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上任排場

所謂《須知冊》乃是明太祖朱元璋曾親自下達敕諭,頒佈的《授職到任須知》,明確規定交接事項三十一件,林林總總,無所不包,皆須由縣衙書吏分頭準備完成,在新官赴任來路遞呈。

《須知冊》包含的不僅僅只是交接的事項,還包括縣衙所有吏員書手的名單、職務、充吏年限、籍貫等等,新任官員一冊在手,對縣衙的人事便可瞭如指掌。

十二月初九日,辰時一刻,胡萬里便帶着一衆家眷僕從準時踏入龍溪縣境界,這是師爺薛良輔定好的黃道吉日、吉辰、吉時,龍溪縣的書吏、衙役、鋪兵、吹手、傘夫、皁隸、執事各役人等天剛亮就已經在交界路口恭候,一見胡萬里的轎子到了,立時就跪了一地,齊聲道:“小的們恭迎大人。”

待的大轎停穩,兵房吏楊清正便立即爬起身恭敬的呈上《須知冊》,胡萬里早的薛良輔指點,當下便直接翻看各房司吏、典吏在《須知冊》各項事宜後的簽名畫押,有這份畫押,到任後即按照《須知冊》一一查對原存帳冊和檔案、實物、人員。

見畫押齊全,胡萬里才沉穩的道:“起去。”

聽的這話,一衆書吏、衙役忙齊聲磕頭謝恩,隨後便起身張羅着爲胡萬里換乘官轎,秋蝶、葛佘芳則在青布幔遮擋下換乘小轎,二人是妾的身份,只能乘小轎,坐進官轎,胡萬里不由頗爲感概,知縣上任,這排場可真夠大的了,聞報家眷換轎完畢,他才吩咐道:“起轎。”

當下,鳴鑼夫、鼓夫便敲響七聲鑼、一聲鼓,鳴鑼開道,吹鼓手們馬上賣力的開始吹吹打打,皁隸們則排好全副儀仗,浩浩蕩蕩向龍溪縣城前進。

隊伍行到江東驛,又有一批書吏衙役帶着一衆伕役前來迎接,鑼鼓喧天,熱鬧異常,如是者三,此亦所謂的頭接、二接、三接,熱鬧歸熱鬧,但不到七十里路,足足走了九個小時,總算是趕在酉時一刻,抵達漳州府城東門。

龍溪縣丞張明賢、主薄趙德友、典史王治中、教諭李青德率領各雜官、各房典吏、全縣生員以及有頭有臉的縉紳皆聚集在城門口迎接,這番熱鬧景象可比之前熱鬧多了,不僅鼓樂喧天,而且鞭炮聲連綿不絕,震耳欲聾。

官轎並未因此而停下,而是直接入了城,望着遠去的官轎,縣丞張明賢微微有些鄂然,隨後又暗暗欣喜,這位新任知縣既無幕賓又無參隨?難道是不諳世事的書呆子?他不由瞥了身旁的主薄趙德友一眼,輕聲道:“怎的就幾個小廝跟隨?”

趙德友收回目光,搖了搖頭道:“琢磨不透。”

“叫上王老典,咱們去喝幾盅。”張明賢輕聲道。

“有想法?”趙德友輕笑道:“新縣尊可不象是好相與的。”

“傳聞未必屬實。”張明賢不以爲意的一笑,道:“這事透着蹊蹺,左右閒着無事,嘮叨嘮叨何妨?”說着,他便道:“我先走一步,在‘林三魚館’等你們。”說着便轉身離開。

微微沉吟,趙德友才叫上典史王治中隨後跟了去,縣衙裡,縣丞是二尹,正八品,主薄是三尹,正九品,典史排第四,稱四堂,未入流,他們雖說是縣衙的二三四把手,實則根本沒有什麼實權,而且在知縣面前毫無地位,輕則被呵斥,惡劣的還要被辱罵,遇上脾氣不好的還有可能被飽以拳腳。

無奈知縣不僅大權獨攬,而且對他們這些佐貳官、首領官握有參評大權,可以左右他們的前途命運,他們也只得捏着鼻子忍受,當然,他們也不是完全的逆來順受,任人揉捏的主,真要遇上不諳人情世故,不熟地方政務,又心高氣傲的新科進士主官,他們有的是手段架空知縣,新縣尊沒帶幕賓,沒帶家人,就帶了兩個家眷和幾個小廝來上任,他們要沒有想法才叫怪了。

