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書法家

徐恩盛,字學友,黃州本地人氏,現居黃州防剿總兵官之職。

要是論起出身,徐恩盛可比左良玉清貴的多:天啓三年的二甲進士。

三十多歲中進士,在當時已經可以算是少年得志了(六十多歲的童生比比皆是,二十幾歲中進士的雖然也有不少,但那隻能算是奇才,不具備普遍性。)。早年間的徐恩盛也是揮斥方遒的俊彥之才,歷任兵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但卻從來沒有真正飛黃騰達過,最高也就是一個正五品的部門官員而已。

這個履歷是不是看起來有點眼熟?

是的,徐恩盛的履歷和崔耀祖幾乎完全重合,而且都是出自同一個部門:兵部。

徐恩盛和崔耀祖,都是當年的閹黨中人,不僅履歷相似官職雷同,甚至連人生經歷都如出一轍。

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第一個就幹掉了閹黨的頭號大將,當時的兵部尚書崔呈秀,然後才慢慢收拾魏忠賢。

崔呈秀倒臺之後,崔耀祖和徐恩盛都受到牽連,因此下了大獄。而這場牢獄之災卻成爲二人這一輩子最大的轉折點。

差一點把牢底坐穿的崔耀祖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先是投靠了闖軍,最後投靠了李吳山,現在成爲南京府丞,相當於首都副市長那個級別。

徐恩盛同樣被關進黑牢好幾年,因爲他不是象崔耀祖那樣完全依靠裙帶關係,沒過多久就重新啓用了。作爲有污點的“罪員”,就算是重新啓用也肯定不會受到重用。當時的徐恩盛去了遼東,在孫承宗手下負責督運磚石木料,完全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甚至可有可無的角色。就是在這段時間當中,他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左良玉。

當時的左良玉只不過是個副將,還沒有自己的班底。看中了徐恩盛的進士出身,很快就把他招致麾下……在以後將近二十年的歲月當中,徐恩盛始終作爲左良玉的“文膽”式角色,差不多相當於參謀長的樣子。

左良玉死後,左夢庚率領左部的百萬大軍投降了清廷,徐恩盛也就是順便降了。

黃州防剿總兵官,絕對是一個武職,但徐恩盛徐大人卻總是以文人自居!

自打趙匡胤玩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之後,充分吸取唐末和五代的教訓,同時也是爲了防止其他的軍頭玩同樣的把戲,制定了“以文馭武”的國策。自從宋代開始,文官的地位空前提高,始終凌駕於武將之上。明朝沿襲了這種制度,並且“發揚光大”,利用文官集團駕馭武將不只是一種政治生態,而是逐漸發展成爲社會風氣——文貴武賤。

文官天然就比帶兵的武將來的高貴,不僅所有的內閣高官必須是文官出身,還對帶兵的武將形成巨大的碾壓優勢。明朝的黨爭屢見不鮮,最多也就是文官集團內部的利益之爭,到了晚期才發展出一個閹黨集團,最終還是被連根拔起,造成文官集團獨大的社會現狀。

在五花八門的黨爭當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文武之爭”,因爲武將受到的壓制太大,根本就不能形成真正的政治勢力,而是始終作爲文官集團或者是閹黨集團的附庸。

文官集團把武將看做是走狗鷹犬也就罷了,就連閹黨中人也只是把武將當做低人一等的執行者而不是決策者。縱觀有明一朝,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某個武將把持朝政的局面,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個七品的御史,或者是科道文官,就敢指着四品武將的鼻子罵個狗血淋頭,偏偏那武將還得賠笑臉,這種現狀在大明朝的官場一點都不稀奇。

所以,正經科舉出身的徐恩盛徐大人,最忌諱的就是別人把他當成是統兵的武將,總是把自己和武將們區別開來,最喜歡和文人在一起。

事實上,這位徐大人確實有這個資本:在左部一系的衆多人馬當中,他是爲數不多的一個正經科舉出身的人,自然要比那些個帶兵的丘八更清貴。除了這個出身之外,徐大人還是當世的書法大家。

和那些帶兵打仗的粗魯將領不同,徐大人風雅的很,尤其是那一手顏體字,堪稱冠絕宇內獨步天下。

爲了彰顯自己的文人身份,徐大人並沒有住在黃州城內的署衙當中,而是在成爲一處風景絕佳之地修建園林另起了一處宅子,還專門取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名號:大象齋!

大象齋可不是飼養長鼻子大象的動物園,而是一處園林式文齋,同時也是徐大人的辦公場所。

因爲徐大人寫的一手絕妙的顏體字,爲當世第一書法大家,而顏體字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豐裕渾厚氣勢恢宏,以“大象齋”爲名,取的就是大氣凜然氣象萬千之意。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書室叫做“象齋”,他取這個名字就是超越顏真卿的意思。

大象齋內竹林掩映風景絕美,還專門開掘河道引得一條活水,溪水潺潺竹影婆娑,真是風雅極了。

徐大人爲官清廉,不貪財不好色,若是那些個找他辦事之人送上金銀美女,一定會被他言辭拒絕。但若是誇讚他的書法,則正中徐大人的下懷。久而久之,一些鑽營之輩就知道了徐大人的癢處,再也不提送禮行賄之事,而是專門捧着成箱的金銀來到大象齋,爲的就是求取一副徐大人的墨寶。

如此一來,就不是行賄了,而是叫做“潤筆”,不僅光明正大而且風雅高尚。

每日裡,大象齋前車水馬龍,全都是前來求取墨寶的“風雅之士”……

揮毫潑墨,剛剛寫就了一副《臨江仙》,立刻招來一片讚譽之聲:

“好一副《臨江仙》,果然是字字珠璣筆筆龍蛇,深得顏文忠公之精髓。”

“勾劃飽滿結體寬博,筆鋒遒勁字骨凜然,完全將大唐盛世蘊於筆墨之中,這份功力已遠超顏文忠公了。”

“徐大人的筆墨書法,兼收盛唐繁盛,並蓄宋元氣概,成其高博其長,蘊其遠,終成徐之廣。以後這顏劉之說,怕是要改成徐柳才更貼切了。”

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唐代的大書法家,對後世影響很大,合稱“顏柳”。這些人卻認爲徐恩盛徐大人的書法造詣已經超過了顏真卿,可以取而代之了。

看着墨跡淋漓的書法,明明知道這是讚譽之詞,徐恩盛徐大人卻頗爲受用,偏偏還要做出一副謙虛的樣子來,笑呵呵的說道:“謬讚,諸位謬讚了,徐某於書法一事,不過是初窺門徑,還遠沒有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又怎敢自誇超遠顏文忠公?”

“徐大人過謙了,”那人捧着這幅墨寶,就好像是捧着九世單傳的獨子一般:“徐大人親筆所書的這幅《臨江仙》,卑職拿回去之後一定會妥善收藏流傳子孫,作爲鎮宅之寶。千秋百代之後,必然和王右軍的《蘭亭序》一樣,並列爲行楷至寶。”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而徐恩盛剛剛寫的這副《臨江仙》卻被說成是天下第一楷書。

能和書聖齊名,有這樣的讚美雖然有點誇張,卻撓到了徐恩盛的癢處,雖然沒口子的說着謙虛的話語,其實正中下懷,早已笑的見眉不見眼……

正在這個時候,手下的兵丁來報:“稟總兵大人,有要緊的軍情!”

書室之內全都是高冠峨服的鴻儒,都是斯文人,闖進來一個大頭兵,實在是大煞風景。當着這麼多斯文高雅之人,把徐恩盛徐大人稱爲“總兵”,雖然這確實是他的官職,還是惹了他的不高興——因爲武將的官職顯得有些有辱斯文了!

徐恩盛很是不悅的說道:“何事?”

那個大頭兵看了看周圍那一大羣所謂的“斯文人”,並沒有開口。

這些人全都阿諛奉承之輩,打着“求取墨寶”的幌子,其實就是來行賄送禮的。如此緊要的軍情,怎能當着這些人的面說出來呢?

“此間多是我的文友,有甚麼事但講無妨。”

那個大頭兵根本就不曉得“文友”是什麼意思,既然徐大人都說“但講無妨”了,那就索性直說了:“江防右營遭襲!”

黃州扼長江中游之咽喉,是武昌的門戶,最主要的武裝力量就是江防部隊,分爲左右兩營,約莫三萬人馬的樣子。

右營遭襲,這個消息把徐恩盛嚇了一跳,但卻故意做出一副“鎮定從容”的姿態,不緊不慢的問道:“什麼時候的事?”

“今晨卯時前後。”

聽了這話,徐恩盛當即就怒了:凌晨前後遭受襲擊,這都已經快要中午了,才把消息報告給我,貽誤軍機以至於此,這還了得?

徐大人火大,那報信的兵丁卻理直氣壯:不是我們知情不報貽誤軍機,是你徐大人不好找哇。

你若是在江防署衙,自然會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但你根本就不在署衙,甚至不在黃州城裡,還要跑二十多裡來到這“大象齋”,偏偏開門的門子知道徐大人正在和一羣斯文人搞“文友聯誼會”,說什麼也不肯放報信的兵丁進來,耽誤了不少時辰費了一番手腳才終於把消息送過來。

報信士兵的一番搶白,搞的徐大人很沒有面子,卻故意擺出一副不慌不忙的“儒將”氣度,緩緩的放下手中的狼毫筆,鎮定自若的說道:“既有敵襲,便讓右營兵士出戰即可……”

敵人搞襲擊已不是一回兩回了,讓右營的軍隊出動把敵人打退也就是了,何必如此大驚怪?

“右營已敗,正朝黃州城內撤退……估計現在已經撤進城中了……”

什麼?江防右營已經被擊敗了?

聽了這個消息,徐恩盛臉色大變,強做鎮定的說道:“到底是怎麼回事?細細講來”

第一章 吃大戶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一十八章 百座書樓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先行跑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九十五章 一己之私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第一百七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四十八章 極端激進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老珠黃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四十三章 債主上門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七章 姐妹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七十五章 英雄還是梟雄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金雀兒的疑慮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一章 吃大戶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四章 銀雀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龐氏騙局第五百六十二章 冰消雪融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三章 佛門金剛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一百六十章 較量第二百二十五章 馳援遠方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三十一章 專業專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威懾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二百七十四章 兵法有云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七十八章 刺殺行動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一百一十一章 排除異己
第一章 吃大戶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一十八章 百座書樓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先行跑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九十五章 一己之私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第一百七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四十八章 極端激進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老珠黃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四十三章 債主上門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七章 姐妹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七十五章 英雄還是梟雄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金雀兒的疑慮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一章 吃大戶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四章 銀雀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龐氏騙局第五百六十二章 冰消雪融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三章 佛門金剛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一百六十章 較量第二百二十五章 馳援遠方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三十一章 專業專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威懾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二百七十四章 兵法有云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七十八章 刺殺行動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一百一十一章 排除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