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

一個月後,兩位母親回到了自己的家,卻是發現自己的丈夫納了一個妾,而且把柳如是給吃了。

要說不吃醋那是假的,不過這一個月張弘斌一直都會抽空去醫院陪伴她們。她們卻因爲坐月子的關係,不能夠伺候他,以至於發現了他又給自己添了一個姐妹,卻也發作不得。

只是張弘斌並不懼內,故而就算髮作也沒什麼效果,說不定會讓他疏遠自己。

一番撒嬌賭氣這種最低程度的抱怨那是在所難免,在這方面張弘斌也表現出了現代人對女性的尊重,許諾了不少好處,又是一番親熱之後,這才讓兩位家人破涕而笑。

只是不多時,幾個女人的職務發生了改變。

首先是徐慧,她依然擔任着後.宮主管,正經八百的秦王妃。她沒什麼專門的知識,至少不是張弘斌需要的知識,但她是最傳統的女子,她是最優秀的賢內助。至少在張弘斌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裡的時候她會微笑着迎上來,對你說一句:“辛苦了!”

朱存媛已經不擔任秘書,實際上隨着她看到的書籍越來越多,她的記憶也越來越清晰。當然不是所謂的前世記憶,而是涉及未來各種知識。也正因爲這樣,她成爲了華夏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化學專家,不僅要抽空給理工學院授課,同時還要在實驗室裡面,爲張弘斌把更先進的技術,從書本之中帶到這個現實中來。

春香被醫生診斷出這輩子或許都不會生育,心灰意冷曾經打算自殺,後來好不容被張弘斌一番安慰,這才安定下來。大概是爲了找點事情,讓自己忘記這傷心事,她在報社擔當起了編輯,爲張弘斌引導着大秦的輿論。

柳如是依然是張弘斌最貼心的秘書,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她都會跟隨在張弘斌的身邊。行政中心的人甚至已經習慣了柳如是的存在,事實上柳如是的才華的確很高,就連何陵都不得不佩服。甚至說若大秦公務員考試可以讓女性報名,她一定可以考上公務員,而且絕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地位。

孫廷芳和柳如是差不多,是張弘斌的副秘書。算是給柳如是打打下手,最終也是幫張弘斌處理日常文件什麼的。

大秦的確是有所謂的議會,也有所謂的議長。但大秦依然只能算是一個軍閥勢力,張弘斌有着絕對的乾綱獨斷權。在這個基礎上,就算是議會給出的決議,他也有權利全盤否定。大秦相關法律什麼的,至今還沒有完善,憲法也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所以張弘斌也會有許許多多的事情需要處理,沒一兩個秘書還真的忙不過來。

他也不是想設置憲法,他也不是不想真正做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君王。

但一則時代的侷限性還沒有得到解除,大家更習慣有一個君王在上面號令一切,還做不到民.主。至少,百姓的識字率不到10%,這樣的情況下選出來的幾乎都是當地的的士紳,而他們直接代表着封建地主階級,以及初級資本家的利益。在沒有辦法限制他們的行爲之前,張弘斌不打算那麼快進入憲政。

轉眼,此刻已經是公元1634年的春季。

春耕已經開始進行,張弘斌等人要忙的時期同樣也是多不勝數。有時候張弘斌也不由得調侃一下,說如今那麼點地盤都有那麼多事要去管,那麼當領土繼續擴張開來,豈非要活活累死他們了?

這話大家也是笑笑就算了,別的勢力都習慣維持原有的行政模式,直至統一江山再慢慢處理。在這個過程之中,軍事爲首要稅費支出項,教育和衛生什麼的被直接忽視掉。如此,需要處理的事情就少了許多。

張弘斌這邊卻是在步步推進的過程中,不斷更改着舊有的行政模式和收稅形勢,甚至設置了新的行政機構。代價也很明顯,首先會受到牴觸,需要慢慢調節妥協。其次是官員需要適應的過程,所以會出現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最後是需要關注的地方多了,那事情自然也會多起來。

