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攻打蒲城縣

八月,對於白水縣、澄城縣和黃龍山而言,是一個豐收的月份。稻穀和小麥的收穫按照正常年景來看,依然是歉收了,但是如今卻有玉米、番薯和馬鈴薯三種雜糧填補這個空洞,使得百姓不必擔心會捱餓了。

對於崇禎而言,這是一個糟糕透頂的月份。邊軍到處都在鬧餉,到處都在發生兵變,最糟糕的是遼東的韃子,似乎又不甘心繼續沉默下去,開始蠢蠢欲動。早些時候,崇禎難得因爲袁崇煥獻五年平遼策而激動了一些,如今卻是被這些傢伙,還有陝西的民變而又鬱悶了起來。

新撥下去的五十萬兩內帑,自然是沒辦法第一時間把軍隊給拉起來的。就算拉起來,也沒辦法形成戰鬥力。其實崇禎不知道的是,前次招兵,那是因爲張知府的侄兒也在軍中,所以糧餉才能夠獲得補充。如今張知府痛失侄兒,又沒有安插什麼親戚加入這所謂的新軍之中,這銀錢自然是能剋扣就剋扣的。

至少,真正到達下面用於招兵的糧餉,五個府僅得二萬兩,這意味着每個府只有四百兩的徵兵費用。

五十萬一口氣吃下四十八萬,哪怕是身處叛亂區域的知府都能夠有那麼可怕的吃相,還能指望和平地區的知府,能夠多麼盡忠職守?大明一年的鹽稅甚至不足一百萬兩,還要多方催促和詢問,下面的人才會運到北京,作爲一個政府,大明朝的確是有些悲催。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來宗道最後的建議崇禎沒有改,陝西免稅兩年依然是被貫徹了下來。這直接導致陝西的匪患比剛開始的時候,下降了七成左右。各路義軍的下屬或連夜逃走,或者結夥逃走的情況屢禁不止,隊伍大規模縮水。

實際上,1628年還不是最好的造反年,這一天多少還有點雨水。直至下半年開始到第二年,那纔是真正的大旱,顆粒無收再加上稅賦繁重,這才逼得百姓不得不大規模的反叛。這個反叛,會隨着1630的持續大旱,發展到巔峰。

如今張弘斌提前起義,帶動了這些地方勢力的反叛,但時機不對的情況下,大明的一份安撫詔令就讓大部分的造反者,非常順利的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進行耕種去了。少數的堅實造反者也陸續失去了民心,不是投靠了更大的反叛勢力,就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其實也是張弘斌的故意所爲,他需要更多的造反者吸引朝廷的注意,緩解自己的壓力。但是既然已經開了掛,那麼就沒必要讓太多人禍害這個大好的江山。如今可好,歷史上還算出名的反賊,除了羅汝才、王嘉胤、高迎祥和老回回是個勢力,就只有救世軍還能夠繼續在大明大腦特鬧,剩下的不入流的掃地王、一條龍、老李頭之類的小反王,在還沒有打響名聲之前,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衛所已經被徹底打怕了,甚至不少衛所的軍戶也加入到了義軍的隊伍之中。陝西除了邊境的幾個衛所以外,中部幾乎是不設防的狀態。但若是時間拖得久,張弘斌相信,崇禎甚至會掉邊軍過來剿匪,故而在正面面對大明這些最精銳的部隊之前,還是先抓緊時間打怪升級好一些。

此刻,他就選定了蒲城縣,這原本是大紅狼的地盤,當然,大紅狼也沒有能夠打破縣城。

要攻下這樣的一座縣城,王二說需要五千人便可;李定國想了想,說要三千人;楊洪給出了最後的答案,兩架回回炮外加一千人足矣。不同於只知道悍勇拼殺的王二,不同於還算稚嫩的李定國,楊洪把如何攻破蒲城縣的戰略戰術,以及蒲城縣現階段的情況都給分析了出來,最終證明一點,就是一千人足夠打下蒲城縣。

同時做一個補充,那就是:“若非想要那幫小子真正投入到血戰之中,三百人都足夠了!”

王二等人不服都不行,在場的只有楊洪是大明的軍官,學過兵法也真正掌過兵,乃是實幹型人才。他們則都是百姓出身,沒什麼文化,主要的文化知識和軍事知識都是張弘斌教導的,自然也不會全面和實用。

楊洪已經當了一段時間的教官,哪怕是最固執的王二,也不得不佩服楊洪的訓練手段。眼看訓練了一個多月,士卒或許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悍卒,但是按照楊洪的意思,用來一口氣攻下個三四座縣城是沒什麼問題的了。

當然,他說的是無損,或者最低損失的情況下攻下。

進入了蒲城縣境內,這裡到處都是蕭條,哪怕距離白水縣和澄城縣那麼的近,這裡依然彷彿人間地獄一般。

近五十多裡,居然都看不到一個活人。地面上能夠看到的都是屍骨,沒人安葬的屍骨,當然還有廢棄的村落。

“大紅狼那廝,到底造了什麼孽啊!”鐵牛看到這一切,不由得大腦青筋直冒,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

