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要自立免談

1636年的年度總結會議,讓華夏人民共和國的百姓,對自己的國家更加充滿了希望。

實際上就算不需要這個會議,他們也看得出這些年的變化。從以前只能湊合着溫飽,到如今天天彷彿都是過年一般的美好生活,要說這都感覺不出來,那基本上必須懷疑其智商問題了。

共和國的年度總結,不過半個月也被各大勢力效仿。

其中滿清年度總結最簡單,也非常暴力,直接說搶了多少多少金子女人,使得大清的生活更上一層樓什麼的。涉及具體數據什麼的,都是非常的籠統,但就算這樣,也讓那些沒什麼文化的韃子們興奮不已。

大明也舉辦了年度總結會議,奈何百姓不一定聽得懂,士紳們聽了也不會高興。明面上,他們的收入的確是比以前高了許多,但當時常用的一句話就是‘明面上賺的錢算個球’。意思很明確,士紳大族經營的地下生意和灰色生意,在特權的幫助下賺到的錢,比明面上的要多得多,多到了根本不在乎明面是否賺錢的程度。

崇禎掌權以來,一次次的改革讓他們明面賺到的錢翻了數倍,但這根本沒辦法和他們暗地裡經營的利潤相比。奈何黎落抓得嚴,他們想要繼續經營那些小道道,卻是已經沒辦法了。故而大明再富裕也不關他們什麼事請,心裡對朝廷的怨念反而是提高了不少,畢竟大明那麼高的稅收,有很大程度原本應該是屬於他們的!

故而,大明的總結會議不僅沒有傳播正能量,反而讓士紳更加討厭大明朝廷起來,可以說完全起到了反效果。奈何黎落和崇禎,依然對着這些數字沾沾自喜,卻想不到有些東西他們本來不應該模仿,因爲他們根本不具備那個條件。

張獻忠之類的流寇勢力自然也要舉行這樣的會議,他們完全是把秩序破壞掉再重建。本來若是不斷擴大規模再建設的話,估計大半個中國都被他們打下來了。奈何張弘斌的強大讓他們產生了畏懼,進而開始模仿張弘斌的發家模式。於是乎擴張的速度也就慢了下來,不過好處就在於他們的總結會議,的確是讓他們的百姓確實的感受到了新政府給他們的實惠,畢竟胡亂引導輿論的士人在這些勢力裡面根本掀不起任何風浪。

值得一說的是,老回回和曹操的爭鬥終於有了結果。

曹操在張獻忠的幫助下,割讓了三分之一的湖廣,換取了三分之二的湖廣。而老回回打了敗仗,卻是灰溜溜的逃入了南直隸,接受招安成爲了一名參將。他的防區靠近福建,一看就知道是用來防止李自成北上的。

當各地完成了總結會議的時候,共和國第一艘鐵甲船也順利下水。

第一艘船的名字叫做皇圖,因爲同時建造的第二艘鐵甲船的名字叫做霸業。是的,合起來便是皇圖霸業。

按照共和國現在的財政情況,在經過深入的思考之後,確定大船方面僅僅建造兩艘鐵甲船作爲旗艦。剩下的則是建造二十多艘中型海船,然後再進行整編出航。

第二批選拔出來的海軍預備役士卒,不少都是緬甸人,或者至少也是四川或者雲南人。無他,善水爾。

遠在仰光的肖遙已經明確奏報過,第一批來自山西陝西一帶的士卒,在登船後不是暈船就是暈船。運氣好的在嘔吐了幾十次之後終於適應船上的情況,運氣不好的始終是沒辦法適應下來。故而第二批選拔出來的,都必須要擅長泅水(游泳)才行,否則的話派那麼一批人過去,結果只有少數留下來,這個過程真的是一種浪費資源的行爲。

第二批上船實習的士卒們,超過了90%成功適應了海船,就算出現暈船情況也很快就得以恢復。

如此基本可以確定,這批士卒,應該就是未來共和國的第一批海軍成員。在他們中間,也會隨着海軍學院畢業,晉升爲第一批海軍軍官,前途無可限量。

值得一說的是,劉若錡那小子也報名參加了海軍培訓,而且非常成功的適應了大海。此刻他暫時代理海軍軍官,憑藉着夕日陸軍教導員、內衛統領的經驗,這傢伙把這些新兵蛋子管得妥妥的。知道這件事情的張弘斌,甚至評價其或許就是共和國第一任海軍元帥。

事實上,在不久後的未來,劉若錡憑藉着超乎尋常人的海軍天賦,當真成爲了第一位海軍元帥,當然這是後話……

都說福兮禍所依,難得有好消息,讓國會的人看到了未來無盡的‘錢途’,奈何偏偏這個時候,西藏地區也就是烏斯藏都司地區出現了一股暗流,或許是鬧得太大了的關係,所以自然而然的傳到了張弘斌的御案前。

