篇都在瘋狂罵人,這裡朱熹說得不對,這裡程頤說得不對,這裡周敦頤說得不對,這裡王陽明說得不對……反正老子是對的,而且老子論述嚴謹,老子還分析了他們爲啥錯誤!

王晹弱弱道:“先生,弟子數過了,此文有四處在駁斥陽明公,而且駁斥得還非常有道理。”

王淵點頭說:“我看到了。”

王晹爲難道:“此文若在《物理學報》刊載,恐怕有不敬師長之嫌,畢竟咱們都是心學弟子。”

王淵訓誡道:“物理之學,尊師而不循師,一切以實踐爲準。你忘了嗎?孰是孰非,不做評判,把文章刊載出來便是。”

文章很快登上《物理學報》,物理門人豁然開朗,原來老子纔是儒家正統,今後不必再羞於示人了!

同時,物理學院多了一塊牌匾,上書:理一分殊。

理一分殊,這是整篇文章最有價值的觀點。氣沒有分開時,大道都是一樣的;氣分而演化萬物,就出現了不同的物理性狀。研究觀察總結這些物理性狀,聚少成多,就能合而爲大道,得窺天地至理!

可惜,羅欽順不願加入物理學派,他依舊堅持自己的氣學,只不過經常跑去物理學院串門。

每次來到物理學院,學生們皆執弟子禮,以表達對羅欽順的尊敬。

(推薦一本架空歷史文《世子很兇》,女主是當朝皇后和太后……大家可以去批判一下這種道德淪喪的主角。)

487【武舉改革】480【無名異】527【忠狗夏言】425【狀元炭】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612【兩教合流】172【完美配合】586【文藝復興】205【兩頭大】535【財寶與美人】467【正德新曆】468【老楊又在算計】484【憋屈的皇帝】376【沒心沒肺】539【誰比誰先死】406【王二封神】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597【宗室改革】355【不得不援】634【宇宙大戰】【中華大帝】194【報紙】373【步步緊逼】679【惠及窮省】426【老狗】202【官場劇變】554【發老婆】154【一人立功,全家光榮】580【退路】505【叛亂遍地】153【軍威就是恐嚇】368【氣人皇帝】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536【光陰似箭】183【科學愛好者楊慎】712【三請三辭】320【西國之雄】471【林見素】168【實驗室招人】094【秦樓楚館】【中華大帝】582【仁慈之心】052【送信】778【躺平的大明皇帝】094【秦樓楚館】482【慈不掌兵】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492【王尚書】591【天子大婚】686【濟州島?大明南直隸耽羅州!】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200【徽商求見】072【對上頻道】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724【國主的權威】115【人鬼難辨】025【正俗簡繁】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439【南苑獵場】477【王子復國記之二】134【論功行賞】435【三人格局】343【葡萄牙總督】570【太子選妃】612【兩教合流】456【通盤設計】095【明代流行歌曲】150【恐非良配】516【收買官心】516【收買官心】084【回家】256【率衆來歸】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743【比誰投降快】249【只能滅國了】730【國家法統】533【史詩大捷】214【罵皇帝】471【林見素】308【抄家,殺人】384【草木皆兵】248【抵達甘州】054【今夕何夕】774【七公子要結婚了】233【慫秀才】499【爭與不敢爭】247【熱氣球】273【朝堂新格局】079【謝師】179【天文望遠鏡】575【賢相與盛世?】333【開膛驗屍】713【天竺王】747【進軍德里】304【海盜的追求】757【王子,時代變了】203【王淵也升官】545【兩隻窮鬼】523【占城大米到了】278【西域後事】
487【武舉改革】480【無名異】527【忠狗夏言】425【狀元炭】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612【兩教合流】172【完美配合】586【文藝復興】205【兩頭大】535【財寶與美人】467【正德新曆】468【老楊又在算計】484【憋屈的皇帝】376【沒心沒肺】539【誰比誰先死】406【王二封神】117【豹房之行】(爲盟主“愛愛家的風中瑜帆”加更)597【宗室改革】355【不得不援】634【宇宙大戰】【中華大帝】194【報紙】373【步步緊逼】679【惠及窮省】426【老狗】202【官場劇變】554【發老婆】154【一人立功,全家光榮】580【退路】505【叛亂遍地】153【軍威就是恐嚇】368【氣人皇帝】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536【光陰似箭】183【科學愛好者楊慎】712【三請三辭】320【西國之雄】471【林見素】168【實驗室招人】094【秦樓楚館】【中華大帝】582【仁慈之心】052【送信】778【躺平的大明皇帝】094【秦樓楚館】482【慈不掌兵】547【八省旱災與稅制改革】492【王尚書】591【天子大婚】686【濟州島?大明南直隸耽羅州!】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200【徽商求見】072【對上頻道】162【乾隆附體的朱大將軍】724【國主的權威】115【人鬼難辨】025【正俗簡繁】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439【南苑獵場】477【王子復國記之二】134【論功行賞】435【三人格局】343【葡萄牙總督】570【太子選妃】612【兩教合流】456【通盤設計】095【明代流行歌曲】150【恐非良配】516【收買官心】516【收買官心】084【回家】256【率衆來歸】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743【比誰投降快】249【只能滅國了】730【國家法統】533【史詩大捷】214【罵皇帝】471【林見素】308【抄家,殺人】384【草木皆兵】248【抵達甘州】054【今夕何夕】774【七公子要結婚了】233【慫秀才】499【爭與不敢爭】247【熱氣球】273【朝堂新格局】079【謝師】179【天文望遠鏡】575【賢相與盛世?】333【開膛驗屍】713【天竺王】747【進軍德里】304【海盜的追求】757【王子,時代變了】203【王淵也升官】545【兩隻窮鬼】523【占城大米到了】278【西域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