卻說胡萬里官轎進了城之後卻未去縣衙,而是徑往城隍廟而去,城隍神乃是保佑守護城池安全,主管當地水旱疾疫以及陰司冥籍的神靈,新官上任必須先祭祀城隍神,這已經成了規矩。

胡萬里在城隍廟下了轎,按着規矩燒香敬神之後,便進了城隍廟的宰牲房——齋戒宿廟,以示虔誠,明日一早纔是正式祭祀,當然家眷是不準入內的,秋蝶、佘芳先的轎子則先進入內衙。

草草吃了一頓齋飯,胡萬里便吩咐隨從楊進喜將《須知冊》拿來,進了宰牲房細心研究龍溪縣衙的人事,佐貳官、首領官以及吏、戶、禮、兵、刑、工六房與承發房、架閣庫的司吏、典吏他都必須熟悉,至少姓名、籍貫、充吏年限這些基本情況他必須熟記。

‘林三魚館’後院雅間,縣丞張明賢、主薄趙德友、典史王治中三人交杯換盞,三巡之後,張明賢才含笑道:“新縣尊人還未到,漳州城便傳遍了他的大名和事蹟,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新縣尊竟然沒攜帶幕賓和參隨,你們如何看?”

“如今聘請幕賓和參隨已然成風,縣尊不可能不知道規矩。”趙德友斯條慢理的道:“這事確實蹊蹺,他該不會是想在漳州聘請幕賓和參隨吧?”

“這不合情理。”張明賢張口便道:“龍溪縣附廓府城,知府顧大人向縣尊推薦幕賓,這個可能是有,卻絕不會舉薦參隨,而且歷來就沒有在當地僱參隨的,縣尊未帶參隨怎麼說?”

官員僱參隨的目的就是爲了防範衙門內的佐貳官、首領官夥同當地的書吏、衙役架空他,豈有從本地聘請參隨的道理?不說其他的,一個語言不通,被人當面陷害也是懵然無知,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聽的張明賢這話,趙德友點了點頭,卻是沒吭聲,典史王治中呷了口酒,才道:“不是沒帶,還是有一個,想來是門房吧,再說了,上任的縣尊手下不是還有一撥參隨嘛。”

“虧你想的出。”張明賢譏諷道:“哪有僱前任參隨的道理?這是大忌。”

第62章 嘉靖反應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409章 強攻第14章 惹麻煩了第187章府尹柴奇第422章 捐款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390章 大捷第5章 明朝銀錠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14章 籠絡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79章 船隊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207章 被逼第131章燒錢第102章 臺東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348章 金印第 99章 錢法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13章 書生罵人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228章 賑濟第134章大凶之兆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132章盛極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13章 書生罵人第152章 軍火商第296章 收人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31章 赴任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279章 杭州第127章無聊嘉靖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39章 胡謅第43章 白送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418章 來客第167章試探第 168章考驗第14章 惹麻煩了第368章 上刺刀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247章 豪賭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09章 強攻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18章 來客第147章開戰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34章 再見張璁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51章 爲那般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52章 軍火商第135章霸道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38章 下套第274章 激勵第46章 南京(二)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73章 窺破第29章 親隨第236章 被逼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6章 三字真經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70章 特區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15章 衝突第173章改制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148章 殺手鐗第266章 招攬第214章 鬧大了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132章盛極第66章 琉球第27章 中山狼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65章 遇險
第62章 嘉靖反應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409章 強攻第14章 惹麻煩了第187章府尹柴奇第422章 捐款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390章 大捷第5章 明朝銀錠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14章 籠絡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79章 船隊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207章 被逼第131章燒錢第102章 臺東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348章 金印第 99章 錢法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13章 書生罵人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228章 賑濟第134章大凶之兆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132章盛極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13章 書生罵人第152章 軍火商第296章 收人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31章 赴任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279章 杭州第127章無聊嘉靖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39章 胡謅第43章 白送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418章 來客第167章試探第 168章考驗第14章 惹麻煩了第368章 上刺刀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247章 豪賭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09章 強攻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96章 無事生非第418章 來客第147章開戰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34章 再見張璁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51章 爲那般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52章 軍火商第135章霸道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38章 下套第274章 激勵第46章 南京(二)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73章 窺破第29章 親隨第236章 被逼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6章 三字真經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70章 特區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15章 衝突第173章改制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148章 殺手鐗第266章 招攬第214章 鬧大了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132章盛極第66章 琉球第27章 中山狼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65章 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