但好處也很明顯,那就是當大秦徹底習慣了這樣的行政模式之後,而且作爲例子讓全天下人看到這種行政模式的好處之後,逐步推廣起來就容易得多,最重要的是早期已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官員,以後佔領了新地盤就可以派人去上任,如此能夠最快速的消化掉新打下的地盤,並最高效率的讓這個地方的百姓認同自己。

百忙之中,卻不想春香卻是拿着幾張稿子,快速的闖入了辦公室之中。

“怎麼了?都那麼大的人了,還那麼莽撞。”張弘斌擡頭看見進來的是她,溫柔的笑着問到。

“最近通過專門的線人,在浙江拿到了這份報刊……當前先別糾結爲什麼江浙那邊也辦起了報刊,您還是看看這份報刊上面的這篇文章好了。”春香把手中的文件遞了過去。

張弘斌看了看,只見上面自上而下寫着一個標題:《華夏文明最匱乏之地》

一開始看這篇文章,還以爲是寫後金或者南方一些蠻荒之地什麼的,誰知道看了開頭兩行……好吧,原來是大秦!

在這篇文章裡面,把大秦描寫成爲一個文化尤其是華夏文明匱乏的蠻荒之地。在這裡的百姓已經忘記了華夏的燦爛文明,只懂得追逐銅臭和戰爭。在這裡完全沒有詩詞歌賦的土壤,沒有任何詩會和文化交流,久而久之,這裡的百姓就如同進入了夷狄之中的華夏,縱使體內還流淌着華夏血脈,但其實和夷狄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大概的意思已經明白了,無非就是腐儒們的羨慕嫉妒恨嘛!

兩次科考,這樣只懂得空談不懂得辦實事的腐儒都被清理出了大秦的官場,這批人眼看在大秦沒有前途,索性靠着以前的關係回到了江浙等地。想着以前的輝煌,在想着如今的日子,心裡不平衡了。

大秦講究做實事,爲百姓謀福利。尤其以軍工立國,更別說大秦的主要稅收便是來自商稅。

這些腐儒沒有看到大秦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也沒有看到這裡的農民那洋溢着幸福的臉龐。他們看到的是自己的思想在大秦沒辦法得到認可,看到的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學問在大秦只是選修科目。

所以一個兩個就抱怨了,果斷的黑大秦了,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何陵,你覺得這篇文章對我大秦有什麼影響?”張弘斌看了看,把文章遞給了何陵。

“以前的話,或許會覺得有點道理。但是如今我對這種空談,卻不認清現實,從不幹實事的人多少有點鄙視。”何陵仔細看了一遍,隨即笑着對張弘斌說道。

“詩詞歌賦者,目的是陶冶情操。如今天下大亂,需要的是鐵血,而不是悲天憫人。有那個條件吟詩作對,還不如給百姓做幾件實事。他們若是把吟詩作對的時間和錢財,分出一些給那些在死亡線上的百姓,那麼華夏就可以少點餓死的可憐人了。”墨染看完之後感慨道。

“但不能否認的是,詩詞歌賦也是我華夏文明之一!”張弘斌笑了笑,這幫傢伙有點太迎合自己了。

或者說,自己可以引導下,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一個地方,結果忽略了一些別的。

“華夏文明,講究的不僅僅是血脈,還有其特有的文明傳承。當有一天,我們爲了科技忙忙碌碌,爲了生活爲了賺更多的錢在忙碌的時候,別人問你《論語》上面有什麼內容,又或者問你會不會寫詩的時候,你反問一句‘那是什麼’……真的到了那個地步,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自稱自己的華夏人?

之前我們的引導的確是有點過了,在百姓謀取福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以下祖宗文化的傳承。否則,我們豈非是數典忘祖的罪人了?華夏民族若是少了華夏傳承,又有什麼資格自稱爲華夏民族?正如同這個撰稿人說的,和夷狄其實沒什麼區別了。”張弘斌非常鄭重的說到。

“這個臣一直都沒有注意到,臣該死!”何陵恍然,慚愧的說到。

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28章 登陸聖何塞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
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21章 神蹟現長安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28章 登陸聖何塞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