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

張弘斌穿越,自然還是造成了很大的蝴蝶效應。

最強大的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如今依然是半死不活的割據一方,甚至流離失所;即將進入南明時代的大明,崇禎皇帝居然發動了政變,姑且讓人知道他這個皇帝可不是隻會坐以待斃的;至於原本越來越強大的後金,也因爲一次決戰低迷不振,不得不進入韜光養晦的階段。

在其他方面,蝴蝶效應也在慢慢發揮作用。

比如科考方面,張弘斌的公務員考試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次,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子已經習慣了這種新鮮的科考方式。不管是真心打算在張弘斌這裡混個一官半職的,還是本着來練練手見識見識的,也逐漸積攢下了不少的人數。

這批人在這一次大明舉辦新科考的情況下,也是踊躍報考。或許是正式工和臨時工的差距,而且不必要從基層做起這件事情,讓他們覺得非常的有成就感,故而考中而且願意在大明做事的也有不少人才。

不否認,他們有不少其實都在被共和國篩選了一次又一次的淘汰品。但這幾年的寒窗苦讀,甚至實地研究,也使得他們比同時代那些指揮浮誇直大的儒門弟子要優秀得多,至少在實幹方面是對方沒辦法比擬的。

甚至於,若非官位就那麼幾個,崇禎甚至希望把所有人都留下來。每個人或許才華不同,但都是可以幹實事的人才,當不了內閣,可以當各部主事;各部主事當不了,可以在地方當知府知州;這個都當不了,還可以從村長鄉長開始當起。經過改革,大明也開始關注到鄉下這一塊,地方的縣長想要糊弄過去也是沒辦法了。

至於多出來的,可以作爲預備人才,甚至崇禎都想修改一下之前定下的規矩,把小吏也讓給他們。

只是君無戲言,朝令夕改是最大的忌諱,所以只能放棄一批成績較差的。按照黎落的說法:“陛下這次已經是滿載而歸,小魚小蝦什麼的,食之無味不如放生養着,天知道三年後的科考,會不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崇禎皇帝也知道,自己不能夠太貪心,只能默默的放走這批學子。

他卻是不知道,考生們剛剛離開大明的現有版圖,或者說甚至剛剛走出北京城,就有來自各路的探子,開始和他們進行接觸。理由很簡單,各方勢力他們也需要人才,尤其是能夠實幹的人才。

各地通過政變建國的,大部分原本都是地方軍官,而保守的大明文人卻是最不屑給武夫當屬下的。爲了能夠補充一下麾下的文官人才,免得落得個有地盤沒人管的下場,就算是殘次品的落榜者,他們也不會介意。

事實上,經過一番許諾,還是有不少人加入到了各個勢力之中。唯有兩個勢力沒有成功的,一個是剛剛抵達廣西的李自成,地盤都沒有誰會跟他受苦?另外一個就是後金,後金地處荒涼的遼東,苦寒難耐不說,後金經過和大明的決戰之後低迷不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算過去待遇再好也好不到哪裡去,自然是誰白癡纔會過去。但尚若是白癡的話,又豈會知道去參加科考?

對於各個勢力爭奪人才的戰鬥,遠在長安的張弘斌可不會管那麼多。

如今兩個小屁孩也一歲半了,表現也越來越妖孽,對於他們的管教,張弘斌此刻也是頭痛不已。剛好國會已經開始組建,那些瑣事基本上都由國會進行處理,而且相關內容也會在《週刊》上面刊登出來,所以他就算十年二十年不理政,也能夠大概掌握共和國的動態。

當然,十年不理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說此刻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對下一代的培養上面。

難得有空,自然是把三個小屁孩都叫了過來,考校一下他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長子張靖,此刻已經拿起五斤木棍在那裡耍得虎虎生風,若非骨骼還跟不上,訓練強度沒辦法提高,只怕五歲差不多可以上陣了……前提是還有機會給他用武的。

再說哪怕五歲的時候漲高了不少,就那身板長槍只怕還沒有刺到對方,對方的大刀已經可以砍死他了。

張弘斌關心他讀過什麼書,奈何張靖並非過目不忘,只能說是記憶力還不錯,好歹是學完了啓蒙的《三字經》《千字文》和《百家姓》三本書,學習主要還是因爲他的身體不能長時間鍛鍊,閒下來的時候只能用來看書了。

能夠想象嗎?一個一歲半的小屁孩,不僅可以舞動五斤重的木棍,還能夠耍出花樣。最難得的是居然已經把三本啓蒙讀物讀完,這都不算妖孽,還有什麼叫做妖孽?

有,至少還有兩個和他差不多的存在。

次子張才,按照張老爺子的說法,那是張家的棟樑之才,表字都取好了,叫做柱國。這位也的確是很有才華,頭腦聰慧且有過目不忘之能。一歲就把啓蒙讀物讀完,兩個月前把《華夏字典》給背完,如今正在背《華夏詞典》。大腦對詞句的理解能力也是一流,沒有老師講解,也能夠自己理解字裡行間的意思。只怕兩歲之後,什麼儒家經典法家經典,都要被他看完了。

“才兒,我知道你很喜歡看書,但是你也要學學你哥哥,閒下來的時候多多鍛鍊。否則以後你長得還沒有你哥高,那可就不帥了。”張弘斌關切的說到。

“孩兒知道了……”或許是有段時間不見的關係,張才表現的有點生疏。

這不奇怪,一般小孩你若是不常常出現在他的面前,他最多三天就會忘記你的存在。哪怕三人是如此的妖孽,但依然是小屁孩,對於這個很長時間不出現在自己面前的父親,他們多多少少表現出了拘謹的態度。更別說他們皇子的身份,只怕之前也被其母親教導了不少要注意的事情,故而整個人給人一種非常機械性的,或者說非常應酬式的感覺。

看到這個,張弘斌真的心痛了,自己兒子居然和自己那麼生疏了……看樣子自己真的太關心政務,忽略了他們。

以後自己顯然是能夠閒下來了,應該多多彌補一下父子感情才行!

張弘斌默默的,在心中下定了決心。

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70章 當了次強盜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13章 後金來談判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33章 孔氏的謀算
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70章 當了次強盜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13章 後金來談判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33章 孔氏的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