事情是這樣的,眼看東部已經成爲了華夏人民共和國,自己完全孤立在大明勢力範圍外。烏斯藏都司的‘活佛’在有心人的挑撥之下,決定恢復昔日吐蕃國的榮光。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大明獨.立出去,重新建國。

這段時間‘活佛’到處都在遊說烏斯藏地區的大家族們,希望他們以民族大業爲重,好好考慮一下在這樣孤立的狀態下,大明就算想幹涉也干涉不了的事實。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許諾,逐步喚起這些當縮頭烏龜三百多年的部族們。

西藏地區信仰喇嘛教,教派對地方的影響力很高,而‘活佛’在民間的威望也非常的巨大。

考慮到與活佛爲敵的下場,以及獨立之後可以獲得的好處,再則考慮到大明根本無暇顧及這裡。這些昔日的貴族們,終於是產生了一絲不該有的野心。

初期,他們配合着活佛進行宣傳,字裡行間到處都是‘獨立’‘民族’之類的字詞。那麼明顯的舉動,別說有心人,就算是傻傻的信徒只怕都看得清楚他們的意圖。

他們也不怕,不怕大明知道他們要獨立,至於那什麼共和國的,一看就知道是反賊建立的國家。他們不屑和他們接觸,也相信他們看不上這裡。尤其青藏高原的高原反應,就能夠讓一大批人望而卻步。

很不湊巧,對於這個未來總是出問題的地方,張弘斌在很早以前就派了內衛來到這裡進行偵查。所以對於這裡的一切事情,他至少都還是知道的。更別說那麼明目張膽的事情,若是這樣都不知道,內衛可以進行清洗了。

“就知道這羣不甘寂寞的小丑,眼看如今華夏天災人禍不斷,居然又動起了自立的想法……”張弘斌大罵。

更讓他鬱悶的是,後世的新疆地區,也就是如今的蒙古朵豁剌惕部也傳來類似的消息。而且這個消息顯然是在西藏地區出現情況之後纔開始的,顯然是確認了西藏要獨立之後,纔開始有了的動靜。

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不是要復興什麼的東突厥王朝,而是復興的是蒙古國,畢竟這裡曾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地盤。

如今佔據蒙古超遠的瓦剌都還沒有獨立,沒想到那麼一個小地方居然鬧獨立。到時候自立爲蒙古了,那瓦剌是不是會找上門去和他算賬?若是瓦剌也恢復蒙古國號,那豈非慢了一步,成爲了僞政權?

算了,那麼複雜的關係,張弘斌不關心。

他只在乎一個道理:西藏也好新疆也罷,甚至蒙古和西伯利亞也好,TMD都是華夏的國土!

分裂?不好意思,老子不樂意!

接下來的十幾天,大家看着張弘斌的表情都很古怪,因爲熟悉他的人都看得出來,這傢伙有這樣古怪的表情的話,意味着他看誰不順眼了。當然,這裡的不順眼不是隻對人,他這個地位對誰不順眼根本不需要醞釀一番,直接派人滅了他全家就可以了。要知道,就算立憲了,君王每年還是可以胡鬧個幾次的,這是憲法賦予帝王的特殊權利的一部分。

很顯然,這不順眼的對象只能是別的勢力。至少,也是別的勢力裡面的某人,而要對付他,必然也要對付他所在的那個勢力。換言之,張弘斌打算對外作戰了!

好吧,的確共和國去年纔剛剛接收好了雲南和緬甸兩個地方,科考也剛剛結束的確有不少的人才儲備。

要打的話,奉陪也就是了!實際上很多人和張老爺子一樣,希望張弘斌早日把整個華夏都給打下來。

奈何,幾天後張弘斌宣佈的目標卻不是東邊,而是西邊的烏斯藏都司。

一個蠻荒幾乎沒什麼人的地方,一個幾乎不適合居住,至少不適合華夏人民居住的地方。一個去了有時候就會噁心反胃,頭暈耳鳴甚至呼吸困難的地方……這樣一個爛地方,要錢沒錢而且蠻荒落後,打下來還得花一大筆錢和時間去治理,甚至不能直接打過去,否則很容易會出現非戰鬥損員的鬼地方,國會真的不想打……

奈何,張弘斌給出了自己的理由:華夏的國土,不允許任何人分裂!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張弘斌使用了帝王特權!這是他即位並且立憲之後,從來沒有使用過的特權。要知道,這玩意可不會累積的,今年不用過期作廢。誰也沒想到,居然會用在這個地方。

那好吧……陪他瘋一次吧!

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
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36章 六豔的安置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84章 血債血償時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