在場的,不少都是曾經的百姓,他們看到這一切,要說不氣憤那絕對是騙人的。

“這就是流寇和義軍的區別,義軍在破壞的同時,也在小心翼翼的建設一個更好的世界;而流寇,他們只懂得破壞,他們在破壞之中發展,在破壞之中壯大,也只能在不斷破壞的過程中存活下去。”李定國倒是作了總結。

“這話說得,好像少爺就在耳邊似的……定國老大,你怎麼最近都文縐縐的,再這樣下去,我都懷疑你其實是一個文職官員了!”鐵牛調笑道。

“出將入相,這也不錯!”李定國不以爲然,倒是有點小自豪。

“好了你們兩個,前方三十里就是蒲城縣城了,大家都給我打起精神來!”楊洪在前面低喝一聲。

所有人立刻打起精神,尤其是李定國,本來這次他不需要出來的,之所以過來不是爲了指揮軍隊作戰,而是跟在楊洪身邊,學習兵法和戰術的運用。既然已經就要開始戰鬥,他自然是不敢再分神了。

“斥候,過去告訴蒲城縣的官吏,若是不想死的話,開門納降是他們的唯一選擇,我們只給他們兩刻鐘的時間考慮!”楊洪對身邊的一個斥候說到。

“絕情老大,還和他們廢話那麼多幹嘛,直接殺過去不就得了?”鐵牛有些不滿。

“兩刻鐘的時間,剛好夠我們吧回回炮給架設起來,懂了沒有?”楊洪罵道。

鐵牛算是明白了,直接這邊給對方一個建議,對方投降那自然是可以免除一次兵災。若是不投降,勢必也會就此進行一段時間的商討,自己趁着這個時間把回回炮架設起來,對方卻只怕無暇派人出來搗亂……若是派人出來搗亂或許更好,直接殺了就是。到最後,兩架回回炮架設了起來,蒲城縣的滅亡,也開始進入了倒計時了。

值得慶幸的是,蒲城縣不算大,故而不會有火炮。若是遼東這些邊境城池,就會有大量的火炮,甚至還有佛郎機火炮和紅夷大炮,那威力可比回回炮厲害,一炮過來回回炮也差不多完蛋了。

現在,救世軍欺負的就是蒲城縣,以及大部分的陝西內部城池,都沒有火炮這個缺點。

斥候過去喊話,就如同楊洪早就預料到的一樣,裡面的縣令寧可與城池同生共死,也不願意投降。

陷身於賊若是傳了出去,自己的仕途也就完蛋了。再則縣令有保護縣城不被佔領的義務,所謂城亡人亡,縣城被攻陷了縣令就算還活着,事後還是會因爲失城的關係被砍。不管是什麼原因,哪怕說這個縣令讀書讀傻了腦袋轉不過彎,沒有考慮過義軍也有可能會成爲未來江山的統治者也好,反正此刻蒲城縣緊閉城門,就是不投降。

縣令那廝,此刻只怕是已經做出了打算,讓蒲城縣的百姓,給自己陪葬來了!

都說官員是百姓的父母,把逼迫孩子給自己陪葬的父母……

都說‘虎毒不食子’,這年頭的官吏,莫非真的比畜生都還不如了嗎?

城頭上已經陸陸續續多出了不少的‘守軍’,拿着木棒等簡單工具,穿着粗布麻衣的‘守軍’。

大明的悲劇耶,華夏的悲劇耶?

斥候甚至可以看到,這些剛剛成爲守軍的百姓臉上,還露出了恐懼的表情。他們也不想死,奈何不得不守城。

或許官吏的作用也有一些,但之前大紅狼在蒲城縣的所作所爲,同樣讓他們不得不拼死守城。他們把救世軍和大紅狼看成是一樣的隊伍,認爲若是城破了,他們也活不成。

輿論是非常容易引導的,縣令就是用了這樣的方法,讓他們非常自覺的出來守城了。

“瞄準大門,別誤傷了……都是大明的百姓,大王之前說過我等同根同源,好歹爲華夏多保留一些元氣。”楊洪轉身,對操作回回炮的士卒說到。

負責操作的幾人點了點頭,設置好了角度,開始了第一輪的試射。

只可惜,射擊得有點偏高,石彈直接掉入了城中,不過片刻就毀掉了至少三四座的房子。

“所有被毀壞的房子,記得登記下來,戰後彌補他們。繼續射擊!”楊洪對身邊的李定國說了句,隨即繼續下令。

第二輪的射擊開始,而對方除了默默的看着這一切,卻是沒有任何辦法。

於是,大門順利被砸開了。整個城門嚴重變形,向後傾倒了下來。

“突擊!”楊洪沒有廢話,只是讓鐵牛的刀盾兵,和李定國臨時帶領的長槍兵發動衝鋒。

大軍,幾乎沒有任何損失,就殺入了城門,殺入了蒲城縣城之中……

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59章 演唱會落幕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94章 《救世軍週刊》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
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59章 演唱會落幕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94章 《救世軍週刊》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